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都通過什麼方式給自己續航充電,我是一定要喝水,要喝足夠的水,每天不止2000CC。
其要義之一,喝水的杯子一定要美,用喜歡的杯子喝到水,是對抗生活不如意的第一生產力。
於是不可避免,看見好看的杯子就心癢,看見特別的設計就手欠,在一條心有戚戚剁手不止的杯控路上狂飆突進。
高顏值蠱惑人心,一言不合就剁手,用過這麼多杯子之後大言不慚說句過盡千帆的良心話。
顏值這件事,於器於人,都是真的重要……
點擊播放 GIF 0.6M
不過養眼好看並不是選杯子的唯一標準。
儘管莊子早就說過「無用之用是為大用,無用之美是為大美」,但現實生活還是逃不過「實用」的支配。
杯子這件事,好看的皮囊不一定千篇一律,但實用兼具的靈魂一定萬裡挑一。
今天和大家一起聊聊杯子的幾個細節,順便考古杯子那些不得不說的設計史。
畢竟,每天都用得到的水器,也是拼知識面兒的一把好手!
好的杯子設計用什麼來衡量?一家生活雜貨鋪的主理人寫了一本書來講述。
《永恆如新的日常設計》的作者小林和人認為,在這充斥著過度設計的時代背景裡,挑選時要秉持「長得像杯子的杯子」的原則。
一隻杯子,首先要具備杯子應有的元素及功能,「好比擺放時要平穩,裡面裝著水時單手就能輕易拿起,啜飲時水能順暢地從杯裡流入口中,好清洗,易風乾」。
像這樣縝密思考過的一連串機能性,伴隨著生活必需性才是實在的好物。
翻譯過來,不外乎兩個字:實用!
站在實用主義的角度,鏤空雕花的設計請慎重考慮。雖然精緻唯美、收藏價值高,但清洗起來對你我凡人確實不大友好……
杯身上的鏤空設計不會多,畢竟要用來盛水,但杯底的託盤經常會出現較複雜的設計,鏤空盤碟搭配雕花杯。
鏤空設計非常容易卡垢卡灰,凹凸不平的雕花杯/碟,清洗難度不亞於數著根數兒洗頭髮,更不用說喝咖啡、喝茶還容易留漬。
另外,尖角、稜角過多的杯子設計,很難說沒有安全隱患,畢竟尖角很容易磕壞。
太獨特太藝術的設計怕是更適合收藏、擺拍,不適合日用。
工藝品級別的法蘭瓷(Franz)杯,東西方元素融合得精妙。
從制坯到上色,從塗釉到燒制,每個環節都細緻得挑不出刺兒,是件美輪美奐的合格藝術品。
但是這類帶把手的杯子,把手的位置非常重要。高低、大小、連接方式、盛水時的重心,好的設計會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考量每一個環節。
如果盛滿水拿在手裡嚴重失衡,端個杯子還得如履薄冰,清洗時更是膽戰心驚,這份「美」的享受代價未免過大……
所以這類設計的杯子,最好去實體店上手實操一番。不作收藏用的話,買前還請三思。
另外,選擇杯子的設計,還需考量杯子的清洗說明、使用說明。
大部分工藝品級別的杯子,不能洗碗機機洗,帶金邊設計的杯子不能微波爐加熱,有些手工杯也會註明是否能進微波爐。
「長得像杯子的杯子」設計不會因時間而變得老舊,作為器具用起來不累人,反而顯露出強烈的存在感。
至於設計上的獨特性和顏值高低,就是仁者見仁的眼緣了。
先Cue一個沒什麼用的冷知識,高度大於上端寬度的器具才叫杯。
遠古時期,最要緊的事情就是捕獵和喝水。用來喝水的片狀植物、或者禽類蛋殼,既不牢固,盛水也不多,遠遠不能滿足需要。
可以說盛水的急迫性讓人類萌發製造工具的衝動,一場永遠也填不滿的工具創造革命原地發生。
杯子初代的理想模型是:一個有底、四周封閉、上口敞開的器具。在石頭上開鑿,有了「石碗」;學會生火用火,有了燒製成陶器的杯子。
