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基金報
戳文字進入直播間
看投研大咖把脈A股2021年大趨勢
中國基金報記者 文景 整理
今日(12月19日)上午10時,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負責人、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和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重點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並答記者問。
對部分重點人群開展新冠疫苗接種工作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負責人、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隨著冬春季來臨,各地溫度都在下降,所以疫情防控形勢將更加嚴峻,挑戰更大。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在總結前期緊急使用階段的經驗基礎上,在冬春季節到來之際,對部分重點人群開展新冠疫苗接種工作,對於疫情防控具有重要的意義。
這部分人群主要是因為工作的關係,也就是崗位的關係,比如冷鏈物流人員、海關邊檢人員、醫療疾控人員,以及農貿市場、海鮮市場的工作人員,還有公共運輸的工作人員等,他們由於工作的關係,被新冠病毒感染的風險相對比其他人群更高,所以把這部分高風險人群優先保護好。
至少有兩個意義,一是對這部分人群起到保護作用,同時也能夠有利於「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有利於我們總體疫情防控工作。要強調的一點是,這一階段對這部分重點人群的接種,只是我國新冠疫苗接種「分步走」第一步,後續隨著疫苗附條件上市或者正式批准上市,特別是隨著生產供應保障能力、產量逐漸提升,對於涉及數億人的老年人和有基礎疾病的相對感染以後危險性比較大的,我們叫做高危人群,以及後續的普通人群,疫苗接種工作都會全面有序地鋪開。我們的目標是力爭通過主動免疫的方式建立起群體免疫保護力,使新冠肺炎疫情能夠儘快得到更加有效控制。
目前接種策略按「兩步走」方案
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負責人崔鋼、提到,我們國家目前接種的策略是按照「兩步走」方案,在全國範圍內實施接種。
第一步,主要是針對部分重點人群開展接種,這些人群包括從事進口冷鏈、口岸檢疫、船舶引航、航空空勤、生鮮市場、公共運輸、醫療疾控等感染風險比較高的工作人員,以及前往中高風險國家或者地區去工作或者學習的人員,盡力緩解輸入性疫情防控的壓力,降低本土病例發生和國內疫情爆發的風險。
第二步,隨著疫苗附條件獲批上市,或者疫苗產量的逐步提高,將會有更多的疫苗投入使用。通過有序開展接種,符合條件的群眾都能實現「應接盡接」,逐步在各人群當中構築起人群的免疫屏障,來阻斷新冠病毒在國內的傳播。目前,儘管我們是先為一部分重點人群安排了疫苗接種,其他暫時沒有接種的群眾也不用擔心,我們還有很多有效的防控手段,比如說做好個人防護,在公共場所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等,這些措施是在前期新冠疫情防控過程當中,包括疾病預防控制的長期實踐當中,都被證明是非常有效的,所以大家務必做好個人防護。
疫苗怎麼打,到哪兒去打?
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負責人崔鋼表示,目前各地都在積極落實為群眾接種疫苗提供便利服務的各項措施。通常情況下,接種單位都是設在轄區的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或者綜合醫院,一般所在的轄區都是涵蓋的。我們已經要求各地及時把轄區內的接種點、能夠接種疫苗的單位,及時公布,包括地點、服務時間。如果接種涉及到一些集中的單位,我們也會考慮設立一些臨時接種點,上門去服務。當然,接種條件一定要嚴格規範。同時,我們也會通知相關單位或者個人,到哪去打,什麼時間去打,把時間提前預約好。另外,大家也可以諮詢所在的轄區地方衛生行政部門,或者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也請大家關注相關信息發布平臺,會給大家提供這些信息。
接種的時候,要攜帶身份證,做好個人防護,配合醫院掃健康碼等。要按照接種醫生護士的要求,主動提供身體情況,比如有沒有對一些藥物過敏,近期有沒有發燒,方便醫生給你一些醫學建議,包括接種以後的相關注意事項。接種完以後,儘可能在那停留一段時間,比如30分鐘,便於觀察。同時,所有的接種點都會給大家提供接種新冠疫苗的憑證,供大家以後在各種場合需要的時候及時使用。
接種後出現了不良反應,應該怎麼辦?醫療機構將如何處置?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焦雅輝表示,在中國的疫苗觀察到的不良反應,跟國外的還不完全一樣,我們沒有出現那麼嚴重的不良反應。那麼常見的不良反應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頭痛發熱,還有接種部位局部的紅暈,或者出現了硬塊,另外還有一些人有咳嗽、食欲不振、嘔吐、腹瀉這樣一些常見的不良反應。
為了做好這次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的安全保障工作,我們在全國採取了幾個措施:一是要求這次的接種點,包括我們這些接種單位、臨時接種點,同時要符合兩方面的條件,一方面要符合接種的條件,另一方面要具備醫療救治條件。第二個措施,我們要求各地把接種單位劃分為若干個區域,我們在一個地方一般技術力量最強的都是二級以上綜合醫院,把這些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劃分到若干個責任區,他們每個醫院要負責責任區內若干個接種單位的醫療保障工作。這些醫院要派出有經驗的急診急救人員,也要攜帶必要的搶救設備和藥品,在接種點提供駐點保障,一旦發生情況,能夠及時處置。當發生嚴重異常反應時,一方面要有120救護車快速轉運,另外對口的上級醫院要開通綠色通道,提供多學科的診療。
目前,中國疾控中心已經建立了涉及到疫苗異常反應的監測系統,包括一些調查情況、一些診斷情況,會進行及時分析,來評估疫苗接種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一些風險。
接種時回答問題至關重要
焦雅輝特別提醒,在接種過程當中一定要實事求是地向醫務人員如實反饋個人的身體健康狀況,有什麼樣的基礎疾病,現在是不是正處於疾病的發病期,有沒有過敏史,是不是過敏體質等。另外,據以往的經驗來看,這些不良反應往往都會在接種後30分鐘內出現,所以接種者都要在接種以後在接種點停留30分鐘。在這個過程當中,如果出現一些問題,醫務人員可以及時處理。30分鐘以後,沒有問題可以回家。回家以後,即便出現了剛才我提到的不良反應相關症狀,也要及時就醫。同時,也提醒各位接種者,要注意飲食、休息,保持接種部位的清潔、乾燥,讓身體機能儘快恢復到正常狀態。
可見,接種疫苗不是打一針那麼簡單,接種者要確保自己的狀態良好,迎接疫苗即將激發的體內的主動免疫。
過了有效期,是否還需要再次接種?打了疫苗後,需要繼續帶口罩嗎?
