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後印度裝備史: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2020-12-15 秋雨戰歌

這幾天印度又在克什米爾地區搞事了,今年都搞了240多次了,每次都有傷亡,其實火炮還是陸軍的地獄之火,經歷過實彈演習的人,都知道那種震得五臟六腑都要飛出去的感覺,但炮擊總歸比不上空戰那麼刺激,那麼受人矚目,大家都知道印軍武器都是「萬國牌」,為了搞清楚印軍的整體戰鬥力到底怎麼樣,所以,乾脆把故事線往前拉一下。

這事得從2019年2月印巴空戰說起,印軍不僅被巴基斯坦幹下了戰機、俘虜了飛行員,駕駛米格-21的阿比南丹中校被俘後說,沒看到巴空軍戰機就被擊落了,還說巴基斯坦的茶特別好喝,回國後又說遭受了巴基斯坦「精神虐待」;還被自己的防空飛彈幹下了直升機,機上人員無一倖免遇難。

被巴基斯坦俘虜的阿比南丹中校

前兩天我還看過一個印軍視頻,因為聽不懂印地語,不清楚他們是在訓練,還是在作戰,一個人打槍,還得兩個人給遞彈夾,沒打幾槍就要換彈夾,還老是卡殼,看得我都急死,「英薩斯」步槍果然名副其實的爛。如果大家感興趣,哪天我找出來給大家欣賞一下印軍士兵射擊訓練的騷操作。

莫迪這幾年經濟搞得不錯,賺了點錢,可能覺得腰杆直了,所以印度這幾年老是在瞎折騰,挨個和周鄰國家玩個衝突,但也沒見佔到什麼便宜,只要印度一搞事情,國際軍火商就聞風出動,總能迅速掀起搶佔印度軍火市場的新浪潮。

印軍飛機被打下來之後,俄羅斯媒體就猛誇自家武器在雙方衝突中的作用(難道被打下來的不是米格-21?),宣傳效果滿滿,印方馬上考慮再額外購買18架蘇-30MKI,以及價值55億美元的S-400防空飛彈系統;美國也不甘落後,直接忽悠印度,擬合作開發從飛機上發射的小型空射無人機,要知道印度一直眼饞能配合戰鬥機作戰的無人僚機;法國也當仁不讓,鼓動印度購買更多價格高得離譜的陣風戰機。

被擊落的印空軍米格-21戰機

建國都70多年了,一直靠買武器裝備的印度,它真的能從亂象叢生的的軍火市場,買到戰鬥力了嗎?

大國競相拉攏「阿鬥」

1944年,被英國殖民當局關押在獄中的尼赫魯,雄心勃勃地寫道「印度以它現在所處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麼就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要麼就銷聲匿跡。

1947年印度獨立後,國防工業基礎一窮二白,尼赫魯急著大國夢付諸行動,迫切需要提升軍事實力,沒耐心等著走自主研發,不得不以「國際防衛合作」的理由,尋求進口武器裝備,這恰恰迎合了美蘇法等大國的軍售目標,買習慣了,就形成了一卷超越半個世紀的印度對外軍購史。

二戰後,英國退出南亞,印度作為南亞次大陸被殖民國,全盤繼承了英國遺留,號稱「不結盟運動」地區大國,成為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競相拉攏的國家(肥肉)。

由於印度推行「不結盟」政策,讓美國深感印度要挑戰它的亞洲戰略,還有美國為了防止蘇聯南下進入印度洋,所以美國選擇和巴基斯坦結盟,這讓印度最終投入蘇聯的「懷抱」。

1960年10月,蘇聯開啟了對印度軍事援助的步伐,而且逐年增加,沒有國防工業體系的印度感覺特別好,造不如買,尼赫魯很享受這種待遇。值得一提的是,在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期間,美國派出「企業」號航母艦隊,開進孟加拉灣進行威懾,這讓印度倍感恥辱,從這以後更加依賴蘇聯的武器供給。

蘇聯解體後,國際形勢雖發生巨變,但當時印度遍地的蘇式武器裝備,沒辦法自行完成日常維護和升級改造,只能繼續依靠繼承蘇聯大業的俄羅斯,就這樣,俄羅斯順其自然地繼承了對印軍購傳統事業。

