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術館始建於1958年,是中國建國十周年十大建築之一,毛澤東主席在1963年6月題寫「中國美術館」館額。目前中國美術館共有11萬件藏品中,其中3萬餘件為捐贈作品。此次展覽從1200餘位捐贈者捐贈的3萬餘件作品中,精心遴選了700餘位藝術家的900件(套)作品,涵蓋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書法與篆刻、民間美術與工藝美術、攝影、綜合部分(水彩/粉、連環畫、漫畫、年畫、漆畫、素描、速寫等形式)、國際美術9個板塊,全面而立體地呈現中國美術館的藏品結構和體系。這也是中國美術館建館以來最大規模的捐贈作品展,以感謝近60年來,海內外千人次捐贈作品。 「每次捐贈背後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捐贈者的名字應被永久銘記」。
傳宋代蘇軾《 瀟湘竹石圖卷》(局部) 絹本水墨設色 中國畫 宋代 30cm×106cm 1964年鄧拓捐贈中國畫:鄧拓捐贈填補古代書畫藏品的不足,老舍子女捐贈齊白石等作品此次展出的中國畫是從歷年捐贈的三千餘件中選出的175件作品。作品創作年代跨越古今,題材涵蓋山水、人物、花鳥三大門類,展現出中國古代和近現代繪畫發展史的基本線索和總體特徵。
捐贈的歷史也是一個充滿愛心與奉獻精神的歷程:
1964年,鄧拓先生所藏145件古代書畫珍品入藏中國美術館,填補了中國美術館古代書畫藏品的不足,鄧拓先生早年試圖通過個人收藏重新梳理中國美術史的宏願終於得以實現。
其中,《瀟湘竹石圖》據傳為北宋蘇軾創作的絹本水墨畫(此作是否為蘇軾真跡,仍存疑),《瀟湘竹石圖》採用長卷式構圖,展現湖南省零陵縣西瀟、湘二水合流處,遙接洞庭巨浸的蒼茫景色。整幅畫作以瀟湘二水的交匯點為中心,遠山煙水,風雨瘦竹,近水與雲水、蹲石與遠山、筱竹與煙樹產生強烈對比,讓人在窄窄畫幅內如閱千裡江山。
倪瓚 鶴林圖 (局部)紙本水墨 中國畫 元代 30.5cm×54cm 1964年鄧拓捐贈沈周 萬木峰圖 中國畫 明代 219cm×97cm 1964年鄧拓捐贈文徵明 疊嶂飛泉圖 紙本設色 中國畫 1543年(明代 )140cmx31.5cm 1964年鄧拓捐贈唐寅 湖山一覽圖 紙本水墨淡設色 中國畫 明代 135cmx56cm 1964年鄧拓捐贈石濤 江幹訪友圖 紙本設色 中國畫 清代 134.5cmx54cm 1964年鄧拓捐贈朱耷 秋窗竹韻圖 紙本水墨淡設色 中國畫 清代 159cmx64cm 1964年鄧拓捐贈金農 雙色梅花圖 紙本設色 清 129.5cmx56.3cm 1964年鄧拓捐贈2015年,老舍先生的子女在「人民的藝術家——老舍、胡絜青藏畫展」舉辦期間,將父母的珍藏包括齊白石、傅抱石、林風眠等大師的作品捐獻給中國美術館。
吳昌碩 紅梅 紙本水墨設色 中國畫 年代不詳 137cm×43.5cm 2015年老舍、胡絜青家屬舒濟、舒乙、舒雨、舒立捐贈齊白石 紅衣牛背雨絲絲 紙本水墨設色 中國畫 1952年 151.5×56.5cm 2015年老舍、胡絜青家屬舒濟、舒乙、舒雨、舒立捐贈黃賓虹 九子山 紙本水墨設色 中國畫 1954年 98.5cmx33.5cm 1954年藝術家捐贈在藝術市場火熱的當下,他們的奉獻精神尤其令人感佩與動容。幾十年來,正是因為廣大捐贈者的無私奉獻精神,才使中國美術館的國畫收藏日益豐富,捐贈者的奉獻精神將和這些作品同在。
