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投放425萬包方便麵抗「疫」,「康師傅」家族問鼎臺灣首富

2020-12-16 手機鳳凰網

受疫情影響,全國人民開啟了「坐月子」模式。

既然無緣和火鍋、奶茶、串串香……相約,總得囤一點泡麵、速凍食品和膨化食品吧。意料之中,泡麵直接被蓋上「必囤」標籤。

於是,小財女見證了吃麵群眾的槓槓的購買力。要麼說「宅在家就是做貢獻」呢,全民囤貨直接帶動了百億巨頭康師傅走上「人生巔峰」!昨日,康師傅控股盤中一度漲超5%至15.38港元,創2018年8月以來最高。

然而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當搶購潮來臨時,才知道哇!原來這些泡麵這麼不受人待見。

誰是最不受歡迎泡麵?「香菇燉雞」大戰「香辣牛肉」

在小財女幾次「全副武裝」走訪,再結合廣大吃麵群眾的反饋後發現,各地均有超市、大賣場出現方便麵均被搶購一空,只剩下最不受歡迎方便麵孤零零地擺放在貨架上。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些最不受歡迎的口味主要集中在香菇燉雞面、香辣牛肉麵、鮮蝦魚板面,正好綠、黃、藍色各擋一面,「獨領風騷」,當然也有些地方最不待見廣告打得飛起的老壇酸菜牛肉麵和辛拉麵。

就在吃麵群眾拍下清一色的「留守泡麵」,轉身發在網上調侃後不久便遭受到了來自商家的「反擊」。

圖片來源於豆瓣小組

興許是商家趁機消化庫存,集中處理滯銷的方便麵,或者是其他方便麵真的沒貨了,遲到的吃麵群眾望著長長的貨架全被不喜歡的方便麵「攻佔」,心裡有苦說不出啊。

雖說超市沒貨,可康師傅生產商過年也並沒有歇著。此前,國家發改委已組織協調一批生活必需品重點企業提前復工,為特殊時期的市場秩序和物資供應穩定做好後勤工作,康師傅就在這一波重點名單內。

據新華社報導,1月28日,康師傅重慶、天津等多地工廠提前復工。其中,天津工廠日產量不低於400萬包,廣東江門工廠節日期間日產量則達35萬箱。至此,僅僅是康師傅眾多生產線一隅。

此前,據不完全統計,康師傅全國共有129家生產工廠以及697條生產線投入生產,其中,方便麵的生產線有238條,飲品444條,方便食品15個。

也就是說,抗疫期間,每天都有至少435萬包新方便麵在等待投入市場或前線。而吃麵群眾這一波直接將康師傅在食品飲料版塊吃出個「一騎絕塵」。截至目前,康師傅控股報14.74港元,總市值828.95億港元。

另有研報直接將康師傅投資評級由「持有」上調至「優於大市」,目標價由13.2港元上調至15.6港元。

出走小油坊,三起三落,「面王」晉升「臺灣首富」

如果以上還不足以證明吃麵群眾的鈔能力,那麼不久前福布斯公布的「2020年中國臺灣富豪榜」來告訴你,康師傅已經不僅僅是昔日的「面王」這麼簡單,踢走富士康郭臺銘,推走臺積電張忠謀,康師傅魏氏四兄弟直接問鼎「臺灣首富」。

雖說親兄弟明算帳,不過魏氏四兄弟一直以來都比較和睦,小財女認為還是老大魏應州率領三兄弟,打造百億帝國的故事比較精彩。

魏氏四兄弟的曾祖父是福建永定人,早年赴臺經商。1954年,魏應州出生時,家裡姊妹7個,放在那個年代按道理該揭不開鍋,好在他們家在村頭有一家小油坊維持生計。

自打童年起,魏應州就成了小油坊榨油的主要勞動力。儘管全家辛勞10多年,但是直到1979年父親去世,魏應州接管時,帳上卻只剩下250萬資產以及300多萬的債務。

年僅25歲的魏應州此時真是上有老下有小,家裡工人工資發不出,外面催債還總來。一次偶然機會,魏應州決定另闢蹊徑,改榨椰子油。於是,魏應州又找親戚借了400萬一口氣收購下彰化的一萬多棵椰子樹。1988年,魏應州憑藉將業務範圍拓展到菜籽油、花生油等6款產品,不僅還清了債務還賺到了人生的第一個1000萬。

