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老品牌長虹:一代彩電之王是怎樣隕落的?昔日銷售冠軍輝煌不再

2020-12-19 騰訊網

「在明天,每個人都能成名15分鐘。」——安迪.沃霍爾

都說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沒有人能夠正當壯年,與此同時也沒有一家企業可以永遠走在前列,一直爭當業內的領頭羊。一代彩電之王長虹亦是如此,從居家必備,享譽國內到不見蹤跡,逐漸掉隊,國產老品牌彩電長虹究竟經歷了什麼?

曾幾何時,光環圍繞,獨佔鰲頭

提起長虹這個企業品牌,絕大多數人腦海裡浮現的便是他的電視機。長虹電視機,不僅物美價廉,而且做的廣告也是一絕。長虹電視的名聲幾乎家喻戶曉,人人交口稱讚。而長虹企業本身,也是在引領國產家電軍,在國內市場有著近乎「壟斷性」的地位。

總部在四川綿陽的四川長虹電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長虹,是在1958年成立的,它的宗旨是「員工滿意,顧客滿意,股東滿意。」經歷了1978年的改革浪潮,長虹企業立足當下,抓住時代機遇,走出了自己的特色,確定了本企業的發展方向即提高質量,降低成本。

1997年,是長虹彩電最輝煌的一年,其市場佔有率達到了驚人的35%,相當於每三個購買電視的消費者,就有一個選擇了長虹。彩電大王的名號也逐漸打響,連續穩坐銷售冠軍寶座約20年。

從股市中我們也能窺探到四川長虹當年的領軍者威力。四川長虹常與氣貫長虹掛鈎,一方面指長虹企業發展蒸蒸日上,另一方面也代指四川長虹背後的股市,一呼而天下應,幾乎整個滬深上市公司尊稱四川長虹公司為老大哥,為它馬首是瞻。

這個位於四川綿陽的前軍工小廠,在掌門人倪潤峰的帶領下,歷經10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中國最知名的企業,其一家企業的產值已經佔到整個四川省GDP的1/9,而掌門人倪潤峰還當選為中共中央候補委員。企業家和政治相掛鈎,這也是中國的企業家們夢寐以求的。

從「氣貫長虹」到「氣貫長虹」

作為國產老品牌,當年的意氣風發,輝煌登頂隨著時間的消逝而不在,只獨留當日的傳奇供後人仰望和回憶。從高峰開始走下坡路,源於1997年5月21日的價格戰,長虹推出的電視機低至66.18元後,四川長虹便開啟了長達十幾年的落寞。

不僅長虹彩電掉出了行業的第一梯隊,更是遠遠落後與當初跟在其後發展的小弟們,根據報告顯示,創維、小米、海信位列三甲,並且佔據了10%以上的市場份額,而曾經行業的老大哥被擠出前五,僅僅佔據了7.4%的市場份額。

當年不敢與四川長虹比肩的青島海爾,格力空調屢屢突破新高,而長虹卻停滯不前,甚至不斷倒退,曾經的彩電大王不復存在。現在人們的生活方式改變,電視機的消費需求也日益減少,但是四川長虹牌電視機卻不見其蹤影,取而代之的是國外知名品牌以及海信等行內領軍品牌。

就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裡,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營收為200.7億元,同比僅增長5.85%。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4800.35萬元,同比下滑6.63%。

比起同領域行業來說,無論是營業收入還是股東淨利潤,資產負債率相差的不是一點半點。這個以高新技術為依託的高新技術產業,漸漸的失去了革新與進取,並在發展的道路上沒有目標和方向,日益迷茫,漸行漸遠。

一朝失誤,悔恨終生

四川長虹的日益衰落與自己的決策失誤息息相關。就像是曾經的世界手機巨頭諾基亞,曾經壟斷整個國內外市場,基本每家每戶都會擁有一臺諾基亞手機,但是就是因為決策高層領導的判斷失誤,認為觸屏沒有前途,沒有按鍵舒服,才讓曾經的世界老大,淪為了蘋果,華為等手機的陪襯。

作為家電企業,最重要以及深受顧客歡迎的便是家電的質量以及創新。然而,在改革開放才日益成長的家電品牌長虹,可謂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靠價格戰起家,卻也因為價格戰落寞。

