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諾比 「死亡之城」30年|圖片故事

2021-01-22 桐廬微來往


車諾比,工人們正在接受第二遍輻射檢測。每次離開禁區後,他們都要進行4次檢測

 "

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3分,車諾比核電站的4號反應堆突然失火爆炸,引發了人類核能歷史上最大的慘劇,輻射量相當於400顆當年投放在廣島的原子彈

"

 

車諾比位於烏克蘭的北部,原本有茂密的松樹與白樺樹林,流淌的河流穿過森林,野生動物隨處棲息。1986年,核電站4號反應堆發生爆炸後,附近30平方公裡以內的地區被隔離為禁區,曾經繁華的大樓成了斑駁破舊的廢址,核反應堆的大煙囪無聲地指向天空,了無生機。廢墟中生鏽的鐵牌上還寫著30年前的標語,「為了下一代保護環境」,但這裡的一切早已在30年前的那一刻凝固,看不到下一代和未來。


到了晚上,夜風吹過空洞的房屋,發出嗚嗚的哀嚎,街上沒有人影,偶爾有野狼在昏黃的路燈下掠過。30年來,這裡是一座「死亡之城」。


74歲的尤裡賽雷米特曾經是一名輻射清理員。1986年核爆發生後,他主要清理那些從輻射區駛出的車輛。這項工作危害極大,與他一起輪班的6個同事沒活過中年就去世了。當年他很畏懼這份工作,但因為軍隊勢力被迫從命。最終,他領到2050格裡夫尼亞(烏克蘭貨幣單位,約512元)的撫恤金,還有生活中一半的電費和燃油費補貼


普裡皮亞季一所廢棄的學校裡,窗戶倒映出書本的封面,那是一幅列寧的畫像。這裡緊鄰車諾比核電站,曾住著普裡皮亞季的精英們,曾是整座城市最繁華之地。1986年核爆發生36小時後,1400輛公交車運走了這座城市的5萬名居民,如今已物是人非


災難發生後,距離車諾比核電站3公裡的小鎮普裡皮亞季在一夜之間被全部清空,那裡曾經住著許多核電站員工和家屬。悲劇發生時,被緊急疏散的當地人還對核輻射一無所知。他們以為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回到這個世代居住的家鄉,於是簡單地帶了些行李就離開了,寵物也沒帶上。然而,一走就是30年。


也有一些老人們不願意離開故土,一把年紀什麼也不怕了,心想著死就死吧,留守在了原處。他們自己種菜、飼養家禽、捕魚打獵,與隔離區之外的生活毫無差別。



在核電站附近30平方公裡禁區的伯利斯克,87歲的阿拉伊萬尼瓦是這裡的最後4名居民之一。1986年事故後的大疏散沒有趕走她,她寧願在惡劣中求生,也不願離開這片她的家族世世代代駐紮的土地


但對於另外一些人,傷害是永久的。


核反應堆爆炸後前往救援的消防員和清理人員,在事發兩周內相繼死去。被派來修建石棺防止洩漏的建築工人、直升機飛行員也隨之喪命。在過後的幾年中,當地居民相繼死於白血病、癌症。當地官員與專業人員緘默不語,各地等待州府指令,而州府則等待著明斯克、等待蘇聯的命令。在無限延長的權力鏈中,人們的生命無足輕重。


前蘇聯軍官尼古拉亞科維辛領導了車諾比核反應堆汙染的遮蓋工程 


小鎮伊萬奇夫一家迪斯科舞廳裡的年輕人。這座小鎮靠近車諾比禁區,如今有上萬人口 


白俄羅斯女作家阿列克謝耶維奇的代表作《我不知道該說什麼,關於死亡還是愛情》中,記錄了無數個車諾比的受害者,他們是攝影師、教師、醫生、農夫、政府官員、科學家等。一場災難讓不同政治立場、不同階層身份的人們有了相同的恐懼與訴求,人們通過獨白去回憶、記錄這段集體記憶。