這一年,魏應州北上大陸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初生牛犢不怕虎,不料到了1991年第一季度,三家工廠全部倒閉,四千萬付諸東流,最後還賠了2000多萬。

心灰意冷的魏應州帶著僅剩的6碗泡麵,坐上了綠皮火車,邁上了人生的重要轉折點。彼時,大陸人沒怎麼見過方便麵,魏應州注意到大家見了面都互稱師傅,靈機一動取名「康師傅」,「很親切,還包含健康的意思」。

回到臺灣,魏應州決定量產,無奈沒有錢。情急之下,魏應州又向父親的朋友借到了5000萬。1991年底,魏應州在天津塘沽成立頂益食品公司,註冊資金5000萬。

後面的故事大家也就知道了,康師傅方便麵賣斷貨。1996年,康師傅在香港主板上市,成功募集到15億港元。

俗話說的好,錢一多,人就容易膨脹。拿到15億港元後,魏應州對內增加飲料、糕點生產線,對外看到德克士,買!上海樂購超市,買!味全,買!買著買著,魏應州才驚醒現金流吃緊。資金最緊張時刻,魏應州只得以10億資金賣掉了康師傅33%的股權。

2001年,魏應州終於帶領康師傅重回巔峰,年銷量一舉突破60億大關。然而,十年一大關,康師傅又陷入了錢多頭暈的局面。2013年,頂新集團接連捲入三起黑心油事件,為保全康師傅和味全業務,魏應州扼腕,將油品業務退出臺灣市場。而在大陸,頂新仍是目前最大的芝麻油專業生產工廠。

此外,令小財女大吃一驚的是,魏應州已經悄悄承包了多個業務線。比如,我們熟知的全家在大陸的運營權,截至2017,全家在大陸已有超過2100家門店;魏應州還包攬了與百事可樂中國非酒精飲料和星巴克中國即飲飲料業務。為方便地產打理,魏應州還順便在大陸成立了頂昱投資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不知道是不是魏應州退居二線,轉由兒子接棒原因,近些年,魏氏家族越來越專注於主營業務本身,不久前還直接以6.65億美元賣出了37.17%的臺北101股權,全面退出臺北101地產業務。

