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財貓

在清乾隆年間,杭州城裡有一戶姓金的人,自己都吃不飽,卻餵養了一隻貓。忽然有一天,他家的貓叼來了一隻龍鳳釵來,上面鑲滿了寶珠,價值100多萬銅錢。於是他用這錢做本金,慢慢變得富有起來,只用了十年多的時間,竟然成為有名的大富人家。
他的老娘非常喜歡這隻貓,對它的重視程度等同於珍寶。為了它另外建了一座樓及床帳,和貓一起睡覺。,只是有人拿著貓來賣,他們都不還價就將貓買下,慢慢地積累了幾百隻貓,光是餵養這些貓的奴僕就有好幾個人。
如果貓死了,就給它厚葬,辦後事。
從乾隆年一直到鹹豐年,這金家一直沒有衰敗,整個杭州的人都知道。
上述故事來源於《貓苑》,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杭州查閱當地的縣誌等古籍辨真偽。
救命貓

2010年,上士傑西·諾特(Jesse Knot)在阿富汗的一個小村莊裡駐紮,當時他和一些戰友搭起了營地,這時一隻小貓咪前來調查。貓多次回到營地,諾特注意到他有虐待的跡象。最後一次,那隻貓一瘸一拐地走了回來,腳上的肉墊都不見了。因此,諾特違反了軍隊的規定,把小貓留在基地裡,給它取名科什卡,並用罐頭裡的粉色三文魚定量餵養它,諾特救了科什卡的命。
那一年的晚些時間,諾特自己的生活變得非常糟糕。他的巡邏隊遭到自殺式炸彈襲擊,小隊裡所有人都受傷,兩人死亡。而諾特因為臨時有事沒有和他們在一起,但是隊友的慘痛傷亡讓他的性格變得非常抑鬱和沉重, 與此同時,諾特的婚姻也破裂了。諾特變得非常沮喪,他打算自殺。
就在諾特準備自殺的那一刻,科什卡開始在諾特的膝蓋上面亂抓亂跳。它爬上諾特的肩膀,在脖子上低聲的嘶吼,發出諾特從未聽過的低沉的呼嚕聲。
科什卡的行動將諾特從絕望的深淵中拉了回來。諾特放棄了他的計劃,並且開始著手讓科什卡離開阿富汗。
諾特與喀布爾的一個動物救援組織取得了聯繫,他們帶走了科什卡。一名翻譯自願攜帶這隻貓通過塔利班的檢查站,把它帶到城裡。這是一個非常大膽的舉動,因為如果翻譯被發現和美國人一起工作,他將會被處決。
科什卡最終成功獲救,它被運回諾特的父母家,並且他們一直照顧著它,直到這一名上士回家。
2013年,ASPCA(美國愛護動物協會)表彰了這隻拯救了諾特生命的貓。
諾特非常感謝科什卡,因為正是有了它的幫助,讓他對人間有了眷戀,不再消沉與悲觀。
通過上述兩個真實事例,你覺得貓知道報恩嗎?評論區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