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留置針穿刺技巧&靜脈輸液併發症的預防和處理

2021-01-13 護士網


環境因素、物品因素、患者因素—患者的身份—個體差異



個性特徵、心理素質—認知—情緒、身體素質、技術水平、職業素質.




休克及嚴重脫水致血液濃縮,循環障礙血管彈性降低,雖然肉眼可見靜脈血管,但穿刺卻很困難。靜脈穿刺前須經充分壓迫局部給予熱敷,以改善血管內充血程度,待血管充盈後,採用挑起緩慢進針法。進針後,先使針頭向上挑起沿血管走行緩慢由淺至深進入管腔,見有回血,即可緩慢注射少量液體,此

時不宜放鬆壓迫,待管腔隨著注入的液體而稍擴大後,針頭沿靜脈的方向刺入所需深度,送內套管後妥善固定。


長期多病消瘦患者,靜脈注射次數多,血管壁脆弱,彈性差,肌肉鬆弛皮下活動度大,靜脈穿刺時要繃緊皮膚,壓迫穿刺點兩端,抓住血管的活動去向,以助針鋒準確刺入血管。


全身及肢體浮腫患者,肉眼多不能明視靜脈,較難進行穿刺,可採用注射前指壓靜脈法,在穿刺點上端約5cm處束緊,拇指順血管方向向前推壓,使組織間隙的水腫液排開,靜脈即可顯露,進行穿刺。


多見於營養過剩的肥胖者,皮下脂肪組織豐滿,血管較深,雖加壓迫也難顯露,但血管彈性好,活動度小,可採用

探索法,按解剖部位,循血管方向迅速刺入皮下,用左手食指在表皮上觸到彈性,右手持針朝此方向探索進行,即可穿刺成功。


由於生理特點頭皮靜脈血管顯露較好,多行頭皮靜脈穿刺,多選擇較明顯的額前靜脈或顳淺靜脈,穿刺時患兒頭部稍墊高,助手固定頭部,穿刺者左手繃緊皮膚,右手持針,角度與頭皮平行。穿刺寧淺勿深,稍深即可刺破血管對側管壁而失敗

針對刺入後自覺前面無阻礙而有空虛感時送套管,可稍抽回血或注入少量液體,如無隆起,即可固定輸液。




血管的選擇確定是穿刺成功的前提,血管選擇確定的原來則是做到「心中有數」,即對欲穿刺血管的位置、方向、深淺、活動等了如指掌,爭取一次成功。千萬不可做試

驗性穿刺,否則針一刺進皮膚就出現盲目感,容易失敗,給患者增加不必要的痛苦。因此,血管的選定決定穿刺的成敗。


必須設法排除各種不利因素,如環境、患者及家屬等幹擾,克服操作者自身在心理、個性、生理上的不良因素,這樣才能順利完成操作。


操作人員囑患者被穿刺手自然放鬆,然後扎止血帶,再囑咐患者握拳,靜脈充盈度明顯增加。也可採用手臂下垂扎止血帶,手背淺靜脈充盈度最佳,尤適用於手背淺靜脈充盈不良或手背淺靜脈難以尋找的患者。


手背部靜脈穿刺時扎止血帶後,拳心要呈空心狀態,如用力握拳則手背皮膚被拉緊,壓迫血管使管腔變扁變癟,進

針後易穿透血管。特別是消瘦患者、老年患者做手背靜脈穿刺時,囑其被穿刺手自然鬆開,操作者用左手將患者的被穿刺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狀手或操作者左手握緊被穿刺手的4或5個手指,使其手向掌面彎曲成弧形,可使手背血管充分顯露,利於穿刺成功。手臂部靜脈穿刺時扎止血帶後用力握拳,肌肉收縮促使血液向心回流,使手臂的靜脈充盈明顯,易於穿刺。



患兒年齡小於2歲者頭部皮下脂肪少,靜脈清晰表淺不滑動,可選擇頭皮靜脈。3歲以上患兒頭皮皮下脂肪增厚,大發厚、密,血管不清晰,可採用市值靜脈進行穿刺,宜選用相對粗直、充盈、彈性好、無靜脈瓣、避開關節且易於固定的淺表靜脈。


