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目前在手機、家電領域,國內市場絕對是國產品牌的天下。目前國產手機佔了國內市場90%的份額,而國產家電也佔了80%+的國內市場份額。
國產手機、國產家電成功的原因,其實就一招,那就是性價比,同樣的配置,我賣的比國外品牌便宜,而同樣價格的產品,我配置要比國外品牌高。
事實上,這一招性價比,對於眾多的國產品牌而言,都是適用的,還包括國產車等等,畢竟在國外品牌已經形成影響力的情況下,要去撬動別人已佔領的市場,自然要有自己的優勢,而性價比就是最大的優勢之一。
但讓人意外的是,這幾年純國產電腦卻沒有走性價比路線,甚至可以說是走的高價路線。
純國產電腦是指什麼?就是指採用國產芯、國產作業系統,甚至國產內存、硬碟的電腦,這樣的電腦在核心部件上,都是純國產,所以也可以稱之為純國產電腦了。
比如近日某品牌推出的14寸純國產筆記本,採用國產芯,國產系統,國產顯卡,售價8999元。但事實上這樣的配置,如果採用intel晶片,windows系統的話,估計2000-3000塊就可以搞定,而純國產電腦貴了3倍。
而不只是這款國產筆記本,一直以來很多品牌推出的純國產電腦,都售價高昂,比同性能的windows+intel的電腦貴多了,動不動就是2、3倍的價格。
那麼為何在國產領域屢試不爽的性價比,純國產電腦們卻不採用呢?原因說起來也簡單,因為像手機、家電、汽車等都是針對的個人消費者,個人消費者花的是自己的錢,注重的性價比,辛苦賺錢不易,自然注意性價比。
而純國產電腦由於本身性能低,生態差,個人消費者基本上沒人會買,這樣的電腦更多的是針對企業採購的,比如政府、事業性單位等,他們基於安全保密的需求,才需要這樣的電腦。所以一定程度上,也算是變相的補貼這些企業,花高價採購,補貼生產廠商等。
但我想,事情雖然是這樣,但如果僅靠政府採購,是撐不起國產電腦的,還需要個人消費者的支持,國產電腦們就認轉變下思路了,只有走向個人消費者,才能真正的發展壯大,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