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城市創建】昌東第一小學丁雷根:捧著一顆心來,深耕農村教育

2020-12-06 澎湃新聞

編者按:

近日,南昌高新區「三風」榜樣人物推薦活動在各村、社區、區屬各單位陸續開展,一批榜樣模範人物從中脫穎而出。這些榜樣人物都是百姓身邊的普通人,卻在不同時期、不同崗位、不同領域,用不同的方式為高新區的蓬勃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正能量。南昌高新區微信公眾號【「三風」榜樣推薦人物】系列展播,今天推出《昌東第一小學丁雷根:捧著一顆心來,深耕農村教育》。

深耕農村教育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高新區鄉村教師丁雷根的座右銘,從20歲踏上了鄉村教育的「三尺講臺」起,他就一直踐行著這個原則,勤奮地耕耘、熱情地守望、執著地堅守,努力描繪著內心最美好的鄉村教育夢想。

紮根農村 默默耕耘奉獻

2010年,剛從師範學校畢業的丁雷根來到了高新區巷口小學當老師。彼時的巷口小學周圍都是農田,設施簡陋、交通不便,只有一路243公交車經過,每次丁雷根回家得步行近半小時才到車站,然後等上至少半小時才有一趟的公交車。有時下班晚了點只能打個三輪車到更遠的外語外貿學院站坐其他車輛。儘管如此,丁雷根也樂此不疲,渾身充滿幹勁。

高新區巷口小學一共12個班,20多名老師,其中2名老師就要負責一個班。初出茅廬的丁雷根便擔任了班主任工作,兼任語文、體育、美術、音樂、思想品德、信息技術等課程。

「語文是我的主課,其他的我平時都沒有學過,但在當時的農村學校這種情況非常普遍,它的教師資源跟城裡的沒辦法比,一是考慮到學校,二是考慮到學生這一塊,要照顧到學生的學習情況。」丁雷根說。

主副課多,自己又不熟悉,如何讓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所收穫?這讓經驗不足的丁雷根感受到壓力,但他也明白要想教給學生東西,就得自己先下苦功夫。於是,丁雷根一邊自學課程、潛心鑽研業務,一邊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漸漸地,丁雷根適應了這種教學節奏,教學成果也很顯著。

「我始終認為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鄉親們把孩子交給我,我就要負責。孩子是這些鄉親們最大的希望,我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他們的希望更大,讓孩子更快地成長,健康成長。」丁雷根說。

十年來,丁雷根從不放棄一個學生,始終用賞識的目光去看待學生,用鼓勵的眼神給學生以自信,用親切的語言肯定學生的進步,他的堅守也換來了學生和家長的肯定。現在一到節假日,那些從丁雷根班上畢業了的孩子都會回來看他們的丁老師,一張卡片、一個蘋果、一個寫滿祝福的小紙條都是他們滿滿的心意與敬意。

「給丁老師:用語言播種,用汗水澆灌,用心血滋潤,用彩筆耕耘。這就是您,我親愛的老師。平安夜到了,祝您平安夜快樂,您的學生。」這是畢業了的學生寫給丁雷根的「小紙條」,像這樣的「小紙條」丁雷根都一一的珍藏。

推廣足球 關愛留守兒童

2016年,丁雷根到昌東一小任教。他發現學校有相當大一部分學生家長外出務工,留守兒童的問題也就隨之而來,這些孩子在感情上是通常會出現脆弱、自卑、厭學等現象,甚至不善於與人交流溝通。如何改變這種現象?他觀察了周邊縣區的農村學校,發現建立校園足球隊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選擇,即可以增強學生體質,也能促進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

「我一有這個想法就告訴了學校校長,校長也馬上同意了。當時我們沒有訓練場地、沒有隊服,甚至連足球場上進球的球網都沒有,但是我們還是著手來做這件事,因為我們覺得能成。」丁雷根說。

