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近日,南昌高新區「三風」榜樣人物推薦活動在各村、社區、區屬各單位陸續開展,一批榜樣模範人物從中脫穎而出。這些榜樣人物都是百姓身邊的普通人,卻在不同時期、不同崗位、不同領域,用不同的方式為高新區的蓬勃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正能量。南昌高新區微信公眾號【「三風」榜樣推薦人物】系列展播,今天推出《昌東第一小學丁雷根:捧著一顆心來,深耕農村教育》。
深耕農村教育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高新區鄉村教師丁雷根的座右銘,從20歲踏上了鄉村教育的「三尺講臺」起,他就一直踐行著這個原則,勤奮地耕耘、熱情地守望、執著地堅守,努力描繪著內心最美好的鄉村教育夢想。
紮根農村 默默耕耘奉獻
2010年,剛從師範學校畢業的丁雷根來到了高新區巷口小學當老師。彼時的巷口小學周圍都是農田,設施簡陋、交通不便,只有一路243公交車經過,每次丁雷根回家得步行近半小時才到車站,然後等上至少半小時才有一趟的公交車。有時下班晚了點只能打個三輪車到更遠的外語外貿學院站坐其他車輛。儘管如此,丁雷根也樂此不疲,渾身充滿幹勁。
高新區巷口小學一共12個班,20多名老師,其中2名老師就要負責一個班。初出茅廬的丁雷根便擔任了班主任工作,兼任語文、體育、美術、音樂、思想品德、信息技術等課程。
「語文是我的主課,其他的我平時都沒有學過,但在當時的農村學校這種情況非常普遍,它的教師資源跟城裡的沒辦法比,一是考慮到學校,二是考慮到學生這一塊,要照顧到學生的學習情況。」丁雷根說。
主副課多,自己又不熟悉,如何讓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所收穫?這讓經驗不足的丁雷根感受到壓力,但他也明白要想教給學生東西,就得自己先下苦功夫。於是,丁雷根一邊自學課程、潛心鑽研業務,一邊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漸漸地,丁雷根適應了這種教學節奏,教學成果也很顯著。
「我始終認為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鄉親們把孩子交給我,我就要負責。孩子是這些鄉親們最大的希望,我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他們的希望更大,讓孩子更快地成長,健康成長。」丁雷根說。
十年來,丁雷根從不放棄一個學生,始終用賞識的目光去看待學生,用鼓勵的眼神給學生以自信,用親切的語言肯定學生的進步,他的堅守也換來了學生和家長的肯定。現在一到節假日,那些從丁雷根班上畢業了的孩子都會回來看他們的丁老師,一張卡片、一個蘋果、一個寫滿祝福的小紙條都是他們滿滿的心意與敬意。
「給丁老師:用語言播種,用汗水澆灌,用心血滋潤,用彩筆耕耘。這就是您,我親愛的老師。平安夜到了,祝您平安夜快樂,您的學生。」這是畢業了的學生寫給丁雷根的「小紙條」,像這樣的「小紙條」丁雷根都一一的珍藏。
推廣足球 關愛留守兒童
2016年,丁雷根到昌東一小任教。他發現學校有相當大一部分學生家長外出務工,留守兒童的問題也就隨之而來,這些孩子在感情上是通常會出現脆弱、自卑、厭學等現象,甚至不善於與人交流溝通。如何改變這種現象?他觀察了周邊縣區的農村學校,發現建立校園足球隊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選擇,即可以增強學生體質,也能促進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
「我一有這個想法就告訴了學校校長,校長也馬上同意了。當時我們沒有訓練場地、沒有隊服,甚至連足球場上進球的球網都沒有,但是我們還是著手來做這件事,因為我們覺得能成。」丁雷根說。
秉著能成的信念,丁雷根開始物色學生,他先從自己班上挑選了一些人,好不容易挑到了10個條件符合、身體素質不錯的孩子,結果有些家長知道後,卻不幹了。
「當時家長就說,覺得孩子來踢足球是浪費時間,是在玩,但其實,對於一些孩子來說,這不僅不是玩,甚至在未來也不失為一條出路。」丁雷根說到,「有些好的學校是收這些特長生的,我只有把相關的教育政策慢慢地跟家長們說。」
經過丁雷根苦口婆心地勸說,家長們也漸漸改觀,這支10人校園足球隊總算成立起來了。沒有場地怎麼辦?就在學校裡面的沙地上練;沒有專業教練怎麼辦?丁雷根就自己上。
「想想當時也是挺好玩的,我一個教語文的,連足球比賽規則都不懂,怎麼教?沒辦法,就只有自己天天看視頻、看專業書,跟著他們一起做基本訓練。」丁雷根坦言。
白天上課,下課後跟著孩子們一起練球2個小時,晚上回去看視頻充電,就這樣過了一個多學期,在丁雷根的帶領下,學校的足球隊慢慢地有了正規軍的樣子。
2017年末,得知南昌市教育局和江西師範大學聯合舉辦農村學校校園足球聯賽活動時,丁雷根高興壞了,忙帶著這些孩子們積極備賽,希望他們在比賽中得到更多的鍛鍊。深知自己不專業,得知江西師範大學會給他們安排了專業的足球教練時,丁雷根立馬「下崗」,甘做後勤,噹噹陪練。經過大家的拼搏,最後昌東一小足球隊在全市22支校園足球隊中脫穎而出,獲得第四名,榮獲一等獎。
「這個成績其實也在意料之中的,我們一直在訓練,沒有放棄,大家的鬥志都很高,很辛苦,但也很值得。」丁雷根說。
經此一役,學校足球隊開始一路披荊斬棘,先後榮獲了滕王閣杯高新區第二名、南昌市農村學校聯賽三等獎、南昌市農村學校聯賽組織獎、農聯賽全市優秀足球校長、優秀足球裁判員、優秀足球教練員、優秀足球運動員等。
從2016年到現在,從第一屆到如今第四屆,從選拔隊員,到每次課後的足球訓練,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一起遊玩,一起成長。4年的時間,對於丁雷根來說,變化不大,但對於這些孩子們來說,卻大有不同。
「我以前覺得自己身體素質好,所以剛開始踢球的時候都是自己往前衝,沒有團隊的意識,後來教練和老師教了我,我慢慢地就懂得踢球不僅要靠身體素質,更要靠團隊合作,我覺得自己學到了很多東西。」隊員範志切說。
對此,丁雷根也非常的認同。通過足球這項團體運動,這些留守兒童變得更加智慧、堅持、團結、拼搏、自信,這就是他一直堅持做這項工作的最大的意義。
熱心公益 傳遞社會正能量
除了寓教於樂,丁雷根還非常地熱心公益。
線下,丁雷根積極參與了發現南昌遇見南昌、南昌軍樂節、感恩扶貧看南昌、建軍90周年、南昌地鐵小鮮鷺志願者團隊、南昌市崛美公益、南昌飛行大會等重大活動宣傳。
線上,他利用個人微博帳號@麻雀解,主持微博話題閱讀量#一起話南昌#1005萬、#為南昌高新區打call#1273萬、#南昌教育為民惠民#339萬。在今年上半年的防疫抗洪期間,他利用個人帳號大力宣傳在疫情防控及抗洪中湧現出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在今年5月,丁雷根入選到第四屆中國青年好網民優秀故事終選環節。
供稿:區機關黨委
編輯:熊卓青
編審:馮麗
原標題:《【文明城市創建】昌東第一小學丁雷根:捧著一顆心來,深耕農村教育》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