潘天壽 記寫雁蕩山花 紙本水墨設色 中國畫 1962年 150.8cmx359.6cm 1981年何愔捐贈林風眠 泊舟 紙本水墨設色 中國畫 1941年 40cm×56cm 2015年老舍、胡絜青家屬舒濟、舒乙、舒雨、舒立捐贈徐悲鴻 奔馬 紙本水墨 中國畫 1951年 90cm×50cm 藝術家捐贈蔣兆和 流民圖 紙本水墨設色 中國畫 1943年 200cm×1202cm 1988年藝術家家屬蕭瓊捐贈展品可以讓觀眾直觀地了解中國古代與近現代繪畫演進歷程。從北宋的蘇軾到元四家、明四家,再到清四僧等人的代表作,文人畫的發展軌跡清晰可循。立足於心性之上的筆墨趣味與境界穿越時空,蕩滌胸懷。北宋何尊師、明代呂紀等人的院體風格工筆精研、絢爛之極,呈現出富貴與華麗的審美趣味。近現代以來,徐悲鴻、林風眠等一批留學歸來的藝術家將西方藝術與中國水墨進行融合,形成中國畫的融合之路。而陳師曾、潘天壽等人則立足民族文化立場,在傳統文脈中借古開今,開拓新境。
楊之光 礦山新兵 紙本水墨設色 中國畫 1972年 130.5cm×94cm 1995年藝術家捐贈傅抱石 雪景山水 紙本水墨設色 中國畫 年代不詳 67cm×35.5cm 2005年陳惠蓮捐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畫家們走上為人民、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創作之路,長安畫派、新金陵畫派等地域群體的出現,把社會主義新國畫推向新的境界。改革開放之後,藝術家在個人敘事、國家情懷與多樣文化之間探索中國水墨的方向與出路。
石魯 華嶽松風 紙本水墨設色 中國畫 1974年 138.5cm×68cm 藝術家捐贈近年來,在中國美術館主辦的各類「典藏活化」展覽中,捐贈的中國畫作品不斷與觀眾見面,捐贈者的奉獻精神和藝術影響也得以持續擴大與傳播。
吳冠中 都市之夜 紙本水墨設色 中國畫 1997年 145cm×368cm 2009年藝術家捐贈油畫:從韓樂然到靳尚誼,捐贈涵蓋了中國油畫不同時期的代表作中國美術館自建館以來共接受油畫捐贈80餘項。從最早的韓樂然作品捐贈到2019年靳尚誼、熊秉明作品捐贈,累計接受捐贈油畫2300餘件,其中大部分由藝術家本人或家屬捐贈,也有屬於個人收藏整體捐贈。
常玉 馬 布面油彩 油畫 1930年 81cmx69cm 藝術家捐贈秦宣夫 鼓樓遠眺 布面油彩 油畫 1948年 54cm×79cm 2013年秦志燕、秦志雲、秦志寧、秦翊捐贈顏文樑 晚霞雪景 布面油彩 油畫 20世紀70年代 22cmx33cm 2016年吳文家、吳乙真捐贈吳作人 甘孜雪山 布面油彩 油畫1944年 29cm×38cm 2008年家屬蕭慧、商玉生捐贈這些捐贈涵蓋了中國油畫不同發展時期重要畫家的代表作。其中如早期留學日本、歐美的油畫家王悅之、陳抱一、潘玉良、劉海粟、顏文樑、司徒喬等人的油畫,是研究中國油畫史不可多得的珍品,代表了中國油畫早期發展水平。捐贈品中也有吳作人、唐一禾、李瑞年、胡善餘、秦宣夫等第二代留歐油畫家抗戰題材油畫以及戰時風景和西部寫生作品。
陳抱一 香港碼頭 布面油彩 油畫 1942年 72m×90.5cm 1964年家屬陳綠妮捐贈王悅之 臺灣遺民圖 布面油彩 油畫 1930-1934年 183.7x86.5cm 1982年家屬劉藝捐贈潘玉良 自畫像 布面油彩 油畫 1945年 73.5cmx60cm 1991年潘玉良、潘忠玉捐贈劉海粟 黃山雲海 布面油彩 油畫 1954年61.3cm×74.2cm 2017年劉英倫、左月芬、張鳳如、劉虯、劉虹、劉蟾捐贈在抗戰文藝運動中,油畫藝術一邊與民族生活現實相結合,一邊艱難探求民族化道路,形成了具有人文關懷和現實主義精神的油畫主流。
