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核-小文
只要對宇宙有些了解的朋友都應該聽過「光年」這個詞,這個詞雖然帶著個「年」字,但它並不是什麼時間單位,而是長度距離單位。所謂的「光年」,指的是光在宇宙中往前直線運動一年所經過的距離。
畢竟,正如大家所知道的一樣,宇宙相當之大。所以,我們平時所使用的「米(m)」這一國際長度單位若是運用在宇宙中,其數據將會無比龐大。而光速作為目前所發現的最快速度,那麼與光速相關的「光年」這一新長度計量單位,自然更適合在宇宙測量中使用。
而且在天文學中,除了「光年」單位以外,「秒差距」也是常用的距離單位。而且「秒差距」的單位距離要比「光年」更長,1秒差距等於3.26光年。另外,為了方便定義太陽系內不同天體間的距離,科學家將地球與太陽之間的平均距離定義為「天文單位」。以地球與太陽之間距離1個天文單位為例,那麼水星與太陽之間的距離則為0.4個天文單位。以此類推,這樣太陽系內不同天體之間的距離就顯得更加清晰明了。
其中,一光年如果換算成國際標準長度單位制米(m)的話,大概是9460730472580800米。單是從數字的量上來說就已經是一項相當可怕的數值。目前,即使是世界上飛行速度最快的超音速飛機,要飛完這一光年的距離也要花上接近十萬年的時間。
舉一個更貼近生活的例子,對於一個正常的成年人來說,雙腳的步行速度是每小時四到五公裡左右。假設一個人擁有無限的體力和壽命,以正常的步行速度走完一光年的路程,至少也要走上接近兩億年的時間。所以,從各個方面的角度來看,「光年」這個單位距離對於人類而言都是一個非常遙遠的距離。
所以,科學界長久以來有這麼一種說法:人類被限制在太陽系了。要知道,太陽系的整體直徑大概就是一光年,而人類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就已經向外太空發射的探索飛行器,但至今仍未飛離太陽系。說到底,還是我們當前的科技水平還不足以支撐我們探索太陽系以外的宇宙,光是對太陽系的探索工作就夠我們忙活好長一段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