中國傳統文化,雕塑文化,慧可斷臂和達摩面壁

2020-12-22 屌人講文化

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江蘇省蘇州吳縣甪直鎮,是美麗的江南水鄉。鎮裡有座寺院,叫保聖寺。內保存的羅漢塑像是宋代彩塑遺蹟中的珍寶,它與山東長清靈巖寺的羅漢塑像和山西太原晉祠聖母殿的侍女塑像一樣都表現出了宋代彩塑的高度藝術成就,在雕塑史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保聖內的羅漢塑像原有18尊,1927年寺院遭受大火,部分塑像受到損壞。著名的學者蔡元培、顧頡剛等人為了保護倖存的塑像,在寺內籌建了古物館,將殘存的塑像移入館內,現共存有9尊。這些羅漢相傳是唐代楊惠之所作,但經美術史家多方的考證,認為是宋代的作品。

山東長清靈巖寺的羅漢塑像

保聖寺羅漢的造型手法老練古樸,面貌各異,非常生動。有的和顏悅色,仿佛循循善誘的忠厚長者;有的袒胸露腹,像是不拘小節的風流名士;還有的溫敦憨厚,好似謙虛好學的年輕僧人;也有的橫眉怒目,活像百折不撓的剛強漢子。羅漢,當地人俗稱為「達摩」,是一件很優秀的作品。達摩,在西土29祖師中排列最後。後被禪宗奉為東土祖師的第一代祖師。據傳他是南印度人,南朝梁代的時候,從印度航海到廣州,後輾轉到梁代都城金陵(今南京)見梁武帝蕭衍。梁武帝是佛教的忠實信徒,在位時,建寺造像,剃度僧人,寫經求法都很積極。他居功自傲,問達摩:「我為佛教做了這麼多事,該有多少功德?」達摩回答說:「沒有功德。」梁武帝又問:「為什麼沒有功德?」達摩說:「這些都是有為之事,算不上實在的功德。」這句話閃爍其詞,語意不明,梁武帝不能理解,達摩覺得和梁武帝話不投機,遂渡江北上到北魏。

保聖寺羅漢

後人編造神話說達摩渡江的時候,腳踩一片蘆葦葉子在江面上漂浮而過,於是就有了「達摩渡江」的傳說。達摩入魏後,遊嵩山少林寺,在少林寺後山一個現稱「達摩洞」的山洞裡獨自修行禪定,據說臉朝崖壁靜坐了9年,這便是「面壁9年」的來歷。又說達摩死後,葬在河南宜陽的熊耳山,而後又死而復生,北魏的使者宋雲出使西。域歸國時,看見他手提一隻鞋子踽踽而行,所以又有「達摩只履西歸」的傳說。達摩的這種種神異的事跡,成了藝術表現的題材,尤其在禪宗把達摩奉為東土初祖後,繪畫和雕塑中就常常出現達摩的形象。禪宗寺院更是普遍供奉達摩祖師像,這尊羅漢像,實際上未必是,因為無論是16羅漢。還是18羅漢D都未將達摩列入其中,但它的造型卻很容易使人聯想起達摩。

達摩

羅漢盤膝袖手,閉目凝神,危襟正坐,一副摒思絕慮、萬事萬物無礙於心的神態,深刻地表現了僧人進入禪定時的那種近於死寂的心境,的確很像面壁了9年而大徹大悟的達摩。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羅漢是以巨大的山水塑壁為背景,原來保聖寺的山水塑壁在大殿內左右各有一壁,寺院遭火災後殘像經後人遷移,合為一壁,已經不是原物,但還可依稀窺見原貌的風採,山水壁是中國寺院彩塑中一種獨特的形式,相傳始創於楊惠之。而將羅漢和山水互相配置的形式,卻是五代以後才流行起來,五代兩宋的畫家,如貫休、王齊翰、李公麟等人畫的羅漢,也常是以山水樹石為背景。

