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庚捐贈展序:向著歷史與未來的兩極——專訪中國美術館館長 吳為山

2020-12-14 騰訊網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當其與精神同一,則無限矣。精神存在於文化之中,存在於創造之中,存在於生生不息的世世代代的延傳中。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認為,作為鑑藏家而言,在生命的時光中,可以通過藏品與古人對話,活在歷史中;作為文化的創造者可以立言,留存於世,影響未來,其生命光景無限延展。

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吳為山

容庚先生(1894-1983年),既是鑑藏家,也是著作等身的飽學鴻儒。其以90歲的生命為基點,向著歷史與未來的兩極放射著精神之光華。他博古通今,在跨世紀的風雨人生中,在滄桑歷經的學術生涯裡,抒寫著一位中華民族赤子的文化篇章。

容庚先生(圖片來源於網絡)

鑑藏的成就不僅僅是個人愛好所致,通常也會與一個國家的社會安定、經濟發展、生活富足和文化進步息息相關,因此有「盛世古董,亂世黃金」的俗語。然而容庚先生的收藏卻恰逢亂世,無數國之瑰寶流失散佚,令國人痛惜扼腕。容庚先生在如此艱苦的社會環境條件下,以一介學者之身,多年傾盡家財肆力保護保全了大量國寶,其搜羅宏富,收藏巨豐,凡青銅、古蹟字畫、名人信札、古籍善本、金石拓片,琳琅滿目。當國家遭受不幸之時,容庚先生毅然擔起了保存、傳承民族文化的使命;而國家承平之際,先生又以天下為公的寬博胸懷將私藏捐贈國家,與世人共享同樂。容庚先生曾說:「聚實不易,散則何難?與其身後任其散失,不如現在就完整地獻給國家,讓更多的人在前人的基礎上做出更好的成績來。」拳拳之心,殷殷之情,令人感佩、景仰!先生辭世後,子女秉承先父遺訓,陸續將他生前未及捐贈的文物繼續捐獻給國家。淳淳厚德,無私家風,實乃中國收藏史上的一段佳話。

容庚先生的女兒容璞

容庚先生不僅是一位鑑藏大家,也是一位學術泰鬥和教育家、書畫家。他生於清末廣東東莞書宦世家,歷任燕京大學教授、《燕京學報》主編、嶺南大學教授、中山大學教授。其一生歷清末、民國、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畢生獻身於學術和教育事業,為國家培養了幾代文字學、歷史學和考古學的專門人才,留下了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先生一生以學致藏,以藏滋學、滋藝,非斤斤於牟利、汲汲於聲名。其著《金文編》《商周彝器通考》等至今仍是從事古文字研究以及吉金收藏人的經典必讀書目。容先生於書法、繪畫、篆刻創作及理論著作、鑑藏研究等多有建樹。書法古厚勁朗、雅潔高華,篆刻雅厚拔俗、清氣透骨,繪畫清貴雍容,「沒骨」筋健。張橫渠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為士子立鴻志,容庚先生所學、所為,殆近者歟?先生仙逝之後,家屬遵循其遺願,2019年向中國美術館捐贈先生珍藏自刻、他人為其所刻以及自己收藏的印章計177方,2020年,家屬再向中國美術館捐贈容庚書畫作品5件,攝影圖片文獻78件以及容庚《頌齋藏印》原鈐印譜一函四冊,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藝術價值和史料價值。此次捐贈,中國美術館又入藏一批具有地域性、時代性、史料性多重意義的優秀作品,極大豐富了中國美術館關於書法篆刻的典藏。