印空軍米格家族:印軍至今仍裝備大量冷

1993年,通過《印俄友好與合作條約》,印俄繼續深化傳統軍貿關係。進入21世紀後,印俄軍火交易進一步持續發展,除了原有軍援和軍貿外,還增加了聯合研製、共同開發等合作項目,防務合作進一步加強。

從1960年以來,印俄(蘇)籤訂的軍貿訂單已超過650億美元,僅過去6年間,印度進口武器裝備的65%都來自俄羅斯,當對方提出聯合研製、共同開發等新防務合作內容時,印度自尊心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其實主要原因,還是俄羅斯需要冤大頭來分擔龐大的研發經費。

印度作為南亞「大國」,歷史上也曾受到美國的遏制,但近年來,美國擔心世界霸主地位遭受挑戰,意圖拉攏東南亞、南亞國家來遏阻圍堵中國,特別是川普推出「印太戰略」後,更是將印度的戰略地位提升到空前高度。美國宣稱「歡迎印度崛起,加強美印全面合作,提升印度的戰略支點地位。」

2016年6月莫迪訪美時,美國承認印度為「主要防務夥伴」,強調將促進與印度進行技術分享,等同於最親密盟友和夥伴的程度,自然讓莫迪獲得了國內高支持率,也讓川普收割了一大波印度裔及相關的支持率。在川普整個任期裡,「財大氣粗」的印度也沒讓他失望,先後購買了美國的AH-64E武裝直升機、CH-47F重型直升機、P-8I反潛巡邏機和C-17運輸機等,美國一躍成為印度第二大夥伴國,僅次於俄羅斯。

2019年印度以總價11億美元採購15架CH-4
2019年印度斥資18億美元再從美國購買6

競相宰割的印度軍購

印度仰仗優越的地緣環境,從而能同時從美國、俄羅斯、以色列及歐洲等強國那裡,不受限制地採購軍火,而供應商也針對印度這種戰略焦慮但土豪的心理,大玩移花接木,拐著彎引印度入坑。

在國際軍貿界,幾乎形成了一個不成文的約定,只要是印度購買的武器裝備,價格都會迅速翻倍,這種默契特別神奇,根本原因就是抓住了印度急不可待的購買心態,最典型案例當屬現役的「維克拉馬蒂亞」號航母的購買合同。

1997年,印軍發布新航母全球採購令,應者寥寥,這加重了印軍焦慮的急迫感。1998年,俄總理訪印時,表示有意將「戈爾什科夫」號航母無償贈送給印度,但印度需支付重新整修、改裝及艦上裝備、艦載機組建的費用,初始合同價為15億美元,印度欣喜若狂,認為天下掉下來的餡餅砸中了嘴巴。

改裝了14年的「維克拉馬蒂亞」號航母

但是,可但是,改裝之路經歷了14年,遙遙無期般的期待中,俄方屢次修改整修內容及價格,總金額飆升至23億美元,印度後悔不迭,這錢給也不是,不給也不是,可別說俄羅斯人只會遛狗熊打仗,經濟頭腦也不差啊,把印度坑得服服帖帖的。2019年9月29日,印度國防部長拉傑納特辛格上將乘坐「維克拉馬蒂亞」號航母在海上航行了一天後,將這艘航母稱為鎮海神器,以此向巴基斯坦炫耀武力。

別急,此類「定向漲價」的案例還有很多,作為「南亞地區大國」的印度軍購,就是大國圍獵屠宰的肥肉。

2011年,印美籤訂總值41億美元,採購10架C-17運輸機的合同,單價高達4.1億美元,其實美軍自購價才1.5億美元、澳大利亞是1.9億美元、英國2.2億美元;2016年,印度妄想引進F-35戰機,碰了一鼻子灰,轉為耗資90億美元採購36架三代半的陣風戰機,單價約2.5億美元,而當時日本採購的F-35也不過2億美元。