李公麟

煙霞洞內的18羅漢也是配置在自然巖壁上的,保聖寺壁塑羅漢大約是受到繪畫和「煙霞型"羅漢的影響。這裡的山水壁,峻巖突兀,流水淙淙,羅漢高低參差不齊地配置其間,表現了僧人避世遠隱,倚山石,臨清流而刻苦修行的意境。這在我國現存的寺院羅漢雕塑中是極為罕見的遺蹟。山東長清靈巖寺,地處東嶽泰山支脈的靈巖山。靈巖寺四周山奇水秀,景色迷人,自古以來,香火十分興盛,歷代達官名士都前往遊覽,留下了許多妙文佳句。唐代時,人們就將靈巖寺和浙江天台國清寺、江蘇南京棲霞寺、湖北江陵玉泉寺並稱為「域中四絕」。而靈巖寺千佛殿內的宋代彩塑羅漢,則又是絕中之絕。

靈巖寺千佛殿內的宋代彩塑羅漢

千佛殿中央的佛壇上,供奉著以盧舍那佛為首的三佛像,彩塑羅漢像環列在佛殿四壁。羅漢像共有40尊,形體比一般人稍大,一律採取坐姿,坐姿毫無雷同,有盤膝靜坐者;有主張拱背著;有極目遠眺者;有俯首凝思者;有脫履伸腿、不拘小節者;有指手畫腳、談經論道者等,毫無呆板重複之感。羅漢的形貌神情也各盡其妙,有眉清目秀、丰神俊逸的中國僧人;也有深目高鼻、鬍鬚滿臉的印度和尚;有慈祥和藹的智者;也有橫眉怒目的勇者;有的神採飛揚、氣宇軒昂,有的則貧寒潦倒、憂憤交加。不同的年齡,不同的性格都作了細緻入微地刻畫。走進殿堂,就像進入了僧人聚集之所,從每一尊塑像的臉上,都可以看出一段不平凡的人生經歷。

彩塑羅漢

中國寺院中的羅漢像,大多是16尊、18尊和500尊。 40尊數的羅漢像向無先例,也不見經籍記載。原來,靈巖寺的40羅漢像裡有好些是名僧和禪宗祖師像,例如:一東晉名僧廬山蓮社的慧遠、靈巖寺的開山祖師僧朗、禪宗初祖達摩、二祖慧可等等,但由於和羅漢像並置在一起,一般也就俗稱為羅漢了。圖中的這尊就是禪宗二祖慧可像。慧可是河南人,少年時是個書生,博覽群書,精通老子、孔子的學問,後來出家為僧。40歲時,在洛陽嵩山遇到達摩,拜達摩為師。據說起初達摩唯恐他立志不堅,不肯接納,慧可就用刀砍斷了自己的左臂,拿著斷臂去見達摩以表明求師受學之志。達摩見他矢志不移,大為感動,就收他作弟子。慧可隨達摩6年,禪行精進,聲名大振,後來繼達摩之後成為中國禪宗的第二代祖師。

慧可斷臂」的故事,由此流傳了下來,並成為藝術家們經常創作的題材。這尊塑像表現的是慧可得道後的形象,身穿袈裟,左側長長垂下遮蓋住斷臂,巧妙地掩飾了這一不宜暴露在視覺上的細節,可見塑作者獨具匠心。慧可鼻梁高挺,嘴唇緊抿,顴骨高突,兩頰瘦削,目光犀利前視,右手一攤,作一個堅定的手勢,透露出一股傲然的骨氣,整個形象表現了慧可堅韌不拔的性格。從慧可像上還可以看出靈巖寺羅漢像的塑造技藝在寫實表現上所取得的高度水平,慧可臉部五官位置、人體比例、肌肉骨骼都符合人體生理結構。人物的動作、衣紋的轉折都合乎自然,毫無矯揉造作、生硬牽強之處。

