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彭瑀珩
四川上市公司通威股份股價連日大漲,截至12月24日收盤,股價達到38.22元,市值衝上了1720.49億元,創下歷史新高。而在2004年剛登陸A股時,通威市值只有4.5億元。16年間,這家公司市值漲了380倍。
而更令人關注的是,這家公司在今年7月,市值剛突破千億大關,5個月後,便再增長了700多億。
是什麼原因促成了通威股份的黑馬之勢?
產業機會:光伏產業是今年的隱形「冠軍」
業內人士認為,通威股份股價今年飛速上漲源於多種因素的集合,包括外部環境、自身實力,以及市場情緒等多個方面。其中,外部環境尤為突出。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在22日召開的2021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也提出要加快風電光伏發展,風電、光伏發電新增裝機總量較「十三五」有大幅增長。放眼全球,歐盟成員國已經就2030年減排目標由40%提升至55%達成一致,美國也有望重回《巴黎協定》。「新的全球碳減排目標,光伏市場需求加速增長,光伏題材隨之走高。」投資分析師劉俊邑說,光伏產業可以被稱為年度隱形「冠軍」,而通威股份很早就在布局光伏產業。
通威股份屬於矽料+電池片龍頭公司,公司以多晶矽、太陽能電池研發、生產和銷售為主。其全資子公司永祥股份高純晶矽產能進入了全球前三行列。
近年來,光伏技術不斷發展,成本快速下降,在今年基本實現了平價。「太陽能電池板成本大幅下降,現在的光伏成本是以前的幾分之一,目前只比煤炭發電略高一些,所以光伏大規模安裝,需求大幅增加,未來市場空間巨大。」華西證券首席投顧連世海指出。
自身實力:規模效應疊加成本優勢,雙主業協同發展
資深投行人士陳曉陽十分關注通威股份,「它的競爭力優勢體現在成本控制上,在同類產品中都做到了業內最低。而且公司擴張的時點選得好,正是下遊設備成本剛剛降下來的時候。」公開資料顯示,近年來,通威股份多晶矽料業務持續發展壯大,至2019年公司矽料產能達8萬噸,全球市場佔有率9.5%。
規模效應加上成本優勢,其盈利能力顯著優於行業平均水平。
因此,通威股份先是獲得資本巨頭高瓴資本的重倉,又逢北上資金不斷加倉,形成資金面的合力推升。
記者關注到,儘管光伏板塊對股價提升貢獻最大,但作為一家雙主業的公司,通威股份在農業領域也表現不俗。從其今年上半年的財務數據看來,農業板塊創造利潤12.65億元,佔利潤比例的41.1%,光伏板塊創造利潤17.14億元,佔利潤比例的55.68%。
更讓人期待的,是通威股份將光伏發電與現代漁業有機融合,創造出「漁光一體」發展模式,實現了農業和光伏雙料協同發展。
估值是否合理?
在多變的市場環境中,通威股份是否已經處於高位?光伏板塊的天花板在哪兒?
對此,農銀匯理基金經理趙詣認為,光伏板塊整體估值可能剛剛突破歷史估值區間,而其他中國核心競爭力資產估值在創歷史新高,從這個角度來看估值沒有很大的泡沫。
劉俊邑則認為,通威股份所處的光伏板塊與歷史相比處於相對高位。該板塊過往估值較低,原因之一是產業技術變革尚未完成,另外該行業一直較多依賴政策補貼。而隨著平價上網越來越近,過去的估值折價是否合理,市場需要適應估值體系的調整,建議投資者在回調後進行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