改革開放初期,新中國經濟發展不濟,老百姓剛剛擺脫溫飽問題,手頭上的錢也不多,家電作為高檔耐用品並不是全國人民的必需品,所以家電的營銷策略必定與價格相關。

當時長虹推出的便是不斷的降低價格,迎合當時消費者的需要。當時的長虹也確實是大獲成功,每一次的經濟危機都是靠創新高的低價格解決。

然而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中國的綜合國力日益強盛,中國人民站了起來,手中錢也日益富足,消費者們不單單著眼於價格這一個方面,更多的開始注重它的品質和功能。

僅僅靠價格取勝的長虹必定會與時代脫節,與其他的競爭者拉開差距。隨著中國消費的轉型升級,中國人民不再匱乏消費品,也不會「與錢過不去」。

基於此,海信,創維等其他電視行業花費巨資,將錢用在技術的升級上,以求帶給消費者更好的體驗。而長虹的營銷策略沒有與時俱進,依然停留在如何降低價格方面,忽略了電視技術的研究,讓自己的產品逐漸落伍。

第二個重要的原因便是多元化發展的目標失敗。很少的公司會像全球知名雀巢公司一樣,專注於一件商品的研發,大多數的公司會在企業成功後,企圖接觸其他的領域,就像電商平臺阿里巴巴推出社交軟體釘釘,社交軟體騰訊公司推出電商平臺微店一樣。

大獲成功的公司會因為眼前的成功而變得驕傲自大,企圖擴大自己的版圖,鞏固自己的市場地位。然而,實行多元化戰略的公司,不成功,便失敗。

而第三方面則是四川長虹深受多元化戰略其害。明明是在家電行業做得如魚得水,長虹卻偏偏什麼都要嘗試一番,先後進入手機等相關領域,甚至還進入電商,廚衛,基金等不相關領域。

這種一心二用,對於長虹而言,顯然是敗的一塌塗地。除了企業市場份額擴大的假象外,長虹遭到的反噬是日益脫離行業的第一梯隊,賠上自己多年經營的品牌聲譽和威望。

值得一提的還有不可抗因素。網際網路時代的日益發展,中國的電視市場也重新洗牌,競爭日益加劇,這是不爭的事實。誠然,在競爭如此之大的行業內力不從心也是必不可免的,但是長虹企業卻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沒有徹底革新自己的技術,這也是管理層的重大失誤。

長虹今後的發展,必將註定坎坷,但如若管理層沒有意識到技術改革的重要性,長虹的未來,必將逐日暗淡。唯有突出重圍,長虹的未來,才有想像發生。

免責聲明:

