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泥塑雕塑文化,怎樣翻石膏

2020-12-15 屌人講文化

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為了使泥塑保持不走樣,通常的辦法是將泥塑翻製成石膏像。石膏像的優點是易於搬運。陳列和不易破損。翻制石彎像應保持泥塑本來面貌,技術要求嚴格,不能違反操作規程。翻制石膏的工具和材料:石膏粉其材料 是將粉狀的或塊狀的天然石膏(又稱生石膏)在溫度120~ 170C下焙燒(或炒)生成半水石音(又稱熟石膏),一般石膏店有購。其要求是:(1) 凝固時間快,但也要有充分的工作時間。石膏漿在10一15 分鐘出現硬化發熱最為適宜、(2) 硬化後的石膏具有一定強度。(3)石膏粉與水混合後須有適宜稠度,以便流人泥塑中每一個細小的部位。(4) 石膏凝固時體積有增加(1%左右),這就能精確地複製出原型所有細微的地方。

將泥塑翻製成石膏像

臉盆和小碗作用為裝納石膏漿,大小由翻制需要而定棕、木條、鐵絲等在石膏漿 裡放人這類材料,有利於加強石膏模的強度。毛筆、修補工具石膏像翻成之後難免會有些破損,因此需要藉助這類工具修補。除以上工具之外,還有製作工作檯、開模需要的木刀、鉗子等。翻制石膏模:翻制石膏模有二種,一種叫死模(或碎模),一種叫活模(或套模塊模)。所謂死模只能用一次,翻後必須毀壞才能取出石膏像。活模翻後可多次重複使用,適應工廠成批生產。前者製作容易,後者製作較難。一般習作或創作宜翻制死模,成批生產可製成活模。

翻制石膏模

死模翻製法:第一步,確定分模方案和分模線:認真觀察泥塑,考慮分模辦法,要求是易於取模與掏泥。分模線最好定在泥塑易於修整的平面上。如翻制頭像,最簡便的方法可分前後兩塊模。如人像較大或較複雜,可多分幾塊模,不過,正面(面部)最好是一整塊模,這是為了保證泥塑的完整和提高合模的精確度。如翻制人體或比較複雜的泥塑,模可分若干塊,但最好其中有一塊較大的整模,目的如前。在泥塑上分好線後,經過認真考慮,認為確實適合翻模要求,然後根據分模線插上薄鐵片(薄銅片、 薄而具有一定硬度的塑料片亦可),如無鐵片和別的薄片,在分模線上用。泥片圍成一圈邊,先翻一面,然後將薄泥片去掉,塗上肥皂水,再翻另外一塊模亦可。

死模翻製法

第二步,分模線確定後再澆制石膏外模(或稱母模):首先調石膏漿,石膏粉與水的比例為1: 1左右,為了保證質量可先作試驗,辦法是用小碗裝上三分之一的水, 然後按比例放入石膏粉,調成糊狀,倒在木塊上,10一15分鐘石膏變硬發熱後,看是否具有一定的強度(強度不夠是石膏粉受潮,不能使用),強度合適方可進行翻制。澆第一層石膏的方法:在臉盆中放1/2水,然後按比例將一定量的石膏倒入水中。為了便於下一步打石膏像時,區別模型和裡面的石膏像,可在第一層石膏漿中滲入一會點紅色水作為記號。第一層石膏漿要稍稀一點,使它流動性大,能更好地流人泥塑細微凹凸處,但也不能太稀,否則會影響石膏模的強度。放入石膏粉,待其溶沒水中後,用手或木棒調和均勻,即可直接澆射到泥塑像上,局部細微處,要用嘴將石膏漿吹入內部,以免產生氣泡,或產生石膏漿不到位等現象。

