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14 13:25:42 動漫
本文由178動漫頻道駐站記者 Raymond C. 拍攝、整理報導,獨家發布於178ACG頻道(acg.178.com),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並於文首保留此行。
5月13日,「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吉卜力工作室場面設計手稿展.高畑勲與宮崎駿動畫的秘密」在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行,展會期間展示了吉卜力工作室和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中收藏的珍貴動畫手稿約一千三百多幅,作品包括《天空之城》、《再見螢火蟲》、《龍貓》、《魔女宅急便》、《幽靈公主》、《千與千尋》、《崖上的波兒》及《風起了》。
展覽將開放至八月三十一日,預計可吸引逾三十多萬人參觀。活動開幕當日,馬會慈善事務執行總監蘇彰德律師聯同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楊立門先生、吉卜力工作室社長星野康二先生、吉卜力工作室展覽製作人田中千義先生、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策展人三好寬先生、藝術博物館諮詢委員會主席羅榮生先生、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署長馮程淑儀女士及香港文化博物館總館長黃秀蘭女士在香港文化博物館為展覽揭幕,現場還有《千與千尋》中的無臉男客串剪彩!
戳頭圖可以收聽現場問答錄音。翻頁有翻譯對照。
【日本嘉賓的Q&A】
答問者為:吉卜力工作室展覽製作人 田中千義
三英之森吉卜力美術館策展人 三好寬
問:展館內有多少張手稿?每部作品要多少手稿?用什麼畫?要多少人畫?
答:這次的展覽手稿超過1300張。每部作品最少需要11200-1300張手稿,最多的會超過6000張,這就要視乎那部作品的質量和情景參考數量。至於人數方面,以前少於二十人,現在則需要20-30人。花的時候用的是一般的鉛筆,有部分使用了木顏色,全都是一般學生都用到的用具
問:這些畫作有沒有反映到高畑勲的一些興趣喜好在裡面呢?
答:在作品內是很自然就會流露出作畫喜歡的東西,其實他喜好是很廣泛的,並不限於某幾樣東西,喜歡吃東西,喜歡大自然,也很喜歡玩,還有戰車戰機。
問:這個展覽裡面最珍貴的藏品有哪些?
答:其實這些展品都是很珍貴的,但是最珍貴的都是一些比較舊的作品,比如果HEIDI(我不知道這是什麼,拿了個英文發音算了)、飄零燕這些比較珍貴,但是每個人心裏面的喜好都不同,只要你喜歡,那就是珍貴了。
問:宮崎峻先生和高畑勲先生在製作動畫的時候有沒有什麼習慣之類的?
答:宮崎峻先生比較按時出現在工作室裡面工作,按時吃便當,按時睡個午覺,十分有規律。而高畑勲先生相對自由點,如果不打電話找他,他可能到黃昏都不見人的,要staff們用車子從高畑勲先生的家裡接他到工作室。不是說高畑勲在家偷懶,而是他在想東西的時候超越了時間和空間,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哪和用了多少時間。
問:其實這些風景構圖都是來自現實的一些地方,那麼這些地方有沒有影響到動畫的發展呢?
答:其實這種layout system(這怎麼翻譯?)是宮崎駿和高畑勲首創的,直接的影響到日後日本動漫的創作方式(難怪那麼多聖地)。其實這次的展覽會是一位staff(聽不清楚名字)提出的:既然我們這種製作方式如此特別,那麼不如辦一個展覽讓大家看看吧。然後就十分有幸的來到了香港。
【文化博物館的Q&A】
問:這個展覽要如何欣賞才能有最好的效果呢?
答:這個展覽的場館設計就已經是一種作品的創作效果了,不需要特意的去規劃路線。但這個展覽的亮點是數量很多,很全面。大家都知道,一般來說一部動畫作品的製作過程很多人都會忽略掉,有些動畫師還會很順手的把手稿丟掉,而這個展覽則把這些手稿很全面的呈現出來,讓大家欣賞到宮崎駿和高畑勲兩位大師的作品。另外一方面就是,有兩部新的作品,未上映的《輝耀姬物語》和剛上映《風起了》的手稿都會在這個展覽裡出現的,在《輝耀姬物語》這部作品上映前就能一睹為快。
問:這個展覽是如何計劃舉辦的?(就是問這展覽如何談回來的)
答:其實在兩年多前就在商議這個展覽的了,但因為兩位大師和吉卜力工作室都比較多工作和行程,很多地方都想請他們去做展覽,所以就談了很長的一段時間,要配合文化博物館的時間,要配合吉卜力工作室的時間。
問:這次的這個展覽有什麼特別的香港限定或者首次登場的東西那?
答:就像上面所說的的《風起了》和《輝耀姬物語》,一部剛剛上映,一部還沒上映,這兩部呢都是首次在香港展出,其他地方都是還沒有的。這個展覽在日本和韓國都舉行過,在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元素,比如在韓國就有特色拍照區。這次的展覽就很榮幸得到了工作室的批准,使用了《千與千尋》、《哈爾的移動城堡》、《崖上的波兒》、《天空之城》等的作品製作了大型的紙板裝飾和立體凋塑。而且我們還有遊戲區,可以自己設計《千與千尋》裡面的【煤炭屎鬼】,然後貼在展覽板上,再擺上我們的facebook專業,進行投選,like數量多的話就可以獲得我們的獎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