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相關焦點

  • 長虹:如何輕言「壟斷」(專題三)
    長虹這次靜悄悄地實施的彩管壟斷戰略,表象看是由於國內眾多品牌的拋售行為,使長虹的利潤下降了31.8%,長虹意欲憑藉自己的實力,通過「收購彩管、釜底抽薪」的辦法制止拋售行為,藉機打垮一些規模較小、實力較弱,又經常「騷擾」長虹長遠發展戰略的中小彩電企業,以「方丈」之尊「清理門戶」;深層看,是因康佳等國貨品牌迅猛崛起,威脅長虹霸主地位,尤其擔心自己在全力進軍世界市場時會「後院失火」,喪失處於潛在和發展期的巨大的農村市場
  • 彩電大王跌落:70年代誕生,80年代破日產壟斷,連續20年銷量第一
    然而,就近幾年的銷量來看,曾經被稱為「彩電大王」的長虹電視銷量卻屢屢下滑,似乎是走向了下坡路。難道一代彩電大王,真的就這樣跌落神壇了嗎?石破天驚,風靡雲湧與現在電視的超高普及度不同,就在半個世紀前,電視無疑還是一種「奢侈品」。
  • 又一國產彩電巨頭沒落,被小米、海信甩在身後,淪落到賣地求生
    昔日的國產彩電龍頭康佳,如今更是淪落到賣地求生。在奧維雲網44周電視品牌線上零售量市場排名中,康佳已經落至第10名,被小米、海信等遠遠甩在身後。在今年上半年,康佳淨利潤更是同比大跌73.15%,落至9470萬元,這無疑令康佳雪上加霜。
  • 彩電行業的史詩性衰落下,隱藏著企業興衰最樸素的真理
    在中國仍處於苦苦掙扎的康佳、長虹等彩電品牌,似乎也難以做到,只能在衰落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漫長的衰落距2020年結束還有1個多月的時間,雖然我們還無法看到全年彩電行業的銷售數據,但是彩電行業協會、第三方預測機構都給出相同的判斷,2020年全年彩電行業數據整體下滑,還值得警惕的是,北美超越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彩電市場。
  • 細數80年代的國產電視機品牌,你家裡用過嗎?
    然而,規模不夠大的金星彩電,在行業利潤的日漸微薄的情況下,生存也日漸艱難。2003年上海廣電正式停止了「金星」牌彩電的生產,不久,同樣是金星彩電的總經銷商上廣電也停止了該品牌彩電的銷售。這樣,這個歷史悠久的品牌就此退出了中國彩電市場。牡丹:曾經是北京家電的一面旗幟。
  • 從「火車頭」到「聯合艦隊」——彩電大王「裂變」生長記
    從1972年試製第一臺黑白電視開始,長虹就是國內家喻戶曉的彩電品牌。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臺長虹彩電更是不少家庭的標配首選。然而隨著家電市場競爭白熱化,這位曾經的彩電大王一度淡出大眾視線。和很多老國企一樣,長虹面臨著產品結構失衡、機制老舊、企業包袱重、改革艱難等問題。
  • 智造長虹:不止一面的產業升級
    「近年來,長虹面向物聯網推進數位化轉型,圍繞主業上下遊價值鏈進行了多番整合,在冰箱壓縮機、軌道交通電源、物聯網模塊等領域,已誕生近十項中國冠軍,甚至世界冠軍,這足以說明長虹的產業優勢明顯。」業內人士指出,長虹在技術研發方面從不吝惜,這也是其長期領跑行業的根本所在。
  • 長虹再獲世界品牌500強:市場永遠垂青價值創造者
    品牌價值躍遷,長虹憑藉的是紮實的「內功」,近年來,除優勢的家電板塊(C端)之外,主要表現為在於產業端(B端)的深入布局,在長虹的業務布局中,相比智能家電,IT服務、供應鏈服務、核心器件、新能源等業務已經合佔更關鍵的比重,事實上,長虹在B端已經實現了近十項的世界冠軍和中國冠軍,在物聯網模塊、軌道交通電源、冰箱壓縮機等領域掌握和輸出核心競爭力。
  • 都說實體難做 長虹CHiQ電視緣何受追捧? 答案:專注
    【長虹轉型進行時系列報導】  四川新聞網成都9月6日訊(記者 陳淋)市場寒冬,整個家電行業的日子都不好過。拿彩電來說,因為價格戰的緣故,據奧維雲網的數據來看,彩電銷售量雖有增長,銷售額卻整體下滑。從而導致彩電業出現銷量上升但是利潤卻不斷下滑的尷尬局面。
  • 長虹蟬聯世界品牌500強 三個維度提升品牌價值
    對長虹而言,這一年,三個維度的品牌價值提升,成效顯著。向上,向產業鏈上遊布局、深耕,一批享譽全國乃至全球的「隱形冠軍」正成為長虹的新名片。近年來,長虹面向物聯網推進數位化轉型,圍繞主業上下遊價值鏈,布局面向企業級用戶的B端業務,在冰箱壓縮機、大數據存儲、軌道交通電源、物聯網模塊等領域,已誕生近十項中國冠軍,甚至世界冠軍,產業優勢明顯,價值躍升。
  • 中國新彩電之王誕生:銷量力壓TCL、創維,已連續六個季度奪冠!
