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一個盆骨,列印一個腎臟:3D 列印引領醫學革命

2021-01-09 丁香園


3D列印的腎臟模型已經可以產生尿樣物質。

2012年,美國俄亥俄州。剛生下來6周的小男孩凱巴(Kaiba Gionfriddo),開始出現呼吸困難,拒絕進食。兩個月的時候,小凱巴的症狀越來越糟糕,已經無法自主呼吸了,醫生必須給他插上氣管插管維持呼吸。

檢查發現,小男孩患上了極端罕見的先天性支氣管軟化症,氣管自行塌陷,無法自主呼吸,必須依賴氣管插管生活。無奈之下,父母四處求醫。最後被介紹到了密西根大學醫學院。該醫院的醫生和研究人員一再商討之後,搬出了救命的儀器:3D印表機。他們根據CT的3D成像,使用3D印表機用生物塑料材料列印了近百個氣管支架。在得到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緊急批准之後,給小凱巴移植了這個3D列印出來的氣管支架。術後,小凱巴開始了自主呼吸,7天後撤離呼吸機。數周后,小凱巴出院,再也沒有出現過窒息危險。這個氣管支架是用可以降解的材料做成,3年後即會自行吸收,到那時,他的氣管也會發育成熟,不再需要支架了。

這是世界第一例3D列印的氣管用於臨床。


2014年2月25日,美國肯塔基州的Kosair兒童醫院,心臟外科醫生在對一個患有心臟病的幼兒進行複雜的手術之前,用3D列印的模型規劃和實驗,保障了手術的成功完成。孩子的母親事後接受採訪說:"我無法表達我的感受。" (東方IC/圖)

科幻小說?

聽起來像是科幻小說。但是,想像一下,如果有一天,我們可以用印表機列印出肝臟、腎臟甚至心臟,是不是更像科幻小說呢?

也許用不了幾年,這就會成為現實。

先來簡單介紹一下什麼是3D列印。

3D列印又叫累積製造技術,是一種利用計算機的數字模型為基礎,使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或者其他可粘合材料,通過逐層堆疊累積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傳統的列印是將油墨列印在紙上,只有二維。3D列印就是一層層地將粘合材料累積上去,印表機根據計算機做好的模型,將材料堆積成立體的產品。與傳統的機械製造主要通過削除材料完成產品的方式不同,3D列印可以簡單地做成以前很多不太可能或者複雜無比的產品。

最早的3D列印出現在1980年代,但是直到2010年代3D印表機才開始廣泛出現。據統計,2012年3D列印市場達到了22億美元,2011年上升了29%。現在廣泛用於建築、製造、工業設計、汽車製造、航天事業等等。但是正如所有的新科技一樣,一項新的技術總是率先用於兩個領域——殺人和救人,也就是軍事和醫學。

因為3D列印的小巧、方便,成本相對低,且可以通過選擇不同材料,利用計算機輔助設計出複雜的結構,近些年來3D列印已經在醫學應用上發展迅猛,可以說打開了一扇全新的大門。

在這個領域,歐美當仁不讓,領先全球。2011年,北卡的Wake Forest再生醫學研究所的Anthony Atala博士在TED演講中展示了他們使用3D印表機列印出來的人體腎臟。他們使用培養出來的腎臟細胞作為列印材料,一層層將細胞列印在提前設計好的虛擬模型上。第一層是細胞,第二層是水凝膠用來粘合固定細胞。然後一層層重複,直到整個腎臟列印出來。等到細胞存活了,水凝膠被降解,留下來的只有細胞。這樣細胞就形成一個完整器官結架。這個初期的腎臟再被移到培養器中,提供養分,促進生長。Atala博士的實驗室已經觀察到這個初期腎臟模型產生了尿樣物質,表示已經有了部分腎臟功能。

2013年,瑞典的科研人員成功地利用3D列印技術列印出人工皮膚瓣,並且成功地生長出血管。更驚人的是,他們第一次成功利用3D列印生成了淋巴管。這個皮瓣在大鼠身上成功植皮。這個突破性的進展解決了人工皮瓣缺乏淋巴管無法存活的問題。如果加上幹細胞技術,不久的將來也許就可以很容易合成皮瓣移植了。對於燒傷病人來說,這無疑是巨大的福音。