相關焦點

  • 戰「役」宅在家 方便麵銷量猛增!900億巨頭康師傅控股火了
    由於疫情爆發的影響,方便麵被消費者列為「宅家必備」,為滿足銷售需求各地賣場將庫存方便麵全部擺到貨架,清一色的單一口味被網友調侃道,終於遭到了康師傅的「報復」。同時,也有人認為是超市抓住大眾宅在家的囤貨心理,根據市場供求需求變化,「消化」庫存,「活用」積壓,集中處理滯銷的方便麵。
  • 走在「戰疫」一線的康師傅,接連捐出千箱方便麵,是日本企業嗎?
    包括娃哈哈、康師傅在內的多個食品企業,加入到了捐贈的「大部隊」。繼1月27日,向湖北武漢市武昌醫院、金銀潭醫院等14家醫院捐贈康師傅方便麵4250箱後,康師傅再一次行動起來。其實,康師傅除了我們熟知的方便麵以外,其實還有很多的產品。所以,在後續的捐贈中,更是全力以赴。
  • 中國臺灣首富易主!郭臺銘「敗」給了魏家四兄弟
    不久之前,美國的《福布斯》雜誌,對臺灣地區2020年的50大富豪進行了公布,這次臺灣地區的「首富」又易主了,之前的臺灣「首富」郭臺銘被頂新集團創始人魏家四兄弟所取代,其以72億美元的身價成功坐上了臺灣地區首富的寶座。
  • 他以490億身家,登上臺灣新首富寶座
    說起臺灣首富,大家第一個能夠想到的,應該就是鴻海精密的創始人郭臺銘了。郭臺銘靠著旗下的富士康代工,身家一路上漲,登頂臺灣首富的寶座。而且這個位置,一佔就是好多年,幾乎成為了臺灣的象徵。不得不承認的是,郭臺銘的富士康,的確也是國內最大的代工企業之一。
  • 康師傅方便麵「泡」情人的實驗
    乍看起來,「在情人節送方便麵」都是一件特別「不營銷」的事情,因為產品無法與話題搭上界。然而,這確實是傳統方便麵巨頭康師傅網際網路模式與年輕化上目前邁開最大步子的一次。如何搭界?在這次方便麵包裝上,康師傅愛鮮大餐分別推出了單身、情侶、女女、男男四款,發布會還邀請了比較「另類」的時下熱門脫口秀節目《奇葩說》著名辯手姜思達一起暢談90後的新想法。
  • 康師傅方便麵與李子柒螺螄粉,方便食品30年的變與不變_詳細解讀...
    康師傅方便麵:方便麵→品牌→品類創新 1959年,魏德和在臺灣彰化鄉村辦起了一家小油坊,起名「鼎新」,這就是康師傅所屬的鼎新集團的起點。經過30年的發展,鼎新從一個小油坊發展到了中型企業,為了尋找下一個機會,1989年,魏德和的第四個兒子魏應行身負家人重託,準備在大陸尋找機會,他從香港轉道來到大陸。
  • 兄弟四人,勵志賺錢成為首富,全球共有3組都是華人的勵志故事
    四兄弟一起努力激發企業家精神,成為首富。世界上有3個小組,他們都是中國人俗話說,兄弟倆一起努力存錢。日前,《福布斯》(Forbes)雜誌公布了2020年臺灣50位最富有的人的名單。魏氏家族的四兄弟成為最富有的人,擁有71億元的財富。頂新集團由四個魏氏兄弟的父親創立,後來發展壯大。
  • 泡麵:一場平凡的抗疫戰爭
    需求的暴增傳導到資本市場,是企業的股價大漲,2月3日至2月14日期間,日清食品、康師傅、統一的股價分別上漲12.18%、12%、11.56%,截至2月22日,康師傅控股盤中漲幅1.25%,總市值已經達到了821億元。
  • 解讀康師傅財報:方便麵市佔率連年下滑,包裝水收入驟降28.99%
    而作為國內方便麵知名品牌的康師傅近日也發布了2019年年報。據財報顯示,2019年康師傅實現收入619.78億元,同比增長2.13%;公司股東應佔利潤33.31億元,同比增長35.22%。事實上,近幾年康師傅控股的業績增速呈現放緩的趨勢。
  • 華豐方便麵重出江湖,80後的你還記得麼?
    在家抗疫多日,有些憋不住了,便去趟超市進行一番採購,除了震驚到我的西紅柿7.98/斤,就是上面這個小時候的味道了,今天突然發現了很多小時候的方便麵品牌,除了上面的華豐,我還看到了龍豐、龍潭,如果再能看到七寶一丁和魯寶雙胞胎就真還原了當時的熱銷品了。
  • 中國食品巨頭出現:去年淨賺33個億,創始人成為臺灣地區首富
    而曾被詬病為垃圾食品的方便麵,則成為超市最搶手的食品之一。公開數據顯示,天貓平臺上方便麵銷量同比增長700%;從除夕到初九,光京東平臺就售出1500萬包方便麵。琳琅滿目的品牌中,康師傅無疑是行業的領頭羊。公司實現營收619.78億元,同比增長2.13%,淨利潤為33.31億元,同比大增35.22%。
  • 方便麵「復活」上半年銷量猛增,康師傅統一疫情紅利能吃多久