15~30度角進針,進針要慢,見回血邊撤針芯後邊平行將套管針推入血管(單手退針法)。採用負壓穿刺技術用5或10m注射器的生理鹽水,針頭與套管針連接,施以負壓使針頭進入血管後儘快見到回血,避免盲目進針穿破血管。


根據小兒好動的特點,兒科臨床輸液過程中海可以結合實際在白貼膠帶的外面給患兒予以夾板固定穿刺部位,避免留置針脫出滲漏。如頭部可取長度施以的彈力網狀繃帶套與患兒頭部,避免或減少枕頭、蓋被、穿脫衣服、患兒手拉等各種外力對留置針的摩擦。而四肢則可根據患兒四肢的大小、粗細長短選擇合適的夾板進行固定,空隙處可用於棉球墊塞。


嚴格按無菌操作原則進行消毒皮膚提高穿刺技術,避免重複穿刺。嚴密觀察穿刺部位有無紅腫及分泌物,及時早期發現早期處理。消毒時消毒劑不宜過多,以免通過皮膚與血管間的竇道進入血管使穿刺點發紅。輸注速度過大或對血管刺激性強的藥物前後應用生理鹽水衝管。留置時間不宜過長,BD公司推薦為3d~5d。

最好不要超過7d。


使用靜脈留置針可以讓患兒及家長受益,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家長護理患兒的難處。穿刺好之後要交代家長看護好孩子,講解靜脈留置針的自我保護方法,減少因過度活動或護理不當造成的置管失敗。




穿刺部位或末梢溫度偏低:輸注液體低於體溫局部微循環障礙





靜脈炎是靜脈輸液中的併發症。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有時要將濃度較高、刺激性較大的藥物輸注入靜脈中或在靜脈內放置時間較長的矽膠管,而引起局部靜脈壁的化學性炎症反應;也可由於輸液過程中無菌操作不嚴或一根血管反覆多次穿刺引起局部靜脈的感染。


沿靜脈血管走向區域發熱

腫脹及疼痛

沿靜脈走向處變硬,呈條索狀硬結;外觀皮膚有色素沉著,血流不暢伴疼痛

沿靜脈穿刺部位疼痛加劇,皮膚發黑壞死,甚至深達肌層



PH值藥物因素

滲透壓藥物因素

血液稀釋不充足a、與輸液速度有關b、小靜脈、粗導管

消毒劑未乾

刺激性藥物輸注後沒有進行充分衝管

不同部位血管的回血流量

手背及前臂靜脈1-95ml/分

肘部及上臂靜脈100-300ml/分

*鎖骨下靜脈1-1.5L/分

*上腔靜脈2-2.5L/分


充分的血液稀釋首選

合理酸鹼溶液稀釋

合理選擇輸液工具

加大溶液稀釋量

減慢輸液速度



物理刺激所致


導管留置狀態:導管與穿刺點反覆移動

導管在相關部位

過度和不合理的活動

固定不良

在更換敷料或延長管時引起導管移動

過大導管型號,細小靜脈

送管時繃皮技術不好

送導管速度過快

微粒物質:剝離碎屑、棉花、沉澱物、無法吸收的,為充分溶解的微粒物質。


選擇柔軟材料的留置導管

避開關節部位穿刺

穩定固定導管和輸液管,減少移動

必要時使用手臂固定託或其他固定輔助工具

感染最早出現的靜脈炎(<2%)


洗手

無菌技術

皮膚消毒

連接口消毒

非密閉式固定,敷料汙染潮溼

剃毛



感染所致

相關因素:

