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解視疲勞or加劇視疲勞
預防近視or誘發近視
疫情期間,宅家上課的「小眼鏡們」的視力問題牽動著社會各界。家長們紛紛表示:「成績會不會增加不知道,反正度數增加了!」
隨著各地陸續開學,眼科專家、北京同仁醫院眼科主任、主任醫師魏文斌近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會議上表示:「目前社會上存在對藍光危害的過度解讀,防藍光與近視防控沒有直接關係。日常生活中,使用正規廠家生產的電子產品,沒必要加裝防藍光的設備。」
一時間,家長圍繞孩子們要不要戴防藍光眼鏡的話題展開熱議。
市場異常火爆
近日,「帶貨女王」薇婭在直播中推薦一款防藍光眼鏡,稱可阻擋60%的有害藍光,緩解眼部疲勞和壓力,而且有專門的兒童款,5歲以上兒童可以佩戴。上架一分多鐘,主打的黑色款就被拍完。
隨著網絡教育的流行,語文、數學、英語,甚至繪畫等課外培訓紛紛上線,疫情期間的網課也讓孩子們的學習離不開手機、電腦、IPAD等電子設備。長時間連續看屏幕,很多家長擔心孩子眼睛損傷和近視,紛紛購買防藍光眼鏡為孩子「預防」,兒童防藍光眼鏡因此火了起來。
一位北京家長董女士表示,售價199元的睛姿兒童防藍光眼鏡在家長圈裡口碑較好,前一陣想買還買不到。據睛姿眼鏡北京某商場服務人員介紹,在近兩個月,這款產品幾乎賣脫銷,很多家長得提前預訂才行,有的家長群乾脆團購。
一位依視路北京潘家園的分銷商也表示,春節後營業兩個多月來,依視路防藍光眼鏡一直賣得很好。
相對於知名度較高的進口品牌,國產防藍光眼鏡市場銷量也不錯。從各大電商平臺銷量來看,排名靠前的賣家月銷量近2萬。兒童防藍光眼鏡銷量也不遜色,如天貓平臺銷售數據顯示,貝爾莎一款兒童防藍光眼鏡月銷量在5千以上,普萊斯一款防藍光眼鏡月銷量在3千以上。
有公開數據顯示,在被稱為「全球每2人戴的眼鏡就有1人的鏡片產自丹陽」的全球最大鏡片生產基地江蘇丹陽,防藍光眼鏡在復工復產後需求量大增,銷售同比增長103%。
兒童防藍光眼鏡市場火爆的背後是一群關注孩子視力的家長們,他們一方面是買買買,另一方面也擔心效果問題。
那麼,防藍光眼鏡的效果究竟怎樣呢?
預防近視效果不明
預防近視、阻隔有害藍光、網課專用……記者了解到,很多家長對防藍光眼鏡有誤解,以為戴藍光眼鏡可以防近視;還有一部分家長純粹是「圖個心理安慰」,認為「戴總比不戴強」。
針對「戴防藍光眼鏡可以預防近視」的誤解,江蘇萬新光學有限公司市場中心銷售經理陳玉姣對本報記者表示,造成兒童近視的相關因素有很多,預防近視的方法和措施也多種多樣,但家長切記不能指望戴一副防藍光眼鏡就可以預防近視。
關於「兒童是否應該佩戴防藍光眼鏡」,不同的觀點一直存在。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主任醫師鄒海東今年2月在上海市政府舉行的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防藍光眼鏡設計的初衷是減少短波長的光線,包括藍光對於人眼視網膜細胞的損傷,主要用於老年性黃斑變性防護。對孩子來說,防藍光眼鏡是否能減少近視的發生,目前尚未有定論。孩子戴了防藍光眼鏡會覺得電腦屏幕偏暗,可能會不自覺地調整亮度,這時帶來的損傷仍然是未知的,所以不推薦戴防藍光眼鏡去閱讀和學習。
來明工業(廈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針對「小孩子是否該佩戴防藍光眼鏡」給予以下建議:不管是成年人還是小孩子,長時間盯著電腦,眼睛就會出現乾澀、疲勞等現象。需要明確的是,兒童的眼睛還在發育中,對光的色度比較敏感,偶爾使用手機、IPAD、電腦,不建議使用防藍光眼鏡進行防護。
記者通過採訪了解到,多家眼鏡銷售商表示,根據他們的工作經驗,疫情期間網課多,看電子屏時間較長,在這個特殊時期可以佩戴防藍光眼鏡來緩解視疲勞。
阻隔率不宜過高
「鏡片的藍光吸收率約為25%」「33%阻隔率、50%阻隔率……」在電商平臺防藍光眼鏡銷售頁面上,一大串數字撲面而來,讓不少家長頭痛不已,不清楚阻隔「藍光」是哪個波段的藍光,又該如何選擇合適的阻隔率。
據了解,手機、電腦等帶有電子屏幕的產品,使用LED等材料製作的顯示屏發出的光主要以紅、綠、藍3種顏色為主,藍光佔主要部分。
