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華人教師揭秘:日本小學生竟然也要上「興趣班」?

2020-12-16 騰訊網

日本生活tips39

日本生活二三事

by 鄭紅

鄭紅(中國長春人 )

日本橫濱山手中華學校教師

移居日本25年

來日前在哈爾濱師範大學任教。日本工業大學留學生別科留學,後進入橫濱山手中華學校任教至今。曾任日本中文報紙東方時報東瀛漫談專欄作者、與中文導報聯合發起「我家老照片」徵文活動。

作為生活在日本的中國家長,這次跟大家分享下日本學生們的課外興趣班

之前在網上看過一個綜藝節目,有一期是說一個中國媽媽,讓孩子參加了13個課餘班。孩子成了陀螺,看著叫人心疼。

其實日本小孩也不輕鬆,但他們的「忙」,不是來自於社會的壓力,也不是來自學校的壓力,主要是來自於家長

為了了解情況,我查閱了有關資料,日本去年在全國小學生中做過一項「什麼興趣班最受歡迎」的調查,下面是調查結果。

第十名:舞蹈

入會費:3000日元~5000日元(1人民幣≈15日元);

單月學費:5000日元~10000日元;

匯報演出費: 20000日元~50000日元。

選擇舞蹈的理由:道具、練習用服裝和其它體育班相比,不用花太多的費用,學校也將舞蹈列入必修課程

並列第十名:律動·音樂

單月學費:5000日元~7000日元;

樂譜·教材費:1000日元;

匯報演出費: 5000日元~10000日元。

這個項目包括韻律體操、舞蹈、各種器樂等,根據樂器不同,費用也當然不同,這個大概是一個平均數值。

選擇的理由:彈琴要用雙手,這對頭腦的開發有幫助。

第九名:珠算

入會費:5000日元~10000日元;

單月會費:3000日元~6000日元;

算盤費:3500日元;

算盤盒:500日元~2000日元。

選擇學珠算的理由:費用少,不只是提高計算能力,還對提高記憶力、判斷力有幫助。近年來在腦科學領域,被認定珠算對開發頭腦方面,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第八名:公文式教育

單月學費:幼兒·小學7560日元、中學生8640日元、高中生以上9720日元(以東京、神奈川範圍內)。

公文是學習塾(補習班),培養孩子基礎學習能力,從0歲到大學生根據學習者自身的能力制定學習內容,很受家長們的歡迎。

目前公文塾除了日本以外,還遍布世界50多個國家。它受歡迎的因素,還因為它沒有入會費,教材費包括在學費裡。

第七名:書道

單月學費:3000日元左右;

工具費:1000日元左右。

家長希望孩子能寫一手好字的同時,提高專注能力,培養良好的坐姿,平穩的心態。寫漂亮的字,孩子也會有自信地在學校學習和生活。

第六名:體操

入會費:5000日元;

單月學費:5000日元;

運動服·用具:5000日元。

節奏感、平衡感。能掌握體育的基本能力。能接觸墊上、跳箱等項目,另外,近幾年日本體操在國際比賽表現突出,也是影響大家學體操的重要因素。

第五名:程序設計

單月學費:15000日元~20000日元;

教材費:2000日元~3000日元;

電腦租借費:4000日元~5000日元。

日本從2020年開始程序設計被列入必修科目,這也是程序設計有人氣的原因之一。

第四名:學習塾

入會費:20000日元~30000日元;

單月學費:36000日元 ~55000日元;

教材費:20000日元~50000日元;

模擬考試費:10000日元~100000日元;

特別講座費:100000日元~200000日元。

選擇學習塾,我們叫補習班,主要是為了升學考試。

日本小學沒有期中期末考試,但要進入有名的學校,就得參加升學考試,這是日本教育體制自相矛盾的地方。所以,學校完不成的應試學習,就只能靠去補習班了。

第三名:鋼琴

入會費:5000日元~10000日元;

單月學費:幼兒5000日元;小學生8000日元 ~12000日元;

鋼琴費:100000日元~300000日元;

教材費:10000日元;

匯報演出費:10000日元;