老年人皮膚肌肉鬆弛,拔針後不能馬上癒合

拔針後傷口沒有及時處理造成感染


選擇導管柔軟的套管產品

避免關節部位穿刺

拔針後及時消毒

老年人特別注意傷口防護



血管血栓形成


反覆穿刺

穿刺不當,造成血管內膜損傷形成栓子

封管技術不當,造成血栓形成


熟練穿刺技術,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掌握進針速度與角度,避免損傷靜脈內膜

理解並掌握封管技術



封管技術:A、回血B、藥物

併發症導致的結果:A、導管間斷纖維蛋白的形成B、靜脈內形成血栓

導管打折


導管打折:正確穿刺點的選擇及固定

避免關節活動部位

正確固定避免導管移動和滑出

直刺血管,減少在皮下走行的距離

回血:正壓封管

防止拔針時的血液返流回導管

封管液

兩種方法:邊推注邊退針,小夾子的作用

24小時持續輸液

輸液泵應用,報警裝置,幫助了解輸液時的停止狀態


藥物配伍禁忌:pH是導致配伍顆粒的主要原因



S生理鹽水

A給藥

S生理鹽水

H肝素


S生理鹽水

A給藥

S生理鹽水

相關焦點

  • 大咖視點|26G靜脈留置針在CT引導下肺癌熱消融術患者下肢輸液中的...
    文獻報導,選擇下肢靜脈輸液併發症較上肢輸液明顯增高[4]。為了既滿足手術需要且最大程度地降低下肢輸液併發症,本研究通過回顧研究74例肺癌熱消融術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總結與分析,並得出結論:26G靜脈留置針應用於CT引導下肺癌熱消融術患者中既能滿足手術治療需要,又能有效降低下肢輸液併發症,現報導如下。1.
  • 靜脈輸液外滲的預防與處理
    90%~95%住院病人需要靜脈輸液治療 99%輸液病人選擇的是外周靜脈輸液 所有的護士100%都執行外周靜脈穿刺
  • 「靜脈輸液港」患者生命質量的港灣
    考慮到胡先生已經進行兩次PICC置管,且之後將定期進行化療、輸液、抽血等,腫瘤血液介入二病區主任李金燕帶領醫護人員為其制訂治療方案,認為有必要重新更換更好的輸液通道,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並減少患者的費用。李金燕、護士長沈婷婷和吳倩一致認為:最先進的靜脈輸液港植入術是治療首選。    據介紹,「靜脈輸液港」主要由供穿刺的注射座和靜脈導管系統組成。
  • 找不到靜脈?這些方法用上,就沒有扎不好的針!
    此前該患者已經留置過 4 根 PICC,做過多次化療,包括使用過氟尿嘧啶等藥物。最近一次因並發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於 2017-01-23 拔除 PICC。本來該患者的靜脈就屬於細、脆的那一種,留置針留置時間很少超過 3 天,通常可供選擇的部位已經很難找到。
  • 剛剛,靜脈採血最新國家標準發布!
    全身嚴重水腫、大面積燒傷等特殊患者無法在肢體找到合適的穿刺靜脈時,可選擇頸部淺表靜脈、股靜脈採血。 不宜選用手腕內側的靜脈,穿刺疼痛感明顯且容易損傷神經和肌腱。不宜選用足踝處的靜脈,可能會導致靜脈炎、局部壞死等併發症。
  • 找不到靜脈就「拍!拍!拍!」? 不妨試試這些方法
    在選擇靜脈時要摸清血管的彈性及深淺粗細,穿刺前要仔細看清血管走向。選擇靜脈的原則,從遠心端至近心端尋找血管,選擇粗直、彈性好、易於固定的靜脈,避開血管和靜脈瓣。在找不到靜脈的情況下不妨試試在非常規部位找找靜脈,或許可以找到可供穿刺的靜脈。下圖是該患者曾經留置過的部位。
  • 找不到靜脈就「拍!拍!拍!」? 不妨試試這些方法!