羅福頤 容庚秘篋壽山芙蓉石15×15×20mm 年代不詳 中國美術館藏

容庚 金文編手稿 四冊 紙本墨筆 中山大學古文字研究所藏

本次「有容乃大——容庚捐贈展」是繼年初中國美術館舉辦的「向捐贈者致敬——中國美術館藏捐贈作品展」之後又一重要展事。由中國美術館聯合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主辦,中共東莞市委宣傳部協辦,廣州藝術博物院承辦,同時在容庚先生曾有過重要捐贈的多家單位的共同支持下,策劃籌辦的。正如展覽的名稱「有容乃大」,本次展覽一方面彰顯了容庚先生的大德、大愛和大藝,另一方面也展示了多家單位齊心協力辦大事的態度和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愛國,不能停留在口號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紮根人民,奉獻國家。」縱觀容庚先生的一生,正是對這段話的最好註腳。斯人雖逝,風範永存。今天,我們品味先生的收藏成果,瞻仰先生的學術高度,傳承先生的道德文章,就是要致力於將它們的價值於新時代中得到新的體現。

責編:楊曉君

相關焦點

  • 展現學術泰鬥容庚一生收藏精華,「容庚捐贈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
    容庚先生是我國著名的古文字學家、教育家、古物鑑定家,也是收藏家和書畫篆刻家。為全面展現容庚一生收藏之精品,「有容乃大——容庚捐贈展」11月3日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容庚一生專精學問、著作等身、收藏宏富,晚年將畢生收藏捐獻給國家。容庚辭世後,其子女後人遵循遺訓「學術乃天下之公器」,陸續將其生前未及捐贈的文物捐獻給國家。2019年,容庚子嗣向中國美術館捐贈了自刻、他人刻和收藏的177枚容庚藏印。今年,家屬再次向中國美術館捐贈容庚書畫作品5件,攝影圖片文獻78件以及容庚《頌齋藏印》原鈐印譜一函四冊。
  • 「有容乃大——容庚捐贈展」在中國美術館延展至明年1月
    先生辭世後,子女秉承先父遺訓,陸續將他生前未及捐贈的文物繼續捐獻給國家。淳淳厚德,無私家風,實乃中國收藏史上的一段佳話。」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在「有容乃大——容庚捐贈展」所作序言中寫道。為弘揚容庚先生及其家屬的無私精神,彰顯容庚先生的大德、大愛和大藝。12月5日,「有容乃大——容庚捐贈展」藝術沙龍在中國美術館三層展廳舉辦。
  • ...文化DNA 「雲上雲下」愛上中國美術——專訪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
    其中,中國美術館發起了一場名為「向捐贈者致敬」的在線展覽,這是該館建館以來舉辦的最大規模的捐贈作品展。展覽從1200餘位捐贈者捐贈的3萬餘件作品中,遴選出700餘位藝術家的900件作品,涵蓋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書法篆刻、民間美術及工藝美術、攝影、國際藏品等,全面而立體地呈現中國美術館的藏品結構和體系。
  • 「有容乃大——容庚捐贈展」引發強烈反響和高度評價
    10月31日至12月5日,「有容乃大——容庚捐贈展」在中國美術館展出。11月14日,在展廳的留言簿上,有參觀者寫下這樣一段話。5個展廳,300件展品,供參觀者品味容庚先生的收藏成果,瞻仰先生的學術高度,傳承先生的道德文章。這位成長受業於東莞,求學治學於北京,精研書畫於廣州的鴻儒,跨世紀風雨,歷學術滄桑,捐畢生珍藏。
  •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為「抗疫」而雕塑
    5月14日,中國美術館館長、著名雕塑家吳為山在創作「抗疫」題材的雕塑作品——《使命》。(中國日報記者 姜東 攝)中國日報北京5月14日電(記者 姜東) 2020年5月14日,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中國美術館館長、著名雕塑家吳為山來到北京一處工作室,將其在疫情期間創作的高39.5cm的漢白玉雕塑作品《使命》進行放大創作,繼續完善成一尊高2.2米的雕塑作品。
