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網站發布《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4045號建議的答覆》(以下簡稱《答覆》),就「關於運用區塊鏈技術推進中高考改革的建議」進行答覆。
《答覆》中提到,網際網路背景下,特別是以大數據、雲計算、泛在學習、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快速進入教育行業,並發揮顯著的影響,教育業務的數據流在各個學段、各類學校的各個層面,尤其是在學生成長發展記錄綜合素質評價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據介紹,為落實國務院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決策部署,2014年,教育部出臺了《關於加強和改進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就完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提出了具體要求。明確提出各地要建立健全綜合素質評價檔案制度,並且統一格式,特別強調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將學生的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和社會實踐五個方面作為重點評價內容如實記錄,不斷提高綜合素質評價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截至目前,全國已經有25個省份藉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建立了省級統一的綜合素質評價平臺,其他省份選擇了部分高中學校開展綜合素質評價試點工作。同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由各省(區、市)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參照《意見》制定實施辦法。目前,隨著各地中考改革的不斷推進,各地普遍以地市為單位開發研製了初中階段的綜合素質評價平臺。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的部分省份和地區的一些小學也在探索將現代的信息技術和學生的成長檔案聯繫起來。特別是上海和福建廈門等地,已經將區塊鏈技術引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現了教育部門和綜合實踐基地的互通互聯、共享共用,極大地提高了綜合素質評價記錄的實時性和真實性。
值得注意的是,《答覆》中稱,下一步,為適應「強基計劃」的實施,教育部明確要求所有省份要在2021年秋季開學前,建立省級統一的綜合素質評價平臺。此外,教育部也將積極研究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提高運用和管理區塊鏈技術能力,探索和推動區塊鏈技術在綜合素質評價領域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