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巫溪一條修建在大山凹槽深處的公路在各個視頻社交平臺上被眾多網友點讚轉發,也成了不少遊客打卡的好去處。網友稱,這就是一條最美公路。
這條公路藏匿在巫溪縣大河鄉的民主村,是連接田坪社的唯一一條外出通道。這條路的修建和修通,還點燃了村民致富的激情。
守住「金山」受窮 好的山貨出山難
「視頻中的公路我們叫它『令牌石』公路,你看那兩座山外形就像兩塊令牌一樣,外立面就像用刀切的一樣陡。」民主村村支書曹啟榮說,沒有這條通村公路之前田坪社的百姓外出全靠走通村便道,當時的令牌石通村便道不僅狹窄,並且陡峭,最陡之處的達到了70度。
陡峭的山崖,不僅阻礙了山裡人的出行路,也阻擋了他們的致富夢。農特產品、家禽牲畜想賣出去全靠人力背和抬,這些年村裡的年輕人大都選擇外出務工。
曹啟榮清晰記得,每到年底村裡偶爾會有商販進村收購年豬,由於活豬下山需要4位壯勞力抬,無奈之下商販只好提前一天把豬殺了再請人工背下山。「活豬山下8元一斤,山上只能賣到5元,就是路不通,沒人來收。」 曹啟榮說。
6月的田坪,田間地頭的農作物長勢正好,空氣清新。這裡海拔在1000米以上,土地雖然零碎,但土壤肥沃,很適合發展中藥材、烤菸等。
2009年,大河鄉場鎮上的李正權在田坪承包了100餘畝地,種植烤菸。由於交通制約,烤菸的煤炭全靠人背,把煙烤好後又要靠人力背下來,原本賺錢的買賣也虧了本。
路通了村民建新房了 產業發展有望了
「要想富先修路。」 曹啟榮告訴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多年以來,村民飽受了大山帶來的困擾,修路就成了全村人的希望。
2003年村民就自發修建過一條通村路,但只能通行摩託車。由於道路沒有硬底化,遇上下雨路上全是泥水,「下雨天走路都是一身泥,經常還會遇到滑坡。」談及以往的通村路,曹啟榮直搖頭。
雖然交通不便,但這裡的32戶村民大都不願意搬遷。2018年,令牌石公路開始立項修建,再次點燃了村民們發展的信心。
「這條路最大的問題在於令牌石凹槽那一段,200多米高,453米公路,硬是花了400多萬。」大河鄉負責人劉美鱟告訴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由於凹槽處全是泥土,承重有限,所有大型機械都無法到達。
劉美鱟介紹說,修路時貨車只能將材料拉到山腳,再用三輪車轉運一段,最後用輪滑吊上山。由於坡度太陡,公路只有修成「Z」字型。「一共有18個拐,硬化了10個拐,剩下的也在穩步推進。」 劉美鱟說。
而由於山體結構不穩定,一下雨施工就無法進行。所以3.6公裡道路硬是修了一年多。2019年10月,令牌石公路才基本完工。制約了田坪發展的「攔路虎」終於被清除。
道路通了,村民修建房子的材料也可以用貨車運上去了。如今,田坪社有兩戶人家已經搬進了新房。
「現在我們準備大力發展田坪的中藥材種植,逐漸擴大種植規模,幫助老百姓脫貧增收。」 曹啟榮說,他們採用訂單種植的方式,發展前胡,老百姓還自發種植了丹皮、板藍根等十餘種中藥材。「今年擴大100畝種植規模,並逐年增加,預計今年老百姓戶均可增收5000元。」
視頻為還未硬化時拍攝。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陳竹 受訪者供圖 視頻/@貴州李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