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呂燁珏 通訊員 朱顏
黃美琪住在塘河南村已經30多年了,眼看著這個80年代初建造的小區從孤零零的幾幢單位宿舍,到慢慢地拓寬道路,種起綠化,從無到有,又由新變舊。
「小區老了。」她說,「上一次改造還是十年前『平改坡』的時候了。」
最近,黃美琪滿心期待,因為時隔多年,小區終於啟動了新一輪大改造。
沿著塘河路兩側的塘河新村社區和餘杭塘路社區,涉及塘河新村、塘河北村和塘河南村共計3個小區,超過4000戶居民——該塘河片區將通過對塘河路改造及業態調整,打造具有老舊小區特色的「城市綜合體」。
城市綜合體的本質,是一個「微縮版小城市」。說白了,是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更便利的各方面服務。
「未來的社區應是人與人和諧,人與社區空間和諧。」小河街道黨工委書記鐘鳴表示,「和諧」的重點在於人們的相處與交流空間,是否與商業、公益文化、政府服務等相洽,「我們希望通過改造將塘河片區打造成一個集辦事、商業、休憩、娛樂、文化等各方面服務集聚的綜合體。」
具體如何打造?
「儘量做減法。」塘河新村社區書記俞芬說,老舊小區本身的空間感不開闊,塘河片區的老年人比例又達近30%,「從居民的需求出發,我們想營造一個更通透的生活居住環境。」
因此今年4月,塘河片區的這兩個社區已經開始「合併」辦公了。餘杭塘路社區搬進了塘河新村社區,共用會議室與辦事大廳等場地,而將原有的辦公場地騰出,改造成了一個600多平方米的陽光老人家。
做減法的同時,合理布局也很重要。
目前小區只有幢間道和綠化帶,居民幾乎沒有可以坐下來乘涼或聊天的地方。俞芬介紹,此次改造後,塘河片區將在不減少原有車位的前提下,通過合理規劃,新建兩個「方便居民走進去、坐下來的口袋公園」。
低碳公園效果圖
一個在塘河南村18幢西側,將以低碳理念為主導,開闢室外活動場地,打造低碳公園;另一個則位於塘河一弄與三寶西路交叉口處,將最大化利用場地現有亭廊組合併美化外形,種植葡萄藤,打造垃圾分類主題公園。
垃圾分類主題公園效果圖
社區轉角微景觀也是一大亮點,既讓老人能歇歇腳,又給孩子提供一個娛樂活動空間。
比如塘河新村入口處,將充分利用塘河路沿線高大喬木,營造豐富的林下活動空間,並在轉角處設計兒童活動場地,通過彩色塑膠、沙坑、遊戲圖案以及富有環保主題的景觀小品和牆繪,為居民新增一處綜合性戶外活動空間。
陪伴了塘河片區20多年的塘河路農貿市場,也將煥然一新。它是附近唯一的農貿市場,是周邊居民生活購物的首選之地。未來,這裡將通過對沿街商鋪店招及地面景觀的打造,來整體提升建築形象,並結合農貿市場周邊的商業打造,使之成為塘河片區更便民的商業中心。
為了營造更溫馨的居住氛圍,讓居民有回家的感覺,改造後的塘河路與莫幹山路交叉口,還將新建一扇別致的塘河新村大門——通過對「小河驛」Logo的延伸打造一塊「碑」與數塊「扇形屏風」,上面用線條勾勒出民居的建築輪廓線,講著「小河故事」。
「『小河驛』是小河街道區域形象品牌,近年來居民對其認知度越來越高,一提到『小河驛』就想到了我們的家。」俞芬介紹,「我們希望加深該文化印記,著力打造『溫暖、藝術、智慧』的大美小河印象。」
據悉,塘河片區改造項目進展順利,目前正在進行弱電上改下,計劃於今年12月主體完工。
編輯 呂燁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