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深沉管隧道:最深點距海平面60米,中國至今還沒打破的紀錄

2020-12-18 騰訊網

中國一直都在基建這方面做得非常的出色,名氣也非常的大。但並不是所有的記錄都被我國拿下了。就比如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全球最深沉管隧道。它的名字叫做馬爾馬裡隧道。目前位於土耳其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其實在這條海峽下面修建鐵路隧道的想法,可以追溯到1860年了,那時候其實就有人提議要建造一個隧道去穿越這個海峽,讓人們可以更加方便的通行。

但是當1892年法國工程師計劃來負責建造這座隧道的時候,當時的蘇丹又取消了這個項目的修建,所以導致這個隧道的修建計劃從那時候到後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實現。在此期間修建這個隧道的計劃就一直被擱置著,一直到1997年才重新提出要修建一座現代的海峽隧道。也就是今天我們說的馬爾馬裡隧道,只不過修建的過程卻並不盡如人意。

畢竟拖沓也是土耳其人的象徵嘛,1997年提出修建計劃,但是到1999年才獲得必要的資金,項目的準備工作又拖到了2001年,而開工更是拖到了2004年才開始。最終從開工開始算,大約是花了四年才將這條隧道在2008年完成了修建,但隧道的完工並不代表這條隧道能通車能正式對人們開放。因為那個時候這條隧道的鐵軌還沒有建設完成,於是這條隧道正式完工通車的時間被拖到了2013年。

不過其實這隧道的完工時間被推遲也與在隧道附近發現一些考古文物有關,其文物的歷史可追溯到8000年前,所以這條隧道的修建就因為考古而一度擱置,突然感覺有點像是西安修地鐵的感覺。但說實話,從1997年到2013年,整整花了16年,但是隧道總長其實也就13.5公裡,其修建所花的時間著實是有些長了。好在這條隧道也是有很多特點在的。

比如文章一開始提到的全球最深沉管隧道,要知道這條隧道的最深點達到了海平面以下的60米處。要知道港珠澳大橋的海底隧道,最深處距離海平面也就是46米左右。所以這裡完全可以說是目前中國還沒有打破的基建記錄之一。但這並不代表中國就做不到打破這一記錄了,因為在規劃建設中,我國已經出現更牛的沉管隧道規劃了,所以未來說不定等哪一天,等那條隧道建成就能將這一世界紀錄給帶回中國。

因為馬爾馬裡隧道的技術含量相對於其他的隧道來說並沒有那麼的高,畢竟隧道的設計運營時速只有45公裡每小時,建造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也並不是很多。不過說實話這條隧道還是給人們帶來了不少便利的。畢竟很多當地人都要通過這條隧道來完成城市通勤。相對於之前來說還是減少了不少的時間的。

有意思是這條隧道他穿過的博斯普魯斯海峽還是目前全球用於國際航行最狹窄的海峽。構成了歐亞大陸邊界的一部分,所以這條隧道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其實也是一條跨過邊界歐亞的隧道。這麼一想你就會覺得這條隧道還蠻有意義且有特點了,以後有機會去土耳其旅遊可以去嘗試一下喲~