這個列印的腎臟和皮膚可能距真正臨床應用於患者還很遙遠,但是有一些技術已經離臨床很近了。

2013年,康奈爾大學使用3D列印列印出了世界第一個耳朵。每年有數以萬計的人,因為先天發育或者疾病或者事故失去整個或者部分耳朵。傳統的耳朵再植是利用肋軟骨作為耳朵軟骨的替代。但是這樣做出來的耳朵外觀既不美,功能也不是很好。他們利用計算機掃描出患者對側正常耳朵,然後使用3D印表機列印出對稱的耳朵模型,在此模型裡注入膠原蛋白,作為軟骨生長的支架。這樣做出來的耳朵形狀合適,外觀美觀。他們相信,3年後就可以進入臨床。

神奇的應用

這樣的新聞儘管讓人興奮,但仍然看似遙遠。其實3D列印已經廣泛用於臨床了。

比如列印假牙,或者完美吻合的牙套。2012年,日本的Fasotec公司開始提供腹中的胎兒的3D列印模型,可以讓父母提前看到真實的孩子形象。華盛頓地區醫院使用3D印表機列印出患者的心臟模型,提供給心臟外科醫生術前實踐練習。

還有更多神奇的應用出現在醫院裡。

2011年,荷蘭一位83歲的女性因為感染失去了下頜骨。而傳統整形手術因為年事太高不能進行。醫生們與3D列印公司Layer Wise合作,用鈦粉作為列印材料,根據3D掃描的圖像,列印出一個完美的下頜骨。表面覆蓋生物陶瓷以避免排斥。移植回老人的下巴後,完美癒合。

4年前,英國人Eric Moger發現左臉部長出惡性腫瘤。為了保住生命,醫生切除了左臉大部分,包括眼睛、顴骨、下頜骨,留下一個巨大的洞。他無法正常說話和進食,更不敢出門,因為看起來太恐怖了。之後的整形手術也因為放化療的影響宣告失敗。痛苦了4年的Eric,終於在3D列印的幫助下獲得了新生。倫敦的齒科醫生Andrew Dawood用3D印表機按照右臉給他列印了個完美左臉。先用鈦粉列印出缺失的骨骼,然後在此基礎上用生物尼龍列印出臉部組織。當列印出來的左臉完美吻合併固定後,Eric終於可以用嘴巴喝水了。他說:「當我裝上這個左臉後,喝下第一口水,沒有水漏出來。這太神奇了。」

2013年,英國的一位60歲男性不幸患了骨盆軟骨肉瘤。這種惡性腫瘤對化療放療都不敏感,效果很差。唯一的選擇就是切除大半個骨盆。因為需要切除的部分太多,以至於傳統手工做出來的植入骨盆沒法與殘存骨盆連接。而沒有骨盆,就意味著支撐下肢的股骨無處著力,這個病人面臨著殘廢的危險。Newcastle Upon Tyne醫院的醫生們想到了3D列印技術。於是他們在術前用CT掃描出完整的3D結構的骨盆模型,精確設計需要切除的部位,然後將這個切除的部分的詳細3D圖像上傳給計算機。計算機根據這個3D圖像,驅動3D印表機,使用鈦粉作為列印油墨,精確地列印了切除的半個骨盆。醫生再在這個鈦骨盆表面鍍上特殊的物質,以便殘留骨盆可以連接生長。移植手術非常成功。現在這個病人已經可以拄著拐杖走路了。

2012年,比利時一位男子在車禍中幾乎失去整個面部骨骼。如果採用傳統辦法,幾乎沒有還原的可能,因為面部骨骼太複雜,要做出與對側一致的面部是不可能的。Morriston醫院組織了一個65個人的團隊,找到3D列印公司Cartis合作。他們利用CT掃描出對側存留面部骨骼,計算機繪製出患側需要移植的骨骼形狀。再利用鈦粉作為列印材料列印出需要填補的骨骼。移植手術非常成功,病人破碎的臉終於得以還原。術後7天,這個病人就開始開口講話了。這個完美的3D列印用於臨床因為太過超現代,手術還沒做之前,倫敦的科學博物館就已經將它收入館藏記錄了。

