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歷經160年海外漂泊的圓明園馬首銅像重新回到北京圓明園正覺寺。馬首銅像是清代圓明園長春園內,十二生肖獸首噴泉中,午馬噴泉的主要構件。這一消息,不僅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更勾起了人們對火燒圓明園那段屈辱史的反思。
圓明園是清朝的皇家園林,周長達十五公裡,始建於康熙年間,雍正年間圓明園再次擴建,乾隆帝時則大事修飾。園內有精美建築物兩百餘座,,宮殿、廟宇、別墅、花園、寶塔、叢林、山、湖、橋、洞交相輝映,蔚為壯觀,被譽為「萬園之園」。
關於圓明園被英法聯軍燒毀的起因,大多數國人至今記憶猶新。在這裡,只想把當時那些掠奪者的醜惡嘴臉再現給大家。
公元1860年十月初六,英法聯軍進犯圓明園,守衛雖然進行了抵抗但很快被擊潰,圓明園陷落。於是,一場對圓明園的驚天大洗劫開始了。率先進入園內搶掠的是法國軍隊,第一天他們進行這種最無恥勾當時,多多少少還有點偷偷摸摸、遮遮掩掩的。
據當時的目擊者描述:法國軍官看到宮殿內到處擺設著古玩,他們像是進入了巨大的博物館。法國軍官對他們喜好的東西開始動手。金表等小件珍貴物品被這些人以駭人的速度攫取,奇珍異寶被他們大量裝入口袋。大約十分鐘後,法國將軍開始發令嚴禁掠奪。但是那些法國軍官沉溺在絲綢和寶石中,他們每個人都拿了很多罕見的珍寶。一個法國軍官搶到一串上等的珍珠,每一顆都有葡萄粒那麼大,有的搞到鑲滿鑽石的紫檀盒子,有的搞到鑲了金絲和珍珠的花瓶。
到了第二天,「嚴禁驚奪」的遮羞布徹底被撕去,遮遮掩掩的劫掠變為明目張胆的大規模搶劫。由於英國人的加入很快把這種劫掠推向了高潮。所有的軍人都離開軍營湧向圓明園。在一個屋子裡常常是各種等級的軍官和士兵鑽在一個箱櫃裡,頭碰頭,手撞手,在搜尋和搶奪裡面的物品。他們常蜂擁著撲向一堆無價之寶,用各種語言呼喊著,爭先恐後,互相扭打,跌跌撞撞,摔倒了又爬起來,賭咒著,辱罵著,叫喊著,各自帶走自己的戰利品。
有些士兵頭上套著皇后的紅漆箱子,另一些士兵半身都纏著絲綢;還有一些士兵把各種寶石都放在自己的口袋裡、襯衫裡、帽子裡,甚至胸口上還掛著用大珍珠做的項圈。士兵們帶來了大斧,把家具統統砸碎,然後再取下寶石;有人為了取得鐘上鑽石的數字標刻而把整個鐘砸爛,而遇到實在拿不走的東西他們則將其砸碎打爛,可謂醜態畢現,野蠻之極。
但是圓明園的厄運並沒有就此結束。劫掠完畢後為了遮蓋罪行,聯軍竟決定將圓明園給燒毀!十月十八日晨,在一位將軍帶領下,聯軍在圓明園內布置了多個焚毀點。一聲令下,一縷一縷的煙開始升起,這一縷縷的煙很快聚成一團,又集合成彌天烏黑的一大團。千千萬萬的火焰,往外爆發出來,煙青雲黑,遮天蔽日。所有的廟宇、宮殿、古老建築和其中歷代收藏都付之一矩、化為飛灰。
由於圓明園很大,一次焚毀難免有遺漏的地方,因此聯軍又組織專人到處巡搜,將遺漏之處一一焚毀。大火一共燒了兩天兩夜。劫後的圓明園,成了一片廢墟,到處是斷壁殘垣。凝聚無數人智慧與血汗的圓明園就這樣在火光中化為了灰燼。
法國作家雨果是這樣描述這場人類歷史上罕見的浩劫:有一次,兩個強盜闖入了皇宮,一個動手搶劫,一個把它付諸一炬,原來勝利就是一場掠奪。勝利者竊走了皇宮的全部財富。之後,他們雙雙拉著手,榮歸歐洲。火燒圓明園是英法聯軍對中國人民犯下的不可饒恕的罪惡,更是烙在我們億萬中國同胞心中永遠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