相關焦點

  • 膠州灣第二隧道今天開工,創多項世界之最
    據了解,膠州灣第二隧道在世界隧道建設史上,創下多項紀錄。膠州灣第二隧道西起青島西海岸新區淮河東路,向東沿劉公島路下方敷設,穿越膠州灣,至青島港附近登陸,在海泊河口銜接青島東岸城區。工程主線全長17.89公裡,其中隧道長15.89公裡;採用雙洞雙向六車道的主隧道加中間服務隧道的布置方式,最深點距海平面155米。
  • 博爾特能打破100米,200米紀錄,為何沒能打破400紀錄?
    在世界田徑史上,給人留下印象最深刻的球員就是牙買加運動員博爾特了,他在男子100米和200米賽事上,常年蟬聯第一,並且創造了迄今為止都沒有被打破的世界紀錄。博爾特是少有的田徑天才,是男子100米和200米的王者選手,但是在男子400米的比賽中,博爾特卻沒有創造新的世界紀錄,這到底是因為什麼?
  • 走進世界上最深最恐怖的海洋!11000米的海底會有什麼?
    到現在為止,人類已探索的海底只有百分之五,還有百分之九十五的海洋是未知的,我們都知道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瑪峰,它的高度達到了八千八百四十四米。但是你們知道世界上最深的海洋有多深嗎?如果把珠穆朗瑪峰放進去,豐頂距離海平面還需要兩千一百九十米,這就是馬裡亞納海,由於馬裡亞納海溝是地球的最低點,所以科學家們從未停止對它的探索。
  • 地球上最深的地方在哪裡?
    40米-世界上最深的遊泳池目前世界上最深的遊泳池深度,位於義大利蒙泰格羅託泰爾梅。水肺潛水的極限是60米,在這座遊泳池中,潛水愛好者可安全地體驗潛水樂趣。我們人類對大海的「天然熱愛」到此為止。105.5米-目前世界上最深的地鐵站是烏克蘭基輔地鐵的兵工廠站。
  • 最難打破的6大田徑世界紀錄:王軍霞3000米上榜 博爾特9秒58第二
    田徑領域每個項目都有該項目的世界紀錄,創造世界紀錄代表運動員擁有超越歷史所有時期的全球第一頂尖水準,幾乎每年都會誕生新的世界紀錄,但超高水準的世界紀錄卻是跨時代存在,塵封十年以上難被打破,來看筆者所列的最難打破的6項世界田徑紀錄,王軍霞8分06秒11上榜,博爾特9秒58排名第二。
  • 屯門赤鱲角海底隧道堪稱「香港之最」
    中新社香港12月20日電 香港屯門至赤鱲角北面連接路將於12月27日通車,其中約5公裡為連接屯門南和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的屯門—赤鱲角隧道。這條隧道不單是全港最長和最深的海底隧道,其建造過程更採用首度引入的嶄新技術和設計,堪稱「香港之最」。
  • 不攜帶任何器具,人類徒手潛水的最深紀錄是多少米?
    對於一般人而言,潛水肯定是要攜帶大量相關器具,做到全副武裝才敢下水的,畢竟人類在水下每下潛10米,身體就要承受一個大氣壓的水壓。因此,在進行潛水作業時,人們必須吸入壓縮性空氣或惰氣和氧的混合氣體,以調節鼓室和鼻腔的內外壓力,而如果在潛水的過程中,上升的速度過快,很有可能會變換氣壓過快而患上減壓病。
  •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 長度接近千米大關
    記者12月9日從廣東省交通集團獲悉,深中通道沉管隧道第六個管節順利完成沉放對接,至此,島隧工程沉管隧道已達948.5米,在「十三五」收官之際,為廣東高速公路建設再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記者12月9日從廣東省交通集團獲悉,深中通道沉管隧道第六個管節順利完成沉放對接,至此,島隧工程沉管隧道已達948.5米,在「十三五」收官之際,為廣東高速公路建設再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 聚焦深中:「智」造海底隧道
    其中,海底沉管隧道全長5035米,由32節重約8萬噸的巨型沉管組成,是目前世界上建設規模最大的沉管隧道。工程建成後,從中山直達深圳,通行時間將由原來的2小時縮短為30分鐘,有效推進兩岸產業互聯互通及粵港澳城市群深度融合發展。 「深中通道首節沉管的順利對接,體現了中交建設者高質量、高標準的施工能力,也彰顯了中國橋、中國隧的建設走上了『智』造之路。」
  •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E6管節實現精準安裝
    12月9日3時,深中通道沉管隧道第六個管節順利完成沉放對接,超額完成年度沉管隧道管節沉放建設目標,至此島隧工程沉管隧道已達948.5米,接近千米大關。深中通道沉管隧道E6管節為標準管節,長165米,寬46米,高10.6米,重約8萬噸,沉放水深超過30米,是由西人工島斜坡段轉為中間段施工的首個管節。
  • 海平面能上升多少,如30年後海平面上漲1000米,會發生什麼?
    ,全球大多數的發達城市都是在近海區域,如果海平面上漲1000米,那必將出現遷移或者進入到海底生活, 也就是科學家如今正在研究的海洋房屋,但是至今還沒有實現。不可否認,海平面的上升在如今已經是一個真實的事情發生,隨著全球變暖的加劇,南北極地區的冰川融化增強,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也是越來越快,我國也是一樣的,根據《2019年中國海平面公報》顯示,我國沿海海平面,在1980—2019年期間,上升速率為3.4毫米/年,並且是高於同時段的海平面強度,所以氣候不僅在影響其他國家,同樣也是在影響我國。