這部關於車諾比的作品成為了諾貝爾文學獎歷史上第一部非虛構作品。書中記載,爆炸後孩子們畫車諾比,樹是顛倒的,河水是紅色的、黃色的。他們畫著畫著就哭了。


小鎮伊萬奇夫,醫生正給12歲的瑪利亞進行核輻射汙染檢查。這是歐盟與烏克蘭聯合項目,為當地的兒童和孕婦監測輻射情況 


車諾比核反應堆附近的廢棄樓房。為了防止4號反應堆造成進一步的危害,一個重達2萬噸的鋼鐵蓋子將建在其上方,以罩住它。2017年完工後,這個大蓋子將罩住原本修建的鋼筋混凝土石棺。除此之外,通過機械臂,這個大罩子還能夠將核反應堆的鋼架切斷,以便做進一步處理 


一名工人正在測量禁區內新遮蓋結構和舊混凝土石棺的核輻射水平。數百噸放射性物質鈾和鉛仍在持續不斷地從這些石棺中溢出,汙染了空氣和水。儘管當年建設這些石棺只用了6個月的時間,但人們為此付出了長期的健康代價


30年後的車諾比沒有了孩子們眼裡紅的、黃的河流,因為這裡變成灰色的。


在原來的4號反應堆上,新的防護建築正在修建,巨型的穹頂拔地而起。這個耗費了歐盟、日本、美國和烏克蘭22億美元、動用了2500名工人的工程將在2017年完工,據稱能隔絕放射性塵埃,防止可能發生的事故。然而烏克蘭的動蕩局勢,為這座「大蓋子」的未來帶來了不確定性。並且不管如何,這片被汙染的土地,在今後兩萬年的時間裡,都不再適合人類生存。