藍光的波長約在380-500納米之間,比起紅光、綠光有更大能量,能穿透眼球的全部結構進入眼底。藍光分為有害藍光和有益藍光,有害藍光會引起眼部不適,嚴重時可能誘發黃斑變性,造成成像扭曲和視野模糊/缺失,波長在380-445納米;有益藍光可促進瞳孔反應,影響腦部褪黑素分泌,調節睡眠系統,波長在445-505納米。
來明工業相關負責人表示,消費者在購買防藍光眼鏡時一定看清楚阻隔的是哪個波段的藍光。如果阻隔的是波長在440納米以上的藍光,其實是沒有起到防護作用的。兒童對防藍光眼鏡透光率要求更高,最好達到92%,94%以上最佳,阻隔率要達到25%-45%會比較好。
睛姿眼鏡北京某店客服人員表示,兒童防藍光眼鏡達到25%阻隔率就夠了。防藍光眼鏡鏡片呈現出一種黃色,如果阻隔率太高,鏡片顏色過深就會產生視物色差。
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視覺健康與安全防護實驗室主任蔡建奇此前表示,有的防藍光眼鏡看上去顏色很黃,但顏色偏黃的高阻隔率鏡片不但不會保護眼睛,還會造成色偏,加劇視疲勞,甚至還可能增強近視誘發的風險。
行業洗牌倒計時
防藍光眼鏡已經廣泛運用到近視鏡、平光鏡、成人駕駛鏡,還有兒童眼鏡等市場,給眼鏡加一層防藍光膜已經是很平常的一件事兒了。
但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部分防藍光眼鏡存在質量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人眼的藍光易損傷區(415-445納米)波段範圍內光透射比超過90%,幾乎沒有防護效果;二是對有益藍光波段範圍內的藍光光譜進行了過度屏蔽,導致對生理節律起到調節作用的藍光無法入眼,同時鏡片多出現嚴重的黃色色偏,加劇視疲勞。
一位眼鏡商對記者表示,目前市場上防藍光鏡片大致有三類:TAC鏡片(一種合成樹脂)、樹脂鏡片和玻璃鏡片。運用比較多、普遍被看好的是TAC鏡片和樹脂鏡片,而一層薄薄的防藍光阻隔膜要貼到鏡片上就需要具備擁有多層貼合技術才行。有些商家在不具備這種技術的情況下,會把防藍光膜做得厚一點,這在消費者看來,鏡片就比較黃。這種用防藍光膜疊加形成阻隔藍光作用的眼鏡,其透光率比較低,會加劇視疲勞。
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貫徹落實《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將就電子產品包括手機、IPAD、電腦等產品的藍光和其他電磁輻射對青少年視力的影響,開展比較試驗,包括對宣稱防藍光的手機貼膜產品進行測試,對貼膜前後藍光數據進行對比,為消費選擇提供參考。中消協發布的一份配裝眼鏡比較試驗報告顯示,一款所謂的「防藍光鏡片」藍光性能超標;武漢市質監局也曾公布對防藍光眼鏡片實施風險監測的抽檢,結果顯示30批次標識為「防藍光眼鏡」被檢樣品中,有一半沒有防藍光效果。
記者了解到,2019年12月10日頒布的《GB/T38120-2019藍光防護膜的光健康與光安全應用技術要求》國家標準將於今年7月1日起開始執行。該標準明確提出,對於445納米以下的藍光,防藍光眼鏡的光透射比要低於80%,也就是說,防藍光眼鏡需要幫佩戴者屏蔽掉20%的藍光能量。而對於445納米以上的藍光,防藍光眼鏡的光透射比要高於80%。
對此,陳玉姣表示,新國標實施是硬性要求,對行業而言將起到有力規範作用,淨化產品市場;對消費者而言,清晰、明確地選擇一副合格的防藍光眼鏡也將有數據可依。據了解,萬新光學目前上市的大多數防護鏡片均參照即將出臺的新國標。
「防藍光眼鏡行業將面臨一次大洗牌。」來明工業相關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新國標的實施是對市場的整合,也是對魚目混珠的產品進行整改,對消費者而已也是一項利好。其生產的AHT鏡片也一直在符合國標的前提下更新換代,進行產品升級。
中國消費者報新媒體編輯部出品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中國消費網
記者/龐建新
編輯/孫燕穎
監製/何永鵬 田珍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