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階段的寫景閱讀或作文是一個不可避開的學習重點和難點,不管學生多麼牴觸,甚至覺得寫景文章有點兒「沒勁」,沒有記敘文那麼有意思。但隨著語文課程的學習就能發現,這是一個繞不開的點,一定要學得好,才能為以後高年級段的學習打下基礎!
小學階段寫景文章的閱讀重點與寫作訓練重點的分析
學生覺得枯燥是一因為年紀比較小,還不能完全體會到寫景文字的美感和動人之處;二是因為沒有掌握到寫景文章閱讀的一些技巧,寫景文章偏向於散文類型,孩子們對於大量的優美文字不能「置身其中」,對於他們來說,這些文字只是一個個字符,不能串聯成整個系統。
從孩子的寫景狀物作文中,就可以看出,依舊是敘述性語言較多,沒有描寫得很清楚、很細緻。
下面船長就給各位家長朋友們分享一下關於寫景文章閱讀的方法和技巧,沒準兒可以在輔導孩子的時候派上用場呢!
一、分析:
拿到一篇寫景類文章,首先要學會分析。看這篇文章是寫什麼景物?這個景物有什麼樣的特點? 色彩特點還是動靜特點,一定讓孩子在文章中捕捉到這一類有效信息、抓住寫景順序,凸顯景物景色的特點,一定與寫作順序分不開。而順序呢,無非4種——空間順序、時間順序、按觀察的先後順序,按景物的類別順序。其中前3種比較常見,所以掌握好就能看懂作者的謀篇布局啦!
二、分清:
分清文章的情與景,景指的是作者寫得客觀的景物;情,是指作者在描景狀物過程中所抒發的情感。要告訴孩子,作者去描寫景物時,一定是為抒發某種感情而作,多數是抒發喜愛、熱愛、欣喜的情感,所以,不妨讓孩子試著說說這篇文章的作者是想表達什麼樣的情感,慢慢試著讓孩子去理解和體會。
三、修辭
小學語文新課標主要一環就是讓學生能夠掌握幾種重要的修辭方法:
1. 比喻、擬人是重點,為了達到更好地效果,作者會運用比喻、擬人的手法,比喻: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簡單、具體、生動的事物來代替抽象、難理解的事物,使文章更生動形象。比如:細細的春雨就像春姑娘紡出來的線一樣/彎彎的月亮像一條小船掛在夜空中。
擬人:把所描述的景物當成人來寫,賦予其動作行為語言等來反映景物的變化運動過程。比如:風翻開了書/月亮一露面,滿天的星星驚散了。
寫景文章閱讀訓練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做好的,除了老師在課堂上講過的,課下爸爸媽媽們陪著的,還有重要的一點是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經常秋遊、春遊、去公園玩兒,培養孩子觀察大自然的能力。切記一條,不要在遊玩後讓孩子寫遊記之類的,因為學校會布置相關的任務,而在家中,就不要再布置同樣的作業了,會引發孩子厭倦的情緒。與其多布置寫遊記,不如多讓孩子體會到美感,比如在公園發現了什麼,讓他用最新在課上學過的知識,運用到幾句描寫裡。
孩子在這一時期比較容易對外界事物感到好奇與欣喜,不如讓孩子記錄下這些高興的時刻,畢竟快樂的體驗會增加孩子的學習動力。
想要了解更多中小學語文的學習和輔導方法嗎? 請多多關注和點讚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