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為了使泥塑保持不走樣,通常的辦法是將泥塑翻製成石膏像。石膏像的優點是易於搬運。陳列和不易破損。翻制石彎像應保持泥塑本來面貌,技術要求嚴格,不能違反操作規程。翻制石膏的工具和材料:石膏粉其材料 是將粉狀的或塊狀的天然石膏(又稱生石膏)在溫度120~ 170C下焙燒(或炒)生成半水石音(又稱熟石膏),一般石膏店有購。其要求是:(1) 凝固時間快,但也要有充分的工作時間。石膏漿在10一15 分鐘出現硬化發熱最為適宜、(2) 硬化後的石膏具有一定強度。(3)石膏粉與水混合後須有適宜稠度,以便流人泥塑中每一個細小的部位。(4) 石膏凝固時體積有增加(1%左右),這就能精確地複製出原型所有細微的地方。

臉盆和小碗作用為裝納石膏漿,大小由翻制需要而定棕、木條、鐵絲等在石膏漿 裡放人這類材料,有利於加強石膏模的強度。毛筆、修補工具石膏像翻成之後難免會有些破損,因此需要藉助這類工具修補。除以上工具之外,還有製作工作檯、開模需要的木刀、鉗子等。翻制石膏模:翻制石膏模有二種,一種叫死模(或碎模),一種叫活模(或套模塊模)。所謂死模只能用一次,翻後必須毀壞才能取出石膏像。活模翻後可多次重複使用,適應工廠成批生產。前者製作容易,後者製作較難。一般習作或創作宜翻制死模,成批生產可製成活模。

死模翻製法:第一步,確定分模方案和分模線:認真觀察泥塑,考慮分模辦法,要求是易於取模與掏泥。分模線最好定在泥塑易於修整的平面上。如翻制頭像,最簡便的方法可分前後兩塊模。如人像較大或較複雜,可多分幾塊模,不過,正面(面部)最好是一整塊模,這是為了保證泥塑的完整和提高合模的精確度。如翻制人體或比較複雜的泥塑,模可分若干塊,但最好其中有一塊較大的整模,目的如前。在泥塑上分好線後,經過認真考慮,認為確實適合翻模要求,然後根據分模線插上薄鐵片(薄銅片、 薄而具有一定硬度的塑料片亦可),如無鐵片和別的薄片,在分模線上用。泥片圍成一圈邊,先翻一面,然後將薄泥片去掉,塗上肥皂水,再翻另外一塊模亦可。

第二步,分模線確定後再澆制石膏外模(或稱母模):首先調石膏漿,石膏粉與水的比例為1: 1左右,為了保證質量可先作試驗,辦法是用小碗裝上三分之一的水, 然後按比例放入石膏粉,調成糊狀,倒在木塊上,10一15分鐘石膏變硬發熱後,看是否具有一定的強度(強度不夠是石膏粉受潮,不能使用),強度合適方可進行翻制。澆第一層石膏的方法:在臉盆中放1/2水,然後按比例將一定量的石膏倒入水中。為了便於下一步打石膏像時,區別模型和裡面的石膏像,可在第一層石膏漿中滲入一會點紅色水作為記號。第一層石膏漿要稍稀一點,使它流動性大,能更好地流人泥塑細微凹凸處,但也不能太稀,否則會影響石膏模的強度。放入石膏粉,待其溶沒水中後,用手或木棒調和均勻,即可直接澆射到泥塑像上,局部細微處,要用嘴將石膏漿吹入內部,以免產生氣泡,或產生石膏漿不到位等現象。

第一層石膏漿鋪上以後,再根據以上方法鋪第二層、第三層一直澆到所需厚度為止。為了加強石膏外模的強度,可在第三層時加入棕、麻、木棒等,特別是泥塑像較細的部位、如頭像頸部、人體手、 腳部要加入木棒固定。石膏漿澆完後,稍等15分鐘左右石膏發熱變硬後,下道工序是開模。首先將鐵片清出並刻出記號(以便合模準確),再用薄刀(木刀最好)插入分模線,一邊衝水,一邊輕輕搖動薄刀片,使石膏模鬆動,然後輕輕拿下。接著按以上方法取下第二、第三等塊模,再將石膏模內所沾的泥挖去,用水洗乾淨,刷一層肥皂水,防止泡沫和灰塵雜物粘在石膏模內腔上,這樣石膏外模的翻制工作基本完成。

第三步,澆制石膏像:首先將石膏外模合攏,合模時要求準確(否則影響石膏像的造型,嚴重的將前功盡棄),並用繩捆好。然後調石膏漿。將調好的石膏漿從外模底部澆人,灌人後將外模上下左右四面轉動,使各部分石膏漿厚薄較為均勻,這樣反覆三、四次,1米以下的石膏像,厚度大體上為1釐米至1.5釐米左右就差不多了。如模型較大,可將前後數塊模內澆上適當厚度的石膏,然後合起來將接縫處用石膏連起來,再澆一次石膏,四面轉動使其均勻。為了增強石膏的牢固性,可在石膏像的內壁用麻或棕貼上去;有動態的雕塑,和手、腳等細小部位,在模型內都要放些鐵絲、麻等,使其加固。第四步,脫模與修補:石膏像澆完後,拆外模時,先用鈍的鑿子將外模打去,要細心從上部打起,不要急躁,不能打到作品上,更不要損壞細小部位。萬一打壞了,還可用石膏修補,但效果不如以前的生動。

外模打完後石膏像就脫出來了,再進行整體修補。修補可用毛筆浸水加石膏粉補上去,大的缺陷部位可調稀的石膏漿,用小刀補上去。修補工作完成後,用水砂紙衝水打模至符合要求為止。這樣死模翻製成石膏像的工作就完成了。活模翻制方法:在翻制活模時,為了便於翻制和保證翻制石膏外模的質量,一般最好是在硬質的作品或石膏像上進行。活模與死模比較,除了調石膏漿、合模等操作方法相同外,主要區別在於:活模在分塊上要求更嚴格,模與模相套必須合理,做到翻制後取出塊模時,既不損壞塊模,又不損壞原作。死模則無需考慮這些。翻制方法:第一步:首先考慮如何合理分塊。一個石膏像拿來後,先要從總體看分多少塊最合理,分塊模的原則是,要根據對象的形體結構和體面的方向關係,達到以下要求:(1)分塊模型越少越好。但既要拿得下來,而又不損壞模塊和原作;(2)分塊畫線要選擇形體簡單或高起的部位。這樣便於取模,便於修去翻出來的石膏像上塊與塊之間的線痕; .(3)分塊要考慮到捆好模型之後塊與塊之間要銜接得牢固。
參考資料《中國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