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郄建榮
為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保工作,今年3月,生態環境部推出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制度,要求各地科學合理配置執法資源,實現對守法企業無事不擾,對違法企業嚴懲重罰。
據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介紹,截至10月底,納入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內的企業達到84179家;各級生態環境部門通過科技手段開展非現場檢查24.9萬餘次,發現各類環境問題7338個,立案處罰724件,各地規範行使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依法減免行政處罰939次。
同時,生態環境部還出臺了《關於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積極服務落實「六保」任務堅決打贏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加大對企業汙染治理的幫扶力度,送政策、送技術、送方案,切實幫助企業解決環保方面的實際困難。
據了解,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及「六穩」「六保」政策實施後,各地生態環保部門想方設法幫助企業自覺守法,推動企業綠色發展。企業與政府形成良性互動。
對守法企業無事不擾
位於重慶市璧山區青槓街道青山社區居民委員會的重慶速騰機械製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速騰機械),主要從事汽車零部件及配件製造,屬於汙染小、吸納就業能力強的企業。
依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監督執法正面清單規定,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將這家企業納入了璧山區監督執法正面清單。
據重慶市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介紹,2020年第三季度,速騰機械被「雙隨機、一公開」系統抽中,納入檢查。按照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印發實施的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工作方案要求,璧山區生態環境局執法人員按照非現場執法方式對速騰機械進行了監管。執法人員通過璧山區環保物聯網平臺調取了速騰機械的基本情況,並聯繫速騰機械的環保負責人,要求其現場拍攝廠內生產情況、汙染治理設施運行情況以及固危廢貯存情況等。
通過這些措施,執法人員了解到正在生產的速騰機械汙染治理設施運行正常、記錄完善,固危廢貯存規範,排汙許可證尚在有效期內,近3個月內無環境投訴以及信訪情況。
執法人員採用非現場執法方式代替傳統的現場檢查,有效地減少了頻繁檢查對企業帶來的打擾,科學合理配置了執法資源,實現了對守法企業無事不擾。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說,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制度實施後,多數省份都出臺了相關措施。其中,遼寧省瀋陽市生態環境局將正面清單劃分為疫情防控、重汙染天氣應對、日常生態環境監督執法三類,分別明確入選條件、篩選程序,引入企業承諾制,細化監管措施。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印發《關於規範生態環境違法行為「不罰」「輕罰」等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細化適用程序、認定標準,全面規範「不罰」「輕罰」程序。安徽省生態環境廳明確7種依法不予處罰的情形,督促企業儘快整改。
這位負責人說,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制度實施後,各地生態環境部門通過在線監控、視頻監控、無人機巡查等科技手段開展非現場檢查,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強汙染源信息的智能分析,及時發現和鎖定環境違法線索,嚴格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執法,規範行使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對因受疫情防控直接影響、環境違法行為輕微並及時糾正且未造成環境危害後果的,依法不予處罰,積極推動正面清單落實落細取得實效。
企業與政府良性互動
「排氣筒高度增加至15米」「定期更換活性炭」……由廣東省東莞市生態環境局攜手東莞理工學院組建的專家幫扶團隊為東莞榮興五金製品有限公司量身定製的這些措施徹底解決了這家企業汙染治理難題。
目前,東莞市這支專家幫扶團隊,分成6個幫扶小組,由博士帶隊深入東莞市2268家揮發性有機物重點監管企業,逐一開展點對點幫扶,實施靶向式精準治理。據廣東省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人介紹,自從幫扶團隊進駐企業後,企業增強自身隱患排查治理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涉VOCs(揮發性有機物)企業銷號式綜合整治進行順利。截至8月10日,東莞市完成了第一批544家省級重點企業銷號式整治。
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制度及「六穩」「六保」政策實施後,也極大地調動了企業服務政府的積極性。河北省河北先河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先河環保)全力服務於藍天、碧水、淨土三大汙染防治攻堅戰。據先河環保總裁陳榮強介紹,目前,先河環保已經建成了集監測、治理、綜合服務為一體的生態環境網格化大數據應用系統。在這套系統中不僅可以看到全國和空氣品質實時的狀況,而且可以看到全國每個城市甚至鄉鎮、網格區域的空氣狀況,有些區域還有水環境質量狀況等。
陳榮強告訴《法治日報》記者,由他們開發的這套大數據應用系統不僅為當地政府提供了一套天地空一體化的生態環境監測體系,更是結合當地汙染減排及汙染治理要求,為當地政府提供了網格化執法調度管理系統以及生態環境精細化管理與綜合決策支持系統。
「大氣汙染防治網格化精準監測體系集空氣品質監測點、企業汙染排放監測點、道路監控點、工地揚塵監控點等於一體,通過這個體系可以看到工業企業、工地、交通幹道、散煤燃燒、餐飲油煙等所排放的PM2.5、PM10、氮氧化物等汙染物的排放情況,這個系統實現了全方位、全要素、全覆蓋的監測。」先河環保大數據應用中心主任王春迎說,從2015年起,先河環保就開始參與各地方政府的大氣汙染防治行動。
她說,2017年,三年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行動啟動後,先河環保在大數據分析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從大面積布點,到找到汙染源再到精確到哪家工地哪個企業在排汙,並為政府提供動態減排評估。」王春迎表示,從2016年大規模布設網絡系統到現在,先河環保開發出生態環境物聯網監控設備15000多臺套,已經應用到21個省份。
惡意違法將面臨嚴懲
早在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實施時,生態環境部執法局局長曹立平就指出,對群眾反映強烈、損害群眾利益;偷排偷放、主觀惡意排汙;監測數據弄虛作假和嚴重汙染環境、構成環境汙染犯罪的,生態環境部將加強與司法機關聯動,同時,將有限的執法資源集中於主觀惡意排汙,違法犯罪的企業。
《法治日報》記者從生態環境部獲悉,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實施後,生態環境部定期通報監督執法正面清單的執行情況,發布了一批惡意違法典型案件的查處情況。今年11月26日,生態環境部通報執法正面清單第三批典型案例,其中就包括3起惡意違法案件。
生態環境部通報說,恆輝泡塑材料廠超標排放大氣汙染物的行為,違反了大氣汙染防治法的相關規定。當地生態環境部門依據大氣汙染防治法,責令這家企業改正違法行為,並處罰款13.3萬元。
3月9日,根據群眾舉報線索,廣東省汕頭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局聯合公安機關、當地街道辦事處組成執法檢查組,對位於潮南區峽山街道的一家印花作坊進行突擊檢查發現,汕頭郭某某非法印花作坊通過暗管違法排放汙染物。
汕頭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局依據水汙染防治法相關規定,對郭某某作出罰款20萬元的決定,並報當地政府對這家作坊依法予以取締。同時,將案件移交公安機關對作坊負責人實施行政拘留。
4月15日,福建省泉州市生態雲汙染源監控管理系統顯示,南安市港盛陶瓷有限公司大氣汙染物排放數據偏高,泉州市環境監察支隊立即組織執法人員赴現場檢查。泉州南安市港盛陶瓷有限公司以逃避監管方式排放大氣汙染物的違法行為被查實。
對這家企業的惡意違法行為,泉州市生態環境局依法對當事人罰款20萬元,並責令改正違法行為。鑑於這家企業存在以逃避監管方式排放大氣汙染物,泉州市生態環境局已將案件移送南安市公安局偵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