蘇聯時期,對外出口的武器裝備就有「猴版」和「自用版」一說。「猴版」是「自用版」的簡化版本,降低一些關鍵指標,工藝簡單、生產容易、成本低。當時的華約各國裝備的蘇制武器,大多是「自用版」,根據「友好」程度對應減配。印度不是蘇聯的核心盟國,它採購的蘇制武器裝備大多是「猴版」,也就不奇怪了。

在1991年海灣戰爭中一敗塗地的T-72坦克

當時印度採購的T-72坦克,薩達姆採購的T-72M1型(T-72專用出口型編號),裝甲和配套穿甲彈,都不如蘇聯自用型。在海灣戰爭中,T-72M1成了移動活靶子,戰鬥力糟糕得一塌糊塗。

今天的俄制武器,基本聽不到「猴版」「自用版」一說了,但裝備質量卻常常難以保證,經常出問題。

2017年8月5日,印軍的艦載機米格-29K老出故障,沒法正常玩了,急需全面維修,印海軍將領認為,這是俄方設計缺陷導致的。其實,早在2016年10月,印度審計局的報告中就披露:62%的米格-29K都已經無法正常執行任務,主要是配套的RD-33MK發動機頻繁出故障。

西方國家對出口印度武器裝備,雖說沒有進行「減配」,但一般只賣較落後的型號,同時設置重重障礙和使用限制條件。

2005年,美國發現「特林頓」號兩棲船塢運輸艦,已經沒有現代化改裝價值,把這艘造價4億美元的戰艦,以4000萬美元的「廢品價」出售給印度。起初,印度如獲至寶,但在使用中發現這又是一個坑貨。一方面,沒有同期購買配套的CH-46D/E直升機,而採購的UH-3H直升機不能匹配使用;另一方面,該艦雖可搭載多架運輸直升機,但只設有1架輕型直升機使用的機庫,執行立體登陸時,垂直登陸能力基本等於零。

最令印度難堪的是,美國明確規定「印度不能將這艘戰艦用於作戰!」印度一本正經地提出了質疑和抗議「購買這條船用它來做什麼,那是我們的事情。」這不過是死要面子的嘴硬,因為在購買合同中,有美國可以在任何必要的時候,登船查驗貨物及裝備的條款,這簡直就是出賣主權行為,真不知道當時閉著眼籤字的印度人,收了美國人多少回扣,才這麼勇敢籤字的。

要命的天然缺陷

印度裝備自主發展緩慢,主要在於自身國防工業基礎薄弱,連步槍都製造不出來,和他國合作生產又受制於人,成了典型的付款單位,自身又沒有消化外來技術的能力。此外,軍購領域的貪腐積弊重重,更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早在1958年,印度國防部牽頭成立「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負責武器國產化,直到今天,已建有50多座試驗室和39家國營兵工廠,直屬僱員超過30萬人,每年直接撥款10億美元養著,總的來說,規模不小,決心很大。

60多年過去了,這個歷史悠久、人員龐大、耗資巨大的組織,愣是沒有研製出一款「像樣」的武器裝備,技術水平還是在原地踏步。印度議會下屬的防務委員會,好像知道了問題在哪裡「在設計上毫無創新,沿襲著20世紀的飛彈發展路線圖,其中除『烈火』、『大地』2種彈道飛彈還算靠譜以外,其他產品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例如,1974年開始研發的「特裡蘇爾」近程防空飛彈,於1990年實施首次發射試驗,到1998年共進行了30次以上的評估試驗,但直到2001年還有技術問題沒解決,至於質量問題,更是差到離譜。

印度國產「英薩斯」步槍問題多得跟玩具

一名印軍旅長曾公開批評稱,印度自己設計並大量列裝的「英薩斯」步槍,性能極不牢靠,導致因走火而陣亡的印度維和部隊,比死於武裝衝突的人還多,還導致其他國家的維和部隊,都不願和他們共同參與行動,怕被印軍的走火誤傷。

當然,印度也認識到,僅靠買買買,總歸要受制於人,所以在採購時也尋求引進生產線後,在國內組裝。但是,印度技術工人水平太低了,做事散漫,完全不按照操作規程做事,質量檢測不嚴格等,一系列的問題,導致印度本土組裝的產品性能大打折扣。