    數據顯示,2019年,在國內市場中小米電視的銷量就超過了康佳、長虹等老牌電視巨頭,突破了1000萬臺;而今年,在「黑天鵝」的影響下,包括海信、創維、TCL等主流品牌都受到了極大的衝擊,但小米電視依舊乘風破浪一般強勢開局,拿下了今年第一季度全國出貨量、銷量雙第一!
  • 釋放產業優勢 長虹蟬聯世界品牌500強
    B端釋放產業優勢,價值躍升  近年來,長虹面向物聯網推進數位化轉型,圍繞主業上下遊價值鏈,布局面向企業級用戶的B端業務,在冰箱壓縮機、大數據存儲、軌道交通電源、物聯網模塊等領域,已誕生近十項中國冠軍,甚至世界冠軍,產業優勢明顯,價值躍升。  作為全球冰箱業的「心臟」,加強在技術上的儲備與突破。
  • 三月彩電市場開盤 呈現四分五裂
    早在3月初海信電視便推出天璣系列75寸ULED超畫質,不只是融入量子點技術,更重要的是搶奪洋品牌「最後一塊蛋糕」,在大屏高端市場不斷突破。  可以說,自成一派的海信電視已經給同行在今年的發展和競爭指明方向,那就是戰大屏、戰高端。但是,如何從技術和產品上的引領,真正變成在品牌和認知度上的引領,國產彩電企業還需要不斷突破。
  • 什麼牌子的電視機質量好之長虹65吋4K全面屏試用測評
    作為國產電視機大牌廠家,長虹彩電,一直在國內是很暢銷的,特別是它的液晶電視,性價比高,質量過關,而且價格實惠,一直深受國內的客戶的喜愛與支持。這款65寸全面屏遠場語音液晶彩電,高端大氣,畫面清晰度高,色彩飽滿鮮豔,超薄機身,無邊框全面屏,讓電視視野更大,音質給力,聲音清澈,遠程聲控,靈敏度高,操作簡單方便,老人小孩也可輕易上手,性價比高,不愧為國產精品彩電。長虹大品牌, 買的舒心, 用的放心,我本人是非常信賴長虹品牌彩電的。
  • 國產彩電巨頭「跑向」世界,3個月賣出724萬臺,銷量全球第三
    近年來,國產品牌不斷為消費者帶來驚喜,例如國產智慧型手機,不僅具備高性價比的優點,而且綜合性能方面已經比肩iPhone,因此深受全球消費者的青睞。得益於此,不少國產品牌都在海外市場建立起大本營,例如小米,在印度混得風生水起;還有傳音,更是號稱「非洲之王」。
  • 中外彩電企業CES2020爭奇鬥豔,一線市場爭奪仍將白熱化
    2020年度的彩電市場,將因新型顯示技術,AI、IoT、5G等更加精彩。無論是三星、索尼、LG,還是海信、康佳、TCL、長虹,都釋放出彩電行業領軍企業對於新年度的看好。雖然OLED是LG的既定路線,但今年看出了LG在8K方面的更多堅持,其在上遊有先天優勢,但在終端方面,LG或許還需要實現更多的創新,畢竟,老對手三星一直在努力。無獨有偶,海信在本屆CES展會上也發布了一款可捲曲屏幕雷射電視。這款電視在外觀上採用一體化設計,70吋屏幕在觀看時徐徐升起,平時則會收納進酷似於電視櫃外觀的機身內。
  • 全行業出現虧損 純平彩電降價能否拯救生產廠家?
    純平市場空間多大回顧賽諾公司對城市純平彩電市場的銷售監測,純平彩電佔全部彩電的份額出現逐年上升的態勢,從1998年的不到3%(市場上只有索尼、東芝、松下品牌的純平彩電),到1999年的6.4%(樂華、康佳、海信、廈華、金星等國內品牌進入該市場),2000年上升到16.3%(多數彩電廠家進入純平市場),今年上半年,純平彩電在城市市場上的份額已達22.2%,照此增長速度推算,2001年全年的城市純平彩電市場份額將達
  • 2020藍鯨視界 | 彩電銷售渠道迎變革:線上佔比約60%,向直播帶貨...
    同時,直播帶貨成為今年的關鍵詞,這一潮流也蔓延至彩電圈,廠商紛紛開啟總裁直播、明星加盟等模式,以直播的方式將自家產品展示給消費者以達到銷售目的。此外,記者注意到,很多彩電廠商開始發力下沉市場,並通過C2M定製的方式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服務。業內人士表示,直播帶貨儼然已經成為彩電銷售渠道的一種,未來彩電的銷售渠道也會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
  • 不止家電 科技長虹的另一種「跑馬圈地」
    撰文/藍科技長虹,不止家電一面。從家電長虹到科技長虹的華麗轉身,是厚積薄發、同時契合時代的需求,成為中國智能製造的急先鋒。從形式上看,科技長虹不是跟風隨眾,而是站在時代的風口,在智能製造與科技創新中尋找到了新的平衡點,將技術優勢、品牌優勢、產業優勢發揮到了極致。
  • 618再探底 彩電何時走出價格戰泥潭
    隨著618的臨近,彩電市場的價格大戰也一觸即發。6月10日,北京商報記者在京東商城、蘇寧和國美等電商平臺觀察到,同為55英寸的彩電,國內品牌的價格已擊穿1500元,甚至最低到1199元,彩電行業已進入到非理性競爭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