石膏漿

第一層石膏漿鋪上以後,再根據以上方法鋪第二層、第三層一直澆到所需厚度為止。為了加強石膏外模的強度,可在第三層時加入棕、麻、木棒等,特別是泥塑像較細的部位、如頭像頸部、人體手、 腳部要加入木棒固定。石膏漿澆完後,稍等15分鐘左右石膏發熱變硬後,下道工序是開模。首先將鐵片清出並刻出記號(以便合模準確),再用薄刀(木刀最好)插入分模線,一邊衝水,一邊輕輕搖動薄刀片,使石膏模鬆動,然後輕輕拿下。接著按以上方法取下第二、第三等塊模,再將石膏模內所沾的泥挖去,用水洗乾淨,刷一層肥皂水,防止泡沫和灰塵雜物粘在石膏模內腔上,這樣石膏外模的翻制工作基本完成。

石膏漿

第三步,澆制石膏像:首先將石膏外模合攏,合模時要求準確(否則影響石膏像的造型,嚴重的將前功盡棄),並用繩捆好。然後調石膏漿。將調好的石膏漿從外模底部澆人,灌人後將外模上下左右四面轉動,使各部分石膏漿厚薄較為均勻,這樣反覆三、四次,1米以下的石膏像,厚度大體上為1釐米至1.5釐米左右就差不多了。如模型較大,可將前後數塊模內澆上適當厚度的石膏,然後合起來將接縫處用石膏連起來,再澆一次石膏,四面轉動使其均勻。為了增強石膏的牢固性,可在石膏像的內壁用麻或棕貼上去;有動態的雕塑,和手、腳等細小部位,在模型內都要放些鐵絲、麻等,使其加固。第四步,脫模與修補:石膏像澆完後,拆外模時,先用鈍的鑿子將外模打去,要細心從上部打起,不要急躁,不能打到作品上,更不要損壞細小部位。萬一打壞了,還可用石膏修補,但效果不如以前的生動。

澆制石膏像

外模打完後石膏像就脫出來了,再進行整體修補。修補可用毛筆浸水加石膏粉補上去,大的缺陷部位可調稀的石膏漿,用小刀補上去。修補工作完成後,用水砂紙衝水打模至符合要求為止。這樣死模翻製成石膏像的工作就完成了。活模翻制方法:在翻制活模時,為了便於翻制和保證翻制石膏外模的質量,一般最好是在硬質的作品或石膏像上進行。活模與死模比較,除了調石膏漿、合模等操作方法相同外,主要區別在於:活模在分塊上要求更嚴格,模與模相套必須合理,做到翻制後取出塊模時,既不損壞塊模,又不損壞原作。死模則無需考慮這些。翻制方法:第一步:首先考慮如何合理分塊。一個石膏像拿來後,先要從總體看分多少塊最合理,分塊模的原則是,要根據對象的形體結構和體面的方向關係,達到以下要求:(1)分塊模型越少越好。但既要拿得下來,而又不損壞模塊和原作;(2)分塊畫線要選擇形體簡單或高起的部位。這樣便於取模,便於修去翻出來的石膏像上塊與塊之間的線痕; .(3)分塊要考慮到捆好模型之後塊與塊之間要銜接得牢固。

