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頂了!珠峰登山隊裝備大揭秘,背後是一部熱血的國貨奮鬥史

2020-12-19 騰訊網

身著探路者連體羽絨服的測量登山隊員在珠峰峰頂

登頂了!

1960:國內一口鍋都買不到

1959年10月20日,賀龍副總理把中國登山隊隊長史佔春請到了辦公室,問道:「如果蘇聯不參加,我們自己攀登珠穆朗瑪峰有把握嗎?」

時值中蘇關係急轉而下,原本中蘇聯合登山隊攀登珠穆朗瑪峰的計劃成了泡影。一併消失無蹤的,是蘇聯專家的指導和專業的裝備援助。

▲史佔春(左一)。圖片來源/《中國登山運動》

新中國百廢待興,工業剛起步,又處在歷史上的「三年困難時期」,連一個高山用的鍋都很難生產。時任登山隊運輸隊長的張俊巖為了採購小鍋跑遍了北京市,沒有找到,又去上海找,也沒有。

最後,迫不得已,在一個小作坊裡用手工敲打的方法才製作了一批小鍋,說是「小鍋」,也遠比國外登山者用的要大很多。

小鍋尚能這樣拼湊,但技術裝備卻成了問題。當時國外的登山繩已經可以達到抗拉20kN的技術水平,而國內沒有這個生產水準。

▲1960年珠峰攀登的鋁鍋為手工製作。圖片來源/《中國登山運動》

最終,賀龍向劉少奇主席請示,批了70萬美元外匯,由史佔春、周正乘專機飛往歐洲,在瑞士採購了高山帳篷、鴨絨夾層登山服、高山防風服、鴨絨睡袋、尼龍繩、氧氣裝備、可攜式報話機、小型液態煤氣罐及灶具等裝備。

即便這樣,受限於當時的技術條件,登山鎬為木柄鐵製、冰爪為鐵製綁式、羽絨服也並非如今的連體羽絨服......這些裝備在今天看來也極其簡陋。這也使得那個時代的珠峰攀登遠比今天更艱難兇險。

▲1960年三位登頂隊員之一,貢布使用的羽絨服。攝影/宋明蔚

登頂之後,這批裝備,包括羽絨服等衣物在內,全被被國家回收,至今我們仍能在博物館看到。

1975:蹣跚學步的國產戶外裝備

1974年3月,22歲的桑珠作為登山隊候選隊員來到了珠峰大本營,發到他手裡的是一件打著好幾個補丁的羽絨服。

「我的登山靴很舊了,鴨絨衣服還補過好幾個地方,睡袋更是到處漏毛,一覺睡醒,身上頭上白茫茫一片。」桑珠在接受《新民晚報》採訪時這麼回憶。

當時的中國經濟並不比十五年前好多少。為了節省開支,登山隊的候選隊員訓練時用的依舊是1960年登山隊員用過的那批舊裝備。

▲1975年登山隊員所使用的裝備。攝影/宋明蔚

1974年8月,上海市延吉服裝生產合作社接到了登山服試製任務,立刻投入了緊張的設計生產。最終,合作社設計出茄克衫式登山服、背心、褲子、帽子、手套、腳套、睡袋和儀器套八種羽絨製品。

1975年3月,50套羽絨製品交付登山隊,桑珠終於穿上了新的羽絨服。「我領到的是湖藍色衣服,大紅色褲子,可時髦了。」

▲身著國產羽絨服的登山隊員。圖片來源/上海檔案信息網

1960年為了攀登第二臺階,屈銀華失去了雙腳。1975年再登珠峰,為了保障登山隊員順利通過第二臺階,登山隊後勤主管的羅志升想到了架設金屬梯。他聯繫到了西安紅安機械製造公司,這是一家飛機製造廠。

最終,製造廠交付了一套組合金屬梯,梯子採用輕量鋁合金擠壓型材料製成,適合架設、通過冰裂縫、巖石陡坡等艱險地形。

▲第二臺階的鋁梯,也被譽為「中國梯」。

它每節長度為1.2米,結構簡單、可多節聯用。這批金屬梯的其中五節,在1975年成功安置在了第二臺階。此後,約130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登山者通過這一梯子,成功登上地球之巔。

