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風雨哈佛路」:哈佛學霸Molly的求學經歷給了我們哪些啟示?

2020-12-15 騰訊網

現在我們常聽說「階層固化」,給普通孩子的上升路徑越來越小。但上官華珍,這個從福建農村走出來的普通女孩,最後進入到世界頂尖學府哈佛大學的求學經歷卻讓我們看到:「階層固化「只是不願下苦功夫努力的人的藉口。

作為艾威達(IA_EDU)在合作學校重慶十八中的校外導師,不久前,Molly在線上給學生和家長舉行了一場講座,她的經歷激勵同學們奮進,她的建議也實實在在幫助同學提升學習效率。

上官華珍,英文名Molly,是個地道的客家女孩。她畢業於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曾擔任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外聘教師,但她有一個你無法想像的起點:她父母幾乎都是文盲,小Molly 9歲起就為自己的學費擔憂、奔走,去哈佛讀書的學費也是自己籌款而來的!

從一個普通的客家女孩到哈佛學生會的主席,她的經歷就像一部中國版的《風雨哈佛路》。客家人堅韌的品格,不屈不撓的闖勁在她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我們現在常說「階層固化」,普通的孩子沒有上升通道,但Molly的經歷卻給我們看到了希望。

9歲開始賺取學費

城市裡長大的孩子很難想像Molly的童年,她常常是在田裡度過的。

暑假裡,毒日頭曬得脫皮、插秧插到累得直不起腰也罷了,稻田裡無處不在的吸血水蛭是Molly童年的噩夢。小小年紀的她成天擔心水蛭鑽入自己的小腿,然後某一天從她的鼻孔中鑽出來。

Molly的父親只讀到小學畢業,母親甚至都不會寫字。把家中的女孩送去讀書,Molly媽媽的心思是:我自己不會寫字,女兒總不能不會寫。去讀個一年小學,會寫幾個字,然後就可以上街擺攤賣水果了。

在這樣家庭環境下長大,Molly從小就不太敢跟父母伸手要錢,想要讀書就只能自己拼命想辦法賺錢。Molly9歲那年,鎮上開了一家冥幣製造廠,看著廠裡有不少年輕女工在廠裡幹活,小Molly毛遂自薦爭取到一個試用機會。

「一周後,老闆娘來驗收成果,最後給我發了7塊錢的計件工資。7塊錢,當年是我一個學期學雜費的1/7!就這樣,之後只要完成學校功課,我就領取一些計件活兒,因為我有了這個』謀生技能』,得以完成初中、高中的學業,參加高考,最後考入了南京大學。」Molly大學的學費也是靠著自己申請各種補助、獎學金,一點點湊出來的。

在講座中,Molly談起自己被哈佛錄取的原因,就提到了9歲是勤工儉學的經歷。Molly的經歷恰恰就迎合美國文化中比較值得推崇的「白手起家」的價值觀。

眾籌去哈佛

大學畢業後,Molly找到一份在張家港經濟技術開發區負責招商引資的工作,在家人眼裡算是實現階層提升了。就當家人希望她應該成家立業,就此穩定下來的時候,Molly卻想要離開。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Molly申請了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的研究生項目。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從來沒有海外背景的農村女孩,竟然被錄取了!

可是學費太貴了。Molly沒有錢,父母不知道哈佛是什麼,只是勸說Molly:你沒錢,我們也沒錢,你還是不要去了吧。現在的工作多好,你表現也很好,別折騰了。

Molly不甘心,她推遲了一年入學,重新找了一份外企的工作,一邊適應新工作,一邊想了各種辦法籌集學費。拉贊助、申請獎學金,所有能籌款的方式Molly都願意試試。她敲過陌生企業的大門,打過很多電話,商業的、慈善的、中文、英文的求助文件改了又改。那段時間她幾乎每天只睡2個小時,工作到凌晨,然後睡2個小時,起床後繼續忙綠。

最後,她如願收到了兩個美國的國際女性獎學金,總共6萬美金,獲得了一個中國民營企業的2萬美元無償資助,甚至還獲得了一家美國企業的Offer!Molly如願踏上了去往波士頓的旅途。

Molly的求學經歷簡直是一部中國版的《風雨哈佛路》,她一路走來的經歷鼓舞了當天講座的學生和家長。

《風雨哈佛路》劇照

她說:「我這一路走來,始終抱有的信念是:一切皆有可能。只要你付出足夠多的努力,你所有的人生願望都能實現。」

英語學習,慢就是快

比起現在學生英語學習的條件,Molly當年英語學習可以說困難重重。初中才開始啟蒙英語,到了高中畢業還是十足的「啞巴英語」,最後她是如何逆襲成功的呢?