參考資料《中國雕塑》

相關焦點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泥塑文化,人體雕塑
    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關於人體雕塑,我們在雕塑藝術概述中已經談了很多。大家知道,從現在能看到的歷代雕塑藝術瑰寶中,以人體形式出現的雕塑作品佔了相當大的比重。從古希臘之後,無論是古羅馬時代,還是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無論是巴洛克、羅可可還是近代的許多雕塑大師的作品:無論是具象、寫實的,還是抽象、變形的,都是把人體作為雕塑藝術最崇高的表現形式去發掘,去研究的。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文化,史前人像雕塑
    本文乃作者胖胖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小編談談原始時代的雕塑,極為重要的是一些陶塑人像,是人類通過對自身觀察留下的。這些淳樸而美好的雕塑,使用了普通的黃土。女媧造人,是一個美好的神話傳說。
  • 中國傳統文化,陶瓷雕塑造型,它的成型方式
    本文乃作者胖胖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我們看看陶瓷雕塑模製工藝特性,陶瓷雕塑的成型方式有模具成型和手工成型兩個類別。模具成型即把雕塑作品的原作泥稿,翻制出石膏陰模再以陶瓷泥料或泥漿置入模腔內,讓其黏附於模腔內壁,直到脫水固定在模腔內後打開模具,這樣一個中空的雕塑素坯就產生了。手工成型則不用模具,而是以純手工塑造技藝將陶瓷泥料直接塑成中空的雕塑素坯。因此,模型:分割在塑造作品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往簡單易行、複製方便等成型因素上考慮。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雕塑文化,代表雕塑作品及特點
    滇東北自古是雲南與中原文化、經濟交流的重要地區,漢文化進人較早。滇東北的爨文化在雲南歷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曲靖的雕塑作品,在20世紀80年代處於雲南的領先地位,對後來雲南城市雕塑建作起到了示範作用。昭通在保存歷史作品方面,有自己的膽識和遠見。曲靖、昭通的雕塑作品,達到了均衡全雲南的作用。
  • 當「傳統文化」遇到「企業文化」
    文 | 範雪為豐富職工的業餘文化生活,傳承、發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魅力,高密農商銀行姜莊支行工會小組邀請高密聶家莊泥塑傳承人聶鵬到姜莊支行職工之家講學啦。當傳統文化與企業文化相遇,會碰撞、綻放出怎樣的魅力芳華?
  • 第九屆寶雞市文化旅遊節·鳳翔泥塑文化藝術展演活動啟動
    西部決策網訊(韓宗憲 通訊員 王永剛)9月28日,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陝西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指導,寶雞市文化和旅遊局、中共鳳翔縣委、鳳翔縣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九屆寶雞市文化旅遊節·鳳翔泥塑文化藝術展演活動在享有中國泥塑第一村
  • 傳承我國傳統文化雕塑
    少數民族雕塑,鑄銅雕塑,戶外景觀雕塑,人物雕塑 傳承我國民族文化可以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並為現代化建設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 中國傳統文化,西南雕塑文化,社會人類學影響
    義大利哲學家維柯在後現代思潮到來之前,這種社會進化論或文化進化論的傳統對於社會文化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鬆散而龐雜的現代主義文化現象正是進化論在文化範圍內的具體表現。如前所述,作為現代主義藝術的最極端表現,極少主義藝術在表現了它所身處的社會時代特徵之外,同時也形象地體現了這種文化進步論的最高階段。這個時期的極少主義雕塑一方面追求一種「本質性"的規律和結構;而另一方面, 在形式和材料上也必然導致某種「單一性" 的純粹性。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藝術,它的特點細談
    本文乃作者胖胖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語言能傳達情感,雕塑的語言是從生活中升華出來的,它使雕塑家和觀眾的思想溝通了。做雕塑而不理解雕塑語言特點的話,即使他有正確的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豐富的社會經驗和生產經驗,也不能把一件雕塑做好。有一位同志就是這樣,在農村裡生活了幾年,雕塑的基本工夫也很好,和農民也能打成一片,就是搞不出好作品來,這是什麼原因呢?原來他搜集了很多對文學家很有用的素材,卻對雕塑家用處不大。不注意雕塑的語言特點,就不能鮮明地體現作品的思想。
  • 探索中國傳統文化人物雕塑的新特點,故而在雕塑藝術上形成特色的...
