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2月12日韓國平昌報導(記者 任韜衡 朱萍妃) 在奧運會期間,互換、收集各類奧運紀念徽章已經成為很常見的一幕,奧運徽章本身也成為國際體育「朋友圈」的紐帶。為了交換徽章,不少人可以不遠萬裡追隨奧運季節「遷徙」,比如來自西班牙馬德裡的塞爾西奧·洛佩斯。
圖為2018年2月11日路過的志願者及工作人員在塞爾西奧·洛佩斯身旁挑選徽章。(參考消息網記者 任韜衡攝)
午間,在位於江陵的運動員村門口,記者遇見了塞爾西奧·洛佩斯。此時路上原本行人不多,但塞爾西奧·洛佩斯面前的「攤位」卻熱鬧非凡,圍著不少與之攀談的記者或志願者。看到記者時,他首先冒出了一句西班牙口音的英語:「換徽章嗎?」
塞爾西奧·洛佩斯的「商品展示臺」琳琅滿目,除了一些普通的遊客紀念小徽章,還有不少極為珍貴的「限量版」。洛佩斯說,他本職是在IT行業,收集奧運徽章只是一個「昂貴」的愛好。為了這個愛好,洛佩斯曾經走過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2年倫敦奧運會、2014年索契冬奧會、2016年里約奧運會,甚至還有2014年南京青奧會。
早在兩個月前,洛佩斯就已來到平昌,住在奧運村附近的一家酒店。他說,這個「生意」並不掙錢,只為「情懷」,酒店價格不菲,「但普通版本的紀念徽章單價只有3歐元」。而且,他並不出售稀有品種的徽章,只接受交換。如此看來,支撐洛佩斯高成本負收益「生意」的理由,恐怕就只有熱愛了。
曾經來華兩次的洛佩斯對中國的印象十分深刻,尤其是念念不忘中國的美食,以及諸多名勝古蹟。他說,到2022年北京冬奧會時,他還會再去北京,繼續自己的「徽章」生意。記者提醒洛佩斯,北京冬季溫度有時可能比平昌還要低。洛佩斯笑答,雖然很冷,但他仍將很享受自己的徽章「生意」。
奧運徽章最早出現於1896年雅典奧運會上,原本只是用於區別運動員、官員和新聞媒體身份的圓形硬紙標識。後來,一些參賽選手通過交換身上所佩戴的圓紙牌,彼此傳遞美好祝福,由此逐漸形成風尚。
圖為塞爾西奧·洛佩斯所收集的徽章大集錦(參考消息網記者 任韜衡攝)
一百多年來,奧運徽章演變的愈加豐富,濃縮了舉辦城市的特色和文化,參與交換的群體範圍也不斷擴大,無論是運動員還是普通觀眾,不僅可以通過這項活動分享有關奧運的故事和記憶,還可以建立自己的世界「朋友圈」、體育「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