秉著能成的信念,丁雷根開始物色學生,他先從自己班上挑選了一些人,好不容易挑到了10個條件符合、身體素質不錯的孩子,結果有些家長知道後,卻不幹了。

「當時家長就說,覺得孩子來踢足球是浪費時間,是在玩,但其實,對於一些孩子來說,這不僅不是玩,甚至在未來也不失為一條出路。」丁雷根說到,「有些好的學校是收這些特長生的,我只有把相關的教育政策慢慢地跟家長們說。」

經過丁雷根苦口婆心地勸說,家長們也漸漸改觀,這支10人校園足球隊總算成立起來了。沒有場地怎麼辦?就在學校裡面的沙地上練;沒有專業教練怎麼辦?丁雷根就自己上。

「想想當時也是挺好玩的,我一個教語文的,連足球比賽規則都不懂,怎麼教?沒辦法,就只有自己天天看視頻、看專業書,跟著他們一起做基本訓練。」丁雷根坦言。

白天上課,下課後跟著孩子們一起練球2個小時,晚上回去看視頻充電,就這樣過了一個多學期,在丁雷根的帶領下,學校的足球隊慢慢地有了正規軍的樣子。

2017年末,得知南昌市教育局和江西師範大學聯合舉辦農村學校校園足球聯賽活動時,丁雷根高興壞了,忙帶著這些孩子們積極備賽,希望他們在比賽中得到更多的鍛鍊。深知自己不專業,得知江西師範大學會給他們安排了專業的足球教練時,丁雷根立馬「下崗」,甘做後勤,噹噹陪練。經過大家的拼搏,最後昌東一小足球隊在全市22支校園足球隊中脫穎而出,獲得第四名,榮獲一等獎。

「這個成績其實也在意料之中的,我們一直在訓練,沒有放棄,大家的鬥志都很高,很辛苦,但也很值得。」丁雷根說。

經此一役,學校足球隊開始一路披荊斬棘,先後榮獲了滕王閣杯高新區第二名、南昌市農村學校聯賽三等獎、南昌市農村學校聯賽組織獎、農聯賽全市優秀足球校長、優秀足球裁判員、優秀足球教練員、優秀足球運動員等。

從2016年到現在,從第一屆到如今第四屆,從選拔隊員,到每次課後的足球訓練,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一起遊玩,一起成長。4年的時間,對於丁雷根來說,變化不大,但對於這些孩子們來說,卻大有不同。

「我以前覺得自己身體素質好,所以剛開始踢球的時候都是自己往前衝,沒有團隊的意識,後來教練和老師教了我,我慢慢地就懂得踢球不僅要靠身體素質,更要靠團隊合作,我覺得自己學到了很多東西。」隊員範志切說。

對此,丁雷根也非常的認同。通過足球這項團體運動,這些留守兒童變得更加智慧、堅持、團結、拼搏、自信,這就是他一直堅持做這項工作的最大的意義。

熱心公益 傳遞社會正能量

除了寓教於樂,丁雷根還非常地熱心公益。

線下,丁雷根積極參與了發現南昌遇見南昌、南昌軍樂節、感恩扶貧看南昌、建軍90周年、南昌地鐵小鮮鷺志願者團隊、南昌市崛美公益、南昌飛行大會等重大活動宣傳。

線上,他利用個人微博帳號@麻雀解,主持微博話題閱讀量#一起話南昌#1005萬、#為南昌高新區打call#1273萬、#南昌教育為民惠民#339萬。在今年上半年的防疫抗洪期間,他利用個人帳號大力宣傳在疫情防控及抗洪中湧現出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在今年5月,丁雷根入選到第四屆中國青年好網民優秀故事終選環節。