車諾比也許會永遠寂靜。


圖|Fernando Moleres  文|Zoe 

編輯|方迎忠 鄭潔  rwzkphotos@vip.163.com


相關焦點

  • 車諾比的故事:30年來,與核輻射比鄰而居
    電離輻射標誌,及鮮紅的禁止進入標誌,為人們勾勒出此地危險,不宜久留的形象中新網4月26日電 1986年4月26日凌晨,一聲巨響驚醒了沉睡中的人們,前蘇聯車諾比核電站發生爆炸。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核洩漏災難,數十人在事故中遇難,6-8萬人因核輻射死亡,13.4萬人遭受各種程度的輻射疾病折磨,方圓30公裡地區的民眾被迫疏散。
  • 34年過去了,當年造成9.3萬人死亡的車諾比事故,現在咋樣了
    在1986年的時候,前蘇聯的烏克蘭小鎮上,有一個號稱是最安全的核電廠卻突然反應堆發生了爆炸,並且造成核洩漏。爆炸不僅引發了大火還散發了大量高能輻射物質到了大氣層中,這些核輻射汙染也因此涵蓋了小鎮的大部分區域。時候這一場車諾比事故所造成的後果就是,9.3萬人因此而死亡,27萬人在核洩漏的十年內被發現得了癌症,並且損失了180億的盧布。
  • 《車諾比》:34年後,被仰望與被遺忘的
    截圖來自紀錄片《車諾比:30年後》(美)30年後,科學家們來到這裡,去探索其中未被了解的真相。如今的紅樹林雖然開始重新煥發生機,但依然不適合人類居住。地上堆積的樹葉一點也沒有腐爛,而是「被永遠地保存在了永恆的秋季」,就像變成了化石一樣。
  • 山火燒到車諾比,烏克蘭消防員為何不敢去救火?|百家故事
    #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消防隊員和醫護隊員中,30人當場死亡。135,000人撤離家園,其中約有50,000人是居住在車諾比附近的普裡皮亞特鎮居民。他們沒來得及和自己的家好好告別,就成為了這場災難中難民。
  • 1986年車諾比事件:蘇聯政府瞞瞞瞞,致全球100萬人死亡
    2008年的春天,法國漫畫家艾瑪紐埃爾乘坐著火車到達車諾比,深入隔離區,用兩個月的時間探索這片滿目瘡痍的土地,用畫筆記錄下當年的情形。1986年的車諾比核事故,是烏克蘭人一生都無法忘卻的陰霾,當時的艾瑪紐埃爾只有19歲,雖然他並不是車諾比人,但是當時事件的影響之大,在他心中留下了揮之不去的印象。
  • 車諾比突發大火,煙霧輻射超標16倍,美拒絕幫忙,稱俄或遭殃
    車諾比的災難確實太令人心痛了,美國通過電影的形式將這段歷史展現了出來,更是震撼了很多人。當然,美國拍攝這個故事是帶著諷刺和嘲諷的本意的,劇情的設計上也不是太客觀。但無論怎樣,這場災難確實是人類的大災難,當時導致的人員傷亡及後續代價都是十分慘重的。
  • 實拍30年後的車諾比:名副其實的「鬼城」,圖5令人感慨萬千
    【穿著防護服的遊客們】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3分,這是人類歷史上最為悲劇的時刻之一,蘇聯位於烏克蘭北部的車諾比核電站發出了一聲巨響,其中四號反應堆發生嚴重爆炸,引發嚴重核洩漏。儘管核洩漏已經過去30多年,但這場核事故至今仍然是人類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
  • 車諾比,茵陳的陰影
    2007年,Bondar終於有機會前往隔離區,自那以後,他說:「不管我在多遠的地方,車諾比都會無時無刻的伴隨著我。」 車諾比是一個很可怕的例子,讓我們見識到人們可以多麼輕而易舉的毀掉一切,失去生活的平衡穀雨:為什麼給這個項目起名《茵陳的陰影》?
  • 30多年前,真實的車諾比敢死隊…
    今年5月,HBO的5集迷你劇《車諾比》第一季一經播出,就獲得一致好評,觀眾們跟隨攝像機穿越回那段恐怖的時光,了解核事故造成的慘劇,同時,劇中一些人不顧個人安危參與搶險救災,堅守在工作崗位上,他們犧牲精神讓無數人為之動容。
  • 31年後的「鬼城」車諾比是什麼樣子的?
    31年前1986年4月26日,烏克蘭北部小城車諾比發生人類歷史上最慘重的核爆炸。車諾比核電站的四號反應爐爆炸起火,超過12萬公斤的核燃料爆炸。導致車諾比60多萬人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暴露在相當於廣島原子彈所釋放輻射量400倍的放射物質中,輻射量更超過正常值1.5萬倍,是10倍以上的核彈威力!車諾比核難發生之後,35萬人撤離了他們的家園,但核災對當地自然生態和人類健康造成長期的傷害還在繼續。有人認為車諾比恐怕在未來百年內都不適合人類居住。那麼,核難發生31年後的車諾比到底是什麼樣子呢?