蘇天賜 水鄉之晨 布面油彩 油畫 1962年 50cm×73cm 2008年凌環如、蘇凌、蘇青、蘇為捐贈捐贈靳尚誼 八大山人 布面油彩 油畫 2006年 132cm×100cm 2008年藝術家捐贈1949年以後的新中國油畫是中國美術館藏捐贈油畫中的重要板塊,匯集了羅工柳、吳冠中、靳尚誼、聞立鵬、鍾涵、朱乃正、蘇天賜、羅爾純等名家經典之作,表現出關注社會進步,表現人民形象,反映時代審美風尚的特質。
聞立鵬 疾風三號 布面油彩 油畫 2015年 162cm×260cm 2016年藝術家捐贈中國油畫在掌握西方油畫基本表現體系,探索油畫語言形式,融合民族審美思想,表現中國人的精神世界等方面已經取得了相當的藝術成就,基本形成具有中國氣派、中國審美精神的獨特藝術面貌,體現出中國油畫對當今世界油畫藝術的獨特貢獻和文化價值。
吳冠中 紅蓮 布面油彩 油畫 1997年 61cm×91cm 1999年藝術家捐贈朱德群 綠色動力 布面油彩 油畫 1982年 195cmx390cm 2010年藝術家捐贈版畫:多為版畫家的大宗捐贈,勾勒中國現代版畫近百年的發展脈絡自建館以來,中國美術館陸續接受中國現代版畫捐贈共計2700餘件。最早的版畫捐贈為1964年蔡若虹先生捐贈版畫家趙泮濱的《歡送上前方》。20世紀八九十年代,吳耘、野夫、曾景初等版畫家均有大宗捐贈。
李樺 秋收 紙本黑白木刻 版畫 1940年 20cm×27cm 2005年王琦捐贈古元 人橋 紙本 版畫 1948年 20.5cm×36cm 1992年藝術家捐贈21世紀以來,國家美術作品收藏和捐贈獎勵項目的實施,掀起了版畫捐贈的熱潮。李平凡是此捐贈項目的首位藝術家,也是迄今捐贈個人版畫和國際版畫總數最多的版畫家。
李平凡 我們要和平 紙本木板套色 版畫 1949年 63cm×50cm 2004年李平凡、周燕麗捐贈劉峴、彥涵、力群、伍必端等版畫家及家屬也多次捐贈作品。劉峴在20世紀80年代捐贈個人版畫41件,其家人於2010、2015和2017年先後捐贈劉峴版畫、木刻原版和中國畫等共計485件。近年來,廖修平、楊國臺、盧友義等臺灣版畫家和熊秉明等華裔藝術家陸續將作品捐贈給中國美術館,體現了赤子之心和家國情懷。
趙延年 魯迅先生 紙本黑白木刻 版畫 1978年 27cm×20.2cm 2006年藝術家捐贈中國美術館所藏捐贈版畫涵蓋了新興木刻運動以來各時期的經典作品,勾勒出中國現代版畫近百年的發展脈絡。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作品,如羅映球《到前線去》、趙延年《搶米》、吳耘《保衛自由幸福的皖中》等表現民族苦難等社會現實,發揮了宣傳救亡的積極作用。
伍必端 播種者 紙本木板套色 版畫 1980年 54.5cm×44cm 2006年藝術家捐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版畫家不斷豐富藝術語言、拓展表現手法,以高度的熱情描繪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的嶄新圖景。王琦《晚歸》、李平凡《素菖蒲花》、晁楣《黑土草原》等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改革開放後,版畫家更新觀念、張揚個性,表達當代中國人的感情、經歷和體驗,體現了與社會變革同步的時代精神。此階段代表性作品有彥涵《春的激蕩》、張桂林《角色No.2》、陳九如《暮月》等。