供稿:區機關黨委

編輯:熊卓青

編審:馮麗

原標題:《【文明城市創建】昌東第一小學丁雷根:捧著一顆心來,深耕農村教育》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姬延軍:捧著一顆心來 不帶半根草去
    今天的《做人民滿意教師》系列報導,一起認識延安中學高級教師姬延軍,了解他相信學生、喚醒學生、依靠學生、發展學生的教育理念,和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教育人生。
  • 新幹全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縣委書記、縣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指揮部總指揮鄧永翔出席會議並講話。會議動員全縣上下迅速行動起來,保持定力、奮力攻堅,以過硬的工作作風投入創建,以一流的工作成果迎接測評,努力實現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目標。縣委副書記、縣長、縣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指揮部第一副總指揮傅小林主持會議,縣委副書記楊二勇及縣領導鄒友根、龔淑華、周小健、劉樹儒、周曉霞出席會議。
  • ...門打響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暨高水平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行動「發令槍」
    三門打響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暨高水平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行動「發令槍」 2020-05-27 02: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金字招牌有力提升城市內涵品質——諸城市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走筆
    (資料圖片)在11月20日舉行的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諸城市被授予「全國文明城市」稱號。這份沉甸甸的榮譽,是百萬諸城兒女同心同德、拼搏進取贏得的,他們用三年時間完成了首創即成的壯舉。自2018年獲得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提名資格城市以來,諸城市堅持「創建為民、創建惠民、創建靠民」理念,把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作為深入推進創新創業引領區、生態宜居示範區、幸福和諧樣板區和山東半島區域性中心城市「三區一城」建設的有力抓手,聚力打造城市的筋與骨,培育城市的靈與魂,凝聚城市的血與肉,帶來的是城市形象的改變、市民素質的提高以及幸福指數的持續提升。
  • 深圳大力推進文明城市創建,打造城市文明典範
    近年來,深圳高度重視文明創建,將精神文明建設貫穿城市各項事業發展全過程,堅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市民文明素養和城市文明程度,讓城市更加崇德向善、文明和諧,也更加安全穩定、宜居舒適。獲得五次全國文明城市稱號、正在全力創建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的深圳,在精神文明建設徵程中不斷砥礪前行,用「先行示範」的魄力,打造城市文明典範,讓文明成為深圳最聞名的城市品牌。
  • 文明如水 幸福花開 ——慈谿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巡禮
    滄海桑田,唐塗宋地;慈風泱泱,文明昭彰。2020年11月20日,歷經兩輪六年的創建歷程,慈谿以縣級城市全國第九、全省第二的佳績,摘得「全國文明城市」桂冠。2002年,我市被評為省文明城市,2010年被評為省示範文明城市,2013年被評為省文明市,2015年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提名資格城市。全民創建氛圍日益濃厚,城市功能進一步優化,市容市貌和城市環境不斷改善,城市建設發展迸發新活力,人民群眾幸福指數和滿意程度持續提升,2020年首次榮膺「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 文明城市創建繪就社會文明美好畫卷
    創文明城,持續改善人居環境日前,我省滁州市、黃山市、宿州市、阜陽市成功入選第六屆地級全國文明城市,新當選數位居全國第二;最近三個創建周期均喜獲豐收,以11個當選地級城市穩居全國第一。特色鮮明的城市風貌、靚麗整潔的大街小巷、安全暢通的交通秩序、文明有禮的城市居民,融匯成宿州的「文明底色」。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既是一次城市的全面「體檢」,也是一次城市的全面升級。
  • 創城路上③: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為創建文明城市貢獻教育...
    創城路上③: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為創建文明城市貢獻教育力量!,加快推進美麗校園、文明校園建設,營造安全、健康、文明的校園及周邊環境,不斷提升師生文明素質,組織動員全市中小學校以最好的形象、最佳的狀態、最美的風景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中拿高分、當標兵、擔使命、做貢獻、展形象。
