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額完成目標!深中通道沉管隧道E6管節實現精準安裝

2020-12-14 央視新聞

12月9日3時,深中通道沉管隧道第六個管節順利完成沉放對接,超額完成年度沉管隧道管節沉放建設目標,至此島隧工程沉管隧道已達948.5米,接近千米大關。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E6管節為標準管節,長165米,寬46米,高10.6米,重約8萬噸,沉放水深超過30米,是由西人工島斜坡段轉為中間段施工的首個管節。

不同的水文、天氣等建設條件,對深中通道建設者都提出了全新挑戰:

一是E6管節施工位置距離社會公共航道最近處僅90米,過往船舶闖入施工區域發生碰撞風險增加;同時,船舶在水上運行推擠水體形成的船行波對沉管沉放幹擾程度增大。

二是此次浮運安裝,受冷空氣持續影響,現場東北風達到6級,其間面臨著頂風、頂流、頂浪等惡劣天氣水文環境,船機負荷明顯加大。

在沉管安裝前,施工單位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項目部組織召開了第26次技術討論會,對E1—E5管節施工進行了全面總結梳理,並對E6浮運、安裝風險再排查,確保各項準備工作萬無一失。安裝過程中,中交一航局沉管安裝團隊先後召開5次決策會,進行步驟確認和實時動態調整,確保E6管節高精度安裝。歷經25小時出塢、浮運、系泊、安裝等工序,在世界首制沉管運輸安裝一體船等重大施工裝備保障下,E6管節順利完成對接。

深中通道是國家「十三五」重大工程和粵港澳大灣區核心通道,是集「橋、島、隧、水下互通」於一體的超級跨海集群工程,項目全長24公裡,採用設計速度100公裡/小時的雙向8車道高速公路技術標準,計劃2024年建成通車。(總臺央視記者 魏星)

(編輯 李茗伊)

