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傷口已經癒合好,雙下肢運動功能恢復正常,趾端血循良好,可以準備出院了。」沒想到的是,左髖部疼痛半年之久的劉某,在國科大重慶仁濟醫院(重慶市第五人民醫院)骨科治療23天後,現已經可以出院了。
(骨科主任丁雪勇查房時告訴患者可以出院的消息)
男子忍痛長達半年 10萬治療費難以負擔
劉某是一名廚師,家住南山街道,父母在家務農,長達6個多月的病痛讓他不得不放棄工作在家休養。期間劉某曾到多家三甲醫院骨科診治,診斷為骨腫瘤,囑其準備10萬元錢接受手術治療,因經濟困難,就一直未接受手術治療。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劉某中斷就醫,以至病痛不斷加重。後來實在無法忍受病痛折磨的劉某來到市五院骨科尋求治療。
在了解患者病情及家庭經濟情況後,骨科主任醫師丁雪勇主動向醫院領導匯報,採取各種健康扶貧措施為其減免費用,優化手術治療方案,並告知患者只需準備2萬元就可完成手術治療。劉某得知後非常高興,馬上就辦理了入院手續住院。
病例罕見 少有的骨骼病變
負責接診的丁雪勇在詢問病史後,多年臨床工作經驗使他敏銳地意識到劉某很可能患上了一種少有的骨骼病變——左股骨頭骨纖維異常增殖症。
「患者年輕,病程較長,當前病情已危重,再不手術治療,就有病理性骨折危險,那時就只能行終末治療全髖關節置換手術。」丁雪勇認為。全髖關節置換有手術壽命,病人年輕,就有可能多次翻修手術,這樣病人的生活質量就會受到很大影響。
(患者左股骨頭影像資料)
「手術難度大,但我們有信心!」
在一周多的住院時間裡,丁雪勇和他帶領的骨科團隊每天都到劉某的病房詢問病情,研究患者的影像資料,科內多次組織術前討論,並請腫瘤科、麻醉科專家會診,最後確定了手術治療方案。
3月30日,丁雪勇帶領副主任徐希彥歷時2個半小時完成了手術。術中精確地完成了左股骨頸骨腫瘤病灶切除、同側股方肌帶血管蒂骨瓣移植及股骨頸植骨塊空心釘內固定術,並避免了股骨頸骨折的風險,手術圓滿成功。
住院期間,由於劉某還沒有成家,父母都在永川老家,身邊沒有親人照顧。骨科護士長曾秀瓊帶領護理團隊每天都會到他床前噓寒問暖,為他打水買飯,對他進行精心護理,給予無微不至的照顧和關心。
「回想起住院的這段時間,我深受感動,感謝重慶市第五人民醫院醫護人員高超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不僅為我減免了許多治療費用,還讓折磨了我半年多的痛苦從此煙消雲散。」劉某出院時說道。(文/楊道鳳 丁雪勇 熊桂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