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間有一種說法,認為患上腫瘤的人千萬不要做穿刺,這是一件十分恐怖的事情,有些患者是覺得腫瘤穿刺特別疼,因為要從自己身體上取下來一塊肉。有的患者認為萬一腫瘤是惡性的,那取下來做活檢,有可能會把癌細胞不小心帶入身體的其他部位,刺激癌細胞的加速轉移,使得病情加重。這些說法有道理嗎?
何為穿刺活檢
穿刺活檢是一種對疑似癌變組織,進行病理學檢查的一種方式,也是臨床上診斷癌症的主要方法之一。
我們來了解一下,腫瘤穿刺活檢是怎麼做的:腫瘤穿刺活檢是用一個專門的穿刺活檢針,在B超、CT或內窺鏡引導下,將一根很細的穿刺針刺入患者體內疑似病變的部位,然後取出組織,製作成標本,病理醫生在對所獲得的標本進行病理學檢測之後,判斷標本是良性還是惡性,這個檢查項目就叫穿刺活檢,以期幫助明確診斷惡性腫瘤。
穿刺是個相對微創的檢查,但是比起B超等檢查,相對來說它是個有創的檢查,所以它一般放在結節良惡性鑑別的最後一步去做。
很多人戰勝不了穿刺過程中帶來的心理恐懼,從而拒絕穿刺活檢,導致癌症診斷被影響,對後續治療也十分不利。
其實穿刺本身的損傷不大,因為穿刺都用很細的針,我們有兩種穿刺。
一種叫細針穿刺,就是反覆的用負壓去吸引,吸出一些細胞來,穿刺後的皮膚無需或僅需要輕輕按壓即可止血,整個過程非常安全。有另外一類穿刺,我們叫粗針穿刺,就是稍微粗一點的針。穿一下之後把針管裡面的這些細胞帶出來,它得到的病理的組織會更多,鑑別的能力會更強,但同時意味著它的損傷會更大。穿刺活檢雖然是從病理學角度來判斷腫瘤的良惡性,但跟傳統的石蠟病理比較,仍有不足之處。首先必須肯定如果穿刺活檢出來的結果,如果穿出來是惡性的話,100%是惡性的。
但是穿刺活檢它有一個巨大的缺點,穿刺如果是良性的不能說是良性,為什麼?
這個得從穿刺的原理和過程來解釋,比如說體內長了個結節或一個腫塊,小到一個指頭大到一個拳頭,我們穿刺針是一根細細的針,就像注射器那種細針,穿進去以後用注射器的負壓去吸引,然後在裡面反覆的穿刺,就會吸出一些細胞來塗在一個玻片上,然後去顯微鏡底下去鑑別,讓病理醫生去判斷它到底是良惡性。
一個大的結節我們用很細的針去穿,能穿到的組織本來就是很少量的,結節的裡組織並不全部都是惡性的細胞組織,還充斥一些壞死的細胞、液體和大量非細胞的結締組織,我們抽吸到的組織只是極少量的,不一定正好能捕抓到這些惡性的細胞組織。
其次我們在穿刺的過程之中,一些惡性細胞會變性、壞死,去鑑別的時候就找不到典型的惡性細胞,就難以判斷。所以在穿刺的病理報告裡面,有可能報告直接會報告給你說穿刺不滿意,會需要再次的去穿刺。 如果腫瘤比較大,腫瘤內部有壞死的癌細胞,有經驗的醫生在穿刺的時候通常會取邊緣部分活性比較強的組織,這部分有較多的典型惡性細胞,這樣結果也更精確。
穿刺活檢會不會加速癌細胞擴散?
很多人擔心穿刺活檢會在刺穿腫瘤的同時,會不會將腫瘤細胞擴散並使它發生轉移?
其實是有這個可能的,穿刺抽吸取得部分的腫瘤組織,穿刺針在拔出時,可能有少量腫瘤細胞汙染這個原本乾淨的穿刺針的通道,造成腫瘤在穿刺針道內種植,醫學上稱之為穿刺針道的種植轉移。
如果醫生的操作流程是正規的,通過穿刺活檢引起的腫瘤播散是非常罕見的,即使有部分腫瘤細胞被轉移至周圍組織和血液循環中,也會被機體的免疫系統清除。
隨著現在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對腫瘤的檢測水平也越來越高了。對於不敢做腫瘤穿刺檢測的誤解,也即將將成為歷史。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有免疫系統的,就算在取腫瘤細胞的時候掉出來一兩個細胞,我們的免疫系統也會解決掉它,所以在做腫瘤穿刺活檢時完全不必要擔心。
您還有哪些健康養生方面的問題,關注南方健康,三甲醫院醫生顧問持續為您提供專業的健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