更加神奇的事情發生在美國。2013年,美國康乃狄克州一名男子因為交通事故失去75%的頭蓋骨。傳統骨科苦無良策。幸運的是,此時的3D列印已經漸漸成熟。當地一家3D列印公司Oxford Performance Materials伸出了援手。該公司擅長生物列印技術。他們利用原來的顱骨影像,使用3D列印技術,使用更加先進的生物高分子聚合體材料列印出需要補缺的頭骨,形狀邊緣均完美吻合,甚至連顱骨孔都完美設計。2013年2月通過FDA審批,於同年3月手術成功移植。患者獲得了一個新的頭顱。這在過去是無法想像的。

用細胞列印

不光使用工業材料列印模型用於臨床,真正使用細胞來列印也已經出現了。

2013年,愛丁堡的Heriot-Watt大學的研究人員發明了幹細胞印表機。材料是存活的胚胎幹細胞。這種印表機可以噴出大小均一的幹細胞懸液,保證細胞在列印出來仍然能夠存活。再在幹細胞構架上加入可以促使幹細胞分化為各種需要的細胞的細胞因子,就可以隨心所欲地合成各種需要的人體器官了。

2013年12月,劍橋大學再生醫療研究所發表了一篇文章。歷史上第一次成功地使用大鼠的視網膜的神經節細胞和神經膠質細胞3D列印出三維結構的人工視網膜。列印出來的人工視網膜細胞存活良好,並且開始分裂生長。儘管這個初步的實驗只使用了兩種細胞,是無法再現視力的,但因為很多盲人是因為視網膜細胞缺失導致的,而3D列印技術可以利用計算機完美安排各種細胞的具體位置和關聯,這個突破性的進步為治癒失明帶來了希望。作者Martin教授說:「我們計劃擴展我們的列印技術來列印視網膜的其他細胞,下一步就是爭取列印出有光敏的細胞,那時候,就有可能得到有光學功能的視網膜。」到那時候,盲人也許只需要移植一個列印出來的視網膜,就能重見光明。

當然,最終的目標是列印出完整存活的器官以供移植所需。考慮到每年全球數以萬計的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可供器官極端缺乏,加上配型又極端困難,使用患者本身的細胞利用3D列印技術列印出一個完美、不排斥的器官來,將會是醫學的夢想。

改變人類生活

3D列印不光能列印器官,有朝一日也可以提高或者加強人類的能力,就像電影《機械戰警》一樣。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人員正在朝這個方向努力。他們將電子元件結合到細胞列印中去。年初,他們成功地使用水凝膠和小牛的細胞列印出一個人類的耳朵,在這個耳朵中,加入了由銀納米顆粒做成的電子天線。這個傳感器可以接收人類耳朵聽不見的頻率。也許有一天,我們就可以裝上這個耳朵,成了傳說中的順風耳。

還有一些更加接近於臨床實用的3D列印技術。比如傳統的骨科石膏繃帶笨重,不透氣,也不能洗澡,癢了更是沒轍。紐西蘭的Jake Evill發明了一種叫做cortex cast(皮質支架)的新型「石膏繃帶」。這是通過掃描病人需要固定肢體部位,用3D印表機列印出完美吻合的支架。這個支架很輕便,也非常結實,關鍵是透氣,洗澡也沒問題,癢了更是可以撓。要不了幾年,可能骨科就不再使用傳統石膏,而是給你列印一個獨一無二的輕便支架。2013年,北醫三院的骨科醫生使用3D印表機以鈦粉作為材料列印出個性化的椎骨,已經在近50名患者體內植入成功。

