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5月26日,我校生物學院於政權教授課題組在知名學術期刊Cell Research發表題為「The Msi1-mTOR pathway drives the pathogenesis of mammary and extramammary Paget’s disease」的研究成果。
於政權介紹說,派傑氏病是一種稀有的惡性皮膚癌,包括乳腺派傑氏病和乳腺外派傑氏病。這種疾病的主要病理特徵是存在腺體樣的派傑氏細胞,表現為細胞體積大、透明細胞質和多核等。到目前為止, 儘管派傑氏病容易診斷, 但它的病理機制尚未揭示清楚,導致缺乏有效的治療藥物。目前手術切除,化學或放射療法以及雷射消融仍然是派傑氏病的治療標準。由於其高復發率,派傑氏病患者通常每2-3年進行一次重複手術。因此,開發有效的派傑氏病治療藥物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本研究發現RNA結合蛋白Msi1-mTOR信號軸是驅動派傑氏病發生的重要機制。同時利用單細胞RNA測序(scRNA-seq)揭示了乳腺外派傑氏病表皮中上皮細胞的高度異質性,並鑑定了派傑氏細胞及其獨特的分子特徵和潛在的派傑氏病發病機理的信號通路。
我校生物學院的博士畢業生宋永利解釋說,研究人員首先利用單細胞測序和組化技術觀察到派傑氏病皮膚的基底上皮細胞異位過表達RNA結合蛋白MSI1。令人興奮的是,Msi1異位過表達轉基因小鼠的表皮在組織病理學、分子水平和單細胞水平都類似於人派傑氏病的表型。該研究利用單細胞測序和譜系追蹤技術還提供了令人信服的新證據,表明角質形成細胞可以產生派傑氏細胞,以支持派傑氏病的原位轉化理論。此外,在病理機制上,發現MSI1通過MSI1-Pten-mTOR和MSI1-CMTM5-Her2-mTOR兩條途徑激活mTOR信號通路誘導派傑氏病樣的表型,預示著Msi1-mTOR信號軸對於派傑氏病發病機理至關重要。
這一發現為派傑氏病的臨床治療藥物提供了重要靶點。進而,他們發現雷帕黴素局部治療可顯著改善一小群人類患者的乳腺外派傑氏病外觀和臨床症狀,有望成為臨床上治療派傑氏病的有效藥物,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價值。
Msi1通過mTOR信號通路誘發派傑氏病發生, 雷帕黴素能有效幹預派傑氏病的臨床症狀
我校生物學院於政權教授為該論文的通訊作者;於政權教授課題組的宋永利博士、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爾灣分校的Christian F. Guerrero-Juarez博士和上海市皮膚病醫院陳中建博士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