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在雕塑寫生過程中,觀察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我們接觸到被塑造的對象時,首先是從觀察開始的,沒有正確的觀察方法,要塑造好一個理想的立體形象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要做好雕塑,首先應該學會觀察。由於雕塑是以立體的形態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對它的觀察不在於哪一點,也不在於哪一面,也不限於哪一角度, 它在我們頭腦中存在的應該是一個完整的實體。它存在於空間,整個空間都是我們的著眼點。在實際觀察中,觀察方法大致有兩種: 一、讓轉盤慢慢地做勻速轉動,觀者站在能夠在60°視角內觀察到整個對象的位置,使轉臺旋轉360°,然後從被塑造對象頂部進行觀察。
二、轉臺不動,觀察者繞被塑對象轉動一周進行觀察,然後再從高處進行觀察。觀察是一種方法,觀察首先從對象大的造形、大的體積組合關係出發,通過觀察使被塑對象在我們頭腦中雕塑化。初學者並不是一開始就能正確地觀察對象,他需要在反覆實踐中逐漸總結經驗來提高自己對雕塑語盲的認識,養成雕塑家的眼力。處於變化中的被塑對象,不同位置形體變化是不同的,特別是體與體的組合關係都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在這種變化過程中,體積感、立體感、空間感也隨之發生相應的變化。
雕塑者須通過觀察使這些變化合理化、條理化和形成一定的節奏韻律的整體。被觀察對象本身的實際體積感、空間感、立體感並不一定完全符合雕塑的語言,但我們應以雕塑的審美眼光去觀察對象,賦以被塑對象更強烈的雕塑感、空間感。繪畫是在二三維空間中完成的,它利用透視、明暗、虛實來表現空間感和立體感,而雕塑是以真實的實體佔有空間,靠的是形體之間的有機組合來加強立體感、體積感、空間感。雕塑中「形」和「體」是緊密結合的,有「形」就有「體",形與體是不可分的。不同的形體在視覺上給人造成的效果也不同,所以在觀察過程中,首先應該明確「形」是否構成了合理的"體」,合理的形體才能給人以美感。
人體的結構複雜,理解人體結構關係將有助於我們更準確地去觀察對象。如果對人體結構不理解的話,便不能正確、深人地觀察對象,而深人的理解則有助於觀察。觀察到的,我們需藉助塑造手法來體現,如果不能正確地運用雕塑的語言形式來觀察對象,也就無法塑造出理想的雕塑作品。所以深人理解,觀察方法,塑造方法三者互相聯繫,相互影響,不能脫節或孤立進行。胸像的塑造方法 :一、泥塑頭像的寫生人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主要是通過面部的五官表現出來的,同時面部又是反映性格特徵的主要部位。人的面部形象特徵千差萬別,正是在這千差萬別的形象中,表現出人的不同性格特點。無論人的形象如何不同,藝術家總是以其獨特的藝術語言形式去創作出有性格的藝術作品。
古羅馬的著名雕刻《阿古力巴》就是這類作品的範例,雕刻家在這雕像上把阿古力巴的形象特徵及個性刻畫得微妙通真,一看就給人以完美的世俗感,這位王侯顯貴的容貌絲毫也沒有被美化,他臉面上那些不勻稱的、明顯粗俗的肌肉,每一細微起伏的變化,都被精確而生動地刻畫了出來。
他那突出的眉弓和下吊深陷的眼睛,顯示出堅定威嚴和深謀遠慮,他那寬大的鼻梁,肥圓的鼻頭和肉厚的嘴唇又顯示了貪婪、豪爽、放蕩和傲慢不遜的個性,他那寬大的下巴和兩個扇風的耳朵,以及脖子上發達強健的肌肉,使人物顯示出一種不可制服的粗獷而勇猛的力量。雕像刻畫出了人物的個性特徵,一個出身平民又身居高位,有一定智慧和意志堅定的軍人的典型形象。在藝術中有性格的作品才算是美等等,自然中認為醜的,往往要比那些認為美的更顯露出它的性格。因為「內在」的「真實美",在毫無裝飾、掩蓋的情況下顯露了出來。如自然流露的愁苦病容、長期生活烙就地皺癟穢惡的瘦臉,以及在各種原因造成的畸形和殘缺上,要比在正常健全的相貌上,更加明顯地呈現出來。
「既然只有性格的力量才能造成藝術美,所以常有這樣的事,在生活中越是醜的東西在藝術中越是美的。」我們在藝術表現過程中是要表現形象美的,然而,藝術形象的形式美只是一方面, 而內在的真實美與性格特徵的表現才是其主要方面和內在因素。所以,醜的有個性的形象塑造在藝術中往往會產生獨特的審美價值。如羅丹的《塌鼻子》,《老娟婦》等,都是內涵深邃,有著濃厚性格特徵的典範佳作。所以,要做好雕塑頭像寫生,並不那麼簡單,並不是憑表面的觀察就能做好的。由於一切複雜的內容都是通過形式表達的,要做好雕塑頭像,首先只有了解骨骼的結構關係,肌肉的穿插關係,以及骨骼和肌肉所形成的形體關係和運動變化。
這是雕塑訓練過程中必須努力做到的。感覺是人們認識的最初階段,第一感覺是我們對人的第一印象。我們要創造人像的這第一印象, 如果不理解人的解剖關係,就無法確切表達你的第一感覺, 反而會破壞它。「感覺到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去理解它,只有理解的東西才能正確地去感覺它。」所以,在深入理解人體結構的基礎上才有可能正確地感受對象,準確地塑造對象。
對頭部形體起決定作用的是頭骨,大致分為兩大部分:1.面顱的骨骼結構及外形。它主要包括:額骨、鼻骨、顴骨和上、下頜骨的外形及結構關係。2.腦顱包括頂骨、枕骨的結構及外形。進而應弄清的是頭部的肌肉結構、外形和運動變化。在雕塑過程中,經常提到骨點、高低點、基體、副體等幾個名詞。對於這些名詞,我們不能多作表面理解,應在實踐中去琢磨、體會。掌握頭部「骨點"的位置是很重要的。「骨點"是指皮膚下面骨骼比較突出的哪些部位,具有對稱性,把這些骨點用線連接起來,就可形成頭部造型的基礎。用黑點和粗線勾出的地方,就是骨點的位置和形狀。在雕塑寫生過程中我們經常談到高低點的問題。作為高低點不是絕對的,在某一位置稱為高點,但在另一角度來觀察可能又成為低點。我們所認為的點,在具體運用中不是機械的,沒有幾何形體那麼明顯。在實際觀察運用時是比較豐富而有變化的。「高點」就是在單獨體積上離你所示位置最近的那一點。
在寫生中,這些高低點的確定,首先應明確形體,然後根據體與體的結合來確定。還應注意一個問題:人的五官是對稱分布的,高低點也是對稱的;這在寫生過程中的處理很重要,它能產生一種感情。雕塑寫生過程中掌握基體與副體也是重要的基體,簡單地說就是對象最基本的形體;「副體」即在基體上的小體積。不只是人體有集體和副體,其他任何造型都存在。在頭部,頭骨為基體,眼、耳口。鼻為副體。分清基體與副體可以幫助你明確體積與體積、整體與局部的組合關係。
參考資料《中國雕塑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