    中國五千年的文明發展史積累了豐富的文化藝術財富,石雕藝術就是人類文明寶藏中的一顆明珠,雖歷經千年,卻從未被歷史長河所淹沒,反而在歲月的磨礪中越來越散發出歷久彌新的東方美,石雕人物創作中所傳遞的意境美感也折射出強勁的民族力量和含蓄低沉的民族性格,是中國傳統文化和哲學思想的外化產物。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基礎文化,雕塑的觀察方法與塑造方法
    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在雕塑寫生過程中,觀察方法是十分重要的。被觀察對象本身的實際體積感、空間感、立體感並不一定完全符合雕塑的語言,但我們應以雕塑的審美眼光去觀察對象,賦以被塑對象更強烈的雕塑感、空間感。繪畫是在二三維空間中完成的,它利用透視、明暗、虛實來表現空間感和立體感,而雕塑是以真實的實體佔有空間,靠的是形體之間的有機組合來加強立體感、體積感、空間感。
  • 玩一生黃泥巴的人 黃陂泥塑非遺文化傳人陳友芳的故事
    湖北黃陂至今是中國雕塑之鄉有悠久的泥塑歷史傳統,技藝朔熟,藝人輩出。據《歸元叢林羅漢碑記》,歸元寺的五百羅漢,是以南嶽衡山祝聖寺的五百羅漢石刻拓本為依據,進行加工提煉,創造而成的。工藝上採用「脫胎漆塑」,又稱「金身託沙塑像」。
  • 中國傳統文化,西南雕塑文化,兩個卑爾根
    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雖然是小編聽說的經歷,但是直至現在我都無法清楚地回答自己到底親歷過的是哪個「卑爾根",因為你越是想深入地了解卑爾根的時候
  • 大吳泥塑:指尖的文化傳承
    大吳泥塑,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中國三大泥塑之一,因發源於廣東潮州市潮安區浮洋鎮大吳村而得名。大吳泥塑製作採用雕、塑、捏、貼、刻、印、彩等技法,作品以戲劇故事人物組合、人物頭像為主,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 今年64歲的吳維清從小隨父學藝,醉心於大吳傳統泥塑、貼塑藝術,2018年當選大吳泥塑的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
  • 中國傳統文化,景德鎮陶瓷彩繪雕塑,紋樣裝飾效果
    龍紋紋樣陶瓷彩繪雕塑藉助裝飾紋樣除了造型的外觀審美外,其圖飾化的寓意也反映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其中的石榴、花生、核桃在中國文化中寓意吉祥如意,棗和荔枝寓意「早立子」,石榴子寓意「多子多福」,螃蟹寓意「富甲天下」等,都具有特殊的吉祥意義。還有傳統題材的「三星」,即福、祿、壽,為民間流傳的天上三大吉星,是寓意五福臨門、高官厚祿、長命百歲的吉祥之星。
  • 全球首創,鈞瓷泥塑——中國著名泥塑大師張振福鈞瓷泥塑作品欣賞
    但他永不滿足於自己取得的藝術成就,勇於嘗試,大膽創新,2015年,張振福先生在精心研究古老鈞瓷傳統工藝,有效汲取其精華的基礎上,將自己的泥塑作品與鈞瓷獨特的釉料及燒成方法進行完美結合,既保留了泥塑鄉土人物構圖造型的特點,同時又增添了鈞瓷窯變的獨特神奇效果。經過辛勤的探索,張振福於2015年6月20日成功研發出全球首創,極富生活情趣的世上獨一無二的「鈞瓷泥塑」。
  • 影視節目——泥塑動畫片中泥塑的起源與發展
    浙江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的陶豬、陶羊時間約為6000至7000年前左右;河南新鄭裴李崗文化遺址出土的古陶井及泥豬、泥羊頭時間約為7000年前。可以說泥塑文化歷史悠久。作為一種工藝過程的泥塑活動,是伴隨著青銅鑄造技術的發展而廣泛起來的,因為要使得鑄造出的形狀和想像中的造型一樣,就必須先得做出一個形狀來。
  • 影視節目——泥塑動畫片中泥塑的概念與分類
    一、泥塑的概念廣義上講,一切以泥質材料塑造出的立體藝術造型皆可稱之為泥塑。因此廣義上的泥塑門類很多,包羅萬象,各門類由於自身的文化傳承、地理氣候、民俗民風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有的早已形成了穩定的造型特徵、工藝手法和審美情趣。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文化,曇曜五窟和賓陽三洞
    本文乃作者胖胖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魏晉南北朝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大分裂、大動蕩時期,從東漢末期農民起義、三國時期軍閥混戰,到北方少數民族侵入中原、形成南北分立的局面。在近200年的時間內,戰火紛飛,哀鴻遍野,民不聊生。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藝術,五百羅漢和馬雕塑
    本文乃作者胖胖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雲南筇竹寺的清代500羅漢塑像卻釋放了耀眼的光彩,其藝術水平令人刮目相看。他精通佛學,能書善畫,特別擅長於雕塑,他帶了5個門徒到筇竹寺塑500羅漢像,先後花了7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