  • 訪著名雕塑藝術家、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在衡水平臺講好中國故事
    9月28日晚,第32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第26屆全國電視文化藝術「星光獎」頒獎典禮在衡水舉辦。著名雕塑藝術家、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是這次頒獎典禮的頒獎嘉賓。這是他第一次來衡水。典禮結束已近深夜11點。不知何時,細密的雨絲無聲飄落。
  • 學者解讀金石大家容庚「有容乃大」令人景仰一生
    講座現場 杜洋 攝中新網北京11月29日電 (記者 應妮)「其以90歲的生命為基點,向著歷史與未來的兩極放射著精神之光華。」這是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評價金石大家容庚先生之語。展覽現場 杜洋 攝正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有容乃大——容庚捐贈展」共5個展廳近300件展品,包括中國國家博物館藏一級文物青銅器欒書缶、故宮博物院藏《蘭亭八十刻》、中山大學藏《金文編》手稿等。
  • 中國美術館舉辦「有容乃大——容庚捐贈展」藝術沙龍
    「有容乃大——容庚捐贈展」藝術沙龍上,觀眾聆聽嘉賓介紹容庚的學術造詣與藝術成就。(中國日報記者 姜東 攝)「有容乃大——容庚捐贈展」藝術沙龍上,觀眾聆聽嘉賓介紹容庚的學術造詣與藝術成就。(中國日報記者 姜東 攝)中國日報12月5日電 (記者 姜東)2020年12月5日,「有容乃大——容庚捐贈展」藝術沙龍在中國美術館三層展廳舉辦,嘉賓從容庚的學術成就、治學理念、社會交往和展覽解析等多方面展開分享與交流,讓聽眾更全面地了解容庚的學術造詣與藝術成就。
  • 以「西漢遺韻」展大漢風採——訪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
    說到藝術價值,那就不得不提赫然挺立在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公園入口前由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設計建造的氣勢宏大、金光燦燦、奪人眼球的遺址公園主題雕塑「西漢遺韻」了。「雕塑以『西漢遺韻』為名,形態主要是一架馬車從龍門穿門而過。龍門是按照海昏侯國遺址出土玉器的紋飾和造型,進行藝術渲染和誇張設計之後製作出來的。」吳為山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
  • 中國美術館館長、著名雕塑家吳為山:父親和他的詩
    ——題記《父親》 青銅 吳為山創作於 1991 年披肝瀝膽廿年間,盡瘁桃林未等閒。浩劫臨頭人變鬼,「牛棚」飲恨笑天寒。2012 年 4 月,吳耀先先生參觀中國國家博物館,在《魯迅銅像》前合影求醫失路笑難關,從藝有期莫等閒。坐井觀天終是小,大江放眼快揚帆。
  • 韓玉臣油畫作品《守望》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4月25日,韓玉臣油畫作品《守望》捐贈儀式在中國美術館舉行。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吳為山向中國藝術研究院特聘研究員、俄羅斯列賓美院名譽教授、著名畫家韓玉臣頒發了收藏證書。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安遠遠主持了捐贈儀式。
  • 法國頂級藝術家捐贈雕塑《陽光下的牛》入藏中國美術館
    中新社北京11月25日電 (記者 應妮)法蘭西藝術院院士讓·卡爾多雕塑作品《陽光下的牛》25日在中國美術館雕塑園揭幕,該展品由藝術家捐贈給中國美術館永久貯藏。讓·卡爾多(1930—2020),國際著名雕塑家、法蘭西藝術院院士。
  • 涓涓細流 匯聚藝海——中國美術館舉辦建館以來最大規模捐贈作品展
