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雕塑基礎文化,雕塑的觀察方法與塑造方法

2020-12-22 屌人講文化

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在雕塑寫生過程中,觀察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我們接觸到被塑造的對象時,首先是從觀察開始的,沒有正確的觀察方法,要塑造好一個理想的立體形象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要做好雕塑,首先應該學會觀察。由於雕塑是以立體的形態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對它的觀察不在於哪一點,也不在於哪一面,也不限於哪一角度, 它在我們頭腦中存在的應該是一個完整的實體。它存在於空間,整個空間都是我們的著眼點。在實際觀察中,觀察方法大致有兩種: 一、讓轉盤慢慢地做勻速轉動,觀者站在能夠在60°視角內觀察到整個對象的位置,使轉臺旋轉360°,然後從被塑造對象頂部進行觀察。

雕塑者

二、轉臺不動,觀察者繞被塑對象轉動一周進行觀察,然後再從高處進行觀察。觀察是一種方法,觀察首先從對象大的造形、大的體積組合關係出發,通過觀察使被塑對象在我們頭腦中雕塑化。初學者並不是一開始就能正確地觀察對象,他需要在反覆實踐中逐漸總結經驗來提高自己對雕塑語盲的認識,養成雕塑家的眼力。處於變化中的被塑對象,不同位置形體變化是不同的,特別是體與體的組合關係都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在這種變化過程中,體積感、立體感、空間感也隨之發生相應的變化。

雕塑者

雕塑者須通過觀察使這些變化合理化、條理化和形成一定的節奏韻律的整體。被觀察對象本身的實際體積感、空間感、立體感並不一定完全符合雕塑的語言,但我們應以雕塑的審美眼光去觀察對象,賦以被塑對象更強烈的雕塑感、空間感。繪畫是在二三維空間中完成的,它利用透視、明暗、虛實來表現空間感和立體感,而雕塑是以真實的實體佔有空間,靠的是形體之間的有機組合來加強立體感、體積感、空間感。雕塑中「」和「」是緊密結合的,有「」就有「",形與體是不可分的。不同的形體在視覺上給人造成的效果也不同,所以在觀察過程中,首先應該明確「」是否構成了合理的"」,合理的形體才能給人以美感。

雕塑者

人體的結構複雜,理解人體結構關係將有助於我們更準確地去觀察對象。如果對人體結構不理解的話,便不能正確、深人地觀察對象,而深人的理解則有助於觀察。觀察到的,我們需藉助塑造手法來體現,如果不能正確地運用雕塑的語言形式來觀察對象,也就無法塑造出理想的雕塑作品。所以深人理解,觀察方法,塑造方法三者互相聯繫,相互影響,不能脫節或孤立進行。胸像的塑造方法 :一、泥塑頭像的寫生人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主要是通過面部的五官表現出來的,同時面部又是反映性格特徵的主要部位。人的面部形象特徵千差萬別,正是在這千差萬別的形象中,表現出人的不同性格特點。無論人的形象如何不同,藝術家總是以其獨特的藝術語言形式去創作出有性格的藝術作品。

古羅馬的著名雕刻《阿古力巴》就是這類作品的範例,雕刻家在這雕像上把阿古力巴的形象特徵及個性刻畫得微妙通真,一看就給人以完美的世俗感,這位王侯顯貴的容貌絲毫也沒有被美化,他臉面上那些不勻稱的、明顯粗俗的肌肉,每一細微起伏的變化,都被精確而生動地刻畫了出來。

阿古力巴

他那突出的眉弓和下吊深陷的眼睛,顯示出堅定威嚴和深謀遠慮,他那寬大的鼻梁,肥圓的鼻頭和肉厚的嘴唇又顯示了貪婪、豪爽、放蕩和傲慢不遜的個性,他那寬大的下巴和兩個扇風的耳朵,以及脖子上發達強健的肌肉,使人物顯示出一種不可制服的粗獷而勇猛的力量。雕像刻畫出了人物的個性特徵,一個出身平民又身居高位,有一定智慧和意志堅定的軍人的典型形象。在藝術中有性格的作品才算是美等等,自然中認為醜的,往往要比那些認為美的更顯露出它的性格。因為「內在」的「真實美",在毫無裝飾、掩蓋的情況下顯露了出來。如自然流露的愁苦病容、長期生活烙就地皺癟穢惡的瘦臉,以及在各種原因造成的畸形和殘缺上,要比在正常健全的相貌上,更加明顯地呈現出來。