參考資料《中國雕塑》

相關焦點

  • 佛教禪宗:初祖達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
    也正因為此,在禪宗之前,中國已有很多習禪者,梁慧皎《高僧傳》的「習禪篇」便記有些早期禪者。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佛教禪宗:初祖達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01初祖達摩西天第二十八祖菩提達摩東渡來到中國,成為了東土禪宗的初祖。
  • 十月初五,中國禪宗初祖達摩聖誕
    ——佛教禪宗二十八祖菩提達摩傳法偈2020年11月19日,農曆十月初五,是中國禪宗第一代祖師達摩聖誕日。達摩祖師即菩提達摩,佛教禪宗的第二十八代祖師,中國禪宗的初祖。被尊稱為「東土第一代祖師」,與寶志禪師、傅大士合稱梁代三大士。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文化,曇曜五窟和賓陽三洞
    所謂犍陀羅風格,是公元1世紀左右,在印度北部犍陀羅地區(今阿富汗一帶)興起的佛教雕塑風格。犍陀羅地區地處歐亞交通要道,公元前4世紀曾被希臘遠徵軍佔領,古希臘離塑藝術傳到這裡,印度本土的佛教雕塑受到希臘雕塑藝術的影響,就產生了犍陀羅風格。犍陀羅地區與我國地域相鄰,隨著佛教東漸,犍陀羅風格對中國北朝早期佛教雕塑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文化,史前人像雕塑
    本文乃作者胖胖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小編談談原始時代的雕塑,極為重要的是一些陶塑人像,是人類通過對自身觀察留下的。這些淳樸而美好的雕塑,使用了普通的黃土。女媧造人,是一個美好的神話傳說。
  • 中國傳統文化,景德鎮陶瓷彩繪雕塑,紋樣裝飾效果
    龍紋紋樣陶瓷彩繪雕塑藉助裝飾紋樣除了造型的外觀審美外,其圖飾化的寓意也反映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其中的石榴、花生、核桃在中國文化中寓意吉祥如意,棗和荔枝寓意「早立子」,石榴子寓意「多子多福」,螃蟹寓意「富甲天下」等,都具有特殊的吉祥意義。還有傳統題材的「三星」,即福、祿、壽,為民間流傳的天上三大吉星,是寓意五福臨門、高官厚祿、長命百歲的吉祥之星。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雕塑文化,代表雕塑作品及特點
    滇東北自古是雲南與中原文化、經濟交流的重要地區,漢文化進人較早。滇東北的爨文化在雲南歷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曲靖的雕塑作品,在20世紀80年代處於雲南的領先地位,對後來雲南城市雕塑建作起到了示範作用。昭通在保存歷史作品方面,有自己的膽識和遠見。曲靖、昭通的雕塑作品,達到了均衡全雲南的作用。
  • 老照片的故事|三塊達摩石現高僧三種狀態:面壁、另類、一葦渡江
    老照片的故事(34)達摩三態長精神▓ 王增陵我收藏的人物系列中,達摩最為我喜愛和敬仰。菩提達摩是天竺僧人,大約在中國南北朝時的南朝梁代,到中土來傳大乘佛教,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在中華佛教界影響最大的禪宗,就是達摩創立的,他是中土禪宗的初祖。
  • 傳承我國傳統文化雕塑
    少數民族雕塑,鑄銅雕塑,戶外景觀雕塑,人物雕塑 傳承我國民族文化可以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並為現代化建設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 中國傳統文化,西南雕塑文化,社會人類學影響
    理性主義傳統是啟蒙運動的產物,大致呈現英法兩個脈絡:法國的傳統從孟德斯鳩開始,他主張社會中的一切事物之間的聯繫有其內在的客觀必然性。孟德斯鳩使用「法律」一詞。指從事物本質派生出來的各種現象之間的必要關係,更像我們今天說的「規律",它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是人類社會可能存在的條件和使某一特殊類型的社會可能存在的規律。
  • 探索中國傳統文化人物雕塑的新特點,故而在雕塑藝術上形成特色的...
    中國五千年的文明發展史積累了豐富的文化藝術財富,石雕藝術就是人類文明寶藏中的一顆明珠,雖歷經千年,卻從未被歷史長河所淹沒,反而在歲月的磨礪中越來越散發出歷久彌新的東方美,石雕人物創作中所傳遞的意境美感也折射出強勁的民族力量和含蓄低沉的民族性格,是中國傳統文化和哲學思想的外化產物。