雕塑:中國百年雕塑史濃縮於捐贈作品1990年,中國美術館開始接受雕塑捐贈,迄今共接受來自藝術家、藝術家家屬、收藏家、社會有識之士、藝術院校捐贈的中國藝術家(含外籍華人藝術家)的雕塑43批次、677件(套)。
滑田友 沉思 銅 雕塑 1943年 170cmx57cmx46cm 2008年滑夏、滑玉捐贈2015年以來,中國美術館十分注重對中國雕塑史做系統的學術梳理,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策劃近現代雕塑家的展覽、收藏、捐贈,並使流落海外的20世紀重要雕塑家熊秉明、滑田友、嚴德暉的78件作品回歸祖國、捐贈國家。館藏36件熊秉明的雕塑均為捐贈作品,由楊振寧、翁帆夫婦2016年捐贈的3件與由熊秉明夫人陸丙安2019年捐贈的33件構成。在歷年捐贈作品中,件數最多的是2015年由中央美術學院代王臨乙、王合內夫婦捐贈的225件作品。5年來,中國美術館接受捐贈的中國藝術家(含外籍華人藝術家)的雕塑為20批次、555件(套)。
熊秉明 駱駝 鑄銅 雕塑 1958-1959年 50.2cmx18.5cmx40cm 2016年楊振寧、翁帆夫婦捐贈捐贈作品涉及的藝術家有劉開渠、滑田友、王臨乙、熊秉明、劉煥章、吳為山等雕塑家與文樓、楊英風、朱銘等港臺雕塑家,就一定意義而言,中國百年雕塑史濃縮於這些作品中。
劉開渠 蔡元培胸像 玻璃鋼 雕塑 1987年 95cm×45cm×80cm 2019年劉米娜、米潔捐贈「五四」之後中國雕塑的轉型受到兩方面影響:一是以從法國歸來的留學生為代表的雕塑家把從古希臘、古羅馬到羅丹時期的西方雕塑傳統引進中國:二是前蘇聯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雕塑。1982年,劉開渠任全國城市雕塑規劃組組長,他擔綱制訂的城市雕塑規劃把中國城市雕塑創作推向一個新階段。2008年,「首屆全國城市雕塑高層論壇暨全國城市雕塑建設指導委員會新一屆藝術委員會全委會」倡導「中國精神、中國氣派、時代風格」,這與2000年以來所提出的「寫意雕塑」的理論形成呼應,在與西方寫實主義、現代主義的對比中,反思裝置藝術、觀念藝術等當代藝術形態,從內容與形式兩方面思考它們與中國文化的關係。
吳為山 睡童 鑄銅 雕塑 1988年 11cm×7cm×6cm 2017年吳曉平、吳霜捐贈書法篆刻:後人捐贈老舍收藏,填補了中國美術館書法收藏的諸多空白中國美術館自建館以來,接受捐贈的書法篆刻作品,共計1045件(方),涉及古今書法家、篆刻家計308人。這些作品既有藝術家本人捐贈,亦有藝術家家屬捐贈,還有諸多藏家的捐贈。每一件作品的背後都凝聚著藝術家的心血以及捐贈者的無私大愛,正是他們的奉獻精神與責任擔當才促進了中國文化的傳承與繁榮。
傅山 行書王維詩 紙本 書法 明代 138.5cm×44.5cm 2015年老舍、胡絜青家屬舒濟、舒乙、舒雨、舒立捐贈特別是2015年後,在近現代書法收藏近乎空白的情況下,中國美術館通過對近現代書法史的系統梳理以及深入的研究,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展覽、接受捐贈,從而不斷完善中國美術館的書法收藏。
