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國資入主一年後 水發興業能源籌謀「三年三家上市公司」

2020-12-02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山東國資入主一年後 水發興業能源籌謀「三年三家上市公司」

  從2019年11月28日山東國資的成功紓困入主,到2020年6月中期業績利潤由虧轉盈,再到如今混改一周年重新謀劃發展藍圖,水發興業能源(00750.HK)一年多來的發展,鮮活地演繹了一家民企從陷入資金困境到獲得國資紓困並重獲新生的歷程。

  國資紓困賦予新鮮「血液」

  「如果說2018年10月,水發興業能源處於一個生病的狀態,那麼水發集團的注資,就相當於重新賦予了它血液,讓它逐漸恢復到健康的狀態,未來,我們將讓它茁壯成長。」混改一周年之際,水發興業能源董事長鄭清濤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

  2018年10月,興業太陽能(水發興業能源前身)1.6億美元優先票據未能如期償付,觸發交叉違約。受此影響,興業太陽能多項業務受到掣肘,股價也創歷史新低。

  2019年1月,興業太陽能進行債務重組,潛在買方山東國資水發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水發集團」)現身。興業太陽能向其子公司水發(香港)配售16.87億股認購股份,發行價為每股0.92港元。

  目前,水發集團持有水發興業能源66.92%股份,並間接持有興業新材料62.37%股份。截至2020年6月30日,水發興業能源上半年實現收入20.78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69%,實現淨利潤約2.19億元,國企控股半年後即成功實現業績扭虧為盈。

  對於如何在短短的一年時間內,將水發興業能源扭虧為盈,水發興業能源董事長鄭清濤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山東國資入主後,第一步是輸血,給水發興業能源注資,解決它的燃眉之急資金問題;第二步是修復水發興業能源的大腦,完善內部機制與管理,植入水發的國企文化,形成新的更加嚴謹、科學、有效的風險管理體系與決策體系、新的產業發展戰略定位,同時通過新建、併購、重組等多種方式推動公司更快發展。

  作為原興業太陽能控股股東、董事長,現水發興業能源副董事長劉紅維也向記者表示,水發集團入主後,公司發生了三方面變化,首先有了國企背書,公司融資渠道更加多元化,整體融資成本降低至6%以下;其次資金問題解決後,公司經營全面恢復正常,在水發集團的助力下,公司拿項目更容易了,大項目也更多了;最後相關好轉情況都體現在財務上,所以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了扭虧為盈。

  三年謀「三家主板上市公司」

  不過,在控股股東水發集團看來,水發興業能源目前的發展現狀,僅僅是符合其當時併購重組時的預期,距離其目標仍有一定差距。

  「水發興業能源本身是一家非常優秀的企業,有好的團隊與市場拓展能力,僅僅是當時因為資金問題陷入困境,所以資金進入後,公司也很快能恢復正常運轉,但其實目前水發能源的發展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因此,我們在公司混改一周年之際,制定了新的三年、五年規劃藍圖。」鄭清濤向記者表示。

  水發興業能源創建於1995年,原名中國興業太陽能技術控股有限公司,2009年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2017年7月21日,興業太陽能子公司興業新材料在香港聯交所分拆上市。2019年11月,公司獲山東省屬國有企業水發集團有限公司增資控股66.92%股份,目前公司專注清潔能源、綠色建築、新型材料三大產業,資產規模達120億元人民幣。

  「通過三年時間的努力,我們的公司資產規模希望達到200億,收入達到200億,淨利潤達到10億。」鄭清濤向記者透露了公司未來三年經營目標。

  另外,在產業布局方面,水發興業能源將聚焦清潔能源主業形成核心競爭優勢,以光伏、風電、儲能等清潔能源的開發和應用為主業,培育燃氣、供熱等綜合能源服務為新的業務增長點,商業模式由EPC為主向EPC與投資並重方向轉型,單一光伏風電項目開發向綜合能源基地開發轉型。同時持續鞏固綠色建築行業優勢地位,保持液晶調光材料的行業優勢,並引導清潔能源產業布局海外市場。

  據了解,水發興業能源已明確行業首位度目標,把開發和建設、投資和併購優質光伏項目作為清潔能源業務的首要目標,力爭2023年底光伏電站持有規模達到3吉瓦。同時計劃在未來三年內,通過延伸產業鏈加併購的方式,成為行業領先的綠色建築總承包企業。