雕像刻畫出了人物的個性特徵

既然只有性格的力量才能造成藝術美,所以常有這樣的事,在生活中越是醜的東西在藝術中越是美的。」我們在藝術表現過程中是要表現形象美的,然而,藝術形象的形式美只是一方面, 而內在的真實美與性格特徵的表現才是其主要方面和內在因素。所以,醜的有個性的形象塑造在藝術中往往會產生獨特的審美價值。如羅丹的《塌鼻子》,《老娟婦》等,都是內涵深邃,有著濃厚性格特徵的典範佳作。所以,要做好雕塑頭像寫生,並不那麼簡單,並不是憑表面的觀察就能做好的。由於一切複雜的內容都是通過形式表達的,要做好雕塑頭像,首先只有了解骨骼的結構關係,肌肉的穿插關係,以及骨骼和肌肉所形成的形體關係和運動變化。

這是雕塑訓練過程中必須努力做到的。感覺是人們認識的最初階段,第一感覺是我們對人的第一印象。我們要創造人像的這第一印象, 如果不理解人的解剖關係,就無法確切表達你的第一感覺, 反而會破壞它。「感覺到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去理解它,只有理解的東西才能正確地去感覺它。」所以,在深入理解人體結構的基礎上才有可能正確地感受對象,準確地塑造對象。

羅丹的《塌鼻子》

對頭部形體起決定作用的是頭骨,大致分為兩大部分:1.面顱的骨骼結構及外形。它主要包括:額骨、鼻骨、顴骨和上、下頜骨的外形及結構關係。2.腦顱包括頂骨、枕骨的結構及外形。進而應弄清的是頭部的肌肉結構、外形和運動變化。在雕塑過程中,經常提到骨點、高低點、基體、副體等幾個名詞。對於這些名詞,我們不能多作表面理解,應在實踐中去琢磨、體會。掌握頭部「骨點"的位置是很重要的。「骨點"是指皮膚下面骨骼比較突出的哪些部位,具有對稱性,把這些骨點用線連接起來,就可形成頭部造型的基礎。用黑點和粗線勾出的地方,就是骨點的位置和形狀。在雕塑寫生過程中我們經常談到高低點的問題。作為高低點不是絕對的,在某一位置稱為高點,但在另一角度來觀察可能又成為低點。我們所認為的點,在具體運用中不是機械的,沒有幾何形體那麼明顯。在實際觀察運用時是比較豐富而有變化的。「高點」就是在單獨體積上離你所示位置最近的那一點。

在寫生中,這些高低點的確定,首先應明確形體,然後根據體與體的結合來確定。還應注意一個問題:人的五官是對稱分布的,高低點也是對稱的;這在寫生過程中的處理很重要,它能產生一種感情。雕塑寫生過程中掌握基體與副體也是重要的基體,簡單地說就是對象最基本的形體;「副體」即在基體上的小體積。不只是人體有集體和副體,其他任何造型都存在。在頭部,頭骨為基體,眼、耳口。鼻為副體。分清基體與副體可以幫助你明確體積與體積、整體與局部的組合關係。