  • 中國傳統文化,西南雕塑文化,兩個卑爾根
    我想,這種濃厚的「聚居群落"意識和對於家族傳統的追溯意識,在歐洲的其他國家中並不多見。我甚至有一種奇怪的感覺,在跟隨巴德穿行在他的故鄉卑爾根的街巷之中時,就像行走在中國南方的某個小鎮之中炊煙嫋嫋,雞犬之聲相聞,極目所見,不是鄉鄰就是親人。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藝術,五百羅漢和馬雕塑
    本文乃作者胖胖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雲南筇竹寺的清代500羅漢塑像卻釋放了耀眼的光彩,其藝術水平令人刮目相看。他精通佛學,能書善畫,特別擅長於雕塑,他帶了5個門徒到筇竹寺塑500羅漢像,先後花了7年時間。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泥塑文化,人體雕塑
    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關於人體雕塑,我們在雕塑藝術概述中已經談了很多。大家知道,從現在能看到的歷代雕塑藝術瑰寶中,以人體形式出現的雕塑作品佔了相當大的比重。從古希臘之後,無論是古羅馬時代,還是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無論是巴洛克、羅可可還是近代的許多雕塑大師的作品:無論是具象、寫實的,還是抽象、變形的,都是把人體作為雕塑藝術最崇高的表現形式去發掘,去研究的。
  • 從達摩禪師到六祖慧能的傳法偈,看看與你是否印心?
    中國禪宗現在流傳廣的是初祖達摩。就是說梁武帝無功德,後來一葦渡江,面壁十年的達摩祖師。達摩將衣法及四卷《楞伽》傳與二祖慧可。傳法偈曰:「吾本來茲土,傳法度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二祖慧可傳法與僧燦,傳法偈云:「本來緣有地,因地種華生。本來無有種,華亦不曾生。」三祖僧燦把衣法傳給道信,傳法偈云:「華種雖因地,從地種華生。若無人下種,華地盡無生。」四祖道信把衣法傳給五祖弘忍。傳法偈云:「華種有生性,因地華生生。大緣與性合,當生生不生。」
  • 面壁而坐,終日默然,人莫之測,謂之壁觀婆羅門
    「面壁」是什麼意思!面壁思過,臉對著牆壁思自己的過錯。這是一層小意思,而在佛教界的含義是博大精深的,「面壁」是為了突破愚痴鈍根,做到內心清靜無為,圓融覺照世間一切。「面壁」出自於達摩在嵩山五乳峰山洞內修煉之事,此洞亦稱「達摩洞」或「達摩面壁洞」。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基礎文化,雕塑頭像寫生的方法和步驟
    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今天小編說說雕塑頭像寫生的方法和步驟:1.頭像寫生前,應先臨摹頭骨,在臨摹過程中,牢記頭骨的結構關係。寫生頭骨結束後,再進行默塑。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藝術,天壇和兵馬俑
    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欣賞古蹟的遊客,時常會被特有的境界所吸引,因而忘記了遊覽中奔走的疲勞:可是同看一個古蹟,又會因人和因時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心境。
  • 阿里巴巴又一次走在了世界前面,達摩院總部設計源於「傳統文化」
    阿里巴巴的新辦公場地達摩院南湖園,總用地面積超過20萬平米,總建築面積接近50萬平米,超高的綠化面積,還有人工湖、健身房等基礎設施,簡直成了一個文化小鎮。阿里巴巴在員工體驗這方面從不含糊,項目總投資超過200億元,也是阿里巴巴達摩院全球總部基地,未來將創新產品、未來城市、人工智慧、大數據算法、量子計算等領域的開發全都放在這座園區。
  • 中國傳統文化,陶瓷雕塑造型,它的成型方式
    本文乃作者胖胖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我們看看陶瓷雕塑模製工藝特性,陶瓷雕塑的成型方式有模具成型和手工成型兩個類別。依據成型原理的雕塑原作創作,在造型處理上要考慮是否便於翻制模具、模具的複雜程度、開啟的難易、脫模成型的機率、坯體的抗變性和穩定性以及燒成的機率等方面。所以,要根據雕塑原形翻制石膏外模,必須把握原型的形體變化及複雜程度,在其表面用色筆(或毛筆)標示出所有分塊模型的界線和走向,再選擇最佳程序,將容易翻制的造型塊狀先行翻制,之後分別翻出各部分的模塊,然後翻制完整的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