個別指導費:130000日元~342000日元

學鋼琴受歡迎由來已久,學會彈鋼琴可以終生受用。雖然費用貴了點兒,但人氣不減。

第二名:英文或英文口語

入會費:20000日元~30000日元;

教材費:15000日元~25000日元;

課時費:2000日元~4000日元;

單月學費:37000日元~59000日元。

社會環球化,讓孩子從小掌握一門外語,成為家長的期望。最近由於網絡的發達,網上英文課堂更為熱門。

第一名:遊泳

入會費:5000日元~10000日元;

單月學費:5000日元~7000日元;

用具費:5000日元。

學遊泳一直是受歡迎的興趣班課程。從0歲就可以學,費用又低,因此排行榜上長期佔據前三名的霸主地位。

奧運金牌得主北島康介到遊泳教室指導

當然並不是每個家長都讓孩子參加興趣班。

許多家長們對讓孩子們參加過多的興趣班,也有不同的見解。持反對意見的認為:

1.學得過多,孩子沒有自由玩耍的時間。他們認為從自由玩耍中,也能學到很多東西。

《關注孩子》的作者、兒童精神科醫生佐佐木正美先生,在他的專欄中曾寫到:孩子在與朋友一起遊戲中,能培養出自信和對他人的信賴的情感。這種情感,也能轉移到學習中來,這是健全孩子的生存之道。

成人來看好像很容易的事,但對於孩子來說,他們計劃玩兒什麼,然後制定遊戲規則,這不就是學習嗎。

2.給家長增加了負擔。

第一:接送和等待的時間增加了。特別是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學生,需要家長接送。從家到學習班要花時間,孩子在學習時,家長還需等待,無形中浪費了家長的時間。

