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死亡:西蒙的選擇,真人真事,一部震撼人心的安樂死紀錄片

2020-12-05 夏日晚風影視娛樂

Life Reborn

02:35來自夏日晚風影視娛樂

安樂死有痛苦嗎?在安樂死注射的前幾秒,心裡是怎麼樣的?在等待死亡的前幾個月會害怕嗎?

他叫西蒙,是一名57歲英國大叔,別看他活蹦亂跳,樂觀開朗,幾個月後他將被注射安樂死,因為,他被確診患上了運動神經元疾病,也就是俗稱的漸凍症。

這是一種人類無法治癒的疾病。隨著病情的發展,在短短幾年內也會逐漸的不能說話,不能動,不能吃飯。然後就像一顆有思想的植物一樣或者更糟,直至內臟和大腦出現萎縮和硬化,患者不僅身體遭受折磨,尊嚴也將不復存在。

在大叔的要求下,大嬸帶著他四處求醫,他們並不是為了治療疾病,而是在尋找可以注射安樂死的醫院。在英國,病人安樂死是不被允許的,最終他們選定了一家瑞士的醫院,交完定金,他倆共進燭光晚餐,雖然已經做好了離開的決定,但是大叔覺得他暫時的情況還可以,所以具體的注射日期,大叔還沒有決定,他希望給自己選一個良辰吉日。

2015年6月,大叔的結婚14周年紀念日,一家人來到度假村,玩耍嬉鬧,用攝像機記錄下這段時光,笑聲充斥在他們身邊。此時大叔說話已經變得非常吃力。回家以後他們買來了朗讀機,大叔把要說的話輸入進去,由機器代替他發聲,大叔風趣的輸入了一段話:「this machine is slow and frustrating「。(這臺機器對於我這樣聰明絕頂學富五車的人來說慢死了,還弱爆了)

作為長輩他不能和孩子正常溝通,讓他第一次感受到了絕望,他意識到很快將會徹底喪失語言能力,所以他需要把想說的話寫出來,找個他喜歡的聲音朗讀記錄下來,經過嚴苛的篩選,最終大叔選了一位雄厚有力,有男子氣概的聲音。

從此他像寫日記一樣,記錄著身體以及心情的變化,他已經開始感覺呼吸困難,所以他決定把公司交給繼女負責。每當看見兩個孫子,想起不能見證他們的成長,大叔都很沮喪,淚流不止。大叔的媽媽已經九十高齡,媽媽對於大叔的症狀難以理解,更不能接受他選擇安樂死。妻兒老小,試圖勸說大叔接受姑息治療,但他儘可能的多活些日子。

雖然知道他一定是痛苦的,但是比起死亡以後再也見不到,家人更願意接受「好死不如賴活著「,但是一下好強的大叔對這種做法是拒絕的,他堅定他的決心。

時間來到7月,大叔第一次摔倒,讓他再一次感到難以接受。所以他聯繫了醫院,把日期定在11月2號,因為那一天是他的生日,他覺得墓碑上生日和忌日是同一天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

這是一片安樂死粉末狀的藥物,需要溶解,然後摻入麻醉劑,這種麻醉劑半克的藥量足以支撐一場大型手術,而安樂死會摻入正常用掉了30倍來確保被注射者感受不到痛苦和恐懼。大叔將在幾個月後主動接受安樂死,理論上用藥後的30秒就會睡去。在這最後的30秒裡可以拉著家人的手做最後的告別,4分鐘後,心臟將會停止跳動,生命就此終結。

大嬸陪同大叔辦理了確認手續,大嬸不再勸說大叔放棄這種想法,她珍惜現在的每一天時間,確切的說是每一秒。大嬸兒希望注射能夠在下午,這樣他們和大叔就可以多相處一個上午,但是醫院拒絕了這種請求,因為下午注射要到四點多才能結束,他們不想耽誤休息時間。

回到家中以後,大數約來了所有朋友,他們聚在一起暢聊了幾十年的經歷,回憶著過往的點點滴滴,每個人臉上都是笑的,因為他們願意和大叔用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同時每個人心裡都是哭的,因為這個陽光向上的大叔,幾個月以後就要到達人生的終點。

大叔的媽媽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選擇接受事實,她決定注射當天也要送上最後一程。大叔和朋友交談時吐字不清,朋友恍然大悟,他是在懷念三個月前,他們一起參加了踏青活動。