  • 田面社區加強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助力全國文明城市創建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巫偉敏為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推向一個新的臺階,福田區田面社區黨委積極探索謀劃,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於近期開展一系列青少年思想教育活動,提高社區未成年人綜合素質和文明水平,全面助力全國文明城市創建。
  • 蕭山區:深化文明城市創建 助力亞運興城
    聚焦亞運、卯足幹勁,深化文明城市創建格局。一是堅持高位推動。召開區委十五屆十次全會,部署亞運興城行動,要求打響文明城市品牌。區委書記、區長多次召開創建工作會議,要求各鎮街、部門主要領導親臨一線、督促問題整改。區四套班子主要領導親自帶隊,走進農貿市場、社區、街巷開展督查、現場辦公、問題抄告。二是堅持全城聯動。
  • 文明花開——鹿苑北街小學創建市級文明校園紀實
    日前,第五屆西安市道德模範暨西安市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集體頒獎典禮在西安隆重舉行,西安市高陵區鹿苑北街小學獲市級文明校園殊榮。北街小學位於高陵區城區西北角,北環廣場西側,屬於城鄉結合部,是城區小學面積最小,學生人數最少的一所小學。
  • 大南路小學 | 「小市民」一起來,為廣州文明創建出一分力!
    「愛家國,強體魄,做美德少年」的2020學年第一學期開學典禮暨禁毒第一課活動。據了解,新的學年大南路小學迎來了92名新同學和2位新老師。活動開始,全體師生在大操場舉行了升旗儀式。操場活動結束後,各班級在課室圍繞防疫教育、常規教育、爭做美德少年等內容進行主題班隊會活動。
  • 句容下蜀鎮:「四度空間」全方位護航文明城市創建
    中國江蘇網4月26日鎮江訊 (楊婕)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開展以來,句容市下蜀鎮以提升全鎮文明內涵為核心,充分發揮黨員示範引領作用,強化志願服務,開展行業性專項整治,加大文明城市創建督察考核力度,不斷增強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 仙華街道:全民參與 助力文明城市創建
    仙華街道:全民參與 助力文明城市創建 2020-11-27 17: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河南各地積極開展文明校園創建活動 優化校園文化建設
    文明校園創建是2016年中央文明辦在全國文明辦主任會議上新提出的創建載體,是中央文明辦在文明城市、文明單位、文明村鎮「三大創建」基礎上,新安排的「兩大創建」之一,目的是通過文明校園創建活動無論是入市口還是主次幹道,無論是公交車站還是城市圍擋,處處都能看到核心價值觀、文明信陽、文明城市的宣傳標語和公益廣告,形式多樣美觀大方。文明新風,在潛移默化中走進千家萬戶,走進每個信陽人的心中。
  • 文明春風度玉關 玉門市加快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步伐
    文明春風度玉關——玉門市加快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步伐每日甘肅網4月24日訊據酒泉日報報導 在玉門新市區,乾淨整潔的街道兩旁風景樹綠意盎然,鮮花競相盛開,隨處可見的宣傳標語和手持小旗的志願者提醒市民文明出行……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春風
  • 【文明創建】愛凌村:樹文明新風 共建美好愛凌
    西場街道愛凌村以創建文明城市為切入點,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助力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暖風行動」,共同推動村居環境衛生水平提升,
  • 963名網格員全員發力助力全國文明城市創建
    西鄉網格員助力全國文明城市創建。自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啟動以來,西鄉街道網格綜合管理中心積極響應街道黨工委的決策部署,第一時間召開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動員部署會,第一時間行動起來,組織963名網格員,開展市容市貌環境整治行動及「創文」入戶宣傳,為西鄉街道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作出網格貢獻。聯合行動,開展市容環境衛生整治。
  • 讓城市更溫暖 讓人民更幸福——寫在南陽市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之際
    6年來,南陽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中,堅守初心、眾志成城,明任務、抓重點、強責任,新老城區齊頭並進,生態家園躍然入畫,人文之美根深葉茂,2017年7月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2018年10月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今年又實現了更大的跨越。城市容顏和氣質的華麗蝶變,成為南陽最濃厚、最亮眼的底色,文明城市,已經成為南陽人邁向美好生活永不停歇的幸福接力。
  • 【全國文明城市巡禮】文明城市創建,晉城勝在何處?
    從剛開始的吵著回農村老家到現在一點點融入城市生活,劉興旺對母親在晉城的生活越來越放心。  劉媽媽喜歡跳廣場舞,每天早上她都會去文體宮健身一個小時,認識了很多老姐妹。從剛開始的不好意思,羞於伸胳膊展腿,到現在時不時還指點一下新加入的廣場舞大媽,也就一年時間。  2009年始,晉城市就率先在全省開始公益文化廣場舞輔導。如今,廣場舞已在晉城開展得蓬蓬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