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迪安:文藝復興時期的巨匠是藝術與科技相融合的創造

2021-01-07 鳳凰衛視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範迪安)

第六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於10月20-22日在浙江烏鎮舉行,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作為對話嘉賓出席了2019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網際網路發展論壇。在文化與科技正發生碰撞的烏鎮,範迪安院長接受了鳳凰網文化的獨家採訪,以下為對話實錄。

鳳凰網文化:作為藝術家,為什麼會參加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呢?

範迪安:我想在烏鎮召開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可以說是一個面向世界的平臺,以往幾屆我都特別關注有關它的報導,在這裡出現了許多科技的信息,對於我們文化藝術來說,也是極具激發性的動能。我經常說文化藝術的發展,也需要植入新的動能,使得它能夠跟上時代,反映時代,而網際網路技術到今天更深度的更廣闊的應用,毫無疑問對我們今天的文化藝術的創新創造提供了機遇,當然也提出了挑戰。

所以我這次能夠參加這樣的活動,了解一下網際網路世界的新變,對我來說還是很有幫助的,很有好處的。

鳳凰網文化:說到藝術和網際網路的關係,您覺得網際網路會給藝術帶來一些刺激和激發是嗎?

範迪安:我想任何時代的藝術創造都需要有新的動力,我覺得網際網路對藝術來說,著重是在兩個方面起著作用。一是網際網路極大地擴展了人們的審美空間,以往我們只是在靜態的,或者在一些動態的電影電視裡面去欣賞藝術,那麼網際網路可以說把全世界的博物館變成了一個綜合的、共同的博物館。

人們可以從網際網路上獲得各個國家藝術博物館,特別是那些著名博物館的經典作品,可以獲得觀看、欣賞,還可以更多的了解藝術歷史的發展和這些偉大作品的創造。所以網際網路使得全世界的文化資源,特別是視覺藝術的資源得以共享,非常便捷。

同時,各種博物館,各種展覽會,博覽會的文創產品,在網上也是唾手可得。以往的博物館有著希望觀眾把產品帶回家的理念,它通過網際網路得到了更好的實現。這讓整個社會在審美層面上,極大地打開了眼界,提供了便利。我想這對於我們人類的整個審美鑑賞力的提高,對不同文化創造的理解,對藝術創新的感知有著重要的意義。當然也非常有助於人類文明的進步和文化的發展,尤其對全球文化,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理解、接受和相互借鑑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那麼對於藝術創新創造來說,網際網路也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提供了很多便捷,尤其是數位技術的發展,對藝術家創作顯然是一種幫助,因為藝術本來就是藝術家創造和科技發展相互交融的成果。我們通常說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巨匠,他們的創造不僅僅是藝術本身的創造,其實是藝術和科技相融合的創造。總之,科技的進步,也促進了藝術;與此同時,藝術的創新思維,將一種高度和充分的想像力,轉變成了科技發展的生產力,這也是歷史上比比可見的。

著名的畫家達·文西同時也是一位科學家、技術發明家,今年是他去世500周年,全世界都在舉辦他的紀念活動。而在網際網路時代,紀念達·文西的活動,又變成了一場藝術與科技,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互融合的一次大討論。所以各種關於達·文西的展覽,都突出地把這位文藝復興時代的文藝巨匠,在藝術與科技融合方面的許多探索作為一個重點。我覺得這就表明了,一個經典藝術家,一些經典作品是常讀常新的。那麼今年的解讀,就是側重於從藝術和科技的融合角度來解讀。

當然我話說回來,這就為我們今天的藝術創造,提供了很多便捷,所以人們今天離不開對數字藝術的欣賞,無論是用數字做成的影像藝術,裝置藝術,還是通過VR、AR這些增強手段,帶來更新奇的一種視覺體驗,都成為今天一個新的趨勢。其實人們欣賞美術,或者說欣賞視覺藝術,其實就是在參與一種視覺體驗,而網際網路和數位技術都毫無疑問地帶來了一種新的視覺體驗。所以數字作品成為了今天藝術發展的重要趨勢。