印度斯坦航空公司LCA戰機生產車間裡赤

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這個國防部下轄9家國營企業的龍頭,也是印度唯一的航空製造公司,在2002年引進蘇-30MKI戰機的生產線,許可該公司組裝222架蘇-30MKI戰機。接下來的15年時間裡,在本土生產出的176架蘇-30MKI戰機,已摔壞7架。

2012年5月,時任印度防長安東尼,在提交國會的報告中說「從2008年到2012年3月,共有33架飛機失事,包括1架美洲虎攻擊機、2架『幻影』2000戰鬥機、3架蘇-30MKI、27架米格系列戰鬥機,還損毀了10架直升機。」

何止這點!組裝米格-21戰機2架,大修8架,8架墜毀;組裝米格-21BISON戰機1架,大修1架,1架墜毀;組裝美洲豹3架,大修5架,6架墜毀;大修幻影-2000戰機4架,全部墜毀;組裝米格-27戰機3架,大修3架,4架墜毀;大修米格-29戰機3架,全部墜毀!可以看出印度本國公司製造或大修、升級的水平有多爛了吧,國際上謔稱——印度斯坦航空公司是「飛行棺材、寡婦製造者」。

1995年以來,印度空軍大約有70架戰鬥機因「技術缺陷」而失事,都出自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組裝、改裝的魔爪,摔飛機簡直就是當飯吃,當中有一多半的飛行員沒能活著回來,能平安飛回來就是個奇蹟。

當今印軍80%的防務裝備及零件,仍然花費巨大依賴進口,而且在技術上完全受制於人。莫迪上臺後開始斥巨資,吸引外國在印度建廠,希望更新裝備的同時,吸收技術將「先進武器國產化」。

當然,從印俄聯合研製蘇-57(T-50)戰機等案例來看,「一箭雙鵰」很可能也會血本無歸,雙方始終因為單座還是雙座的問題,不能達成一致的開發理念上,進行了11年的聯合研製,終止於2018年4月,印度前後投入了超80億美元的研發資金,啥也沒撈著。

印度和俄羅斯的FGFA(su-57/T-50)項目

一方面,所謂聯合研製,實際上是印度出錢、外國研發,印度不可能得到核心技術,即使能夠獲得,憑自身實力也很難掌握和吸收,無法改變丫鬟的命,別忘了,整個研發過程都是外國在主導,能不能看懂設計方案先不說,印度都要承擔大量經費和所有風險;另一方面,在印度設廠,也僅僅負責加工和組裝,核心部件還是在國外製造,工廠利潤多數流到合作國家的腰包裡,質量遠不如直接引進的,千萬不要指望印度技術工人能開掛。

④最喜歡談錢的「生意」

這本身就是一句廢話,但到了印度軍貿採購生意中,是最真實、生動的表述,由於印度國防採購程序,涉及各種層次的、眾多的部門機構,因而腐敗的滋生蔓延,也加劇了印度軍火市場的混亂,誰都希望從中撈一筆,喜歡主動伸手要。

20世紀90年代,印度向俄羅斯採購蘇-30MKI戰機時,負責採購的印空軍高官考爾,接受了俄方150萬美元現金和價值數十萬美元鑽石的賄賂,可想而知,最終導致單價水分提高和裝備減配,軍購腐敗導致印度採購不到優質裝備。

近年來,印度對外軍購規模迅速膨脹,參與投標的國內外軍工企業數量激增,供應商想盡一切辦法賄賂印高官,軍購腐敗拉高了裝備價格。2010年,印度準備採購直升機,一家美國公司裝備性能良好,在競標價低了約八成的情況下,仍然不敵義大利的芬梅卡尼卡集團,事後有媒體挖料爆出,是因為義大利公司的董事長向印度官員行賄,獲得了直升機採購合同。

更有甚者,部分印度高級軍官被金錢乃至美色引誘,向軍火商出賣軍購情報,導致外購方案屢屢打敗本國建造方案。印度中央調查局前局長阿什瓦尼·庫馬爾曾指出「我們花在國防領域的資源讓所有國家羨慕,取得的成果卻在許多時候淪為別人的笑柄。」