自此,杯子有了可塑性,大大小小,高高低低,從改變外形到改變材質。
夏商周時期,青銅質杯子登場;戰國至秦漢,羽觴、漆杯、青瓷杯出現;到了隋唐,白瓷杯開始興盛……
骨瓷、玻璃、搪瓷/琺瑯、不鏽鋼,比較少見的銅和木,不同的材質,讓本不動聲色的器具有了不同的特性。
最古早的杯子,發源於石器時代的陶杯,古樸、紮實,手工感強。
市面上的陶杯大都偏重、且厚,保溫性好,選來喝咖啡體驗更勝一籌,比如近期頗受家居愛好者喜歡的Arabia中古杯:
瓷杯說起來又是門高深的「玄學」,我國的瓷器工藝講究薄如紙、白如玉、明如鏡、聲如磬,除此以外還要求薄胎厚釉。(對瓷感興趣的狠戳文末在看,我們可單獨po一期)
瓷的優點在於細膩通透、精緻打頭,但保溫能力未必及得上陶器,畢竟厚度擺在這兒。
喝咖啡可以選厚瓷杯,薄瓷杯用來喝下午茶。
陶瓷雖發源於中國,但骨瓷卻始創於英國。
在胚土裡加上骨粉(一般骨瓷瓷器含有25%的骨粉)燒制,色澤上會呈現一種天然骨粉獨有的乳白色。
骨瓷在燒制過程中,對規整度、潔白度、透明度、熱穩定性等各項理化指標要求都非常高。
換言之,廢品率很高,來之不易,頂級的骨瓷會標上fine bone china,如遇見一定要珍惜。
骨瓷的優點很明確,色調柔和,透光性強,細膩通透又不易磨損,強度高於一般瓷器。保溫性也很好,咖啡和茶都很適用。
除了陶、瓷,現代最常見的就是玻璃杯了。
與四千多年前美索不達米亞遺落的玻璃珠子相比,現代玻璃製品晶瑩剔透。
製作過程基本都經過了「撐絲-吹球-外皮開口-內膽開口封底-接口-封底-貼商標-退火」這8個環節。
日本的玻璃叫「哨子」,將玻璃烤化後,再由至少有10年以上工作經驗的匠人「吹制」。
點擊播放 GIF 0.3M
出來的硝子杯剔透瑩潤,細膩平實,拿到手裡,感覺還能感受到匠人穿越百年的手工藝。
點擊播放 GIF 0.7M
硝子杯裡最有名的,必須提名富士山杯。
不僅是2015年手信大賽的第一名,還獲得了日本國土交通觀光廳廳長獎最高獎項。
遠遠望去,杯底有座聳立的富士山。不同顏色的液體,會使富士山映射出不同的色彩。
歐洲最古老的玻璃製造廠La Rochère,擁有500年歷史。
它出產的玻璃杯是法式玻璃杯的代表,刻著古典花紋的水晶杯,像藝術品一樣精緻漂亮。
其中以拿破崙帝國象徵金蜜蜂為靈感的蜜蜂系列,某寶復刻品最多。
點擊播放 GIF 0.3M
還有最近火起來的網紅產品iittala極凍系列,靈感來自於拉普蘭的融冰景觀。
杯子表面有特殊的紋理設計,杯底有幾個不規則的杯腳,據說屬於「不倒翁」那一掛,是碰不倒的杯子,有買到的朋友可以在評論區現身說法。
近些年火起來的另一種杯子——搪瓷杯,既不是陶也不是瓷,而是搪瓷。用金屬為基底,在表面塗上玻璃紙的瓷釉後高溫燒制,成品是一種複合材料。
搪瓷杯的優點在於外層瓷釉保護杯體不容易生鏽,內層金屬保證杯子不被「碎碎平安」。
老輩人誰家都有幾個印著紅五角星的搪瓷大杯,紮實又好用。現在搪瓷杯已然是一種潮流了。
英國經典老牌Falcon Enamelware的搪瓷杯,帶著一股Ins風也荼靡了國內的社交網絡。
上面講到的陶杯、瓷杯、玻璃杯、搪瓷杯,是我們日常使用最廣的杯子,其他的材質如不鏽鋼,一般會出現在保溫杯裡。
薄的不鏽鋼杯子勸你別買,畢竟傳熱得真的快、真的燙嘴;
木質得杯子質地較輕,不會摔碎。但木質的養護需要用心,如果密度不夠大的還會有漏水的可能;
塑料杯emmm……如果放在家裡用,論顏值論質地論安全性論耐高溫,上面提到的材料都比它優秀。
帶出門塑料的保溫能力又有限,環保這方面更不能說,Mr狸一直是拒絕的,更拒絕的還有紙杯以及一次性紙杯!