這些我們實際經歷的醫學生物學的進步,有朝一日將會徹底改變人類的生活。到那時,也許換個器官就如同換個汽車零件一樣容易。


相關焦點

  • 3d列印房子的弊端_3D列印食品的利弊
    打開APP 3d列印房子的弊端_3D列印食品的利弊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03-21 11:00:08   什麼是3d列印房屋   2013年紐約Softkill Design工程建築個人工作室初次明確提出了3D複印房子定義,並將在2013年夏季修建實體模型。
  • 3D列印技術曾列印出心臟,能否列印一個活人?
    3D列印技術頂多列印一些人體結構,可以替換人體原有結構,但製造人體的技術看看機器人就知道了,現代人類依然不能完美解決機器人運動的平衡等問題,智力也遠不如人類。如今3D技術在醫學中的應用主要是列印一些人體的硬組織,比如利用特殊材料列印人體關節等骨骼構造,這類組織結構的特點是支撐人體的運動和支撐功能,雖然也有陶瓷等材料的可替代材料,但是不能像3D列印那樣和人類原有的結構有同樣的構造,如今硬組織的列印已經開始應用於人體結構的替換,可能擁有比傳統的陶瓷金屬關節更好的契合度;軟組織方面也是一個可以利用的點
  • 3D列印模具注塑零件的方法
    「作為一個由科學家和化學工程師組成的團隊,我們採用了一種材料方法來進行3D列印技術,並將印表機的材料功能擴展到了標準塑料之外,」 Structur3d的執行長兼聯合創始人Charles Mire說。「我們的Inj3ctor平臺聚焦於我們向工業製造市場的轉變,並展示了增材製造如何引領未來工廠的發展。
  • 了解什麼是3D列印
    用土豆做比喻很形象,我們家裡面吃土豆通常有4種辦法,土豆片、土豆絲、土豆丁甚至是土豆泥,那吃土豆是把土豆加工成片絲球粉4種形態,如果你把這4種方式反向組裝土豆的這個過程,那就是一個3D列印的過程,用片絲球粉反向疊加形成三維結構的過程,就可以稱之為3D列印,面投影光固化,DLP列印工藝就是在光敏樹脂中通過投影儀投影出一個面的形狀,有光的地方直接把樹脂固化,沒有光的地方仍還能夠保持是液態的樹脂
  • 膽小勿進:超逼真的彩色3D列印醫學人體模型!
    上面圖片中這個人看上去似乎沒什麼特別,不過南極熊3D列印網要告訴你,「他」其實是這樣的:
  • 冷眼旁觀 無所不能的3D列印僅僅是神話?
    有人認為,3D印表機的出現改變了製造行業,你不再需要龐大的工廠,也無需跟工會打交道,只需在你屏幕上點擊一個鍵——列印,就能重造了一個龐大的產業。  3D列印達到了人們對其期望值的頂峰。人體的每個部位和器官,3D列印都能完美複製,使得人體可以像機器一樣隨意替換一個「零件」,生命極限由此將再次得到突破。
  • 2020年中國3D列印材料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未來金屬3D列印...
    未來金屬3D列印材料將迎來新爆發期經過30多年的發展,3D列印技術不斷完善,目前已形成了3D生物列印、有機材料列印、金屬列印等多種列印模式,我國3D列印材料仍以工程塑料為主。2019年7月,主營業務為金屬列印的鉑力特在科創板上市,前瞻預計未來金屬3D列印材料將迎來新的爆發期。
  • 3d列印技術在頭盔生產領域的應用
    工廠也在加班加點的大量生產,很多頭盔工廠為了滿足廣大用戶的需求,紛紛運用3d列印技術進行設計建模,從而打造出更多安全、有個性的頭盔。3d列印頭盔技術相信很多朋友們都不是很了解,接下來小編帶大家來看一下極光爾沃用A8s 3d印表機進行3d列印頭盔的製作過程:1.
  • 3D列印房子到底是什麼原理?
    近幾年來,3d列印技術有了很迅速的發展,且在現代社會生活的很多領域到取得了很廣泛的運用,而在房屋建築領域,3d列印技術技術操作更加方便、簡單和快捷,可以運用簡單、真實的材料對實體進行快速的建造和成形,成品能夠直觀的反映出建築設施的結構、尺寸等相關特點,3d列印技術建築模型在未來的發展中具有良好的發展潛力。
  • 3D列印(暗黑系):一個艦隊,一隻怪獸,兩條魔龍……
    3D列印一個艦隊,一隻怪獸,兩條魔龍.
  • 優秀,房山區3d列印骨架模型價格
