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強校 | 於政權教授課題組最新研究揭示派傑氏病的致病機制並...

2020-12-25 中國農業大學新聞網

本網訊 5月26日,我校生物學院於政權教授課題組在知名學術期刊Cell Research發表題為「The Msi1-mTOR pathway drives the pathogenesis of mammary and extramammary Paget’s disease」的研究成果。

於政權介紹說,派傑氏病是一種稀有的惡性皮膚癌,包括乳腺派傑氏病和乳腺外派傑氏病。這種疾病的主要病理特徵是存在腺體樣的派傑氏細胞,表現為細胞體積大、透明細胞質和多核等。到目前為止, 儘管派傑氏病容易診斷, 但它的病理機制尚未揭示清楚,導致缺乏有效的治療藥物。目前手術切除,化學或放射療法以及雷射消融仍然是派傑氏病的治療標準。由於其高復發率,派傑氏病患者通常每2-3年進行一次重複手術。因此,開發有效的派傑氏病治療藥物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本研究發現RNA結合蛋白Msi1-mTOR信號軸是驅動派傑氏病發生的重要機制。同時利用單細胞RNA測序(scRNA-seq)揭示了乳腺外派傑氏病表皮中上皮細胞的高度異質性,並鑑定了派傑氏細胞及其獨特的分子特徵和潛在的派傑氏病發病機理的信號通路。

我校生物學院的博士畢業生宋永利解釋說,研究人員首先利用單細胞測序和組化技術觀察到派傑氏病皮膚的基底上皮細胞異位過表達RNA結合蛋白MSI1。令人興奮的是,Msi1異位過表達轉基因小鼠的表皮在組織病理學、分子水平和單細胞水平都類似於人派傑氏病的表型。該研究利用單細胞測序和譜系追蹤技術還提供了令人信服的新證據,表明角質形成細胞可以產生派傑氏細胞,以支持派傑氏病的原位轉化理論。此外,在病理機制上,發現MSI1通過MSI1-Pten-mTOR和MSI1-CMTM5-Her2-mTOR兩條途徑激活mTOR信號通路誘導派傑氏病樣的表型,預示著Msi1-mTOR信號軸對於派傑氏病發病機理至關重要。

這一發現為派傑氏病的臨床治療藥物提供了重要靶點。進而,他們發現雷帕黴素局部治療可顯著改善一小群人類患者的乳腺外派傑氏病外觀和臨床症狀,有望成為臨床上治療派傑氏病的有效藥物,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價值。

Msi1通過mTOR信號通路誘發派傑氏病發生, 雷帕黴素能有效幹預派傑氏病的臨床症狀

我校生物學院於政權教授為該論文的通訊作者;於政權教授課題組的宋永利博士、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爾灣分校的Christian F. Guerrero-Juarez博士和上海市皮膚病醫院陳中建博士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