    在選擇靜脈時要摸清血管的彈性及深淺粗細,穿刺前要仔細看清血管走向。選擇靜脈的原則,從遠心端至近心端尋找血管,選擇粗直、彈性好、易於固定的靜脈,避開血管和靜脈瓣。在找不到靜脈的情況下不妨試試在非常規部位找找靜脈,或許可以找到可供穿刺的靜脈。下圖是該患者曾經留置過的部位。
  • 三鑫醫療(300453.SZ):獲醫療器械註冊證 涉及密閉式靜脈留置針
    三鑫醫療(300453.SZ):獲醫療器械註冊證 涉及密閉式靜脈留置針
  • 留置針、輸液器……低值耗材省級帶量採購要來了!
    近期,河北省醫療保障局發布了《河北省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文件(一次性使用輸液器類和靜脈留置針類)(徵求意見稿)》。小小的留置針、輸液器開啟集採後,究竟能為我們省下多少?資料圖:一名護士在為患者輸液。中新社發 徐宏星 攝 圖片來源:CNSPHOTO  河北發文徵求意:一次性使用輸液器也要帶量採購!
  • 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基於「汕大模式」緊密型醫聯體的靜脈...
    幫扶指導醫聯體成員單位,開展專科小組培訓或工作坊2.院外會診;組織對靜療疑難問題及經驗體會進行研討3.開展靜療延續服務、導管門診護理二、取得顯著成效(一)靜療質量大幅提升:近2年橫斷面調查報告顯示,醫聯體成員單位靜療質量顯著改善,鋼針使用率下降7.11%,輸液併發症發生率下降
  • 血液透析患者一年需要穿刺 264 針,偏偏內瘻阻塞了,這可咋整?
    血液透析是目前慢性腎衰竭的主要治療措施之一,一般情況下,門診規律血液透析患者常規需要每 2 周行 5 次血液透析治療,每次透析動靜脈內瘻穿刺兩針,全年共計透析 132 次,共穿刺 264 針!
  • 輸液好得快、通血管?關於輸液的10個真相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輸液時常見的問題~輸液最常遇到的6個問題1、輸液時有『氣泡』進入,有危險嗎?大氣壓一般情況下是小於『血壓』的,所以空氣其實很難真正進入人體。現在都是密閉式輸液,非常安全。即便有氣泡借著液體壓力進入靜脈血管也無需驚慌。
  • 患兒留置針連接管被我剪斷了……
    到了床邊,發現留置針的針眼處被膠布蓋住了,延長管也被纏了好幾圈膠布,完全看不清針眼處情況。 我試著撕開粘在上面的膠布,想查看一下穿刺處的皮膚及留置針管路情況,奈何膠布纏得又緊又多,完全撕除需要一段時間。
  • 拔掉輸液針後 怎樣按壓不出血?終於懂了
    說到這兒,您是不是覺得和您在醫院裡聽到的差不多?那麼,咱們再來說一說輸液後按壓針眼的小貼士!以門診,輸液部位手背為例(最常見):筆者問:請您回想:當您坐在輸液椅上,護士把輸液針頭拔掉時,你用哪個手指來按壓的?答:用沒有挨扎的那隻手,拇指的指腹(指肚)按壓。筆者OS:拇指按壓是最常用的方法。
  • 又傳噩耗,1歲孩子輸液後死亡,衛健委已介入|輸液|死亡|孩子|打針|...
    12月6日,再次前往該醫院進行輸液治療。晚上患兒出現肚子脹、嘴唇發紫的現象。孩子父親立即帶到醫院,發現醫院關門。再趕到當地人民醫院時,孩子已經死亡。12月9日,記者從當地衛健委工作人員處獲悉,衛健委已經了解到此事,正在處理。
  • 自調輸液滴速不當可致命?!轉發提醒所有人
    眾所周知,目前各家醫院門診已經嚴格控制輸液,如果是扁桃體發炎,能口服抗生素治療的一般不會採用靜脈輸液的方法。沒有發生輸液不良反應皆大歡喜,萬一病人剛好在輸注過程中出現了輸液反應,如過敏反應、肺水腫這種會致命的併發症,那就要對簿公堂了。而且目前臨床上輸液都是要求用PDA掃描記錄,每一袋液體開始和結束的時間都精確到秒,證據在握,跳進黃河也說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