我特別要強調的是,數字時代給中國藝術帶來了機會,因為在傳統形態的藝術裡,中西各有不同,西方有西方的油畫雕塑,中國有中國的水墨書法,各自在不同的體系裡,發展了幾千年。到了今天的網際網路時代,數字藝術讓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藝術傳統紮根於同一片土壤中,可以說是一種突變式的革新形態。中國在數位技術上突飛猛進的發展,使得中國藝術家有著創造數字藝術的良好條件。現在舉辦的第六屆網際網路大會,跟以往的大會有所不同的是增加了一個藝術長廊,也可以說是數字藝術的長廊,這裡無論燈光作品,還是三維的、動態的作品,都跟咱們這次大會的主題是相吻合的,它體現了應該將智能製造的應用體現在方方面面,尤其包括體現在藝術方面。在我們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網際網路發展論壇,也可以看到藝術與科技的結合,燈光、大屏幕與兩側的藝術展品共同營造出特別的、浸入式的氛圍。

當然網際網路帶來的挑戰也不能忽視,數位技術在發展,從一般數位技術的革新,再到人工智慧發展,今後可能會出現智能的畫家、智能的藝術家,這對藝術家真人便是一個挑戰。

鳳凰網文化:您覺得如果真的出現機器人藝術家,它做出來的藝術,是可以跟咱們人做出來的藝術一爭高下的嗎?

範迪安:不是一爭高下,首先,它會佔領人們一部分的審美視野,審美空間。很顯然,當智能繪畫、智能藝術得到更多的欣賞的時候,它會變成一種全新的藝術樣式。當然還並沒有這麼快。

我指出的挑戰的另外一方面,就是我們怎麼把中國自身的傳統藝術觀念和數位技術結合起來,能夠創造出具有中國智慧、中國文化的數位化藝術,這也是一個挑戰。

因為全球數位技術的發展,也可能帶來藝術家構思、感受、包括手法的雷同性,相互性,同質性,為避免這些問題,需要更多地挖掘中國的傳統文化遺產,所以只有將許多傳統藝術理念和數位技術相結合,這樣就能夠使數字藝術帶給我們非常鮮明的中國文化的特色, 並使大家相互欣賞。

鳳凰網文化:網際網路技術的不斷進步,也帶來海量的信息堆積,這樣是否會泥沙俱下,出現一些真假難辨的東西?尤其在藝術市場,藝術拍賣領域。

範迪安:你提的這個問題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藝術市場在全球發展,使越來越多的人關注中國藝術,和中國市場;換句話說,中國的藝術市場也在為全球的藝術市場起著相當於支杆、主幹的支撐作用。毫無疑問,如果沒有中國的藝術市場,全球的藝術市場,可能會癱倒一片。我們從這些年的藝術品拍賣,無論是中國藝術品的市場價格表現,還是國際藝術品在中國市場中的體現,都在表明中國藝術市場,一方面是我們整個經濟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中國藝術市場對全球藝術市場,起著主幹線的支撐作用。

當然,隨著全球經濟遇到的問題,藝術市場也會有它的波動,也會呈現出相對疲軟的態勢。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人們的目光更多的注意到兩個方面:一個是進入市場的作品的真偽問題,第二個是進入市場的作品的價格問題。當然您提的問題實際上是屬於真偽問題。古往今來,在拍賣會上出現的藝術品,首先是一種道義保證,並不是法律保證。全球拍賣市場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雖然已經變得比較成熟了,但它的行業規則只單憑道義遵守,所以在拍賣市場上會有一部分並不見得是真品的作品。

此外,對於藝術品,特別是對歷史上的藝術品,也有一個鑑定的難度和不同的鑑定方法,使鑑賞者得出的不同結論。你同樣面對一幅新出來的名家的作品,大家都沒有見過,運用不同的鑑定方法,不同的鑑定的學派,就會得出不同的結論,這是很正常的。所以在某種程度上,進入藝術品市場,特別是拍賣市場,也需要像進入股市那樣,進行慎重的考慮。它特別需要取得一些學術上的支持來研判。但是在一般的市場,比如二級市場上出現了許多偽作,仿作,劣作,都構成了很大的危害性。特別在我們國內的市場上,在一些非高端的市場上,贗品,劣品還大行其道。