同時,這也意味著,當時我國不僅可以生產服裝類裝備,更可涉足技術類裝備。而今,這個服裝廠和飛機製造廠均發展成國際化大廠。

2005國產裝備:我長大了,還不夠強

2005年,中國首測珠峰30周年,中國登山隊和測繪隊再次來到了珠峰腳下。這一次,登山隊員的羽絨服、高山靴、帳篷等大量裝備全都為本國品牌設計製造。

這次服裝不是1975年那樣趕製而得。以羽絨服為例,那次攀登所穿連體羽絨服,填充為800蓬的鵝絨,大身面料防水指數8000mmH2O,透氣指數20000g/m^2/24Hr在那個年代而言,已經不遜色於許多國外專業品牌。

▲2005年登頂照片。供圖/探路者

但是遺憾的是,我們還是有很多裝備,必須依賴國外廠商,尤其專業設備。

2005年最大的突破之一就是攜帶雷達探測器登上了峰頂,這將是人類第一次使用探地雷達較為精確探測珠峰雪蓋厚度,從而測出來珠峰的「裸高」——巖面高度。

2005年四月下旬,隊員們已經完成高海拔適應性訓練,意外發生了,將於峰頂使用的探地雷達突然出現了故障,無法正確顯示數據。

這件儀器關乎珠峰雪蓋測量的成敗。測量行動總指揮張燕平緊急下令:把出故障的設備運回北京維修;立即聯繫義大利的生產廠家,請他們立刻將新儀器儘快運到我國。

▲測繪隊員正在使用雷達探測器測量珠峰冰雪厚度。圖片來源/紀錄片《大地雄心》

義大利的技術人員迅速飛到了北京,新的冰雪深雷達探測儀也很快運到北京。23日,測量隊員攜帶儀器從北京飛往拉薩,並日夜兼程趕往珠峰大本營,終於在24日夜安全抵達。

5月11日,隊員們攜裝備從大本營出徵。22日,隊員們成功登頂珠峰,並測得珠峰巖面高度8844.43米。

這次測量取得了圓滿成功,但成功之餘也令人心有餘悸:關鍵技術不在自己手中,一旦出現問題就會非常麻煩。

2020珠峰測量:國產裝備的崛起

今年我們再測珠峰,一個重要的突破就是國產裝備撐起了這次測繪任務的大梁。

▲2020年5月6日,測量登山隊從大本營出徵。攝影/汗斯

我們再也不會發生像2005年那樣,在關鍵時刻,關鍵儀器出現問題,自己無法解決,而專程請國外專家處理的尷尬。

這次我們的裝備不止是追上了國外裝備,部分方面已經實現了趕超。比如,北鬥衛星系統將參與進來,為本次測繪提供更精準的定位服務。5G也將覆蓋到珠峰峰頂,為隊員們的通訊保駕護航。

▲中國移動在珠峰建立的5G基站,目前已實現峰頂信號覆蓋。圖片來源/中國移動

而這次登山隊所使用的攀登裝備,同樣「黑科技」滿滿。

即使是珠峰最「炎熱」的季節,峰頂溫度也能低到零下三四十度,更有最高可達十幾級的大風。1960年、1975年、2005年,三次珠峰攀登活動均有凍傷的情形發生。

▲珠峰大本營。攝影/汗斯

但今年的珠峰測量,隊員們的保暖裝備可謂是被各種新一代裝備科技武裝到牙齒。

▲登山測量隊員全副武裝。

服裝中最核心的是登頂時所穿的連體羽絨服,填充物是900蓬的白鵝絨。同等重量的羽絨,蓬鬆度越高,保暖性越好,一般600~700蓬的羽絨就已經算是高檔羽絨。

這意味著,能夠以更輕的羽絨實現更出色的保暖性能

▲5月26日6名修路隊員登頂時,穿著的中國紅羽絨服格外顯眼。

珠峰空氣極其稀薄,大聲說話都可能高反,而登山裝備每輕1克,登山者就多一份安全、少一分痛苦。

1975年的時候,羽絨服雖然能夠國產,但沒有如今這麼高蓬鬆度的羽絨,只得用厚度來湊。「穿上以後笨重得很」,桑珠說。

一片質量好的暖寶寶能連續8小時散發熱量,人的核心區域的面積需要40片暖寶寶才能貼滿,珠峰的攀登周期一般是50天,如果每天換三次暖寶寶,那麼一個人一個周期需要6000個暖寶寶,大約重270公斤,而今用740g的羽絨即可達到同樣的保暖需求