挑杯子也要講究?這真不是矯情。
牌子可大可小,價格可高可低,材質和工藝都會決定不同杯子間的差異。
相信大家都見過夜市或路邊一車一車堆著賣的杯子,顏值高的也會有,但做工細的卻不多見,而且大多杯底無印,沒法兒考證出處。
尤其是材質,材質不僅決定了你的使用感受,還藏匿著踩雷的可能。
上一part講到那麼多材質,日常用來喝水更建議你選玻璃杯。
並不是因為它通透好看還平價,主要是有中國醫促會健康用水專業委員會官方背書:
委員會的主任李復興教授蓋戳認證,在所有材質的杯子裡,玻璃杯是最健康的。
玻璃杯在燒制的過程中不含有機的化學物質,不用擔心喝進肚裡,另外,經過上千度的高溫搪化後製成的搪瓷杯子,不含鉛等有害物質,可以放心使用。
喜歡陶、瓷杯的,最好選用本色杯。
若是抵禦不住色彩的誘惑,就伸手摸摸色彩表面,如果表面光滑,就說明是釉下彩或釉中彩,相對比較安全。
如果凹凸不平,用指甲摳還會出現脫落現象,則說明是釉上彩,就是時候繞道走了。
因為釉面覆蓋在胎外才能最大程度保證顏色不掉(釉下彩),無重金屬析出,安全指數才會高。
最後,講講杯子的使用。再漂亮的杯子也要下凡塵,一見鍾情的顏值敵不過朝朝暮暮的相處。
杯子會磨損、會斑駁、會黯淡,帶金邊的杯子更是明顯,但這都屬於正常現象。
若是真的愛惜,前提要勤於養護:
◎用完就洗別偷懶,時間久了水漬、茶漬、咖啡漬都不好處理;
◎ 不是所有的杯子都可以用洗碗機,注意杯子的洗滌說明;
◎ 不是所有的杯子都可以用洗滌劑,很多手工杯只需要用厚棉布、溫水洗淨,然後擦乾即可。可以輔助牙膏、擦擦克林、雙氧水,強力型去漬清潔劑,慎用(尤其是瓷器);
◎ 疊疊樂真不是明智的收納選擇,數量多的選柜子,空間不允許的用掛鈎。
關於杯子,今天一篇暫且講這麼多,關於搪、瓷、琺瑯等各種材質的藝術,想看的朋友猛戳文末「在看」,Mr 狸或許可以再安排一期!
最後,祝大家選到讓你內心最踏實妥帖的,那個杯子、那個人!
揚氣發聲
情報交換時間到!
繼續交換獨家秘笈
你有對杯子有哪些獨到的心得
評論區開小灶互相取經8!
#本篇部分配圖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問題,煩請後臺聯繫,我們會儘快處理,感謝#
「分享、點讚、再看」三連,
記得多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