  水發興業能源每一個產業背後,還有著更高的資本化目標。鄭清濤透露,針對公司目前擁有的清潔能源、綠色建築、新型材料三大產業,將分別打造各自獨立的上市平臺。具體來看,水發興業能源三年內將清潔能源重資產分拆,計劃回歸A股;以水發興業能源為主體,逐步以綠色建築系統集成、能源工程建設業務為主,保留輕資產的商業模式;完成中國興業新材料控股有限公司由香港創業板轉主板工作,繼續做大做強液晶調光材料系列產品

(文章來源:e公司)

(責任編輯:DF506)

相關焦點

  • 山東國資入主一年後,水發興業能源籌謀「三年三家上市公司」
    來源:e公司從2019年11月28日山東國資的成功紓困入主,到2020年6月中期業績利潤由虧轉盈,再到如今混改一周年重新謀劃發展藍圖,水發興業能源(00750.HK)一年多來的發展,鮮活地演繹了一家民企從陷入資金困境到獲得國資紓困並重獲新生的歷程
  • 水發興業能源走出「至暗」背後:「水發系」效能疊加裂變
    老牌上市公司在經歷國資「輸血」、市場突進、強化科創以及降本增效後就此走出流動性緊張的至暗時刻。對於上述表現,無論是身為水發興業能源董事長鄭清濤還是水發集團掌舵者的王振欽均表示,一切並不意外,但距離其目標仍有一定差距。
  • 2020年水發興業能源(HK00750)大事件盤點
    從2019年11月28日山東國資的成功紓困入主,到2020年6月中期業績利潤由虧轉盈,再到如今混改一周年重新謀劃發展藍圖,水發興業能源(00750.HK)一年多來的發展,鮮活地演繹了一家民企從陷入資金困境到獲得國資紓困並重獲新生的歷程,下面盤點水發興業能源大事件。
  • 盤點2020年水發興業能源(HK00750)大事件
    來源:新浪財經從2019年11月28日山東國資的成功紓困入主,到2020年6月中期業績利潤由虧轉盈,再到如今混改一周年重新謀劃發展藍圖,水發興業能源(00750.HK)一年多來的發展,鮮活地演繹了一家民企從陷入資金困境到獲得國資紓困並重獲新生的歷程,下面盤點水發興業能源大事件。
  • 水發能源擬分拆清潔能源回A上市 省屬國企水發集團上市公司數量欲...
    併購派思股份、興業太陽能(更名為水發興業能源)、興業新材料,水發集團半年內一口氣將3家上市公司收入囊中,引發了資本市場的廣泛關注,而山東財經報導記者從2020年水發興業能源發展戰略研討會上了解到,水發興業能源集團計劃在2023年前將清潔能源重資產分拆,整體打包回歸A股上市。
  • 水發興業漸入佳境,二百億營收可期
    一,實力雄厚的白武士2019年11月,山東省屬國有企業水發集團100%控股的水發能源向原名中國興業太陽能增資控股66.92%股份,成功重組後易名為中國水發興業能源集團有限公司(00750.HK下稱水發興業),成為水發集團布局粵港澳大灣區的一級權屬公司
  • 水發興業漸入佳境 二百億營收可期
    100%控股的水發能源向原名中國興業太陽能增資控股66.92%股份,成功重組後易名為中國水發興業能源集團有限公司(00750.HK下稱水發興業),成為水發集團布局粵港澳大灣區的一級權屬公司   二,重組初見成效,淨利潤轉正   水發集團入主時已經對上市平臺水發興業制定了3-5年目標,特別是在盤活資產,母公司協同效應,拓展新業務領域等,務求減低融資成本,增加收入,改善財務狀況。
  • 水發興業漸入佳境,二百億營收可期_行業綜合_行業_中金在線
    100%控股的水發能源向原名中國興業太陽能增資控股66.92%股份,成功重組後易名為中國水發興業能源集團有限公司(00750.HK下稱水發興業),成為水發集團布局粵港澳大灣區的一級權屬公司,目前產業布局在清潔能源,綠色建築及新材料領域,將聚焦清潔能源生態系統構建和投資。
  • 水發興業漸入佳境 營業收入將衝擊2000億_世紀新能源網 Century...
    一,實力雄厚的白武士2019年11月,山東省屬國有企業水發集團100%控股的水發能源向原名中國興業太陽能增資控股66.92%股份,成功重組後易名為中國水發興業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水發興業),成為水發集團布局粵港澳大灣區的一級權屬公司,目前產業布局在清潔能源,綠色建築及新材料領域
  • 三個板塊的IPO已啟動!山東國企「水發」要舞資本長袖
    這幾年,水發集團在資本市場的舉措備受矚目。併購派思股份、興業太陽能(更名為「水發興業能源」)、興業新材料,水發集團半年內一口氣將3家上市公司收入囊中,引發了資本市場的廣泛關注。而經濟導報記者從2020年水發興業能源發展戰略研討會上了解到,水發興業能源集團計劃在2023年前將清潔能源重資產分拆,整體打包回歸A股上市。
  • 財鑫聞|又一上市公司將被山東國資收入囊中!山東海洋集團擬13億入...
    從股權結構來看,山東省國資委持股海洋集團49.7387%股份,山東高速集團有限公司持股20.1045%,海洋集團餘下股份多由山東當地國資持有。目前擁有7家一級權屬企業和1支國家級產業投資基金。致力於打造山東省海洋產業核心投資運營平臺、海洋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和海洋戰略資源整合平臺。