這次羽絨的黑科技不止是輕,還有拒水。一般的羽絨,如果遇到水,就會完全失去保暖性,而羽絨拒水技術解決了這一難題。2005年的時候,隊員們使用的還是非拒水羽絨,而如今,隊員們羽絨製品,全都是拒水羽絨,這無疑給隊員們提供了更高的安全保障。

▲本次珠峰測量登山隊嚮導們在極限環境中搭帳篷。

這次隊員們使用的羽絨製品保暖性好到怎樣的程度呢?甚至央視記者魏毅在央視報導中抱怨:

「這個睡袋特別好,但也特別不好。好,好在於它太暖和了,進睡袋5分鐘,渾身上下都很暖和很暖和。但是不好,就在於10分鐘過後,你就會大汗淋漓。」

▲央視記者魏毅正在解說在珠峰怎樣起床。

而新華社記者武思宇也表示:「太舒服了,我甚至想在酒店用睡袋睡覺。

外部的衣物需要防風,而貼身衣物如果出汗被浸溼也是很危險的事情。這次登山隊員們使用的貼身衣物是美利奴羊毛織成,這是世界上公認最出色的羊毛。抑菌、排汗、保暖。

本次珠峰攀登,登山隊所使用的羽絨服、衝鋒衣、保暖內衣、手套、帽子、面罩....... 這些從頭到腳的保暖裝備,以及帳篷、睡袋、登山包、防潮墊等攀登露營裝備,為國產品牌探路者設計製作。

▲登山隊背負的探路者背包。攝影/汗斯

為了保障這次珠峰攀登順利進行,在這次珠峰攀登中,這些裝備的總設計師、產品經理,也親臨珠峰現場參與裝備指導。

而這個總設計師本身就是一位十次登頂過八千米級山峰的攀登者:探路者董事長王靜(@飛雪靜靜)。

揭秘研發黑科技

2019年5月23日,王靜(@飛雪靜靜)第四次登頂珠峰。從珠峰迴來,她把所有的研發人員叫到了實驗室,面前是她所使用的大到帳篷、背包,小到手套、頭巾,每一件裝備。她和每一個設計師認真地溝通每一件裝備的使用情況,和改進意見。

▲2019年5月23日,王靜(@飛雪靜靜)第四次登頂珠峰。供圖/探路者

王靜(@飛雪靜靜)有一個綽號:行走在最高海拔的產品經理。這樣有著多次極高山峰的攀登者來擔任總裁、產品經理、產品測試員的情況,在國內還是獨一無二的。

▲王靜(@飛雪靜靜)在海拔8000米之上測試探路者帳篷。

這樣的研討會在十幾年來不知進行過多少次,會場的主角有時是王靜本人,有時是在珠峰從事攀登活動的登山公司,有時是我國南北極的科考人員。就這次登山隊所使用的連體羽絨服而言,就經過至少12次的反覆改進。

▲極地探險家溫旭在穿越南極時使用的探路者裝備。

而他們身處的這個實驗室是一個已經建立12年,目前國內最大的戶外產品實驗室,能夠進行靜水壓、透溼率、表面抗溼性、吸溼性、速乾性、防鑽絨性、抗起毛起球性、耐磨性、色牢度等100餘項檢測,其中的HIMEX-70℃研究所更是能模擬極限低溫的戶外環境。

▲本次珠峰登山隊所使用的探路者帳篷。攝影/汗斯

這意味著,我國的國產戶外裝備,不僅實現了自主製造、自主設計,更實現了自主研發。並且我國戶外裝備研發中心的研發水平完全不輸於許多國外研發中心。

不僅是珠峰登山隊的裝備,我國極地科考、航天員的艙內服等各種極限環境下的裝備,也出自探路者產品研發中心。而且十幾年來,我國軍隊的許多戶外裝備也一直是探路者參與研發和設計。

▲探路者裝備實驗室的鞋靴耐磨測試儀器。供圖/探路者

自1960年以來至今,我國登山隊一次次以國家名義攀登珠峰,攀登裝備在不斷進化。

從全部國外採購,到自己獨立製作,再到自己設計研發。從當年的延吉服裝生產合作社到今天的探路者。這也是我國戶外品牌、戶外企業的進化之路。

▲珠峰大本營的探路者帳篷。攝影/汗斯

僅僅過了十幾年,中國的戶外裝備品牌已經走向了獨立研發的道路。這在中國的戶外裝備史上,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飛躍。