Molly說,她大學期間惡補英語,正確的方法和不懈的努力,讓她英語提升突飛猛進。在英語學習中,Molly相信一個原則,就是「慢就是快」。很多同學想要一口氣吃撐個胖子,指望一個暑假就讓英語飛速提升,這在Molly看來並不科學。

Molly當時練英語,選擇了一部電影《電子情緣》,是一部輕鬆愉快的愛情電影。每天中午午飯後,Molly就找一間教室,用複讀機錄下自己說的英語,每次就練1-2句,反覆練10-20遍,再回過頭聽一下自己與原版之間的差別。

就這樣堅持不懈,到了大學畢業,她就已經能做到用英語溝通無障礙。到了哈佛後最令人崩潰的課堂發言,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她也能表達出深刻的觀點。有時候,笨辦法可能是最好的辦法。

努力不夠,而非天賦不夠

Molly把自己的成績歸功於自己的努力,而非天賦。在她看來,現在為什麼有人能考上名校?有人名落孫山?其實那些考上名校的學生並非靠拼天賦得來的,而是自己做出了足夠的努力。

「如果你要成為世界最頂尖的數學家,名垂千史的畫家,那我覺得這時候是需要一些天賦的,普通人再怎麼努力也無法達到畢卡索、梵谷的水準。但如果只是想要成為優秀的人,想要出眾,並不真的需要太多天賦,只要你對這件事不斷投入,就能達到一個目標。"

現在學生面臨的誘惑和幹擾很多,電子產品、朋友圈、短視頻,都可能會成為成功路上的障礙。剛想開始學習了,就想說刷一下手機,結果一刷一下午就過去了。

Molly鼓勵同學們盡力克制電子產品對自己的幹擾,學習知識在一定程度上獲得的快樂,要比電子產品的感官刺激更持久,更有價值。「當我弄懂了一個知識,知道了知識與知識之間的關係,有一種瞬間被點亮的感覺。」

Molly也建議家長在日常陪伴孩子的過程中,以身作則,少刷手機,多引導孩子體驗知識的樂趣,這比任何說教都管用。

家長疑惑解答

最好的出國時間是本科還是研究生?

Molly:

本科出國的益處在於,早一點出去和西方主流文化能有更長的交流時間,對西方的文化能有更深理解。

我在美國讀了兩年研究生,因為獲得獎學金,所以我和獎學金組織有比較多的溝通。每到逢年過節,獎學金組織都會給我寄東西,還會邀請我去給他們做講座,分享我在中國的成長經歷。在去哈佛讀書之前,我也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在美國工作,那段時間我是住在高管的家裡,所以對美國人的生活方式有很深入的了解,畢業以後我在美國的高校跟美國的同事一起工作,對美國的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如果不是因為這些經歷,僅僅兩年的時間,是很難深入了解美國文化的。所以,本科4年最大的好處,就是你可以非常深入的理解美國社會或者說西方社會是怎麼運轉的。

出國前要培養哪些能力?

Molly:

第一,成績很重要,優異的成績是一個比較通用的指標。

第二,跨文化視角的培養。首先作為一個中國公民要對自己國家的文化有一定的理解,這樣你才能對別人的文化有一個比較合理的視角。其次跨文化視角的培養,僅僅通過讀書看報或是網上衝浪是很難實現的,需要更加深刻的體驗,比如學習國際課程就是一個很好的體驗方式。國際課程的教授方式及知識內容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銜接西方課程和跨學科學習等,有利於思維的開拓,也鼓勵同學們在高中階段多參與國際部提供的全球視野的課外活動。

疫情對於出國留學會有影響嗎?

Molly:

現在很多家長會因為疫情和國際關係等原因,重新考慮是否還要送孩子出國讀書。我從一個大的層面上來分析一些共性的因素,希望給大家提供一些更清晰的思路:

第一,在不久的將來疫情一定會結束。不僅僅是中國,世界各地都希望能夠儘快恢復到一個正常的秩序,這是全球的共識,所以疫情的結束只是時間問題。但是求學之路是長遠的,是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投資,不要因為短期的突發情況影響到長遠的計劃安排。

第二,全球化的趨勢是不會變的,成為未來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有全球的視野及思維,能夠和不同背景的人相處是非常重要的能力。所以教育無國度,融合先進的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階層固化「只是不願下苦功夫努力的人的藉口