參考資料《中國雕塑基礎》

相關焦點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基礎文化,雕塑頭像寫生的方法和步驟
    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今天小編說說雕塑頭像寫生的方法和步驟:1.頭像寫生前,應先臨摹頭骨,在臨摹過程中,牢記頭骨的結構關係。寫生頭骨結束後,再進行默塑。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泥塑文化,人體雕塑
    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關於人體雕塑,我們在雕塑藝術概述中已經談了很多。希臘時期雕塑人體塑造的基本方法:1.把握整體人體泥塑技法的訓練是在頭,胸像訓練之後,有了一定的泥塑基礎的前提下才進行的。人體泥塑課是整個泥塑技法訓練中最重要的一個課題。
  • 探索中國傳統文化人物雕塑的新特點,故而在雕塑藝術上形成特色的...
    中國五千年的文明發展史積累了豐富的文化藝術財富,石雕藝術就是人類文明寶藏中的一顆明珠,雖歷經千年,卻從未被歷史長河所淹沒,反而在歲月的磨礪中越來越散發出歷久彌新的東方美,石雕人物創作中所傳遞的意境美感也折射出強勁的民族力量和含蓄低沉的民族性格,是中國傳統文化和哲學思想的外化產物。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文化,史前人像雕塑
    本文乃作者胖胖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小編談談原始時代的雕塑,極為重要的是一些陶塑人像,是人類通過對自身觀察留下的。這些淳樸而美好的雕塑,使用了普通的黃土。女媧造人,是一個美好的神話傳說。
  • 中國傳統文化,西南雕塑文化,社會人類學影響
    本文乃作者胖胖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現代主義藝術有一個本質性的問題就是它的進步論的思想基礎,這需要追溯到歐洲自18世紀以來的理性主義哲學基礎。1859 年,達爾文出版了《物種起源》,在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學說的影響下,當時的歐洲學術界出現了許多用進化論來解釋和說明人類社會文化現象的學者。可以說,在整個19世紀,是歐洲的文化界在基於生物進化論的基礎上,對於18世紀的啟蒙運動和理性主義傳統關於社會文化進化思想的繼承和總結。
  • 中國傳統文化,陶瓷雕塑造型,它的成型方式
    本文乃作者胖胖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我們看看陶瓷雕塑模製工藝特性,陶瓷雕塑的成型方式有模具成型和手工成型兩個類別。模具成型即把雕塑作品的原作泥稿,翻制出石膏陰模再以陶瓷泥料或泥漿置入模腔內,讓其黏附於模腔內壁,直到脫水固定在模腔內後打開模具,這樣一個中空的雕塑素坯就產生了。手工成型則不用模具,而是以純手工塑造技藝將陶瓷泥料直接塑成中空的雕塑素坯。因此,模型:分割在塑造作品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往簡單易行、複製方便等成型因素上考慮。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藝術,五百羅漢和馬雕塑
    本文乃作者胖胖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雲南筇竹寺的清代500羅漢塑像卻釋放了耀眼的光彩,其藝術水平令人刮目相看。黎廣修在塑造這些羅漢時,窮思極慮,耗費了大量的心血。他是清代末年人,距民國已不遠,他的事跡至今還在當地老一輩人中流傳。有人回憶說,黎廣修為了塑好500尊羅漢,經常到大街小巷、酒館茶鋪去觀察各式各樣的人物,注意他們的言談舉止,神態表情和職業、相貌特徵,遇到理想的形象就格外留心,回去後就憑記憶畫出形象。長年累月,積累了大量的素材。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雕塑文化,代表雕塑作品及特點
    滇東北自古是雲南與中原文化、經濟交流的重要地區,漢文化進人較早。滇東北的爨文化在雲南歷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曲靖的雕塑作品,在20世紀80年代處於雲南的領先地位,對後來雲南城市雕塑建作起到了示範作用。昭通在保存歷史作品方面,有自己的膽識和遠見。曲靖、昭通的雕塑作品,達到了均衡全雲南的作用。
  • 傳承我國傳統文化雕塑
    少數民族雕塑,鑄銅雕塑,戶外景觀雕塑,人物雕塑 傳承我國民族文化可以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並為現代化建設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藝術,形象和造型問題
    本文乃作者胖胖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形象是傳達作者思想感情最有效的手法,什麼藝術都要刻畫形象。而雕塑形象就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雕塑是靠形象表現的。通過形象使雕塑容易和群眾接近的例子是很多的,如觀音像在唐以前的藝術中以帶小鬍子的男像出現,五代則變為中年婦人,宋以後多為年輕而美麗的少婦的形象。雕塑作品中形象就是角色。角色是作品組成的基礎,也是觀眾產生聯想的根據。深入生活及提高藝術素養,才能徹底解決形象問題。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藝術,它的特點細談