于右任 天開大利五言聯 紙本 書法 1950年 171.8cm×44.2cm×2 2018年朱奕龍捐贈中國美術館接受的最重要的書法捐贈,當屬2015年,老舍、胡絜青收藏並由其家屬捐贈的20件作品,其中包括傅山、趙之謙、翁方綱等重要古代藝術家的作品,亦包括齊白石等一批近現代的大家作品,極大地填補了中國美術館對書法收藏的諸多空白。
中國美術館接受最重要的篆刻捐贈,是2019年度,著名學者容庚先生收藏並由其家屬捐贈的177方古代及近現代重要篆刻家的作品。其中包括黃牧甫、陳鴻壽、鄧爾雅、錢君匋以及容庚先生自用、自刻的諸多作品,蔚然大觀,亦填補了中國美術館篆刻收藏的諸多空白。
高二適 劉楨公讌詩一首 紙本 書法 20世紀70年代 41cmx39cm 2015年家屬高可可捐贈啟功 為中國美術館建立三十周年題詩一首 紙本 書法 1993年 99cm×68cm 20世紀90年代藝術家捐贈中國美術館近5年來還通過舉辦國家捐贈與收藏獎勵項目,接受了高二適、蕭嫻、陶博吾、馬士達家屬以及收藏家朱奕龍的捐贈,收藏了高二適作品10件、蕭嫻作品10件、陶博吾作品12件、馬士達作品90件、于右任作品10件。
向中國美術館捐贈自己作品的重要書家,包括舒同、石魯、饒宗頤、歐陽中石、沈鵬、劉藝、張海等人,其作品的入藏,為中國美術館書法篆刻收藏序列作了重要的補充。
林散之 杜牧絕句《江南春》 紙本 書法 年代不詳 95cm×34cm 2004年劉迅捐贈民間美術及工藝美術:既有明代手繪孤本年畫,也有泥人張第一、二代彩塑作品民間美術與工藝美術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歷代勞動人民、匠師藝人的偉大創造和智慧結晶。作為國家級造型藝術博物館,中國美術館一直注重民族文化遺產的保護、徵集與展示,自建館以來,入藏民間美術及工藝美術的捐贈作品達8000餘件(套),涉及年畫、剪紙、皮影、刺繡、彩塑、陶瓷、木雕、石雕、玉雕、牙雕等近30個品類。捐贈作品中既有明代手繪孤本年畫,也有泥人張第一、二代彩塑作品真跡,以及一大批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傑作,涵蓋歷史時期廣泛,品類豐富,不僅勾勒出中華民族的審美理想和造物觀念,也展現了當代手工技藝的創作成果與發展態勢。
佚名 綠雲門神:秦瓊、敬德 紙 年畫 清代 120cm×64cm 2009年王樹村捐贈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藝術家、收藏家將作品奉獻給國家,使得中國美術館民間美術和工藝美術的寶庫日漸充盈。著名的民間美術理論家王樹村先生先後三次將其珍藏的清代古版年畫捐贈給中國美術館,為國家留存下大量藝術遺產。2016年,香港慈善家李惠貞女士將其從美國購回的1770件中國西南少數民族背扇無償捐贈予中國美術館,使遺散海外的民族文物回歸祖國。此外,通過入藏高鳳蓮、徐竹初等一大批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及其家族幾代人的作品,民間美術藏品序列更加清晰。
高鳳蓮 財神 剪紙 2006年 77cm×103cm 2014年高鳳蓮捐贈2018年,江蘇無錫惠山泥人廠向中國美術館捐贈惠山泥塑作品134件(套),囊括了晚清、民國時期惠山著名藝人的經典之作,以及王木東、喻湘漣、王南仙、徐存才、王小平等當代藝術家的作品,不僅完善了民間彩塑收藏體系,更折射出惠山泥塑高度的藝術成就。