相關焦點

  • 最貧窮的女孩兒如何考上哈佛?淺談經典勵志電影《風雨哈佛路》
    這是個人最喜歡的一句臺詞,出自電影《風雨哈佛路》。《風雨哈佛路》《風雨哈佛路》又叫「最貧窮的哈佛女孩兒」,是一部由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風雨哈佛路》之後,Liz一邊讀書一邊打工,用兩年的時間完成4年的學業,最後考上哈佛大學。
  • 《風雨哈佛路》——不要放棄尋找你的光
    《風雨哈佛路》這是一部由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影片於2003年4月7日在美國上映,其講述了女主主角麗茲在經歷了許多艱難困苦之後,憑藉著自己的努力進入哈佛校園的故事。麗茲生活在一個父母都是癮君子的家庭。從8歲開始,為了活下去,她不得不和姐姐一起上街乞討,有時候她不得不像個大人一樣去照顧自己的父母。
  • 《風雨哈佛路》:理解「杜根定律」,讓自信化作行動,向彼岸前行
    之前在《奇葩說》中看到的只是傅首爾犀利和搞笑的一面,但在這個節目中,她卻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人從無到有的奮鬥史,沒有渲染、沒有誇張,有的只是欽佩和祝福。傅首爾與《風雨哈佛路》中莉斯的童年很相似,充滿灰暗,沒有撒嬌,沒有保護,有的只是掙扎和自卑。
  • 哈佛女神學霸:別讓「低效學習」毀掉你的人生!
    來自哈佛女神學霸的高效學習法,訂閱網易公開課精品課程點擊下方卡片,悄悄變聰明↓↓普通人想逆襲,能靠什麼呢?以上統統不是,在這個時代,唯有知識,才是你最根本的依靠,也是你擺脫現狀的最佳方法。
  • 學霸是如何「煉」成的?哈佛學霸的學習方式,值得大家學習借鑑
    哈佛大學,是我們眾多學子嚮往的聖殿。它是一所私立的研究型大學,建設歷史悠久,多年以來培養了眾多知名人士,比如企業家及慈善家比爾蓋茨、籃球運動員林書豪等等。哈佛大學不缺學霸,對於他們來說,學習是件簡單又輕鬆的事,主要還是因為他們的學習方法得當,如果你感興趣的話,就接著往下面看吧。哈佛學霸真實案例從建校至今,哈佛大學已經培養出了非常多的優秀人才,例如我們熟知的李拓遠。
  • 除了林書豪上哈佛,NBA還有哪些超級學霸?麥基竟也是大學霸
    雖說運動員們確實在學習上不可能投入多少精力,不過這也不代表運動員中就沒有學霸了。像我們熟知的NBA球員之中其就有堪稱學霸的存在,屏幕前的我們別說比籃球了,學習都學不過他們。關於林書豪,大家不要以為他是因為籃球的原因才進入哈佛的,事實上哈佛並沒有給他提供籃球獎學金,也就是說林書豪很大可能是憑藉自己優異的成績考進哈佛的。
  • 哈佛「中國先生」傅高義去世
    當地時間12月20日,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發布了著名中國研究專家傅高義去世的訃告。訃告說:「我們非常悲傷地宣布我們的前主任傅高義教授(1930-2020年)去世。傅高義教授曾在1973-1975年和1995-1999年擔任中心主任。他是我們中心真正的守護者,一位博學的學者,一個很好的朋友。我們會非常想念他。」
  • 陳衝女兒哈佛畢業 這些星二代個個都是超級學霸
    【陳衝女兒哈佛畢業】5月29日,陳衝更新微博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女兒Angela從哈佛大學畢業的好消息。除此之外,Angela還拿到了哈佛最高榮譽Summa Cum Laude和英語系畢業論文的最高獎項George B. Sohier Prize,這讓陳衝像所有的媽媽一樣都感覺到特別驕傲。
  • 劍橋哈佛:空前絕後的春假|哈佛大學|劍橋|浮世繪|美術館
    是啊,我們這些在海外求學、居住的中國人和海外華人,背井離鄉的,會有各種老大不容易,有各種背著帶著出來的價值處理作業系統和心理定勢;我們的確會有更多時候心理上非常需要互相關心,也非常需要某種認同和情感上的抱團取暖。 劍橋市一帶美國人的購買熱潮來得晚得多。
  • 她是這個殺手不太冷的小蘿莉,4次獲最佳女主,哈佛大學真學霸!
    相比平平無奇的大眾,她們兼具了學霸和女神兩種特質。上次介紹了艾瑪,此次主角也是我們熟知的人物,她的《這個殺手不太冷》成為經典,更是無數藝術生必觀的影片。但是最值得一提的是,在繁忙的工作中,她高中畢業時得到了耶魯大學和哈佛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 哈佛教授:頂尖學霸都具備這6條思維特質
    哈佛真有人啃書到凌晨四點半嗎?有,但是很少。 頂尖學霸確實都很勤奮,但比勤奮更重要的是——「學習力」。 他提出:唯有學習力,才能讓學生真正提升學習效率,成為學習的主人。