第二:也給家庭支出增加了負擔。

第三:家庭作業增多,家長要檢查、陪練等等。

另一方面,持贊成的家長大多數認為,能增加很多不同的體驗,有了這些體驗,對將來的選擇會更廣泛。

在學習中讓孩子學會堅持到底,知道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道理。

當然,學多學少因人而異,關鍵是有張有弛才是學習之道。

我認為解放孩子,釋放天性,才能培養出有健康的體魄、健全的人格和有創造力的孩子。

—END—

文字 | 鄭紅

編輯 | 柒柒

圖片 | 網絡、鄭紅

音樂 | 自転車に乗れた日 -神谷浩史

相關焦點

  • 閱讀王閱讀興趣班、新東方在線等機構受邀於抖音、西瓜視頻 共建...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線上教育成為全國學生學習新模式。日前,閱讀王閱讀興趣班應邀入駐今日頭條、抖音APP、西瓜視頻「在家上課」教育公益專題,匯集作家名師,通過「分級閱讀」模式提升小學生閱讀興趣,促使小學生持久進步。
  • 小學生對閱讀缺乏興趣怎麼辦?
    如今的小學生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時代,獲取知識的途徑不單是傳統的課堂以及經典書籍。但是小學生對於閱讀,與體育、遊戲相比,根本入不了他們的雙眼,大部分小學生對於閱讀的興趣是較低的。那麼,小學生對閱讀缺乏興趣的原因有哪些呢?
  • 興趣班風靡一時,不上興趣班的和上過興趣班的,10年後差別會很大
    現在很多家庭,從孩子上幼兒園起,就開始流行給孩子報興趣班,在眾多家長中,一般會呈現出兩極的分化,一種家長認為即使不報各種興趣班孩子也會差,孩子還小應該享受童年。另一種家長會選擇給孩子報一些興趣班,他們認為多上一門課,可能為孩子多打開一扇窗,發掘孩子的天賦並著重培養。
  • 一位定居東京的華人媽媽自述:中國與日本,教育有何差別?
    令人難忘的暑假跟大家談談我帶女兒在日本度過的暑假,「暑假」這個詞,屬於美好的學生時代。中國小學生暑假的第一步,一定是要抄寫「安全公約」,然後還要在不太明白的「安全公約」學生和家長上簽字。然後就是堆積如山的暑假作業,英語補習班,奧數班,興趣培養班……最近看見這樣一條視頻內容為「再苦不能苦孩子熬夜也要把50W份寒假作業印完......」更有人列出數據:全世界85%的寒暑假作業都是中國學生寫的… 而東京的小學生暑假裡都在幹什麼?以我2年級的女兒為例。
  • 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副會長「朱自強」閱讀興趣班開講
    2020年1月11日,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副會長、著名兒童文學理論家——「朱自強」老師做客閱讀王閱讀興趣班,通過在線直播的形式與上萬名閱讀王的小學員們進行實時互動,以「兒童文學與閱讀教育的重要性」為主題暢談閱讀的重要性。
  • 聰明玩具樂高,怎麼讓小朋友興趣爆棚?創意無限?要上興趣班嗎?
    5.興趣班的推動試聽了幾家機構,接觸了更多好玩的搭建方式,更激發了我們原本已經萌芽的興趣。聰明玩具也要有聰明的玩法,你是否有以下幾種困惑呢:首先,什麼是不聰明的玩法呢?學樂高需要報班嗎我心中理想的興趣班是什麼樣子?我理想的樂高興趣班是,每次課或者幾次課是一個項目主題,有一個要解決的問題,對問題的興趣激發孩子們一起動腦動手,分工協作,不斷嘗試失敗,老師適當的給予啟發,最終解決問題。
  • 在日華僑華人學子齊聚「雲上」 「新模式」慶祝祖國生日快樂歡度...
    他表示,作為中國留日同學總會會長,順天堂大學內科準教授,在目前情況下,希望每一位華僑華人、留日學子能夠把身心健康放到第一位,在擁有良好身體狀態基礎上開展工作,完成學業。雖然今年很多人短期內都不能回國探親,但是希望大家仍要有戰勝困難的堅定意志和信心,慎重而樂觀地生活,以最飽滿的狀態迎接勝利。
  • 《夢幻西遊》秘境興趣班怎麼參加 秘境興趣班玩法技巧介紹
    導 讀 秘境興趣班是夢幻西遊手遊第五期開的暑假興趣班,只要每天參加日常秘境闖關積累一定的興趣點,就能在最後秘境興趣班結束的時候有機會獲得相應的獎勵。
  • 別讓興趣班毀了孩子的興趣……
    當然讓所有老母親共鳴的是:興趣班。跟小時候那些吃喝拉撒的花費比起來,上興趣班才是真正「燒錢」的開始。不但要收回我們曾經的那些話,而且孩子的每一個興趣班,我們倆都能滔滔不絕地說出它們對孩子成長發育的各種益處。我家老大是從3歲以後,才開始逐漸上了興趣班,隨著年齡和興趣的變化,這幾年下來,體能課,繪畫課,遊泳課,陶藝,手工,書法,籃球,鋼琴,還真沒少學。
  • 22省確定開學時間,唯獨小學生不開學,家長:當上家庭教師了
    22省確定開學時間,唯獨小學生不開學,家長:當時家庭教師了!截至4月5日,全國共有22省確定了開學時間,分別是湖南省、海南省、河南省、雲南省、黑龍江省、吉林省、安徽省、廣西省、江西省、江蘇省、福建省共11省確定高三年級4月7日開學。