2019年,通過「工匠精神·琢境——江蘇雕刻藝術作品邀請展」,江蘇省50餘位工藝美術家集體向中國美術館無償捐贈了自己的佳作,這是中國美術館獲得的最大規模的工藝美術無償捐贈。此外,利用在館主辦的重要展覽,中國美術館入藏了晉佩章、張守智、鮑志強等老一輩藝術家,以及季益順、黃小明、姚建萍、陳禮忠、鄭幼林等一大批中青年藝術大師的代表作,極大充實了國家工藝美術收藏的品類和序列。
攝影:以展覽入藏作品,顯藝術無國界攝影術自1839年誕生迄今歷經180載,以其獨特的表現形式在藝術史上綻放異彩。中國美術館建館初期,攝影作品收藏尚屬空白。直至21世紀,中國美術館拓展藝術收藏範圍,加強了攝影藝術作品的收藏、研究與展示。目前,中國美術館的攝影藝術藏品匯集了貫穿世界攝影史的珍品,逐漸形成國內外攝影史收藏序列,其中捐贈作品1687件。
2013年,中國美術館開啟「影像中國——20世紀中國攝影名家」捐贈項目,以系統性捐贈的形式,入藏了郎靜山、吳印鹹、高帆、牛畏予、石少華等20世紀中國攝影藝術名家的作品,儘可能體現攝影家創作活動全貌,以及作品的藝術價值、社會價值和歷史價值。與此同時,還通過日常捐贈,入藏侯波、徐肖冰等老一輩攝影家作品,劉佔坤、李前光等1992年十大青年攝影家作品,以及2017年長安網年度照片等。久居美國的趙羨藻先生心繫祖國,不但在2016年將自己的作品奉獻給國家,還捐贈了尤素福·卡什、菲利普·哈爾斯曼等國際攝影大師的作品共計20幅。
2014年作為「國際攝影典藏項目」的開端,首先由北京泰吉軒畫廊以自身館藏並協調多位攝影藝術家或家族、基金會以及收藏家共同將百餘件珍貴的世界攝影史經典之作捐贈給國家。從卡羅法到照相凹版,從鉑鈀工藝到蛋白工藝,從明膠銀鹽到藝術微噴……捐贈作品展現了攝影工藝的歷史沿革以及不同工藝所以呈現的美感,填補了中國美術館國際攝影名家原作的收藏空白。多年來,中國美術館與國際攝影藝術家保持良好的文化交流態勢,先後有佩德羅·梅耶爾、布魯諾·巴貝等藝術家向中國美術館捐贈代表作,顯示出藝術無國界的大愛情懷和文明互鑑精神。
本板塊,以攝影術發明人之一亨利·福克斯·塔爾博特的原作為始,遴選從19世紀攝影術濫觴至今重要攝影藝術家的作品,以點帶面,展現攝影藝術在其他現代主義藝術品類的影響下,從模仿繪畫到形成自身藝術語言的過程。攝影家以鏡頭記錄的視覺圖像,涉及自然風貌與社會萬象,也會帶給觀眾諸多啟迪。
綜合板塊:張樂平973件《三毛流浪記》原稿悉數捐獻綜合板塊,包括年畫、連環畫、宣傳畫、漫畫、水粉、水彩、素描速寫、漆畫等類別。自中國美術館建館以來,共接受這些類別的捐贈品總計5300餘件。其中,素描速寫1300餘件,水粉水彩500餘件,漫畫3200餘件,插圖、畫稿、連環畫、年畫、漆畫、宣傳畫等共300餘件,涉及藝術家近百位。
龐薰琹 林間 紙本水彩 水彩畫 1947年 53cmx67.8cm 20世紀80年代藝術家捐贈相較於中國畫、油畫、版畫等大畫種,綜合板塊的作品,題材更加豐富,形式更加多樣,與生活聯繫更為緊密,其價值因而更容易實現。這些捐贈品也寄託著捐贈者們濃濃的情感,他們懷著對人民的大愛以及對國家美術事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向中國美術館慷慨捐贈出畢生的創作和珍藏,才使國家藝術寶庫更加豐富,匯成藝術發展生生不息的洪流。
