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河源市紫金縣上義鎮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借力省級森林小鎮建設,緊抓產業項目推進,聚焦重點、攻克難點,著力提升「綠」的品質、塑造「水」的品位、打造「文」的品牌,大力推進「綠色+」發展之路,打好「山水」兩張牌,讓青山綠水成為全民共享的鄉村「天然氧吧」。
該鎮的主要做法是:一是推進「綠色+項目」建設,打造美麗宜居森林小鎮。2019年,紫金縣上義鎮成功入選廣東省森林小鎮,紫金縣委、縣政府將上義鎮創建廣東省森林小鎮列入「十件民生大事」,並寫進了縣政府工作報告。該鎮堅持高起點高標準的設計規劃,制定了《實施紫金縣上義鎮森林小鎮規劃方案》。按照建設規劃方案,到2021年,該鎮將建成完善的城鎮森林生態體系,全鎮森林覆蓋率將達到82%以上,街道綠化率達到95.2%以上,鎮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1.5平方米/人,全鎮7個行政村均建設一個鄉村森林公園,真正實現「森林公園就在家門口」。
二是推進「綠色+生態」建設,打造環境美好生態屏障。上義鎮堅守生態保護紅線,加強森林火災防控,嚴格控制違法佔用生態用地,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印在腦子裡、落實在行動上。目前,全鎮進行碳匯造林7393.6畝,撫育森林13743.8畝,森林覆蓋率由2016年統計的80.6%提高到目前的84.7%,生態公益林由48.99%提升到55.87%。對現有宜林荒山荒地、低效商品林、低效公益林和布局不合理的速生林,採用人工造林、套種補植、更新改造等營造林工程措施,近兩年累計新造林佔國土面積2.76%,森林覆蓋率持續提高,綠化質量穩步提升。
三是推進「綠色+休閒」建設,打造鄉村公路水路景觀長廊。上義鎮地處河源市最南端,毗鄰粵港澳大灣區,與惠州市山水相連,地理位置突顯交通優勢,豐富的森林和水資源突顯綠色優勢。一直以來,該鎮堅持以「水清、岸綠、路暢、惠民」為目標,推進水網地區淨化綠化,配備鎮村河長10人、水管員6人,投入3100多萬元用於水環境改造升級、河道保潔和河道整理,把原來不敢洗衣服變成了可暢遊的休閒觀光綠水,建設成為濱河堤岸的「十裡綠色休閒長廊」。同時,結合縣道X197線和上義河從南至北貫穿全鎮實際,提升公路兩旁景觀層次,打造帶狀景觀長廊。投入200萬元在縣道X197線從招元、上義村直至鎮街段全長12公裡的道路兩旁種植鄉土常綠樹種,陰香樹約3000株、花球12000株,並對鎮街中心550個樹穴用花崗巖石圍砌樹池進行美化,達到「自成景觀、四季皆綠、錯落有致、效果突出」的景觀效果。
四是推進「綠色+宜居」建設,打造乾淨整潔美麗家園。上義鎮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紮實開展村莊清潔行動、「三清三拆三整治」和「巾幗共建美麗家園」 等行動,通過黨員、幹部、公職人員帶頭創建「五淨」活動(院落乾淨、臥室乾淨、廚房乾淨、廁所乾淨、家庭成員著裝乾淨),以點帶面,激發廣大群眾的內生動力,從"要我做"轉變為"我要做",農村人居環境水平得到了明顯提升,該鎮有2戶村民的庭院被紫金縣評為十大「美麗庭院」。
五是推進「綠色+產業」建設,打造綠色發展亮麗名片。上義鎮充分利用自然生態好,森林覆蓋率高這一優勢,加快推進「四子」產業建設,大力發展以養蜂、茶葉、南藥、三黃雞等為主的林下經濟,擴大黃金百香果、紅肉火龍果、柑橘等特色水果的種植面積,不斷壯大特色農業產業。全鎮現有蔬菜基地1500畝、花生4000畝、蜂12000箱(群)、肉牛5000頭、黑山羊2000頭,黃金百香果1200畝、柑橘1100畝、火龍果600畝,茶葉1200畝,南藥400畝等,不僅穩住"菜籃子、果盤子、茶罐子"產業,更穩定增加群眾收入。同時,高標準發展有機生態茶園,推進飛雲寨、白水寨生態旅遊項目建設,連片打造形成茶產業生態景觀長廊和現代休閒觀光農旅一體化發展集聚區,築牢現代農業產業基礎。
六是推進「綠色+文化」建設,打造森林小鎮生態文化。上義鎮充分利用客家文化、非遺文化(花朝戲)、紅色文化、農耕文化、家風文化以及宗祠文化等文化特色,發揚多元文化,進一步完善和提升森林小鎮生態文化。利用縣道X197兩旁的路燈杆進行綠色文化宣傳,打造了上義「十裡生態文化宣傳長廊"。同時,結合義務植樹節、森林防火加強月等,組織開展義務植樹、保護母親河、投放魚苗(放流)等創新活動,在中小學校普及生態知識,在全鎮範圍營造良好的生態文明意識和綠化美化氛圍。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曾煥陽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曾煥陽
通訊員:劉勁松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童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