相關焦點

  • 中國農大於政權教授課題組最新研究揭示派傑氏病的致病機制並提出...
    中國農大於政權教授課題組最新研究揭示派傑氏病的致病機制並提出新的治療策略 2020-06-06 16: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唐珂/景乃禾/何水金合作研究揭示基因突變引起孤獨症的機制
    最新的一項臨床研究揭示,NR2F1基因突變與神經發育疾病密切相關,大約35%NR2F1基因突變攜帶者表現出孤獨症病徵【2】。NR2F1基因(GRCh38.p12; chr5:93585358 G>A; c.335G>A; p.R112K)點突變患者是首例攜帶原發NR2F1基因點突變,並表現孤獨症症狀的病人【3】。
  • 人才強校 | 李孟華教授團隊在綿羊抵禦肺炎的關鍵功能基因和氣候...
    本網訊 9月17日,我校動物科學技術學院李孟華教授課題組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在線發表題為「Historical introgression from wild relatives enhanced climatic
  • 身邊的答卷人丨埋頭研究細菌致病機制 浙大教授朱永群的「從0到1」
    在人和細菌的共生關係這部綿延至今的漫長歷史書上,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朱永群教授刻下了屬於自己的創新印記
  • 最新卓氏教授名錄匯總
    卓氏知名教授最新名錄(排名不分先後,都是卓氏學界代表人物)卓新平1955年生於湖南慈利。卓紅斌深圳技術大學先進材料測試技術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交通大學IFSA協同創新中心成員,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學挑戰計劃成員。長期從事慣性約束核聚變物理、雷射等離子體物理、強場物理和大規模數值模擬計算應用開發研究。
  • 「人民論壇網」報導雲南師範大學「堅持黨管人才 堅定人才強校」
    近日,「人民論壇網」對我校堅持黨管人才主線,堅持黨對人才工作統一領導,堅定實施人才強校戰略,不斷完善並創新人才體制機制建設,探索人才「引育留用」新方略的情況進行了報導。現將文章原文轉載如下。遼寧大學: 堅持黨管人才 堅定人才強校高校立身之本在於立德樹人。
  • 研究揭示APOE4導致認知能力下降的機制
    研究揭示APOE4導致認知能力下降的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30 20:21:41 美國南加州大學Berislav V. Zlokovic團隊在研究中取得進展。
  • 陳月琴/張玉嬋課題組解析水稻生殖期phasiRNA調控減數分裂的機制
    近日,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陳月琴教授/張玉嬋副教授課題組通過結合多組學分析以及一系列突變體功能分析實驗,解析了這一類生殖期phasiRNA在調控減數分裂前期基因表達變化中的重要功能及調控特性。該研究發現生殖期phasiRNA通過「group work」的方式高效靶向並切割特定類群的基因(見圖1示意圖)。
  • Brain:研究揭示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遺傳機制
    兩種最常見的形式是阿爾茨海默氏病和額顳葉變性(FTLD),它們發病原因是大腦特定部位的神經元停止功能,從而觸發記憶喪失和其他行為或性格發生變化。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如果沒有治癒方法,這一數字每年可能會增加一千萬例。然而,預測這些疾病的發作具有很大的挑戰,因為神經變性可以在人們出現任何外在症狀之前數年就開始。
  • 最新上線!陳生弟教授團隊揭示腸道菌群檢測有助於早...
    最新上線!陳生弟教授團隊揭示腸道菌群檢測有助於早...陳生弟教授團隊揭示腸道菌群檢測有助於早期診斷老年痴呆症》剛剛,瑞金醫院神經內科陳生弟教授團隊關於阿爾茨海默病(AD)及輕度認知障礙(MCI)腸道菌群演化的研究成果,在神經病學專業領域權威醫學雜誌《Alzheimer’s&Dementia》上發表,該篇論文由瑞金醫院神經內科李彬寅醫師和博士研究生何一茜為共同第一作者,陳生弟和湯薈冬教授為通訊作者,雜誌影響因子為14.423。
  • 華山醫院多個課題組正在開展自噬機制與相關疾病研究
    他們有關皮膚病與自噬機制的研究,得到過這位「自噬達人」的提點。  原來,在科學界,細胞自噬已成為繼細胞「凋亡」之後,當前生命科學最熱的研究領域之一,被譽為生命科學的「閃亮新星」。在我國,細胞自噬相關研究在火熱開展中。上海有多個課題組的科研人員,正緊張地研究各種疾病中的自噬機制,期望找到新的治療藥物或治療靶點。
  • 研究揭示RNA結合蛋白VdNop12在植物病原真菌致病和低溫適應中的作用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農產品真菌毒素防控創新團隊郭維課題組以大麗輪枝菌為材料解析了RNA結合蛋白VdNop12參與真菌致病和低溫適應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結果以「VdNop12, containing two tandem RRM domains, is a crucial factor for pathogenicity and cold adaption in Verticillium dahliae」為題發表在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雜誌上。
  • 近期阿爾茲海默病重要研究成果解讀!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科學家們在阿爾茲海默病研究領域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分享給大家!長期以來,tau的異常構象以及斑塊的形成一直被認為是阿爾茨海默氏症的主要特徵之一。該研究試圖揭示過量飲酒如何影響tau蛋白從正常構象轉變為致病性構象,並且導致阿爾茨海默氏症的發生。研究者表示,研究表明,大量飲酒與阿爾茨海默氏病的早期發作和嚴重程度增加有關。據報導,飲酒與患病風險增高以及發病年齡年輕化有關,並且伴隨著患病個體大腦皮質萎縮的發生。
  • 南京農業大學植保院張正光教授團隊深入解析稻瘟病菌攻擊水稻免疫...
    磷酸化/去磷酸化監測水稻活性氧、控制自身致病力,維持半活體營養生長的分子作用機制,從而揭示了稻瘟病菌先「攻城略地」,後「以戰養戰」的狡猾策略。  該研究揭示,稻瘟病菌與水稻互作早期,稻瘟病菌利用水稻的活性氧誘導自己的蛋白激酶MoOsm1磷酸化水平顯著上升,這種磷酸化作用導致細胞質中二聚體形式存在的MoOsm1解聚為單體,進入細胞核。
  • 科學家揭示入侵細菌改變灰飛蝨微生物群落機制—新聞—科學網
    共生細菌沃爾巴克影響灰飛蝨微生物群落模式圖   南京農大供圖 7月2日,《微生物組》(Microbiome)在線發表了南京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教授洪曉月課題組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們揭示了入侵的共生細菌沃爾巴克改變灰飛蝨微生物群落結構的機制。 洪曉月介紹,昆蟲體內蘊藏著一個龐大而複雜的微生物社會,經過長期的共進化,他們與其宿主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繫,並在宿主的生長、發育、生殖和對外部環境適應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近年來,微生物對昆蟲的影響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但是影響微生物社會結構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仍是未知的。
  • 雲南科學家最新研究成果揭示咖啡抗腎癌分子機理
    近日,雲南農業大學盛軍教授團隊在國際期刊上連發兩篇論文,他們發現了咖啡因健康功能的兩個新靶點,揭示了咖啡抗氧化和抗腎癌的分子機理,為咖啡因的廣泛應用提供了科學依據。 咖啡是天然健康飲品,具有醒神、抗氧化、抗炎症、降血糖以及抗癌等多種健康功能,是世界三大天然飲料之一。
  • 「腦起搏器」之父本納比:近紅外光照射腦組織成為帕金森氏病最新療法
    中證網訊(記者 王輝 徐金忠)10月30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科學前沿話題講堂上,「腦起搏器」之父——阿里姆·路易斯·本納比教授,介紹了一種使用近紅外光照射腦組織的帕金森氏病最新療法。帕金森氏病是困擾人類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之一。
  • ...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解析白毛色性狀的致因突變和分子調控機制
    』-UTR區域,但仍行使ASIP基因新的強啟動子功能,使白水牛皮膚ASIP基因的表達量提高了近10倍,且LINE-1轉錄序列與ASIP基因編碼外顯子形成白水牛特有的融合轉錄本。這些全新的「組學」 結果系統地揭示了水牛白毛色性狀形成的分子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