陳堅 塔吉克兩姐妹 紙本水彩 水彩畫 2007年 98cm×64cm 2017年藝術家捐贈《三毛流浪記》是20世紀漫畫史上的經典作品,已經成為幾代人的共同記憶,社會影響力廣泛。1983年,藝術家張樂平將973件《三毛流浪記》原稿悉數捐獻,將動人的故事永久地留在了美術史上。
2004年,漫畫家華君武向中國美術館捐贈作品2000餘件,其中就包括深受讀者喜愛的《疑難雜症系列》和《豬八戒系列》。2013年,宋步雲家屬向中國美術館捐贈宋步雲作品;2015年,司徒喬家屬向中國美術館捐獻司徒喬作品;2017年,藝術家常沙娜向中國美術館捐贈作品;2019年,李斛家屬向中國美術館捐贈李斛作品……每一項捐贈的背後,都有動人的故事和感人的情懷。
國際藏品:畢卡索、達利、珂勒惠支、葛飾北齋等構成了國際藝術收藏基礎中國美術館國際藏品約3500餘件,涉及89個國家,涵蓋水墨、油畫、版畫、雕塑、素描、攝影等多個品類。中國美術館於20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收藏國際藝術品,主要得益於國內外藝術家、收藏家的慷慨捐贈。如1996年路德維希夫婦捐贈82位歐美藝術家的作品117件;2005年劉迅先生捐贈俄羅斯油畫精品108件,李松山先生及其夫人韓蓉女士捐贈坦尚尼亞馬孔德人木雕精品158件,王琦先生捐贈國際版畫作品127件;2006年伍必端先生捐贈俄羅斯版畫149件;2007年李平凡先生捐贈日本浮世繪137件和日本現代版畫218件;2014年泰吉軒捐贈國際攝影原作100幅,黃建華先生捐贈西班牙藝術大師薩瓦爾多·達利雕塑作品2件;2016年英國著名藝術家司徒安捐贈雕塑及繪畫作品146件,2016年和2019年法蘭西藝術院先後捐贈油畫及雕塑作品48件等。這些捐贈,匯集了巴勃羅·畢卡索(西班牙)、薩爾瓦多·達利(西班牙)、凱綏·珂勒惠支(德國)、葛飾北齋(日本)、安迪·沃霍爾(美國)、羅伊·利希滕斯坦(美國)、安德烈·梅爾尼科夫(俄羅斯)、大衛·霍克尼(英國)、格哈德·裡希特(德國)、瓦連金·米哈伊洛維奇·西多羅夫(俄羅斯)、安德烈·卡瓦利丘克(俄羅斯)、司徒安(英國)等享譽世界的大師名作,構成了中國美術館國際藝術收藏的基礎。
巴勃羅·畢卡索 帶鳥的步兵 布面油彩 油畫 1971年 146cmx114cm 1996年路德維希夫婦捐贈
凱綏·珂勒惠支 面朝右側自畫像 紙本石板 版畫 1938年左右 48cmx29.5cm 2015年藏家捐贈
瓦連金·西多羅夫 春天在山上 布面油彩 油畫 1976年 85×100cm 2019年藝術家捐贈中國美術館代表國家進行收藏,所有捐贈者都是在向國家、向人民、向歷史捐贈。將最好的藝術品捐贈給國家,造福於人民,書寫國家、民族藝術發展的瑰麗篇章,是所有捐贈者的選擇和心願。保存、保護並利用好捐贈品,不負捐贈者的信任,是中國美術館的責任和義務,也是向捐贈者作出的承諾。
展覽現場近年來,中國美術館舉辦了百餘項被列入「國家美術作品收藏和捐贈獎勵項目」「中國美術館捐贈和收藏系列展」「中國美術館學術邀請系列展」的展覽,獲得了很多珍貴的捐贈作品。並以「典藏活化」為品牌,策劃實施了各種主題的展覽。
中國美術館人對捐贈作品檔案的整理和研究工作還在繼續進行,將進一步完善所有捐贈者、捐贈作品的準確信息。也通過展覽向捐贈者承諾:守護好、使用好藏品,為新時代人民的幸福生活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也顯示出國家美術館是藝術作品最好的歸宿。
展覽現場(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