    在珍藏的11萬件藏品中,就有3萬餘件是以捐贈的形式獲得的。這些捐贈以20世紀以來中國美術作品為主,還包括極為珍貴的中國古代書畫以及國際美術名家的作品,使得中國美術館有了更為完整和豐富的收藏序列。「向捐贈者致敬」,是向所有向中國美術館捐贈美術作品、向國家捐贈美術作品的捐贈者致敬。這些捐贈者們將最珍貴的作品捐贈給國家,造福於人民,他們無私奉獻的精神令人感佩。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主題雕塑展」開幕,吳為山:記住歷史,不要記住...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2020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3周年,也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由中國美術館館長、國際著名雕塑家吳為山創作的嘔心之作《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建工程主題雕塑》在鄭州「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主題雕塑展」中展出。吳為山介紹,這組大型群雕創作、落成於2005年~2007年,記錄了大屠殺中南京市民「家破人亡」的慘烈,呈現了手無寸鐵平民的悲慘經歷,激發了中國人民的愛國情懷,更讓生活在當下的人們珍惜現在的和平生活。
  • 中國美術館舉行法蘭西藝術院院士讓·卡爾多雕塑《陽光下的牛...
    2020年11月25日,法蘭西藝術院院士讓·卡爾多雕塑作品《陽光下的牛》向中國美術館捐贈揭幕儀式在中國美術館雕塑園舉行。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協副主席法蘭西藝術院通訊院士吳為山致歡迎辭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講到,讓·卡爾多是偉大的雕塑家,是法蘭西人民的驕傲,他對中國人民懷有深厚的感情。
  • 家屬捐贈朱葵先生畫作62幅,歷任江蘇省美術館館長到場致謝
    、江蘇省美術館名譽館長、江蘇省中國畫學會會長高雲,中國書協副主席、江蘇省書協主席、江蘇省美術館名譽館長孫曉雲,中國美協副主席、江蘇省美協主席、原江蘇省國畫院院長、原江蘇省美術館館長周京新,原江蘇省美術館黨總支書記、常務副館長楊企遠,江蘇省文旅廳藝術處副處長李慧,原江蘇省國畫院副院長、著名國畫家喻繼高,南京師範大學教授、著名理論家左莊偉,江蘇省國畫院著名國畫家、鑑定家蕭平,江蘇省國畫院著名國畫家賀成,
  • 鄧拓捐贈的傳蘇軾《瀟湘竹石》亮相,中國美術館為捐贈者辦展
    作品創作年代跨越古今,題材涵蓋山水、人物、花鳥三大門類,展現出中國古代和近現代繪畫發展史的基本線索和總體特徵。捐贈的歷史也是一個充滿愛心與奉獻精神的歷程:1964年,鄧拓先生所藏145件古代書畫珍品入藏中國美術館,填補了中國美術館古代書畫藏品的不足,鄧拓先生早年試圖通過個人收藏重新梳理中國美術史的宏願終於得以實現。
  • 吳為山雕塑作品「達·文西與齊白石」落戶達·文西博物館
    吳為山大型雕塑《超越時空的對話——義大利藝術巨匠達·文西與中國畫家齊白石》在義大利芬奇市「落戶」(中國美術館供圖)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陳毓娟):北京時間2020年1月17日,大型雕塑《超越時空的對話——義大利藝術巨匠達·文西與中國畫家齊白石》
  • 中國美術館在官網推出21件抗疫雕塑作品
    面對疫情,中國美術館國家主題美術創作組迅速組織藝術家展開抗疫題材創作。近日,第一批成果「為抗疫而塑——中國美術館國家主題美術創作組作品選登」在官網推出。其中,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創作的《使命》運用了潔白的漢白玉石材質,象徵著白衣戰士的聖潔與純粹,「既是對醫護工作者的表現,又是為醫者仁心而立豐碑」。吳為山 《為抗疫而塑》「在全民抗疫的過程中,無論是地方還是軍隊的醫護工作者,他們都懷著崇高的使命感,不顧個人生命安全,奔赴抗疫第一線。
  • 中國美術館:轉化線下展覽 優化信息資源
    1月19日推出的「向捐贈者致敬——中國美術館藏捐贈作品展」,是中國美術館建館以來策劃舉辦的最大規模的捐贈作品展,展覽從目前已整理出的1200餘位捐贈者捐贈的3萬餘件作品中,遴選700餘位藝術家的約900件(套)作品,全面而立體地呈現中國美術館的藏品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