  • 從「文盲女孩」到17歲上哈佛,學霸自述:不是神童,我只靠這一點
    從「文盲女孩」到17歲上哈佛,學霸自述:不是神童,我只靠這一點從小在垃圾堆長大,17對以前對學校沒有概念,從未上過學。如今逆襲成為劍橋女博士,哈佛大學訪問學者。下面讓我們看看這位美國學霸的離奇成長經歷。1986年,塔拉出生在美國的一個窮山區,家裡共有7個孩子,根本沒有出生證明,塔拉是家裡最小的孩子。
  • 00後學霸曾晨希,小小年紀被哈佛錄取,一切的優秀都源於興趣
    哈佛一直是很多人夢想中的學府,那裡曾經出現了太多的偉人,孕育出了太多的科研成就與文化成果,可以說是很多有志之士所嚮往的地方。當然高處不勝寒,能進入哈佛的高材生們,都是這個世界上頂尖的人才。2016年統計哈佛的錄取率僅在0.058,可見這所高校,是多麼的讓人可望不可即。然而就是在這麼嚴酷的競爭中,今年一名叫曾晨希的長沙女孩脫穎而出,收到了來自哈佛的橄欖枝。而根據統計,今年哈佛錄取的五名中國籍學生,除了曾晨希,剩下四名都是非大陸學生。那麼曾晨希考上哈佛的底氣究竟是什麼?這和她的成長經歷又有什麼必然的聯繫呢?
  • 蔡天西:14歲進中科大,被美國名校爭搶,30歲哈佛終身教授
    《風雨哈佛路》(Homeless to Harvard: The Liz Murray Story)這部講述一個貧民窟女孩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走上哈佛求學之路的勵志電影相信很多網友都看過。貧困的家庭、悲慘的環境並不能真正擊倒一個人,勇往直前的奮鬥才是人生永恆的主題。
  • 「寒門貴子」何江:哈佛畢業典禮演講的中國第一人,現在過得怎樣
    ——《送東陽馬生序》 明初文學家宋濂在這首序中通過講述自己求學之艱苦勤勉,以此來勉勵後輩,勸誡其要珍惜的學習時光與良好的環境。宋濂回想起自己往日的求學經歷,身邊的同學都穿著華麗的服裝,個個光鮮亮麗。而一年四季都穿著破舊衣服的宋濂從來沒有心生自卑,更沒有絲毫羨慕。因為他知道自己還有更為重要的任務,心裡也覺得足夠快樂,讀書帶給他的精神滿足遠遠超過了外在衣物的滿足。
  • 人物| 傅高義:這位哈佛的「中國先生」,走了……
    「我們懷著悲痛的心情宣布,前主任傅高義(1930-2020)離世了。」12月21日,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在訃告中寫道,「他是我們中心真正的守護者,一位博學的學者,一位很好的朋友,我們將緬懷他。」對於全球的中國觀察者而言,傅先生的去世令人備感突然。
  • 好萊塢高顏值星二代,哈佛學霸勵志當醫生,媽媽是「英倫玫瑰」的她
    剛過完21歲生日的Lily不止顏值高,還是個學霸。她高中畢業於哈佛西湖中學,這所學校有「爬藤學校」之稱。哈佛大學作為常春藤聯盟學校之一,這個西湖中學就好比國內的「XX附中」。教學質量高,升學進入常春藤聯盟學校的成功率高。要不說是學霸呢,Lily不走尋常路,哈佛西湖學校畢業之後,考入了UCLA。
  • 大腦開竅術百度網盤 哈佛學霸的大腦開竅術
    類似的事情,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實在是太常見了! 生活或工作上的瑣事總讓我們不自覺的就產生了或喜或悲的情緒和或好或壞的觀點,它們又偷偷地影響著我們的心情狀態、工作效率、人際關係甚至身體健康,而我們卻束手無策。
  • 真實的哈佛是這樣?疫情下哈佛錄取政策有什麼變化?雲訪校全解析
    我們都知道哈佛大學很好,可是,進入哈佛大學,你具體能夠獲得什麼呢?是不是一時之間似乎也無法具體說清楚?有統計,哈佛的學生在高中學習期間每周超過五十個小時的學生僅佔了3.1%。約50%的學生,每周學習時間在20小時以下,也就是平均每天3小時不到。當然。這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天生的學霸,甚至是天才,但也提醒我們高效利用學習時間,比所謂的勤奮更重要。
  • 哈佛學霸娶賭王千金,女方陪嫁14億,差7歲的姐弟戀,是真愛嗎?
    因此,他整體給人的感覺就像是文質彬彬,風度翩翩的學霸樣子。實際上,辛奇隆的家境還算殷實,只不過跟賭王家族比的確只是滄海一粟。辛奇隆從小便也勤奮好學,自讀書時便一直是別人所羨慕的學霸。他初中畢業後,以超過大多數同齡人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哈三中,先別覺得一所高中好像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在當時,哈三中在東北可謂是高中名校之一,入讀哈三中的難度不亞於高考考入985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