相關焦點

  • 深中通道首節沉管對接順利完成
    南方網訊(記者/趙剛 通訊員/粵交集宣 嶽路建)廣東交通集團發布消息,6月17日11:45分,歷經約36個小時的出塢、浮運、系泊、安裝,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首節沉管順利實現與西人工島暗埋段對接,完成了首次「海底初吻」。這標誌著深中通道首節沉管對接順利完成,也標誌深中通道項目關鍵線路的核心控制性工程取得重大進展,更標誌著中國在沉管隧道建設領域登上了新的技術高峰。
  •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 長度接近千米大關
    記者12月9日從廣東省交通集團獲悉,深中通道沉管隧道第六個管節順利完成沉放對接,至此,島隧工程沉管隧道已達948.5米,在「十三五」收官之際,為廣東高速公路建設再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記者12月9日從廣東省交通集團獲悉,深中通道沉管隧道第六個管節順利完成沉放對接,至此,島隧工程沉管隧道已達948.5米,在「十三五」收官之際,為廣東高速公路建設再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 深中通道E4管節實現精準對接
    9月26日,記者從廣東交通集團了解到,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工程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工程於當日清晨5時順利完成E4管節對接。經貫通測量,E4管節對接偏差均在50毫米也即5釐米之內,滿足驗收控制標準。其精準對接,為深中通道持續推進「平安百年品質工程」建設夯實基礎。
  • 深中通道更進一步
    12月9日凌晨,經過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項目工程師們的努力,深中通道E6管節順利對接。至此,島隧工程沉管隧道超額完成年度安裝5節的目標,沉管隧道已達948.5米,接近千米大關。E6為標準管節,長165米,寬46米,高10.6米,重約8萬噸,沉放水深超過30米,是由西人工島斜坡段轉為中間段施工的首個管節。
  • 我國跨海通道再創新紀錄:大連灣與深中通道同日完成關鍵節點
    12月9日,我國南北雙海底沉管實現同日精準對接。其中北方首條跨海沉管隧道,即大連灣海底隧道完成首節沉管安裝,實現寒冷地區沉管隧道施工零的突破;深中通道完成E6管節安裝,世界最長最寬的鋼殼沉管隧道逼近千米大關,再創長度紀錄。
  • 一日雙「管」齊下 南北兩條跨海通道施工再創世界紀錄
    青島新聞網12月9日訊(記者 任俊峰 通訊員 欒兆鵬 秦志峰)12月9日,我國跨海沉管隧道建設史上迎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時刻——我國北方首條跨海沉管隧道大連灣海底隧道完成首節沉管安裝,實現寒冷地區沉管隧道施工零的突破;深中通道完成E6管節安裝,世界最長最寬的鋼殼沉管隧道逼近千米大關,
  • 聚焦深中:「智」造海底隧道
    深中通道每節沉管需航行47公裡,完成7次航道轉換。建設過程中,中交建設者發揮技術優勢,克服地質條件複雜、回淤強度大、超大跨徑深埋、水下毫米級對接等多個世界難題,研發設計出一整套外海沉管隧道施工技術和核心裝備,助力超級工程建設,將我國外海沉管運輸安裝推向自動化、智能化時代。
  • 廣州海事局通宵護航圓滿完成深中通道8萬噸E2管節浮運護航任務
    廣州海事局通宵護航圓滿完成深中通道8萬噸E2管節浮運護航任務金羊網  作者:沈釗 宋騰飛 範天佑  2020-07-29 7月29日上午10時許,深中通道隧道鋼殼沉管E2管節在廣州海事局的通宵護航下歷時近13個小時安全抵達基槽安裝水域。
  • 6萬噸「巨無霸」搬家 深中通道首個鋼殼沉管順利下水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 通訊員 蘭志成)4月12日,在纜繩牽引下,深中通道首節澆築混凝土後重達6萬噸的沉管順利從陸上到水上、從淺塢到深塢移動約百米,順利完成下水作業,為接下來的沉管隧道安裝打下了堅實基礎,也標誌著深中通道項目建設進入新階段。
  • 大連灣海底隧道首節沉管成功精準對接
    12月9日,歷經17小時的連續作業,由中交一航局負責施工的我國北方首條大型跨海沉管隧道集群工程——大連灣海底隧道首節沉管成功沉放海底,與北岸暗埋段實現精準對接,標誌著我國寒冷地區首條海底沉管隧道建設實現零的突破。
  • 我國跨海通道建設領域再創新紀錄!
    科技日報記者 矯陽12月9日,我國南北雙海底沉管實現同日精準對接。其中北方首條跨海沉管隧道,即大連灣海底隧道完成首節沉管安裝,實現寒冷地區沉管隧道施工零的突破;深中通道完成E6管節安裝,世界最長最寬的鋼殼沉管隧道逼近千米大關,再創長度紀錄。
  • 中國跨海通道建設領域再創新紀錄
    ◎ 科技日報記者 矯陽12月9日,我國南北雙海底沉管實現同日精準對接。其中北方首條跨海沉管隧道,即大連灣海底隧道完成首節沉管安裝,實現寒冷地區沉管隧道施工零的突破;深中通道完成E6管節安裝,世界最長最寬的鋼殼沉管隧道逼近千米大關,再創長度紀錄。
  • 我國海底隧道有了重大進展
    12月9日凌晨3:45,歷經17小時連續作業,由中交一航局施工的我國北方首條大型跨海沉管隧道集群工程——大連灣海底隧道首節沉管成功沉放海底,並與北岸暗埋段實現精準對接,在我國寒冷地區首條海底沉管隧道建設中實現零的突破。
  • 中交四航局:自主創新智造鋼殼中國標準
    項目總指揮,深中管理中心主任王啟銅一聲令下,重達6萬噸的首節鋼殼沉管橫移正式啟動,只見四臺卷揚機同步用力,50分鐘後,「巨無霸」沉管在纜繩的牽引下,緩緩進入深塢區指定作業位置,開始了出海安裝前的最後一道工序作業,也標誌著深中通道項目建設進入新階段。
  • 專訪管延安:從「大國工匠」到「全國勞動模範」
    港珠澳大橋是建設群體共同的傑作,沉管安裝是港珠澳大橋建設中最具挑戰、最為關鍵和風險最大的工序。大橋海底隧道由33條巨型沉管連接而成,每條標準沉管長度為180米,水平面積堪比10個籃球場之大。超級沉管在30多米海底實現釐米級精確對接,在業內人士看來,難度係數絲毫不亞於「神九」與「天宮一號」的對接。
  • 管延安:「超級工程」走出的「大國工匠」
    2013年,管延安受命前往珠海牛頭島,帶領鉗工團隊參與建設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長達5.6公裡的外海沉管隧道,由33節巨型沉管連接而成。在最深40米的海底實現釐米級精確對接,在業內人士看來,其難度係數絲毫不亞於「神九」與「天宮一號」的對接。管延安和他的團隊主要負責沉管舾裝和管內壓載水系統等相關作業,其中一項具體工作就是安裝沉管的閥門螺絲。
  • 「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計劃於2024年建成通車
    它是國家「十三五」重大工程,以建成世界一流可持續跨海通道工程、創珠江口百年門戶工程、攻克行業技術難題、促進行業產業升級為目標,肩負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重任。 世界首次應用八車道鋼殼混凝土的沉管隧道,形成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成套技術及標準。經3年自主研發,形成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鋼殼沉管隧道成套技術,填補了國內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全產業鏈空白。
  • 深中通道有什麼重大進展?深中通道火炬到深圳機場要多久?
    深中通道是一個創世紀的大工程,無論是從建設難度還是通道建立的意義上看都是有一定的價值的。很多人都期待著深中通道的建立,可以將深圳的輻射能力帶給中山以及周邊城市,從而達到共贏。可以說與深中通道相掛鈎的行業都把深中通道當成了一塊香餑餑。那麼深中通道最近有什麼重大進展嗎?深中通道建成之後,中山火炬到深圳機場需要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