    在營收個位數增加下,方便麵巨頭的利潤增幅迅猛,尤其是康師傅的利潤增長更是創下了歷史新高:康師傅發布的半年報顯示上半年營收和淨利潤分別實現8%和58.3%的增長。而統一營收和淨利潤則分別實現了2.2%和39.6%的增長。另有行業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方便麵行業整體銷量同比增長5.6%,銷售額同比增長11.5%。
  • 康師傅最好吃的幾款方便麵排名,原來,「散裝的還有康師傅」
    減少出門之後,大概很多人會選擇方便麵囤貨。平常超市裡琳琅滿目的方便麵,各種口味,這一次卻被大眾們來了個「正後宮」的明顯對比挑選。雖然我覺得方便麵口味都是大同小異,但還是有吃貨為方便麵排了個名次。TOP1:康師傅紅燒牛肉麵康師傅紅燒牛肉麵絕對是穩穩的坐在TOP1的位置,無論是生活中還是火車上,它絕對是最大眾的口味。無論康師傅再出多少種口味都無法撼動紅燒牛肉麵的地位!
  • 方便麵成為後疫情時代最靚的仔 康師傅統一日清白象從價格戰打向...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記者 侯雋)疫情之下方便麵企業交出一張令人吃驚的成績單。隨著半年報陸續發布完畢,康師傅和統一等方便麵行業在上半年的業績亮相。在營收個位數增加下,方便麵巨頭的利潤增幅迅猛,尤其是康師傅的利潤增長更是創下了歷史新高:康師傅發布的半年報顯示上半年營收和淨利潤分別實現8%和58.3%的增長。而統一營收和淨利潤則分別實現了2.2%和39.6%的增長。另有行業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方便麵行業整體銷量同比增長5.6%,銷售額同比增長11.5%。
  • 康師傅是臺灣的,農心是韓國的,那麼內地有啥品牌,你知道嗎?
    方便麵是日常最常見的一種方便速食,不論是大型超市還是小賣部都能買到,方便麵的發明大大地方便了我們的日常生活,只需要幾分鐘就可以料理出一頓美味。方便麵的品牌繁多,有些是國內的,有些是國外的,這些品牌你能分得清楚嗎?今天科普幾個比較知名的方便麵品牌歷史,看看你有沒有認錯呢?
  • 被疫情帶動需求的方便麵,能重回巔峰嗎?
    同一年,臺灣味王公司推出更受中小學生歡迎的乾脆麵,該公司推出的「王子面」一度風靡臺灣。自此,種類齊全的方便麵市場的競爭就沒停止過。大浪淘沙之後,如今康師傅和統一成為方便麵領域的「雙雄」。轉機出現在魏應行的一次出差途中,由於不習慣當時火車上的飯菜,他帶了兩桶臺灣生產的方便麵,卻意外引起很多同車人的注意和讚揚,對市場敏銳的他決定投入到方便麵大戰中。直到今天,火車依然是泡麵的主場地,有人也因此開玩笑道,「康師傅能夠在大陸稱王稱霸,最應該感謝的是中國鐵道部以及鐵路客運系統的餐飲供應部門。
  • 臺灣有康師傅和統一,韓國有農心,日本有日清,那麼大陸有……
    臺灣有康師傅和統一方便麵,韓國有農心方便麵,日本有日清方便麵,那麼大陸有……特別是學生黨和工薪族,幾乎每星。康師傅方便麵 中國臺灣康師傅方便麵,以"康師傅"系列產品為主打,現在還有 「面霸120」、「料珍多」、「新面族」、「巧玲瓏」、「勁拉麵」、「亞洲精選」、「福滿多」、 「好滋味」、「小虎隊」、「掛麵」、「脆旋風」、「脆寬趣」、「珍品」、「勁爽」等多種類型的方便麵,花樣多多,就沒有康師傅做不到的。
  • 讓康師傅「腦殼痛」,方便麵新秀「曬出頭」?康師傅麵餅不香了嗎
    方便麵的美味,貫穿我的前半生,特別是在缺少油水的學生住宿時代,一碗噴香的泡麵,不知道帶來多少美味的回憶和飽餐一頓的幸福。方便麵的精髓就在於快捷和好吃,三五分鐘就能做好,哪怕是去廚藝一竅不通的小白,只要有熱水就能美餐一頓。
  • 康師傅與統一的恩怨情仇:一桶老壇酸菜面引起的血雨腥風
    1967年,統一在臺灣成立,此時正值臺灣經濟飛速發展,人們的購買力增強,統一憑藉雞汁排骨、滿漢大餐、肉燥面等迅速拿下臺灣市場,混的那叫一個風生水起。到了90年代,統一已經成為臺灣方便麵界的大哥級人物,而康師傅還只是個小老弟,一個大哥連看都懶得看一眼的小老弟。
  • 臺灣康師傅再見了,還有多少回憶殺的食品也早就消失了
    這兩天,臺灣頂新集團扔出了一顆重磅「炸彈」,決議其旗下的臺灣康師傅自2017年1月1日正式清算解散,引來了各方媒體和網友們的關注。很多網友紛紛表示,「康師傅」難道真要再見了?「其實,此「康師傅」非彼「康師傅」。對於,沸沸揚揚的解散爭議,臺灣康師傅公司董事長賈先德表示,臺灣康師傅主要進口機器設備,並不涉及任何食品生產經營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