  • 蒙牛將入主的妙可藍多最初叫什麼?山東農藥,早期的山東股之一
    外界關注妙可藍多,是因為國內最知名乳企之一的蒙牛要入主。最新的消息是, 妙可藍多將定向增發新股,蒙牛認購後,所持股份將超過原實際控制人柴琇,成為公司的第一大股東。妙可藍多的名字非常優雅,生產的也是很誘人的奶酪,被稱為奶酪第一股。但如果追根溯源,我們會發現,這是山東一家早期上市公司,最初的名稱叫山東農藥。
  • 地方國資再度異地紓困 銀川金控擬入主新綸科技
    證券時報記者 曹晨 時隔半年後,銀川國資異地紓困並擬入主新綸科技終於有了實質性進展。5月17日晚間,新綸科技(002341)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侯毅將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共2.58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22.35%)的表決權全部委託至銀川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行使。
  • 虛增7億營收被罰177萬,新綸科技:銀川國資入主有利投資者索賠
    處罰落地將加快銀川國資入主腳步,這有望緩解上市公司和實控人資金緊張問題。三年造假被罰177萬元新綸科技5月24日晚公告,公司於5月21日收到證監會下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此前,新綸科技已於4月10日收到《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
  • 地方國資異地紓困再添一例?銀川金融控股集團擬入主新綸科技
    來源:證券時報·e公司時隔半年後,銀川國資異地紓困並擬入主新綸科技的計劃終於有了實質性進展。5月17日晚間,新綸科技(002341)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侯毅將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共2.58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22.35%)的表決權全部委託至銀川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行使。
  • 仁東控股崩盤背後的隱秘路徑:股東依靠國資入主利好出貨 海科金...
    但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梳理發現,與對其他上市公司「悉心照料」不同的是,海澱國資並沒有實際取得仁東控股的股份,在通過委託表決權入主仁東控股一年來時間裡,對仁東控股的助力並不明顯。  海澱國資零成本入主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梳理近年來仁東控股的經營狀況與資本運作發現,仁東控股的敗局或早有徵兆。
  • 背靠大樹後的環保涉水上市公司都過得如何?
    國資接盤後的那些民營涉水上市企業2019年表現如何呢?北極星水處理網統計了國資入主的5家環保上市公司,分別為碧水源、國禎環保、東方園林、環能科技、啟迪環境。從2019年年報入手看看國資的到來給他們帶來了怎樣的變化!
  • 廣環投為何著急入主博世科?
    多的都數不過來了,大概這是第N家環保民營上市企業,集體引入國資和大央企了。  這年頭,幹不好的要賣,幹好的也要賣,環保民營企業真是太難了。  毫無疑問,中持和博世科不是首輪「混改」的企業,從2018年產業寒冬發生至今,據《環保圈》不完全統計,斷斷續續已有近20家民營上市企業,大規模集體引入國資,發生控股權易主的事情了,業內早已見怪不怪。
  • 新綸科技成蘋果谷歌供應商 銀川國資入主擬至少12.5億馳援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上市以來,新綸科技實施了四次定增,募資接近40億元,全部用於產業布局及償還銀行貸款、補充流動資金。但因項目投資較大,公司發展資金仍然不充足。不過,隨著新綸科技多年產業布局,公司擁有可以預見的發展前景。根據年報,截至目前,公司已經成為蘋果、谷歌、華為的供應商,且與LG、歐萊雅、強生等保持著合作關係。
  • 這些公司易主三年沒動靜,已過借殼上市時限,可以出手了?
    上海證券報消息,2019年10月正式修訂的重組辦法將借殼認定的時間周期從5年縮減到3年,為上市公司加速重組「換血」打開了政策空間。新規運行將近一年,確有如中植系美爾雅等上市公司積極把握這一政策「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