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頭盔坐了一趟「過山車」。
京東大數據顯示,5月份摩託車及電動車頭盔搜索量達到去年同期8倍,成交額同比增幅接近4倍;在網絡平臺上,原本售價20~50元的頭盔轉眼以上百元脫銷;在全國最大的頭盔生產基地樂清,洶湧而至的訂單讓庫存迅速清空,廠家只能「閉門謝客」。
2020年5月「頭盔」百度搜索指數。
百度搜索指數顯示,5月份,網際網路用戶對「頭盔」關鍵詞搜索關注程度呈拋物線趨勢,最高值出現在5月19日。
頭盔這把火何以燒得猝不及防?這要從公安部交管局不久前發起的「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說起。
「一盔一帶」與瘋狂的頭盔今年4月21日,公安部交管局發起了「一盔一帶」行動,其中的「一盔」指向騎摩託車、電動車要戴頭盔,否則罰款或警告;「一帶」則是指駕駛機動車要系安全帶。都是為了交通安全起見。
隨後,各地紛紛推出具體措施。最先對「一盔一帶」做出反應的是江蘇和浙江。
兩省在5月15日同時出臺電動自行車地方管理法規,針對騎車佩戴頭盔制定了相關規定,違者將會被處警告或最高50元罰款,7月1日起施行。
上述出於安全考慮所推出的措施,卻意外帶動了頭盔價格的「起飛」,各方湧入淘金。
據天眼查的數據顯示,自4月21日「一盔一帶」行動啟動至5月18日,以工商登記為準,國內新增3503家頭盔相關企業,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省份。
以前無人問津的頭盔,一時成為炙手可熱的必備「單品」。頭盔價格一路飆升,兩位數變三位數,甚至還有些商家出了限購令,每人只能購買一個。
某電商平臺上一款頭盔的價格走勢。(數據來源:慢慢買)
騙子也趁機入局。有媒體梳理發現,僅5月17、18日兩天,與頭盔交易詐騙相關的警情便有12起。他們的手段和幾個月前倒賣口罩的十分類似。
熱度持續不到一個月,公安部在5月20日發布信息:6月1日起處罰不戴頭盔僅限於摩託車,對電動自行車不佩戴頭盔的行為以宣傳為主。於是,頭盔概念股開始全線下跌,做工程塑料的南京聚隆更出現了跌停。頭盔價格出現小幅回落。
儘管如此,頭盔的售價依然沒有落回一個月前的水平,大多數品牌價格相較5月初依然翻了一番。
瘋狂背後:真需求還是假繁榮?一紙令下,讓國內數億電動自行車及其背後規模龐大的出行者浮出水面。
中國電動自行車保有量變化趨勢。
據工信部數據,2018年,中國電動自行車保有量超過2億輛。正因為依附於電動自行車這一龐大市場,頭盔熱才能被點燃得如此之快。
上世紀90年代末,「禁摩」在全國城市風起雲湧,首次湧入中國的電動自行車成為滿足市民快速出行的「替代品」。到1999年,國內第一部電動自行車國家標準發布實施,在政府大力推廣和商家的營銷攻勢下,「快捷、環保、輕便」的標籤,讓電動自行車一路暢銷。數據顯示,到2005年,全國電動自行車銷量已超過1000萬輛。
大量湧入的電動自行車,在彌補城市出行短板、解決交通「最後一公裡」問題的同時,交通違規、亂停亂放、火災隱患等問題也成為城市管理的一大痛點。
據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數據顯示,摩託車、電動自行車駕乘人員死亡事故中,約80%為顱腦損傷致死。而事故發生時,騎行頭盔可使受傷者的比例下降70%,死亡率下降40%。
電動自行車交通事故致死原因分析
雖然通過罰款等手段可以迅速提升人們對戴頭盔的重視程度,多數人也都明白戴頭盔的作用,但一直以來,騎電動車有戴頭盔習慣的人不多。
根據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調查,上海市電動自行車駕駛員的頭盔正確佩戴率為12. 45%,其他城市的佩戴率更低,馬鞍山市電動車駕駛人員頭盔佩戴率為5. 9%,蘇州市僅為2. 2%。而乘坐者主動佩戴頭盔的少之又少,上海的調查顯示,僅有1.93%的乘客正確佩戴了頭盔。
上海市2015-2017年5次觀測駕駛人員與乘客佩戴頭盔情況對比。
頭盔市場目前並無規範電商平臺搜索,頭盔款式千千萬,什麼全盔、四分之三盔、半盔;而頭盔的周長與頭圍的契合度、調節器的鬆緊度、護目鏡的清晰度,都會影響到乘車體驗,頭盔的厚度,材料的質量也直接決定了在危險一刻的生死存亡問題。
然而,目前,電動車駕駛頭盔的標準尚未出爐,在一系列「一盔一帶」後續文章中看到的「3C認證」,也是從摩託車那「蹭」來的。
頭盔分類。(來源:公安部交管局微信公眾號)
有規定稱2018年8月1日起,未獲得「3C認證」的摩託車乘員頭盔,不得出廠、銷售、進口或者在其他經營活動中使用。但近期一波漲價的頭盔中,未獲3C認證的在售頭盔也不在少數,市場並無規範。
在今年的兩會上,有人大代表呼籲,要儘快制定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強制性國家標準,避免低質低價的競爭現象。通過制定有針對性的標準,或許能將電動車駕駛員的腦袋保護起來。
說到底,頭盔不是用來炒的,它只是一個保護人身安全的工具。買一個頭盔只是開始,依規佩戴頭盔才能有效避免或減輕傷害。
參考資料:
《公安部交管局部署「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公安部官網
《公安部密切關注電動自行車安全頭盔漲價問題》,公安部官網
《電動自行車地方管理法規5月15日在江蘇、浙江誕生》,央廣網
喻彥,彭娟娟,李慶峰,周德定,高寧,蘇慧佳,徐乃婷.上海市電動自行車駕乘人員安全頭盔使用情況現場實測[J].上海預防醫學,2018,30(09):730-734.
《29.5萬買頭盔「變」安全帽,鄭州警方受理此事,記者調查:市場上電動車頭盔「不見蹤影」》,大河網客戶端
《京東:5月以來,摩託車及電動車頭盔成交額增長近400%》,新浪財經
《2019年中國電動自行車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 新國標正式實施推動行業健康發展》,前瞻網
作者:呂思瑤、張欣、侯正萍(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19級研究生)
指導老師:白淨(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