    本文乃作者胖胖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語言能傳達情感,雕塑的語言是從生活中升華出來的,它使雕塑家和觀眾的思想溝通了。那麼雕塑究竟有什麼樣的語言特點呢?一般地講,雕塑的語言就是形象的語言,也就是造型的語言。雕塑家的著眼點是人,是人的形象、感情,和精神面貌(當然動物也是可以的)。這是雕塑家觀察生活的特點。既然談到特點,就先說它的局限性,也就是說它的無能之處吧。
  • 中國彩繪文化藝術,陶瓷雕塑,景德鎮陶瓷
    本文乃作者小衫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在現代的著述中,由胡志德、胡彬編著,中國藝術家出版社出版的《陶瓷美術》具有重要價值。餘祖球、梁愛蓮編著的《景德鎮傳統陶瓷雕塑》,從藝術特徵、工藝特徵、分類、記憶方法和傳統文化幾個方面介紹了景德鎮的傳統陶瓷雕塑,偏重於陶瓷雕塑審美、成型、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在陶瓷雕塑的彩繪方面針對彩繪的具體種類和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進行了介紹和論述,但只是作為裝飾手法的一小部分出現的。
  • 中國傳統文化,景德鎮陶瓷彩繪雕塑,紋樣裝飾效果
    龍紋紋樣陶瓷彩繪雕塑藉助裝飾紋樣除了造型的外觀審美外,其圖飾化的寓意也反映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其中的石榴、花生、核桃在中國文化中寓意吉祥如意,棗和荔枝寓意「早立子」,石榴子寓意「多子多福」,螃蟹寓意「富甲天下」等,都具有特殊的吉祥意義。還有傳統題材的「三星」,即福、祿、壽,為民間流傳的天上三大吉星,是寓意五福臨門、高官厚祿、長命百歲的吉祥之星。
  • 中國傳統文化,西南雕塑文化,兩個卑爾根
    我想,這種濃厚的「聚居群落"意識和對於家族傳統的追溯意識,在歐洲的其他國家中並不多見。我甚至有一種奇怪的感覺,在跟隨巴德穿行在他的故鄉卑爾根的街巷之中時,就像行走在中國南方的某個小鎮之中炊煙嫋嫋,雞犬之聲相聞,極目所見,不是鄉鄰就是親人。
  • 牛文化主題雕塑,感受牛的歷史文化由來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牛從表面上看雖不如龍、虎那麼顯赫耀眼,卻也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特別是在農業,牛更是受到人們的珍愛,甚至被稱作「金牛」。中國民間牛文化體現了中華民族對生命起源的探索和長生的願望。牛耕地闢,春牛帶來滿倉金。
  • 中國傳統文化,泥塑雕塑文化,怎樣翻石膏
    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為了使泥塑保持不走樣,通常的辦法是將泥塑翻製成石膏像。石膏像的優點是易於搬運。陳列和不易破損。翻制石膏模死模翻製法:第一步,確定分模方案和分模線:認真觀察泥塑,考慮分模辦法,要求是易於取模與掏泥。分模線最好定在泥塑易於修整的平面上。如翻制頭像,最簡便的方法可分前後兩塊模。
  • 傳統工藝美術在雕塑設計中的應用-林榮泰雕刻藝術
    林榮泰.作《金玉滿堂》榮獲第十六屆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特別金獎」引言中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其中,傳統工藝美術是我國先民在生活和勞作過程中的經驗總結和精神內涵。雕塑設計作為一種傳統的設計手法,在現階段新的科學技術的影響下,其設計方法、設計精度等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設計的文化內涵在新技術的衝擊下,變得越來越淡薄。
  • 傳統工藝美術在雕塑設計中的應用——林榮泰雕刻藝術
    摘要:中國傳統工藝美術是中國特色設計的文化根基。在雕塑設計中,傳統工藝美術的應用在設計理念和設計工藝上為現代雕塑設計開拓了設計思路。只有充分發揮我國傳統工藝美術的民族特色,才能弘揚中華文化,增強雕塑設計的表現力,才能提升雕塑設計作品的文化價值。基於此,本篇文章對傳統工藝美術在雕塑設計中的創新應用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 中華文化太極拳雕塑的當代價值
    太極拳,是一種武術項目,也是體育運動和健身項目,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太極拳在逐漸成為連接不同種族、不同民族、不同語言、不同國家的文化紐帶,已經成為中國文化對外交流傳播重要載體之際,為進一步傳承和弘揚太極拳文化。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文化,曇曜五窟和賓陽三洞
    本文乃作者胖胖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魏晉南北朝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大分裂、大動蕩時期,從東漢末期農民起義、三國時期軍閥混戰,到北方少數民族侵入中原、形成南北分立的局面。在近200年的時間內,戰火紛飛,哀鴻遍野,民不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