這次溝通障礙讓大叔感覺尊嚴開始淪喪,他開始只用文字與他人交流,平時隨手記下自己的心情,而他的筆下全都是消極的詞語。

大嬸的心裡一直很矛盾,她既不想影響大叔對於自己尊嚴的捍衛,也更捨不得結髮夫妻結束生命。大嬸對大叔講:「我雖然不能帶你去遊山玩水,但是我會一直悉心照料,我願意與你一同面對這場災難。」大嬸兒一直覺得大叔並不是真的想離開這個世界,他只是被病痛折磨的喪失了理智,大嬸期望他能夠反悔。大叔被大嬸的愛所感動,他意識到可能自己的決定確實有點太自私,所以他決定重新考慮是否進行安樂死。

隔三差五的朋友聚會,大叔的注意力也得到了轉移,他暫時放棄了安樂死的想法,每天和家人朋友們說說笑笑。

時間來到10月一個早晨,大叔忽然感覺手腳僵硬,書寫也出現了困難,他衝動的想要上吊自殺,大嬸覺得與其自願自縊不如正視生命,他們重新聯繫了醫院。大叔已經不在乎忌日與生日是否在同一天。他說他想馬上就去死,最晚不能超過10月16號,最終院方安排他們在10月19號進行安樂死注射。

這是被注射安樂死之前的最後一次聚會,人們舉起酒杯,沒有哭聲,也沒有笑聲,沒有祝福,也沒有告別,每個人過來和他擁抱一下,算是生前最後的儀式。

大叔的媽媽只有一種想法,從此以後我再也沒有兒子了,不是嗎?在家人的陪伴下,他們登上了飛往瑞士的飛機。注射的前一晚,醫生過來對大叔講,你一旦滑動安樂死的注射開關,你很快就會睡著,沒有痛苦,但是你卻永遠醒不過來,你要清楚這一點。

大叔用筆寫下,我一點兒也不害怕死亡。交談中大叔甚至笑出聲來。醫生詫異道,你一點也不像再給自己做決斷。或許生命就是這樣,面對死亡的時候,沒有誰是不害怕的,但是真的臨近死亡,特別是被病痛折磨的患者,或許安樂死對於他們來說是一種解脫。

連死都不怕為什麼害怕活著呢?這句話看來在他們身上是不成立的,只不過留下活著的家人,精神上的痛苦是沒有辦法修復,也沒有辦法改變的。來到醫院以後,藥劑師把毒藥溶解好,麻醉劑灌輸到藥物內。

時間來到上午9點37分,藥物被掛在病房前,大叔安然的躺在床上,醫生鑑於大叔已經喪失了語言能力,讓大叔用點頭或者搖頭來回答身份確認問題,包括名稱、出生年月、身體狀況、是否自願、是否知道後果,大叔全部肯定回答以後,用盡最大力氣播放手機上事先存好的錄音,錄音內容表達了對家人的愛和感謝。

他左手捏著開關,右手拉著妻子的手,聽著錄音,大叔笑了,又好像哭了,屋內很安靜,靜到讓人窒息,家人沒有大哭大鬧,選擇用坦然送走這位要強的大叔。錄音播放完畢,大叔把開關調到了最大,幾分鐘後,大叔被宣告死亡,放在棺木內,就此結束。

大叔的媽媽說,很多人說我很勇敢,其實我哪是什麼勇敢,只是沒有選擇的權利,我兒子確實很勇敢。但是我覺得如果堅持到最後也是勇敢的,媽媽只能靠翻看照片和兒子以前的手跡來思念兒子。

其實生命就是這樣,沒有那麼多的褒義詞,也沒有太多的選擇,每個人對於生命尊嚴死亡的要求都不一樣,可以選擇以死結束磨難,但是留下的是生者無法修復的心理創傷,珍惜生命,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紀錄片#

