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關於人體雕塑,我們在雕塑藝術概述中已經談了很多。大家知道,從現在能看到的歷代雕塑藝術瑰寶中,以人體形式出現的雕塑作品佔了相當大的比重。從古希臘之後,無論是古羅馬時代,還是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無論是巴洛克、羅可可還是近代的許多雕塑大師的作品:無論是具象、寫實的,還是抽象、變形的,都是把人體作為雕塑藝術最崇高的表現形式去發掘,去研究的。之所以人體雕塑從遠古藝術到現代藝術,始終被雕塑家們所重視,道理是明顯簡單的,那就是因為:在我們生存的這個星球上,雖然大自然造就了無數種生靈,但是只有人最為智慧,最為完美,最為豐滿。
而我們自己的身體本身,更是人類最不可思議,又是最富魅力和奧妙,最需要去探索、去表現的東西。因此,以人體為媒介去表現生活與心靈,表現人類周圍的各種事物,也就成為人類藝術活動中最自然,最合情合理,最能讓人們接受和理解、喜愛的形式。從人體雕塑本身來說,雖然很早就已經出現了,可是真正認識人體美,表現人體美,是從公元前五世紀的希臘人才開始的。在這之前雖然也有一些純人體的作品,但是那些作品都很難說有比較明確的審美觀念,它們多數只是為某種宗教活動而製作的。到了希臘時期,由於當時的希臘人特別注重競技和運動,而且那些競技運動健兒們在競技場上都是赤裸上陣,因此,崇尚人體美在希臘成為一個很重要的社會現象,健壯的男性人體和美麗豐潤的女性人體都成為希臘藝術家們歌頌和表現的對象。
這樣一來,人體美的價值和人體美的規律,不斷地被人們所認識。從希臘之後,直到今天,雖然歷史又經過了幾千年,無數的藝術家們在探索人體美上進行了不斷的努力,在讚美人體美上不斷地施展著自己的才華。但是有關人體審美方面的研究,仍然永無止境地吸引著許多藝術家,我們想只要有人類的生存,這種研究恐怕將會不斷進行下去了;同樣,表現和讚美人體的藝術品也將像生命一樣不斷地延續下去。
人體塑造的基本方法:1.把握整體人體泥塑技法的訓練是在頭,胸像訓練之後,有了一定的泥塑基礎的前提下才進行的。人體泥塑課是整個泥塑技法訓練中最重要的一個課題。因為全身的人體像要比單純的頭、胸像複雜得多。因此,在人體泥塑寫生時,就更應該注意泥塑塑造的基本方法,從整體人手,決不能只注意人體的某一個局部(一塊肌肉或一個骨點),而忽視整體,使整個塑像支離破碎;特別是在開始堆大泥和要結束時的調整階段,尤其要注意。
2.堆泥之前在人體寫生時,首先就是對模特的選擇。一般來講,初次做人體應該以較為健壯的男性青年作為人體寫生的開端,然後逐步過渡到女性人體寫生;有條件的話,還可以做一點老年和兒童的人體。這是因為,一般男性青年的骨骼。肌肉都比較發達、清楚,便於初學者觀察理解。而女性人體由於皮下脂肪較厚,肌肉和骨骼的關係都較為含蓄、微妙,更適合於有了泥塑基礎之後進一步的推敲、研究形體的規律。 所以,男女人體的寫生都要做。這不僅僅是為了了解男女人體的差異,而是通過對兩種性質的人體規律的練習,促進和幫助初學者對雕塑語言的認識。另外,在初學人體泥塑的階段,模特擺的姿勢多為立姿,而且動態比較簡單,這樣容易觀察和掌握人體各部分的基本關係;當對人體比較熟悉之後,可以擺一點動態較大(如坐、臥等)的姿勢。
當模特擺好之後,一定不要急於去做,而應拿出一點時間圍繞著模特很好地觀察-段時間,分析一下模特在此種姿態下所產生的節奏感,感受一下模特的體型特徵和肌膚、骨骼的質感,尤其是在扎制骨架之前一定要對模特的動態、重心、比例等關係做到胸有成竹。通過觀察,對模特有所認識後,再根據課題的要求用鐵絲等物紮好泥塑人體的骨架。扎架時,我們可以借用尺子等工具,嚴格地按照模特的體型去扎。如果課題要求是1/2,或1/3的縮小比例練習的話,同樣要按比例縮小後去嚴格扎架。
3.上泥和步驟:(1)人體泥塑開始上大泥時,一般先從軀幹部分堆起,然後向上(頭)下(腿)擴展。最後把上肢、手、腳堆起來。初上大泥要特別注意邊上泥、邊調整骨架的關係。這時泥不要堆得很滿,留有進一步塑造的餘地。但是,人體的基本動態要堆得十分明確,堆正面的同時要注意側面和背面的關係。也就是說,要有整體意識,把人體各部分比例、動態及基本形的關係堆得十分清晰,把握住人體的重心,使人體的節奏感有所體現。
(2)大泥堆好以後,要進一步根據人體各分部的比例、解剖結構和形體結構塑造好人體的基本形體,使每一部分的形體比較準確,比較接近模特,特別是形體與形體的連接部位、轉折部位、形體的支點部位要儘可能塑造準確。這時泥的用量可以堆得滿一點。 但是,一定注意不要輕易地破壞掉前一步驟堆大泥時所確立的那些基本動態、重心和大的比例關係。要使塑像在前一步驟的基礎上更加完整,更接近模特。要更加注意人體的上下整體連貫,不可支離破碎。這樣才能為下一步進行深人細緻的刻畫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3)深入細緻刻畫的目的是進-步塑造人體的結構和形體關係,決不能理解為只是把塑像做光和填平。因此,入細刻畫時要反覆尋找和研究人體上微妙的變化,分析、認識人體的解剖結構與形體之間的精確關係,和形體變化的具體規律;同時把對人體的肌膚、骨骼、毛髮以及形體的感受適當表現出來,使人體各部分的結構、質感充分體現在泥上,讓沒有生命的、涼冰冰的泥土具有血肉之感,生命之情。(4)在泥塑將要結束時,一定要有意識地回到整體上去檢查一下大關係。因為在前一步的深入中常常是只注意小的局部形體,容易忽略整體關係,所以在最後完成時,一定要調整大關係,把最初的感覺找回來。同時,有意識再進行一定的藝術處理,使形體更富有表現力,這樣才能使我們塑造出的人體生動、完美。
參考資料《中國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