  • 我國跨海通道再創新紀錄:大連灣與深中通道同日完成關鍵節點
    其中北方首條跨海沉管隧道,即大連灣海底隧道完成首節沉管安裝,實現寒冷地區沉管隧道施工零的突破;深中通道完成E6管節安裝,世界最長最寬的鋼殼沉管隧道逼近千米大關,再創長度紀錄。專家表示,一南一北兩大超級工程同日完成關鍵節點,創造了我國乃至世界跨海通道建設領域的新紀錄,彰顯了我國在跨海通道建設中強大的綜合協調、資源統籌及科技創新實力。
  • 一日雙「管」齊下 南北兩條跨海通道施工再創世界紀錄
    青島新聞網12月9日訊(記者 任俊峰 通訊員 欒兆鵬 秦志峰)12月9日,我國跨海沉管隧道建設史上迎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時刻——我國北方首條跨海沉管隧道大連灣海底隧道完成首節沉管安裝,實現寒冷地區沉管隧道施工零的突破;深中通道完成E6管節安裝,世界最長最寬的鋼殼沉管隧道逼近千米大關,
  • 美國不得不承認,在全球最艱難的2020年,中國竟打破了出口紀錄
    對中國來說今年也是接受考驗的一年,疫情、中美關係都讓我們繃緊每一根弦。可就在近日,美方權威財經媒體發布了這樣一篇文章,稱在2020年全球最艱難,中美關係極為緊張的情況下,我國卻打破了出口紀錄。而這篇文章的標題是:中國創造的出口記錄是美國疫情嚴重的寫照,滿滿都是美國人的無奈。
  • 田徑史七大最難打破的世界紀錄:博爾特9秒58第二 榜首已沉睡32年
    田徑是最能反映人類基礎運動的項目,號稱運動之母,現代田徑發展至今已十分精細化,共有二十多個項目,一個項目新世界紀錄的誕生,證明人類探索運動極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並不是每個世界紀錄都在正常的進步周期內被打破,來看田徑歷史上最難打破的七大世界紀錄,博爾特的9秒58排第二、喬伊娜的10秒49沉睡了三十二年。
  • 縱深69.4米!這項深基坑地牆施工工法打破同類世界紀錄
    隨著城市建設的飛速發展,大型項目的深基坑施工已不再是新鮮事,如何將深基坑的施工風險降到最低?位於張江的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項目(以下簡稱「硬X射線項目」),在69.4米的超深基坑中突破性地運用地牆止水技術,做到地牆垂直度達1/1000,地下水零滲漏,創下了TRD工法在深度上的世界紀錄。
  • 10907米!世界最深!中國「海鬥一號」成功完成萬米級潛海
    由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主持研製的「海鬥一號」全海深自主遙控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完成其首次萬米海試與試驗性應用任務,取得多項重大突破,填補了我國萬米級作業型無人潛水器的空白。在試驗中,「海鬥一號」在馬裡亞納海溝實現4次萬米下潛,最大下潛深度10907米,一舉刷新了我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和俄羅斯無人潛航器「勇士號」所到達的世界最深紀錄10028米。
  • 中國跨海通道建設領域再創新紀錄
    其中北方首條跨海沉管隧道,即大連灣海底隧道完成首節沉管安裝,實現寒冷地區沉管隧道施工零的突破;深中通道完成E6管節安裝,世界最長最寬的鋼殼沉管隧道逼近千米大關,再創長度紀錄。專家表示,一南一北兩大超級工程同日完成關鍵節點,創造了我國乃至世界跨海通道建設領域的新紀錄,彰顯了我國在跨海通道建設中強大的綜合協調、資源統籌及科技創新實力。
  • 南極「末日冰川」融化速度加快,海平面或升60釐米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在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地球上許多自然景觀都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其中最明顯的變化應該是極地地區的冰雪融化現象根據《BBC》的報導,南極一處被稱為斯維茨的冰川以超出科學家們意料的速度在融化,同時該冰川由於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至今融化現象十分明顯,而且它的儲冰量十分大,因此也被稱為「末日冰川」。該報導指出了導致末日冰川融化過快的罪魁禍首,那就是潛入冰川底部的暖流,根據探測該暖流的溫度達到2攝氏度。
  • 中國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突破萬米海深
    原標題:中國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突破萬米海深   11月10日,早上8時12分,我國「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順利下潛至地球海洋最深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