相關焦點

  • 主持人傅達仁選擇安樂死:在家人陪伴下喝下毒藥,躺兒子懷中離世
    《生何歡,死何苦》一說到死亡,很多人感覺很痛苦,但是對於一些病重的人來說,活著就是痛苦,死就是解脫。病床上的人無法承受化療帶來的痛苦,想親手結束自己的生命,為了能夠走得體面,通常會選擇一種新的死亡方式——安樂死。
  • 我想活得體面,到死都是:人生最後的尊嚴,是安樂死
    我已經無法選擇如何來到這個世界,但希望,能夠決定自己如何死去。我非常希望有一天,安樂死能合法。希望有一天,能有尊嚴地離開這個世界。今天,我想和你們聊聊,這個極具爭議性的話題:安樂死。02安樂死應該成為可選項嗎?很多人認為,人因為受病痛折磨才會選擇安樂死。但在紀錄片《明天之前》裡,104歲的澳洲植物學家大衛·古道爾教授是個例外。
  • 記錄日本女子安樂死全程:從清醒到死亡,僅4分鐘,遺言令人淚目
    這一切都是源於互相之間的不尊重,用血緣關係幹涉對方選擇如何生活的權力。每個人都天然擁有為自己做主,對於自身每件事情的決策權。在做選擇的時候,外界其他人的幹預,可以完全不用在意,因為社會上的關係是能夠解除的,對於自身沒有太大的影響,但是身邊的親人呢?親緣關係會從每個人出生開始,伴隨到死亡為止。
  • 女子安樂死全程,4分鐘告別世界,從清醒到死亡,2字遺言讓人淚崩
    "生和死是無法挽回的,唯有享受其間的一段時光,死亡的黑暗背景對託出生命的光彩。"——桑塔亞那 西方文化中有個非常著名的典故,叫做"蘇格拉底之死"。
  • 日本女子最後選擇了「安樂死」,清醒到死亡全過程只用了四分鐘
    生老病死是常態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有嬰兒誕生,但是也有人在逐漸老去,其實生老病死是人類的常態,但是對於死亡,卻沒有人能夠平靜對待,畢竟我們都有感情。但是在日本卻有一個女子,選擇用「安樂死」,用微笑的方式,離開人世。
  • 狗狗安樂死真的「安樂」嗎?
    選擇安樂死的大多數狗狗都是因為身患疾病無法救治,身體與精神飽受痛苦使用任何藥物都無法緩解時,鏟屎官才迫不得已選擇給狗狗做安樂死。狗狗安樂死聽上去覺得狗狗安樂死的過程並不會疼痛,也沒那麼可怕,相反,狗狗安樂死是一種簡單的,無痛死亡。
  • 日本一女子接受安樂死,僅4分鐘便告別世界,看哭萬千網友!
    「安樂死」在一開始提出之時,就充滿了爭議,有人認為這是一種謀殺,有的人又認為這是那些患有不治之症病人的福音,就是這樣一個飽受爭議的自主死亡方式,仍然得到了一些國家的支持,並且將它合法化,瑞士就是其中之一。 雖然人們總說,只要還活著就一定能看到希望,但是在這世上總有那麼一些人覺得「活著」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一種痛苦,他們或被病痛折磨,認為「死亡」是一種解脫。
  • 日本一女子接受安樂死,僅4分鐘便告別世界,看哭無數網友!
    與常言道:「好死不如賴活著」一樣,無論生活給予怎樣的打擊,人的生命總是最為珍貴,也是一去難再的。「安樂死」是一種因世界上的不治之症,而產生的一種自主死亡的方式。雖然人們總說,只要還活著就一定能看到希望,但是在這世上總有那麼一些人覺得「活著」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一種痛苦,他們或被病痛折磨,認為「死亡」是一種解脫。日本NHK電視臺為一位名叫小島美奈的日本女性拍攝了一部紀錄片,她因病痛而選擇接受安樂死,僅四分鐘的時間便告別了世界,紀錄片看哭了萬千網友。
  • 加拿大反對黨:安樂死新法案會讓人「被安樂死」
    他周一對議會表示:「我們已經建立了對弱勢群體的保障措施,以便他們在選擇(安樂死)的自由和選擇的自主權之間取得平衡」。但保守黨及一些反對者並不這麼認為。新法案欲放寬安樂死限制加拿大聯邦政府在今年2月曾提出C-7法案草案,意在取消現行安樂死法規中申請者必須是「已經預見會死亡」的條款。
  • 重度抑鬱20年想盡辦法自殺,被允許安樂死後她卻選擇活下去?
    這時候,她得知了一個新的選擇——安樂死。安樂死在他們的國家(比利時)是合法的,像艾米這樣的精神病患者,在所有的治療都沒有效果的情況下,是可以申請安樂死的。「2015年6月,她第一次告訴我,她可以選擇安樂死」。
  • 誤認注射藥物醫療糾紛與安樂死