2017年後,印軍開始大刀闊斧的軍購改革,但是針對軍隊內部貪腐的改革卻根本推不動,最大的障礙是既得利益集團的頑固抵制。

2018年新德裡民眾上街抗議莫迪背鍋的「

一名印度政治家評價稱「我們國家最優秀的年輕人,爭相進入政府部門,不是想為這個國家的人民服務,而是為了更好地貪汙受賄。」莫迪就任總理後不久,就打出反腐牌,誓言「找回流向海外的每一分錢。」據莫迪政府統計,2002年以來,流往海外的「黑錢」大約3440億美元。

為此,莫迪政府列出一份627人的黑名單,以此進行追討。莫迪的另一個舉措,是修訂《反腐敗法案》。其實早在1988年印度議會就通過了《反腐敗法案》,2005年還籤署了《聯合國反腐敗公約》,但並未落實5年修訂一次的規定。

2014年底,莫迪提出修改法案,其中規定,建立政府人員誠信名單,凡是上了名單的公務員,就不受調查機構的「騷擾」,以便讓他們安心且中立地工作,我的天!世界上還有哪個國家有這麼奇葩的誠信名單?!

莫迪不得不重視反腐敗法案的重審核修改,每次爆出軍購腐敗案件時,百年大爛黨,最大在野黨——印度國大黨,都會在幹啥啥不行,攪屎第一名的黨主席甘地·胡拉爾帶領下,及時跳出來手撕火烤莫迪,至於修改後的法案能不能執行,聽天由命吧。

2015年8月的印度獨立日,莫迪又強調說,反腐必須從高層做起「貪腐就像白蟻,擴散很快,到處延伸,但及時幹預也可以消滅它們。」

印度大多數軍購計劃需要20年才能完成

然而,現實是骨感的,反腐只是為印度時任領導人選票服務的口號,能夠涉及印度軍購腐敗的都是頂層社會精英,真反腐就得反精英,這不是引火燒身嗎?所以,對盤根錯節利益集團的清剿,短期改革是難以根治的。

雖說「打擊腐敗」是每屆印度政府都會標榜的口號,僅憑莫迪政府一時的反腐行為,事實上效果並不明顯,難以從根本上去除積弊,除非莫迪有勇氣準備100口棺材,而不是為了選票,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印度軍購的鬧劇,還將世代「傳承」下去,僅此而已。

參考資料:

《戰史回顧:2019年印巴空戰,印度如何將敗仗宣傳為大勝?》

《印度終收穫「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 印媒歡呼領先中國20年》

《印度大多數軍購計劃為何需要20年?屢被腐敗案件牽連》

《印度失敗的「自主研發」制式步槍,INSAS(英薩斯)步槍》

《一架幻影墜毀,撕下了印度斯坦航空的褲衩,輿論曝光層層黑幕》

《印度軍工企業年銷售額277億美元 修過的戰機大都墜毀》

《簡氏:印俄合作五代機項目終結 可能直接買蘇-57》

《印度:反腐敗法案的擱淺》張詠論文2012年第04期

《印度軍事行動另有貓膩:軍購腐敗嚴重,國家財政不堪重負幾近崩潰》

相關焦點

  •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就是首鋼現在的狀態!
    從2018年3月至今,兩隊在正式比賽中交手了7次,首鋼輸了6次,其中只有上賽季在遼寧主場的時候,首鋼91比109輸了18分,除此之外分差全部在10分以內,而且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20日,CBA複賽後兩隊交手,首鋼還曾經91比82擊敗遼寧。 但現在,兩隊完全不在同一水平線上了,遼寧隊已經拉開了首鋼不止一個檔次。
  • 南京市行政區劃史,江寧縣延續至今,建國後句容分離
    東漢改為湖熟縣,東吳改為典農都尉,後復為縣。隋朝初期廢,未延續下來。西漢時,堂邑縣曾改為侯國。首任堂邑侯為陳嬰,其後人中有漢武帝劉徹的第一任皇后陳阿嬌。揚州在南北朝時期轄區越來越小,隋朝時先改為蔣州,後再改為丹陽郡,便是上圖的行政區劃。六合縣,東晉安帝時僑置。初名尉氏縣,後授予實土,隋開皇四年(584)改名為六合縣,即今六合區行政建制的起源。縣城同今,延續至今。
  • 建國70年報刊史書寫中共產黨報刊入史的演進研究
    (三)新世紀後民營報刊成為報刊史的主體《社會史》與《傳播史》兩書中民營報刊在種類、頻次和篇幅等方面的佔比遠遠超越了共產黨報刊。《社會史》全書,建國前共產黨報刊種類的佔比為15.5%,頻次佔比18.4%,篇幅佔比26.2%。
  • 曾經獨立建國的錫克人,為何最終沒有脫離印度?
    甚至就連曾經建國的錫克人,也沒有脫離印度,這其中的確有不少值得研究的地方。錫克人的今生錫克人,指信仰錫克教的旁遮普人,之所以稱之為「錫克人」,自然是因為他們信仰錫克教。現如今錫克教徒佔據印度總人口的2%,而80%的錫克人居住在印度旁遮普邦,並且這裡也是印度最繁榮的邦。
  • 印度總兵力高達132萬,為何戰鬥力卻很差?看印度奇葩的兵役制度
    ,一直到了1947年才宣布獨立,印度建國後實行強軍政策,到目前為止,印度擁有常規部隊高達132萬人,而且每年的國防預算高達500億美金以上,是除了5大常任理事國之外的第一強國。,另外印度還擁有核武器,洲際飛彈和核潛艇,航空母艦等戰略武器,雖然印度的洲際飛彈覆蓋面積只有5000公裡,但比起其他國家來說已經非常厲害了。
  • 建國後,我國共7次對外出兵,除抗美援朝外,還有哪六次
    一、抗美援朝我國建國不久後,朝鮮爆發了內戰。隨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出兵介入,由於美軍實力強大,戰火很快燃燒到了鴨綠江沿岸,這威脅到了我國的安全。關鍵時刻,我國高層當機立斷,決定派出志願軍援助朝鮮。由於我國志願軍的介入,擋住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的攻勢。
  • 斯裡蘭卡彈丸小國,為何印度出動10萬大軍,卻損兵折將,栽了跟頭
    ,在二戰結束後獨立建國,如今已經發展為世界一大強國。後來斯裡蘭卡成為英國人的殖民地,二戰後獨立,加入了大英國協。  由於長久以來,兩大民族一直共存,難以融合,所以在獨立後,泰米爾人希望可以建立一個以本民族為主導的國家,畢竟泰米爾人不但是少數,而且因為從前宗主國的故意打壓,所以兩大民族之間關係不好。由於存在民族矛盾,所以斯裡蘭卡獨立建國後,泰米爾人繼續被打壓,最終泰米爾人的武裝組織「猛虎」組建,以求民族建國。
  • 建國73年,印度軍隊首次設立國防參謀長一職,向外界釋放哪些信息