登山裝備的變遷,記錄的不僅是中國的國家登山史,也是中國人和中國企業勇攀高峰、精益求精的奮鬥史。

相關焦點

  • 探路者定製裝備保障高程測量登山隊登頂珠峰
    北京商報訊(記者 藍朝暉)5月27日11點整,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作為此次珠峰高程測量隊的指定裝備贊助商,戶外品牌探路者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探路者向珠峰高程測量隊提供了專為極寒環境所打造的專業戶外裝備,為他們提供了強有力的安全保障。
  • 明月鏡片與中國登山隊籤約戰略合作:攜手登頂巔峰,共護國民健康
    文 | 華商韜略 徐豔麗2020年7月31日,國內鏡片領導品牌明月鏡片與中國登山協會在上海舉辦戰略籤約儀式,明月鏡片受邀成為中國登山協會戰略合作夥伴、中國登山隊官方贊助商及官方供應商。籤約儀式現場,2020珠峰測高登頂隊員們分享了明月鏡片全程助力珠峰登頂的故事。
  • 西藏登山隊成立60周年,首次登頂珠峰登山家貢布獲榮譽證書
    西藏登山隊成立60周年,首次登頂珠峰登山家貢布獲榮譽證書 鄭璐 張姝/微信公眾號「西藏日報」 2020-10-01 17:02
  • 登山與國運相連——中國人登頂珠峰60年
    王富洲的女兒王毅告訴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直到2005年,她作為中日女子聯合登山隊翻譯來到珠峰腳下,才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了父輩的偉大。一天,登山隊員們訓練,王毅跟在一起。「珠峰大本營海拔是5200米,我們往上爬了一爬,人家走得都挺自然,忽然間我感覺自己這人就『沒了』,就剩一個大心臟了。」她知道這是高山反應,安全起見,很快就撤了下去。
  • 山登絕頂我為峰——記中國登山隊首次成功登頂珠峰60周年
    那時的人對自然的認知還很有限,一座泰山,海拔僅1532.7米,就被當做五嶽獨尊的神山來崇拜,讓唐朝大詩人杜甫留下「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絕句。而劍門關最高峰仙峰觀海拔才1315米,讓唐朝另一位大詩人李白又發出「噫籲嚱,危乎高哉」的驚嘆。
  • 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登頂珠峰
    5月27日消息,據媒體報導,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登頂珠峰。據報導,今日凌晨2點10分,測量登山隊8名隊員從海拔8300米的營地出發衝頂珠峰,再測世界之巔。這是今年人類首次從北坡成功登頂珠峰60周年,亦是中國首次精確測定並公布珠峰高程45周年。資料顯示,珠穆朗瑪峰(簡稱珠峰)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同時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藏語中「珠穆」是「女神」的意思,「朗瑪」是「母象」的意思,整體意思為「大地之母」。
  • 登頂珠峰背後的夏爾巴人
    夏爾巴人最初只是西方國家登山探險史上的一個腳註,因為給攀登珠穆朗瑪峰的各國登山隊當嚮導或搬運工而聞名於世。  首登珠峰有夏爾巴人身影  夏爾巴人,又稱雪巴人、謝爾巴人,是尼泊爾和印度的山地民族,以「喜馬拉雅山上的挑夫」著稱。
  • 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登頂成功 看這幾本書讀懂如何在地球第三極創造...
    2020年5月27日11:03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珠峰登頂瞬間2020年是人類首次從北坡成功登頂珠峰60周年,也是中國首次精確測定並公布珠峰高程的45周年。2020珠峰高程測量行動測量登山隊出發前往海拔5800米的過渡營地(5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活動,登山隊由珠峰海拔5200米位置的大本營出發,直至最終登頂測量,一共劃分為7個步驟。
  • 實時更新丨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今日衝頂
    11時03分:據自然資源部官方微博消息,2020年5月27日上午11時整,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8時27分更新:據央視新聞消息,記者從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獲悉,測量登山隊預計今天上午10點到11點間能到達珠峰頂峰。
  • 珠峰測量登山隊公布攻頂組名單並預計5月22日登頂