    安樂死,是指對於身患絕症,治癒無望,或者處於難以忍受的極度痛苦之中瀕臨死亡的病人,應其要求,採取措施,使其死亡或加速其死亡。那麼,如何看待誤認注射藥物醫療糾紛與安樂死?下面小編為您詳...1、如何看待誤認注射藥物引起的糾紛?
  • 日本女孩安樂死的過程,從生到死亡僅僅只有一瞬間,讓人淚目!
    生老病死,一直都是人們無法逃脫的輪迴,什麼是死亡,而死亡又是什麼對於很多人來說是無從探討的,從表面來說,死亡就是從人世間消亡,再也不復存在,但是從深層次來說死亡的意義更加值得我們去研究。但是即便是醫療非常發達的今天來說,依舊會有一部分的人選擇安樂死。何為安樂死,對於人的死亡來說,是否會成為一種堅定的選擇即便是現代醫療非常發達的今天,依舊存在一些無法救治的病,而對於這些無法救治的病人,一般情況下,會對其實施安樂死的做法,簡單來說就是直接給病人停止治療或者停止使用藥物。
  • 對話羅點點:「尊嚴死」與「安樂死」,爭議的焦點是什麼?
    羅點點2006年創辦了選擇與尊嚴網站,2013年與人合作創辦了北京生前預囑推廣協會,推廣生前預囑和安寧療護、緩和醫療,希望有尊嚴的死亡早日成為中國人生命全過程。談爭議困惑、疑慮和爭論在很長時間就存在,所以需要溝通交流政事兒:前不久全國兩會期間,圍繞「安樂死與尊嚴死」,你與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主任沈德詠有過交流。
  • 日本女子安樂死全程:從清醒到死亡,僅4分鐘,遺言讓人溼潤眼眶
    這種選擇讓我們覺得無法判斷,同時也是縈繞在心中無法解決的一種人性命題。本期為大家介紹的便是這樣一位選擇安樂死的日本女孩子,她堅強,但是堅強的她卻也仍然選擇坦然的面對死亡。小島選擇安樂死的同時,她的死亡過程也被視頻影像完整的記錄了下來,沒有人可以選擇出生,但是她選擇了死亡。
  • 主持人傅達仁安樂死全程:在家人陪伴下喝下毒藥,躺兒子懷中離世
    「生亦何歡,死亦何苦」 一提起死亡,很多人都覺得是痛苦的,但對於一些病重的人來說活著才是痛苦的,死亡是解脫。躺在病床上的人接受不了疾病化療的痛苦,想要親手結束自己的生命,為了能走得體面些通常會選擇一種新式的死亡辦法——安樂死。
  • 傅達仁選擇安樂死:在家人的陪伴下,服下毒藥,在兒子的懷裡去世
    人生在世,生老病死是無法避免的,但是在面對絕症即將死亡時,大家都沒有其他的選擇,只能通過治療,減輕痛苦,但是在中國有這麼一位男子,在得知得了絕症以後,選擇安樂死,用輕鬆愉快的心情離開人世。死亡是人生必要的經歷的事情,不管是家財萬貫,成功人士,還是窮極一生,無名之輩都需要面臨的事情,但是大家對於死亡的態度卻不一樣,有的人很不捨得這個美好的世界,懼怕死亡,有的人覺得死亡只是一個瞬間的事情,並沒有什麼可怕的,著名的主持人傅達仁在面對死亡沒有悲傷,很坦然,他選擇到瑞典接受安樂死,最後在家人的陪同下,前往瑞典,在家人的歡聲笑語中,躺在兒子的懷裡,離開了這個世界
  • 加拿大安樂死新法案難產,是尊重個人選擇還是加速結束生命?
    他周一對議會表示:「我們已經建立了對弱勢群體的保障措施,以便他們在選擇(安樂死)的自由和選擇的自主權之間取得平衡」。但保守黨及一些反對者並不這麼認為。 新法案欲放寬安樂死限制 加拿大聯邦政府在今年2月曾提出C-7法案草案,意在取消現行安樂死法規中申請者必須是「已經預見會死亡」的條款。
  • 椎名桔平主演懸疑日劇 講述安樂死主題
    《神之手》是一部社會醫療懸疑劇,正面探討現代日本是否有必要進行安樂死的問題,反映人們為惡俗的欲望以及疑慮驅使的現狀。椎名桔平在劇中飾演主人公白川,他是一名外科醫生,因不進行安樂死處理被告發。椎名桔平說:「一看標題『神之手』大概會有種超級神醫的感覺吧?
  • 日本女子安樂死全過程:用4分鐘道別世界,錄像看哭無數網友
    引言生死是人生大事,然而就如同我們無法抉擇自己的出生一樣,我們往往也無法預測自己如何死去。石玉昆在《小五義》中寫道:「奈因陽世三間,沒有我腳踏之地,是生不如死!所以,安樂死也成為了一些人對自己生命的最終抉擇。
  • 為什麼安樂死遲遲不能合法化,真願意安樂死的人並沒有想像那麼多
    每次寫到有關腫瘤晚期病人癌痛的文章,評論裡都會有一堆人回復,建議國家實施安樂死。大家一致認為,既然如此痛苦的活著熬有限的時間,不如安樂死解脫了。可以百分百肯定的是,回復者都不是病人本人,很可能連病人家屬都不是,只是一些旁觀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