    【軍武次位面】: 無限健制一支建國以來從未有過國防參謀長的軍隊,為啥今年突然就設立了?面對不斷出現的新挑戰,軍事領域的發展就必須要做到與時俱進。▲印度空軍的SU-30MKI戰機眾所周知,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印度一直對經營軍隊頗為上心,從90年代至今,得益於優越的國際環境與地緣位置,印度從俄羅斯與西方兩邊採購了大批武器裝備,其中不乏很多性能先進的「好貨」,著實令不少國家羨慕。
  • 北上吞併錫金的印度,在斯裡蘭卡內戰時,為啥不趁機佔領斯裡蘭卡
    不僅是中國,像印度等南亞國家也曾是英國的殖民地,印度比中國要慘一些,它的全部領土都在英國人的統治之下。 二戰以後印度謀求獨立,雖然英國人曾瘋狂的掠奪當地資源,不過英國人撤走時,也給印度留下了一套先進的政治體制和較為完善的軍備,而印度則完美的繼承了不列顛帝國的雄心壯志。
  • 中國在造飛機軍艦,印度海空軍卻要租裝備,印度:我自己造不出來
    在印度當地時間11月19號,根據《歐亞時報》、《印度國防郵報》等多家媒體的相關報導,印度海空軍目前已經分別決定,將各自從國外租賃一部分的裝備用於應急。為了不影響印軍的戰鬥力,租賃的裝備儘量為非一線作戰裝備。
  • 建國後,為何要把六大名著變成四大名著?另外兩本也家喻戶曉
    說起四大名著,我們大家都知道是《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這幾本書,而且這些名著也都被翻拍成了電視劇,但在歷史上一開始並不是四大名著,而是六大名著,只不過在建國之後才變成了四大名著。
  • 「獅子王」與兒子的故事,是亞洲一國的建國歷史,被玄奘寫進書中
    而這個故事,也正好是現在一個亞洲島國的建國歷史。唐代三藏法師還在他的《大唐西域記》中將這個故事完完整整的記錄下來。一、唐玄奘和僧伽羅玄奘本姓陳,法號三藏。唐太宗貞觀元年,玄奘從長安出發,一路西行,翻過沙漠和雪山,最終到達了印度的摩揭陀國,在那爛陀寺學習修行。5年以後,三藏法師又遊學全印度,除了研習佛法之外,他還考察各地的山川水文、風土人情。
  • 《興亡的世界史》: 從東方視角看世界,超越西方中心論
    在首輯推出的九本中,杉山正明的蒙古史講述世界從蒙古時代開始真正全球化,林佳世子的奧斯曼帝國史則分析多民族共存的伊斯蘭世界如何實現長期安定,石澤良昭筆下的東南亞仿佛一個自給自足的世外桃源,森安孝夫眼中的安史之亂也成為整個歐亞大陸的轉折點,等等。這些不同的歷史視野,融入一個共同的文明系譜,成為人類能夠安心共享的知識體系。
  • 建國後,東海艦隊和南海艦隊,北海艦隊首任司令員都是誰
    我國海軍是在解放戰爭勝利後,才開始建立的。雖說海軍歷史久遠,但是在清末年間,清朝的水師(也就是海軍)十分落後。在甲午海戰中被日本海軍擊敗,從此,我國進入黑暗時刻。等經歷無數次變革,無數次戰爭,我國迎來了新時刻。那就是毛爺爺領導的我黨,建立了起了新中國。
  • 現在的印度年輕人怎麼看1962年那場戰爭?看看印度網民的評論
    最大的根源在於,1962年的戰爭是印度自1947年建國後對外戰爭的第一次慘敗,不僅顏面盡失,更重要的是一個民族剛剛獨立後的那種自信,那種憧憬屹立於世界成為大國的夢,被打碎了。印度的獨立之路本來就缺少軍事色彩,與其他國家不同,軍隊在印度獨立路上沒有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沒有經過戰爭洗禮的印度軍隊卻也表現出了極大的自信。獨立後的印度政府在國際上獲得了空前聲望。當時的印度總理尼赫魯是不結盟運動的領導者和發起人之一,而且當時的印度分別得到了蘇聯和美國這兩個超級大國的共同青睞。
  • 不僅要裝備卡賓槍,還得裝備衝鋒鎗!印度軍隊也算是獨一份兒了
    目前,絕大多數軍隊都已淘汰衝鋒鎗,即便少量裝備衝鋒鎗,也是由特種單位使用,諸如要人保護單位,或者充當裝甲兵、炮兵等的單兵自衛武器,卡賓槍或短突擊步槍實際上已經取代了衝鋒鎗的地位。印度陸軍是目前少數還大量裝備衝鋒鎗的武裝力量之一,SAF2A1衝鋒鎗,也就是英國L2A3衝鋒鎗的生產版本,依然在印度陸軍、準軍事部隊和警察部隊中大量服役,根據報導看,印度方面希望採購新型衝鋒鎗來取代這些老式的SAF2A1衝鋒鎗,這引發了極大關注,畢竟,現在幾乎已經沒有多少軍事力量大批採購衝鋒鎗了,即便是警察部門,現在也更加青睞短突擊步槍,衝鋒鎗的地位正在不斷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