    記者從中國登山協會獲悉,5月18日,2020珠峰測量登山隊隊長次落在海拔6500米的前進營地召開攻頂動員會,公布攻頂隊員名單,12名攻頂隊員預計在5月22日登頂。 珠峰測量登山隊攻頂組組長次落 據了解,根據2020珠峰測量登山活動前線指揮部的部署,成立了攻頂組、支援組和接應組。
  • 明月鏡片登頂珠峰,國產品牌揚眉吐氣
    在登山愛好者眼中,珠峰是一座裡程碑。但就是這座裡程碑,60年前,中國人就在上面留下了足跡。1960年5月25日,王富洲、貢布、屈銀華三位中國登山隊隊員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瑪峰,這也是人類從北坡登頂成功。2020年,時隔60年之後,中國人再次登頂珠峰,並對珠峰高程進行了精確測定。
  • 致敬中國問鼎珠峰60年 功能飲料樂虎贊助中國登山隊再攀珠峰
    5月5日,北緯29度,海拔5200米,中國西藏珠峰大本營。中國民族功能飲料樂虎與中國登山協會籤約儀式正式舉行。樂虎作為中國登山隊第三次攀登珠穆朗瑪峰的唯一功能飲料贊助商,將為此次中國登山隊的珠峰之旅,提供能量支持。據悉,樂虎是中國食品飲料龍頭企業達利食品集團旗下的功能飲料品牌,也是國內屈指可數的獲得國家食藥監總局批准的保健功能飲料。
  • 成功登頂!中國隊60年3測珠峰高度 曾用560萬袋麵粉換登山裝備
    屈銀華、王富洲和貢布再上珠峰(從左至右) 02、攀登珠峰的先驅們 留給世界一部「中國梯」 「60年登頂,其實對我們75年攀登有著很大的一個幫助
  • 登頂珠峰隊員「空降」上海K11,明月鏡片邀你共同見證珠峰新高度!
    近日,明月鏡片攜手中國登山協會於上海舉辦戰略合作籤約儀式,這是繼全程助力珠峰測高登頂後,明月鏡片與中國登山隊的再次重逢,明月鏡片應邀成為中國登山協會合作夥伴、中國登山隊官方贊助商、中國登山隊官方供應商。從世界最高峰,到世界金融中心,短短數月間,不管是最險峻的地理環境還是更為嚴酷的商業戰場,明月鏡片一直不斷勇攀行業高峰,致力於為消費者提供品質放心的中國鏡片。
  • 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攻頂組名單公布
    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攻頂組名單公布 2020-05-20 03: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登頂珠峰,12位地大人參與其中
    5月27日11時整,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他們將在峰頂豎立覘標,安裝GNSS天線,開展各項峰頂測量工作。45年前的今天,中國人首次將覘標帶至珠峰峰頂。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次落和袁復棟分別作為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隊長、攀登隊隊長登上珠穆朗瑪峰。
  • 2020珠峰測量登山隊攻頂組名單公布 - 國家體育總局
    2020珠峰測量登山隊攻頂組名單公布 發布時間:2020-05-19 來源:中國體育報 作者:王向娜/文 蔡卿/圖 字體: 大 中 小
  • 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隊長次落:珠峰的高度上必須要有我們中國的聲音
    我是國家登山隊的副隊長,2020年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的隊長次落。國家登山訓練基地懷柔基地,是我們每一代登山者夢開始的地方。五十年代中國登山隊成立到九十年代初,我們有24位登山前輩在攀登過程中犧牲了。「山魂」的一撇沒有寫進去是為了告訴人們,他們把最寶貴的生命獻給了最熱愛的登山事業。登山是團隊項目,是集體主義閃耀在雪山之巔的體育精神。
  • 《攀登者》:吳京繼《戰狼》後的又一力作,背後的故事勵志又悲壯
    影片以1960年與1975年中國登山隊兩次登頂珠峰的事跡為背景,講述方五洲、曲松林等中國攀登者懷揣著最純粹的夢想集結於珠峰,完成人類首次北坡登頂珠峰,肩負時代使命於世界之巔的故事。影片於2019年9月30日在中國上映。《攀登者》是根據中國登山隊1960年和1975年兩次登頂珠峰的真實歷史改編,在西藏進行實地取景拍攝。
  • 他們60年前登頂珠峰 血肉之軀架成「中國梯」
    歷經千難萬險,耗時兩個月,中國登山隊隊員王富洲、貢布和屈銀華,第一次從北坡徵服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這一刻,震動了中國,也震驚了世界。  60年後的2020年5月27日,中國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又一次完成了登頂、測量珠峰的壯舉,創造了新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