同時,傳播上的真假難辯,使得我們需要進一步建立市場規則,同時還要加強對市場的監督,跟市場有關的所有方面的行為,都應該更加自律地執行,比如包括媒體如何正確地引導市場的價值取向和價格認知等,也都需要有更好的、良性的方式來進行。

鳳凰網文化:在我們的印象裡,以往的烏鎮就是一個古鎮,它代表的是傳統文化,但此刻我們的對面就是「烏鎮智變」展區,一蓑煙雨正和3D影像呼應,面對這樣的烏鎮,您在美學上最大的感觸是什麼?

範迪安:我覺得在烏鎮這個地方,非常鮮明的體現了我們中國在新時代之後文化鑑賞的特徵,那就是把傳統和現代結合起來,把歷史遺產和當代創新結合起來,這應該說在全世界都非常典型地展現了我們新的文化理念。

鳳凰網文化:當說到網際網路時候,大家馬上想到的其實是年輕人,在網絡直播和各種社交平臺急劇繁榮的當下,有一批數量不少的年輕人,他們的夢想就是做「網紅」,我不知道您怎麼看待這種現象?

範迪安:我對網際網路談不上很深的了解,但是毫無疑問,我們今天每個人都生活在網際網路世界裡。而且網際網路在與我們的現實生活同構裡面,又建立了一個新空間,甚至是一個生存空間。

無論男女老少,不同民族,不同年齡層的人都能在網際網路世界裡面找到自己的嚮往的空間。當然我也注意到年輕的學生,包括大學生他們更傾向於沉浸在網絡世界裡,網絡世界跟他們真實生活的世界有更多的重疊性,交互性,甚至同質性。在某種程度上,網際網路帶來的許多生活的、學習的新方式,他們迅速地吸收起來,並且把它演變成自我的生活方式與生存方式。我覺得這是網際網路對年輕一代最大的影響。如果說網際網路對年長的人們來說,它是提供了一種工具性的便捷,那麼對年輕一代來說,網際網路和他們的現實生活空間發生了一種疊合的關係。所以他們沉浸在裡面,學會運用網際網路開展生活,謀求生存發展,這是一種新的事物。

年輕人對網絡的迷戀和對「網紅」的推崇,首先,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也從一個年長者的角度來提示:網絡生活固然包含了物質性和精神性兩方面,但是我們的現實生活,更需要年輕人來創造。應該把在網上,我們通過網絡學習的知識,經驗,以及能力,能力轉換為在現實中的創造,我覺得這可能更是我們年輕朋友值得去選擇的。