    房山區3d列印骨架模型價格  但是,對於那些生活在棲息地的人來說,白天會是一個優勢,但還有其他關鍵的考慮,如結構材料的選擇。「構成冰穹的材料必須在火星惡劣的環境中經受多年的使用,包括紫外線輻射、帶電粒子輻射,可能還有一些原子氧、高氯酸鹽以及沙塵。」Langley研究員Sheila Ann Thibelt說道。  冰穹項目的研究人員正在尋求可以更快地從火星中提取水的方法。
  • 3d列印房屋模型有什麼優勢
    傳統3D列印房屋模型的整個製作過程複雜艱巨,而且製作周期長,細節精度低,價格也非常昂貴。3d列印房屋模型有著傳統製造工藝所不可比擬的優勢,不僅能快速精確地製造出縮小比例的三維實體模型,還能滿足個性化、定製化的需求,讓3d列印房屋模型走向了更廣闊的空間。
  • 3D列印模型修復服務
    3D列印模型時,需要考慮到一些問題:如設計物品的尺寸、列印材料、壁厚、列印工藝等,這些都會影響最終產品的效果。壁厚 影響3D列印能否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一個3D模型沒有壁厚,都是片和線,3D印表機將無法列印。對於3D列印服務商來說,一般也會對壁厚有個要求,這個要求會比列印的工藝極限稍微保守一點,降低物品在運輸和清理過程中被損壞的機率。
  • FDM3D列印案例
    據了解,3D列印現在已經被用在列印藥品,醫療設備,針對患者的解剖學模型以及生物組織等多個方向。醫學專家們也都陸續開始將這門高效且極具個性化的新科技應用於自己的醫學實踐當中,以提高醫療服務的水平。因此,我們列出了十大3D列印醫學革新的案例,用以展現當今醫學領域3D列印水平。
  • 3d列印創業項目有哪些商機?
    現在由我來給大家說說,3d列印創業項目有哪些商機!就拿金石工業級3D印表機創業具體做什麼好,以下為您羅列最新的3D列印創業項目,希望能夠幫到你! 3D列印技術成為了,創新創業的一把新利器 3D列印技術經過20多年的發展。精選賺錢創業好項目,小本創業,生意火,品牌優,市場空間大,創業好選擇.創業項目,匯集時下熱門小本投資項目。
  • 列印「自己」:3D列印「照亮」器官移植的未來
    2013年5月,據《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報導,男嬰已在如常人般長大,也沒有任何之前預見的症狀發生。3D列印技術在醫學領域的應用正變得越來越普遍。幾乎每一天,我都能接收到一封來自我所在醫院的新聞辦公室的電子郵件:我的某一位同事在進行真正的手術前成功利用3D列印技術創建了一個精密的醫用模型,比如說某個病人的二尖瓣、手指或者是視覺神經。
  • 3D列印 揮動想像的翅膀
    在谷歌鍵入「2012年3D列印」,你會得到2700多萬個結果!只要想得到,似乎就沒有列印不出來的。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是,美國科學家利用印表機直接製造出一副塑料機械臂,使一位兩歲小女孩的殘疾手臂能夠正常活動。如此看來,列印一個完美的「你」,也是可以期待的。
  • 3d列印的材料是有哪些?列印精度及後處理介紹
    用3D列印的材料是什麼?3D列印的材料一般分為金屬和非金屬兩大類,包括:聚乳酸、ABS、二氧化二鋁、尼龍、陶瓷、高溫、高韌性、高強度感光樹脂、半透明感光樹脂、軟膠3D列印、DLP進口紅蠟、DLP進口藍蠟、全鈷彩色3D列印、數控ABS加工、桌面ABS塑料等數十種材料。
  • 3D列印SLA鞋模代替木模
    本篇文章,白令三維通過3D列印在鞋製造各個領域的應用,邀您共同來感受3D列印是怎樣助力鞋業完成鞋模工藝自主創新的。傳統式的鞋模製作是通過CNC方式進行的,我們都知道CNC和3D列印的最大區別是:CNC做減法,3D列印做的是加法。
  • 3D列印技術突破將為列印「木製」產品開路
    據外媒報導,幾年前,瑞典查爾姆斯大學的科學家們用木頭纖維創造了一種3D列印介質。現在,他們開發出了一種新的列印方法,即用它來列印具有天然木材結構和質量的固體材料。據了解,之前的材料是以納米纖維素凝膠的形式出現,這意味著它含有從木漿中提取的微小纖維素纖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