  • 34年過去了,車諾比「大象腿」,只需幾秒或致人「死亡」!
    車諾比發現「大象腿」,讓人產生眩暈感,嚴重會「死亡」!1986年發生了一起核洩漏事件,車諾比城市瞬間死寂一片,周圍的居民和生物都受到了嚴峻影響,甚至還有很多人在這場核輻射中死亡,正是這個核電廠讓這座城市仍然死寂一片。
  • 車諾比核災:一場30萬人受難的核事故,蘇聯卻在舉行慶典
    事故發生在1986年的4月26日凌晨,當天夜裡 一次反應堆的爆炸,導致了9萬人直接或者間接死亡,30萬人受災 27萬人患癌的悲劇,共損失超過2000億美元,成為史上最昂貴的災難事故
  • 危險誘惑:今天車諾比核事故30年|數說
    這是一個消防員妻子的回憶,文字節選自《車諾比的悲鳴》。2015年,作者斯維拉娜·阿列克謝耶維奇憑藉該作品問鼎諾貝爾文學獎。這本書所記錄的車諾比核事故,發生於30年前的今天,1986年4月26日。今天,Mr.Data帶你重返事故現場。
  • 美劇《車諾比》,關於死亡、愛情和英雄
    今天,小編想為大家安利一部美劇《車諾比》,全程壓抑看完了這部神劇,對二十多年前的這次事故重新認識,出現最多的依然是震驚、恐懼和難以置信,以及看完影片之後整整兩晚的噩夢。這些人都曾面臨死亡的判決,但都選擇把死亡放在了身後,是真正為地球,為人類事業付出一切的人。實際上,在核災難面前,人類是渺小的,無形之中帶走幾萬個鮮活的生命;人類更是偉大的,多少科學家、消防員、工作人員、軍人奔走在前線,阻止了核災難的蔓延。致敬:英雄們!
  • 日本核廢水排向大海,美國失聲,為何車諾比卻要被罵24年?
    按照弱肉強食的自然法則,在狩獵時代這個可憐的人類祖先將很快死去,但是科學家測算了它確切的死亡時間,和傷痕產生的時間,驚奇的發現,兩者相差了數年之久。  這就說明,在喪失了對族群的貢獻之後,她並未被拋棄,而是被精心的照顧了很長時間,而這就是文明的開端。
  • 車諾比舊照:30公裡內都被列為禁區,變異的老鼠有狗那麼大?
    去年,HBO出品的美劇《車諾比》刷屏網絡,才5集就給我們講了車諾比事故,裡面也有不少核輻射導致人和動物變異的驚悚鏡頭,如果你知道這些都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不禁會後背一涼。車諾比核事故發生在1986年4月26日,釋放出8噸核輻射物質,相當於廣島原子彈核輻射量的400倍,320萬蘇聯人受到核輻射傷害,6萬多平方公裡的地方受到汙染,歐洲各國也受到影響,英、法、意,連遠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監測站都檢測到了核輻射。車諾比事故發生後,事發地30公裡淪為禁區,不準一切活物進出。
  • 車諾比核洩漏事件,造成9萬人死亡,圖七鬼城畫面很詭異
    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半左右,前蘇聯統治下的烏克蘭境內,普裡皮亞季鄰近的車諾比核電廠內的核反應堆發生了爆炸,導致大量的高能輻射物質散發至大氣中,威力相當於日本廣島原子彈的400倍以上,事故產生的輻射塵飄散到了歐洲20多個國家,包括德、英、意、法等,被認為是人類歷史上到目前為止最嚴重的核電事故。
  • 車諾比45萬兒童患病 清理人疾病纏身—新聞—科學網
    烏克蘭北部車諾比核電站附近的普裡皮亞季市拍攝的廢棄超市。普裡皮亞季市建於1970年,目前已是一座「鬼城」。 人民網4月26日訊 綜合報導,2016年4月26日是前蘇聯車諾比核事故30周年紀念日。
  • 車諾比悲劇發生34年後,他們冒險偷偷潛入
    1986年4月26日,本來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日子,但是凌晨時分,一座小鎮傳來一聲巨響,一場災難在車諾比發生了。車諾比核電廠第四號反應堆發生爆炸,產生的輻射線劑量是原子彈爆炸的400倍以上,導致數十萬人死亡和遭受病痛折磨。此次事故是歷史上最慘重的核電事故。34年過去了,如今的車諾比是什麼樣呢?
  • 車諾比核事故30周年·鳳凰網特別策劃
    孫瑩 鳳凰網資深記者,2016年4月初赴俄羅斯、烏克蘭採訪車諾比核事故30周年,行跡從俄羅斯南部布良斯克地區,到烏克蘭基輔和車諾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