相關焦點

  • 「遇見大師——文藝復興時期復刻作品展」9月30日在青島開幕
    □半島全媒體記者 孟秀麗9月30日下午3:30,「遇見大師——文藝復興時期復刻作品展」在青島城市藝術館開幕,展覽共選取了文藝復興時期最著名的11位大師以及與他們相關聯的藝術家,復刻了他們的部分代表作,以此了解文藝復興時期藝術的發展脈絡,探討大師作品背後的秘密
  • 新品面世丨軒尼斯門窗帶你走近「巨匠」的時代——文藝復興時期
    《蒙娜麗莎的微笑》 作者:達·文西 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文藝復興時期,在建築、雕塑、繪畫等各藝術門類中,都出現了傑出的「時代的巨人」。一位位偉大的藝術創造者、一件件不朽的傑作,將文藝復興藝術推向高峰,呼喚天才巨匠的誕生。
  • 「遇見大師」系列(上):文藝復興藝術三傑的繪畫奇蹟
    10月2日-11月17日,「遇見大師——文藝復興時期復刻作品展」在青島城市藝術館展出,本次展覽共選取了文藝復興時期最著名的11位大師以及與他們相關聯的藝術家作品。接下來我們先了解一下文藝復興藝術三傑的繪畫奇蹟。
  • 文藝復興的藝術殿堂
    歷史悠久的託斯卡納首府佛羅倫斯宛如一幅文藝復興時的油畫,徐志摩曾富有詩意地稱之為「翡冷翠」,賦予這座城市以色彩。沿著阿諾河行走,城內遍布擁有數百年歷史的建築和文藝復興時期的珍品。置身其中,你一定不會錯過這座「鮮花之城」的藝術瑰寶——烏菲茲美術館。它不僅是義大利最具影響力的美術館,也是世界上最為著名的美術館之一。
  • 米開朗基羅: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塑天才
    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又譯"米開朗琪羅",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繪畫家、雕塑家、建築師和詩人,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與拉斐爾和達文西並稱為文藝復興後三傑。
  • 歐洲繪畫藝術的巔峰級巨匠,至高無上的巴洛克繪畫大師——魯本斯
    >融為一體,是繼文藝復興的諸位大師之後,為歐洲近代繪畫開闢道路的巨匠之一。,同時也因為宮廷貴族和貴族化的資產階級團體的審美需求,在藝術中發展出一種色彩強烈、生動流暢的裝飾繪畫風格,魯本斯從12歲開始學習繪畫,深諳弗蘭德斯繪畫傳統的要義,而且通過發揮自己豐富的想像力和大膽的創造精神,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繪畫風格。
  • 美第奇家族的佛羅倫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商業,權力和藝術
    幾個世紀以來的學者已經解析了其中所隱藏的涵義和符號,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極具價值的藝術品和建築,它們的存在證明了時代的力量結構和財富分配。美第奇家族,在13世紀通過在商業和銀行業的成功在佛羅倫斯獲得了財富和政治權力。他們的作品使這個城市的許多文化和藝術生活黯然失色。
  • 為什麼說聖彼得大教堂是文藝復興時期最宏偉的紀念碑?
    可以說,聖彼得大教堂凝聚了文藝復興時期眾多巨匠的心血。聖彼得大教堂先後由伯拉孟特、拉斐爾、米開朗琪羅主持建造工程。在米開朗琪羅主持階段所設計的大教堂穹頂,被認為是世界最美的大穹頂之一。貝爾尼尼設計建造的聖彼得大教堂前的廣場,以多立克柱式、巴洛克式的藝術構思,把大廊柱和大教堂的環境緊密聯繫了起來,被稱為貝爾尼尼圓柱廊。
  • 文藝復興時期的最完美代表——達·文西的藝術
    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給人類留下了燦爛的遺產,一直受到後世的敬仰,同時也對後世藝術產生了持續的影響。提起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師,被稱為「文藝復興三傑」的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是最為人所熟知的藝術大師,他們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藝術的巔峰。
  • 文藝復興三傑之一拉斐爾創造的藝術神話讓世人震撼,...
    懂球帝首頁>足球視頻> 文藝復興三傑之一拉斐爾創造的藝術神話讓世人震撼,... 文藝復興三傑之一拉斐爾創造的藝術神話讓世人震撼,... 門興格拉德巴赫足球俱樂部 06-29 12:00 文藝復興三傑之一拉斐爾創造的藝術神話讓世人震撼,《西斯廷聖母》、《雅典學院》等畫作永垂千古。門興攻擊線上的拉斐爾則是用自己的品質和技術徵服了普魯士球場。他的高超球技、他的正直品質、他的赤膽忠心,足以在門興歷史中勾勒出屬於自己的一抹綠黑拉斐爾的高光集錦獻上!
  • 佛羅倫斯為何能成為文藝復興時期世界藝術的中心?
