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王苗苗
3D印表機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物,可你見過用3D印表機「打造」頭的嗎?這事兒不僅是真的,而且已經發生在了5個月大的超超(化名)身上。
【故事】
5月齡寶寶頭型難看被取笑,怎知竟是患上了這個病
自打生下來後,超超就因為頭型異常難看,引來周遭鄰居們的各種誹議,這讓超超媽媽從月子裡起,就天天以淚洗面。
待超超滿月後,超超媽媽就帶著他去家所在的縣醫院兒保科就診,醫生查看了超超情況後告訴超超媽媽,這些問題等超超長長就好了。然而,超超過了百天後,頭型卻越發難看,而且還出現了經常噁心、嘔吐等症狀,關鍵是超超追光及其他發育也不合格。
這一情況讓家人很是擔心,就又帶著他去看了骨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等科室,但是都沒得到什麼結果。無奈超超媽媽只能在網上查找相關資料,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聯繫上了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省婦幼保健院、省婦女兒童醫院)小兒神經外科主任馬雲富,並在馬雲富的建議下來到該院檢查。
通過仔細的檢查,馬雲富最終確定超超患有矢狀縫早閉加單側冠狀縫早閉。苦苦追尋5個月,終於得知了孩子是什麼情況,這讓超超一家人心裡稍感安慰,但緊接著就是對這個病不了解帶來的害怕和擔憂。
【治療】
這個病可導致腦功能障礙,3D列印幫孩子重塑頭顱
什麼是顱縫早閉呢?據馬雲富介紹,顱縫早閉又稱為顱縫骨化症或狹顱症,是一種顱骨先天發育障礙性疾病,患兒出生時或出生後2—3個月,即出現某條顱縫或多條顱縫的旱閉,並伴發或繼發慢性內壓增高、頭顱外形異常、眼眶或顳部發育異常等表現。
「這個病能導致顱骨變形和腦功能障礙,是一種較常見的先天性顱面畸形。」馬雲富說,頭顱畸形與發生早閉的顱縫有關,單條顱縫早閉症中較為常見的是矢狀縫早閉導致的舟狀頭畸形,一側冠狀縫早閉所致的斜頭畸形,其次為額縫早閉所致的三角頭畸形、多顱縫早閉所致的尖頭畸形。
「患上顱縫早閉後,嚴重的可有視乳頭水腫、眼球突出等徵象。」馬雲富表示,顱縫早閉可以通過手術來改善,術後不會再出現這種情況,而對於超超,馬雲富團隊就採取了3D列印技術。
他們首先設計好頭顱模型,在麻醉醫師及手術部醫務人員的保障下,按照3D列印模型給超超實施手術。手術進行的非常順利,術後九天,超超就拆除了手術切口縫線,而複查頭部CT顯示超超腦部受壓痕跡消失,頭型也恢復得不錯。
一個月後,超超來醫院複查,看到活潑可愛,頭型已恢復的超超,馬雲富和超超父母一樣開心不已。
【說法】
手術風險和難度並存,治療越早效果越好
據馬雲富介紹,做好顱縫再造術,有兩點缺一不可,其一是手術技術,其二是要對手術的風險有一個評估。
「因為顱縫再造術會有發生感染和出血的風險,患兒一般年齡小、體質差、耐受能力差。」馬雲富稱,顱縫早閉導致的頭顱畸形主要靠外科手術治療矯正與處理,其目的是擴大顱腔以利於腦組織正常生長,並緩解顱內壓的增高。
「因為嬰幼兒在1歲以內大腦發育較快,所以說手術越早越好,最佳的手術時機應在顱內壓增高症狀還沒有明顯表現之前。」馬雲富說,手術的最佳年齡為4-6個月齡,6月齡-1歲手術的效果稍差,而1歲以後,若孩子有顱內壓增高症狀和視力下降,仍應進行手術治療,需要注意的是,2歲後再手術效果不顯著。
「3歲以後大腦發育基本結束,後期手術主要是改善頭顱及面骨畸形,減少頭顱異常給病人帶來的壓力,對於年齡較大的患兒也不應該放棄治療。」馬雲富認為,家長要重視嬰幼兒頭顱畸形的篩查及顱骨重塑矯形治療,根據顱縫早閉類型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比如輕型患兒就可以選擇佩戴頭盔來進行矯正,「總之,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孩子才是好。」
(編輯:劉夢鴿 施尚景 首席編輯 華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