曾益新提到,病毒發現的時間還不到一年,所以現在說這個疫苗能夠保護多長時間還為時過早,還不能下這個結論,還需要後續持續跟蹤研究。
他列舉了動物實驗的案例。有證據顯示,疫苗保護期,按世衛組織的規定要求的半年以上,基本上沒有太多的疑問。當然,至於說保護期能不能像很多病毒性疫苗一樣,能夠終身免疫,或者至少保護五年十年,還不能下這個結論。
至於是不是像流感疫苗一樣每年打一次?他表示,不是說因為流感疫苗保護期不到一年,是因為流感病毒變異特別快,所以我們要隨時調整疫苗,而不是說因為疫苗的保護期是一年,是因為病毒變異了。所以,應該說不存在半年或者一年要重新再接種一次,比較樂觀的估計,可能性不大。
儘管我們相信疫苗安全有效,但是接種新冠疫苗以後,還是要求大家繼續維持個人防護措施,包括戴口罩、保證社交距離、勤洗手等這些好習慣,畢竟疫苗的保護作用不是百分之百的。
記者注意到,打了疫苗還要不要戴口罩問題頗受網友關注,登上了今日微博熱搜。
新冠疫苗的緊急使用,安全性如何?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工作組組長、國家衛生健康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鄭忠偉表示,7月份以來,對高風險暴露人群進行了緊急接種,目前累計已經完成100多萬劑次的新冠疫苗緊急接種工作。經過嚴格的不良反應監測和追蹤觀察,沒有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其中有6萬多人赴境外高風險地區,也沒有出現嚴重感染的病例報告。這些赴境外去的人員,我們現在收集到的一些聚集性感染的案例,從這些案例當中也看出來,接種了疫苗的人和沒有接種疫苗的人的感染風險和感染程度有顯著的差異。同期,我們用於緊急使用的滅活疫苗就是國藥中生的兩款、科興的一款,在境外也在開展三期臨床試驗,到目前已累計有7.5萬人、15萬劑次人員的接種。研究表明,沒有出現嚴重的安全隱患。
病毒出現變異,是否影響疫苗的有效性?
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主任醫師王華慶表示,病毒變異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一般來說,這種變異不會影響到疾病的嚴重程度,也不會影響到疾病的傳染性,也不會影響到疫苗對這個病毒的免疫效果。目前的研究結果顯示,這種病毒的變異變化還是在一個正常的範圍之類,沒有看到它對疫苗效果的影響。當然,這個病毒後期是不是會有大的變異,還會持續關注、持續進行研究,為後續包括疫苗的使用策略研究,為疫苗使用提供相關的證據。
如果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能否得到補償?
我國疫苗接種出現罕見的嚴重不良反應的鑑定和補償,實際上已經形成了一個比較完善的管理機制和體系,各地也按照有關的法律法規,都制定了疫苗接種出現嚴重不良反應補償的相關制度。這次新冠疫苗接種工作如果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各地也會按照已經具有的相關原則進行處理。
正在進行三期臨床試驗的新冠疫苗進展如何?
普通公眾何時可以接種?
鄭忠偉表示,就目前情況來看,我們走得比較快的疫苗已經獲得了三期臨床試驗中期需要的病例數,近期已經在滾動向國家藥監局提供相關材料。待數據揭盲以後,一定會及時向社會公布相關的數據,如果數據達到相應的標準,國家藥監部門將會批准附條件上市,那個時候,我們的疫苗就會更快地普及,更快地提高產量,因為我們已經做好了大規模生產的準備。
國內部分地區定價為200元/針,未來還會降價嗎?
鄭忠偉介紹道,關於疫苗的價格,它首先是一個以企業為主體,但是有幾個原則還是必須要遵循的,第一個是公共產品屬性的原則,既然是公共產品屬性,我們最終定價的依據就是成本。而且,這個疫苗的價格,還要隨著生產規模和使用規模擴大而不一樣,隨著疫苗批准附條件上市以後,它會形成相應的價格機制。
目前是否有全民接種的必要性和時間表?
曾益新表示,從最近這些天的情況來看,外防輸入的壓力還是非常大的,無論是因為人的因素還是物的因素,給我們造成的威脅都非常大。傳染病的特點就是它的流動性,在今天交通非常發達的「地球村」的大背景下,我們開展疫苗接種,不光是對中國老百姓的保護,也是為全球的疫情防控作出一份中國的貢獻。所以,我們一定會根據疫苗上市批准情況,根據疫苗的產量和供應能力,來逐步提升、逐步推廣、逐步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