    佛羅倫斯是因藝術而發展起來的城市,在14——16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斯依靠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人才優勢,迅速發展起來,自此後,一直作為義大利,乃至歐洲的文化中心而存在,到現在依然是全球很有影響力的藝術中心,文化地位相當高,以深厚的文化積澱和藝術氛圍吸引著許多遊客前去觀光。
  • 愛寫作的獅子邀請種子會員 近距離了解文藝復興時期大師作品
    那就是,邀請你去看正在浙江展覽館進行的《蒙娜麗莎的微笑&文藝復興三傑——貝利尼家族收藏大展》。去看過的人都覺得超讚,文藝復興時期眾多大師的作品被請到了我們身邊,讓你近距離觀看,機會非常難得。 主辦方介紹,該展覽通過實景還原的方式,全方位展現了文藝復興時期歷經600年貝利尼收藏家族的生活、收藏、傳承與文化。整個展廳空間劃分為三個板塊。
  • 《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的藝術、文化和生活》明首博開展
    來源:潘子璇 拍攝   【新民晚報·新民網】《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的藝術、文化和生活》明天上午將在首都博物館正式開展,包含提香、波提切利、佩魯吉諾等藝術家的繪畫作品、古羅馬時期的雕塑、文藝復興時期的服裝、建築構建等百餘作品
  • 世界巨匠——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
    拋開文藝復興,藝術史是殘缺的;而撇開萊奧納多·達·文西、米開朗基羅·博納羅蒂、拉斐爾·桑喬,文藝復興是不完整的。告別了中世紀,歐洲迎來人的黎明。這是一個註定要改變世界的年代,而義大利的佛羅倫斯有幸被歷史選中,呼喚天才巨匠的誕生。
  • 宋春巖獲得藝術巨匠榮譽稱號
    市場報創新中國河南訊(記者:劉春山)日前,紫禁城(故宮)建成600周年之際,特聘請優秀退伍軍人中國著名藝術家宋春巖先生擔任紫禁城(故宮)書畫院名譽院長並授予「藝術巨匠"國家級榮譽稱號殊榮。紫禁城(故宮)書畫院於1989年初由啟功、趙樸初、吳冠中、廖靜文、範曾等老一輩藝術家創建並經國家特別批准成立的專門性文化藝術機構。其運作以繼承中華傳統文化,弘揚民族藝術,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為宗旨。
  • 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天才——米開朗基羅
    文藝復興的光芒是如此的閃耀,在這個時期誕生了許多影響深遠的藝術家,給世人留下了許多寶貴的遺產。在文藝復興盛期的「文藝復興三傑」中,米開朗基羅是一位集繪畫、雕塑、建築、詩歌於一身的偉大藝術家,特別是繪畫與雕塑方面成就巨大,雕塑上被稱為是代表著文藝復興時期的最高峰。
  • 文藝復興時期藝術三傑之拉斐爾
    與列奧那多·達文西和米開朗基羅合稱「文藝復興藝術三傑」。拉斐爾所繪畫的畫以「秀美」著稱,畫作中的人物清秀,場景祥和,他的畫面上始終洋溢著明淨的色彩、柔和的光線和寧靜而優雅的節奏感,這都得益於他受到的早期教育,靈感家拉斐爾的父親是烏爾比諾公爵的宮廷畫師,他幼年便從父學畫。他的性情平和、文雅,和他的畫作一樣。拉斐爾於1520年高燒猝逝於羅馬,終年37歲,葬於萬神廟。
  • 文藝復興時期裡「怪咖」的八卦
    可以看出,贊助人柯西莫給了他足夠大的自由去創造,這也是文藝復興的特點之一,不僅僅是藝術家在創作藝術,贊助人也完成了創作的一部分。 多納泰羅(Donatello, 1386-1466年)是義大利早期文藝復興第一代美術家,也是15世紀最傑出的雕塑家,多納泰羅對古典美術的推崇和借鑑,可以說是文藝復興義大利美術家的共同特點。
  • 部隊文職基礎知識:西方文學之文藝復興
    談到西方文學,首先要提到的就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藝術成就,代表人物以文學三傑和美術三傑為主。其中文學三傑有:但丁、彼得拉克、薄伽丘。美術三傑:達文西、米開朗琪羅、拉斐爾。但丁,跨世紀詩人,其代表作《神曲》也是中世紀的巔峰之作。除《神曲》外,但丁還著有《新生》、《詩集》等著作。因為但丁在文學上的成就,但丁、莎士比亞、歌德被譽為三大文學巨匠。
  • 在文藝復興時期,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三位巨匠你喜歡誰
    導語:1520年4月6日,文藝復興三傑之一,拉斐爾逝世於羅馬,享年37歲。談到文藝復興,我們很容易會想到那個熟悉的鐵三角: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這三位,不僅繪畫技術過硬、被同一個男人洛倫佐·美第奇"包養"過,而且師出同門,都受教於"金牌導師"委羅奧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