  • 上過20個興趣班之後,告訴你怎麼選興趣班、怎麼學,怎樣避坑?(附...
    興趣班的話題,咱聊過不止一次了。看看現在的育兒生態圈,就知道它的確可以算作育兒路上的一個怎麼繞也繞不過的點。到底該不該讓孩子上興趣班?如何選擇和安排時間?這些問題,困擾了許多爹媽。我就聽說過一個二娃家庭的爹媽吐槽,說一到周末,兩娃加起來一天要上八九個興趣班,爹媽已經快掛了。
  • ——部分變異的興趣班學習透視
    新華社長春9月6日電題:孩子上了「馬術」的課,家長揚起「高貴」的頭?——部分變異的興趣班學習透視新華社記者孟含琪、謝櫻周一圍棋課,周三少兒編程課,周五拳擊課,周六馬術課,周日思維培訓課……這是吉林長春一個7歲孩子的興趣班課程表。
  • 日本小學生竟然通過這種方式慶祝元旦!
    大家好,歡迎聆聽書法班故事!2020年元旦,大家喜氣洋洋迎新年,各大衛視也舉辦跨年演唱會,最近這幾天最熱的就是哪家收視率高,哪家質量最好!可是在鄰國,卻有一件事讓我肅然起敬——日本小學生寫書法慶元旦!一、書法氛圍好據了解每五個日本人就有一人學書法,愛書法!大概就是這種愛好及書法氛圍也影響到日本學校的書法教育,幾乎在每年元旦都會看到好多學校組織學生用書法寫字來慶祝,除了今年,還有去年千人書法!這種結合節日舉辦書法活動方式,能激發更多人愛上書法,值得我們借鑑。
  • 中國人在日本②|池袋華人的身份認同
    高校教師帶隊,與本科生一道走出國門,每年前往不同國家進行實地調研。研究團隊通過觀察與訪談的方式走進具有代表性的華人社區,力圖闡釋華人在海外不同文化環境中的生存與發展狀態。2018年,項目組調研在韓國生活的中國人。2019年項目又選擇日本東京都豐島區的池袋華人社區開啟第二次調研。整個調研過程歷時近兩周,研究團隊共完成了對30位池袋華人經營者的深度訪談。
  • 教師節 | 小學生黑板上畫卡通漫畫 祝老師節日快樂
    9日上午,南岸區珊瑚小學二年級三班教室裡傳來一陣熟悉又陌生的問候聲。因為明天就是教師節,同學們想提前向老師表達節日的祝賀,於是用這三句話向每一位上課的老師「表白」。第一節是班主任老師楊林的語文課,走進教室讓她感到一陣驚喜,黑板上滿屏都是老師和孩子們在一起的卡通漫畫,其間還夾雜著「楊老師我愛你!」「金老師越來越帥!」「祝老師節日快樂!」
  • 小學生愛好模仿,國漫「哪吒」魔童轉世,興趣撞上學習如何權衡?
    最近網上一個小學生的模仿刷遍了小編的朋友圈,小學生模仿來自國漫動畫中的「哪吒」,魔丸的形象簡直就是「魔丸本丸」,「哪吒本吒」,深入人心。一位年僅7歲的小男生模仿的尤其成功,無論是在外貌上還是動作表情上,可以說將「哪吒」的國漫形象完全的展現在現實生活中,取得了網友的極大討論。
  • 調查顯示,日本小學生心中的理想工作,最想要從事的工作竟然是……
    據日本SORANEWS網站1月3日援引雅虎日本報導,日本國家教育研究機構在去年進行的一次全國範圍調查,詢問了一到六年級小學生,其中男女各600名,有關未來理想職業的想法。相比起過去一些年長的學生青睞的油管博主和電子競技等有潛力的職業,這屆日本小學生對未來則有著不同的選擇。
  • 日本東京驅趕華人搬走,要走華人們會走,而不是被你們用錢驅趕走
    日本也是第一個經濟總量超過美國70%的國家,日本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就已經成為了世界上的頂尖發達國家。除了經濟發達之外,日本也是世界上旅遊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每年有近1000萬中國遊客去日本旅遊,而東京作為日本的第一大城市,整個都市圈的常住人口達到了3700萬人,是全球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區域之一,在這裡到處能看到高樓大廈,要知道,日本很多地方高樓並不多,但總體看上去,不如國內的上海、廣州和深圳等城市繁華。
  • 調查顯示,日本小學生心中的理想工作,最想要從事的工作竟然是…
    小學生職業教育已然成為各國教育的共識,目的培養小朋友對於社會的全面認識,培養自我認識,以及理解工作與學習的關係。  ? 據日本SORANEWS網站1月3日援引雅虎日本報導,日本國家教育研究機構在去年進行的一次全國範圍調查,詢問了一到六年級小學生,其中男女各600名,有關未來理想職業的想法。
  • 中國人在日本④|池袋華人家庭的教育模式
    高校教師帶隊,與本科生一道走出國門,每年前往不同國家進行實地調研。研究團隊通過觀察與訪談的方式走進具有代表性的華人社區,力圖闡釋華人在海外不同文化環境中的生存與發展狀態。2018年,項目組調研在韓國生活的中國人。2019年項目又選擇日本東京都豐島區的池袋華人社區開啟第二次調研。整個調研過程歷時近兩周,研究團隊共完成了對30位池袋華人經營者的深度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