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鐵盧戰役:決定歐洲命運的戰役

2020-12-22 歷史中人生百味

看歷史往事,品百味人生,大家好,我是老李。

1815年6月,法國、英國和普魯士的三支大軍,集結在布魯塞爾以南一個寧靜的峽谷,四天裡展開了三場戰役,最終改變了歐洲歷史的走向,這就是滑鐵盧戰役。

法軍方面由拿破崙親自指揮,對方為反法同盟部隊,主要是威靈頓指揮的英荷聯軍以及布呂歇爾指揮的普魯士軍隊。

三個月前,打敗法蘭西帝國的歐洲封建主聚集在維也納,商量如何瓜分戰利品。就在他們爭吵不休的時候,被放逐到地中海厄爾巴島的拿破崙潛回了法國,憑藉著強大的號召力,重新登上皇帝寶座。

封建主們立即停止了爭吵,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準備將拿破崙再次趕下臺。

四天後一代梟雄拿破崙的時代徹底終結。拿破崙率領下的法軍縱橫歐洲近二十年,鮮有敵手,但世事盛極必衰,拿破崙錯誤的入侵俄國使得法國大傷元氣,不得不第一次下野,被流放厄爾巴島。

在滑鐵盧戰役中,拿破崙為什麼會失敗呢?老李認為主要有這三個方面的原因。

(1)國際上孤立無援。1815 年2 月26 日拿破崙成功逃離厄爾巴島,重新奪得政權。正在維也納召開會議反法同盟震驚不已,馬上組織第七次反法同盟。而此時沒有任何國家支持拿破崙。

(2)法國經濟實力衰退嚴重。法國的經濟實力是拿破崙失敗的一個重要因素。法國自從1789 年大革命以來,戰爭就沒斷過,尤其在拿破崙這位軍事家上臺後戰爭更是頻繁。戰爭的巨大消耗導致法國經濟嚴重衰退,而反法同盟在資源物力方面遠遠超過法國。

(3)軍隊人才匱乏。以前拿破崙麾下作戰經驗最豐富的元帥,一部分已經不站在他一邊,一些仍支持他的元帥中,年紀老邁,不能徵戰。能追隨拿破崙上戰場的元帥只有蘇爾特,內伊,布律納,格魯希等,一些重要職位仍然找不到合適人才。

但無論是宏觀原因還是微觀原因,歷史的足跡處處停留,處處描繪,而我們負責的,則是拿眼睛看,拿心靈去感受。

相關焦點

  • 決定歐洲命運的滑鐵盧戰役,究竟是怎麼回事?
    《滑鐵盧:決定歐洲命運的四天》內容簡介1815 年 6 月 15 — 18 日,法軍和反法聯軍在布魯塞爾附近進行了 3 場決定歐洲命運的戰鬥。在滑鐵盧戰役 200 周年之際,蒂姆·克萊頓通過引用新近發現的史料,以「小時」為計量單位,重新評估滑鐵盧戰役這一傳奇,揭示整場戰役中大小事件的真實次序,以便正確考量困擾滑鐵盧戰役的種種爭議,同時致力於闡述各方觀點,從法國人、德意志人、荷蘭人和比利時人,以及英國人的角度描繪了滑鐵盧戰役的全景圖,由此儘可能提供一份由各國軍隊在其中扮演角色的記述。
  • 決定拿破崙失敗命運的三大戰役,滑鐵盧戰役不算其中之一
    提到拿破崙的失敗,許多人都會想到滑鐵盧戰役。人們總是認為滑鐵盧是拿破崙失敗的最關鍵戰役。後來,人們常常用「滑鐵盧」一詞來代表某人的事業從巔峰跌入深谷。滑鐵盧戰役是拿破崙最後的一次戰役,此後拿破崙就被流放到了聖赫倫那島,法蘭西第一帝國正式結束。
  • 滑鐵盧戰役為什麼這麼出名?
    那麼這場戰役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為了讓人們更深刻的理解這場戰役,英國著名軍事史作家蒂姆·克萊頓在著作《滑鐵盧:決定歐洲命運的四天》中,以「小時」為計量單位,精細入微地重新評估了滑鐵盧戰役。在《滑鐵盧:決定歐洲命運的四天》中,克萊頓不僅採用了大量新近史料,列出了詳細的戰役序列,全方位還原戰鬥時間脈絡,還兼顧了從將領到普通士兵以及民眾的生活與思想,以求客觀公正的評價各方勢力。一、滑鐵盧戰役為何會發生?
  • 從「不得不打」到「特別命名」,滑鐵盧戰役充滿歷史中趣味
    《滑鐵盧:決定歐洲命運的四天》(英) 蒂姆·克萊頓著 高陽 譯 民主與建設出版社可能大部分國人並不知道這場戰役的具體模樣,但並不妨礙在生活中使用它,將它變成一種成語似的便捷用語。滑鐵盧之戰如此有名,如果拿中國歷史中著名戰役的知名度與之比較的話,可能「赤壁之戰」都會遜色很多。因為拿破崙,因為英帝國的擴展,滑鐵盧戰役在歷史學家、軍事學家、文學家的關注下再次成為研究歐洲局勢的焦點。非常之多的作品不斷講述、評價這場戰爭,讓人眼花繚亂。
  • 滑鐵盧戰役拿破崙為什麼而敗 有什麼原因嗎
    這篇文章和各位讀者朋友們來聊聊終結拿破崙的滑鐵盧戰役。在1815年,沒有人會想到拿破崙能夠再次站起來,經歷了第六次反法同盟之戰,拿破崙淪為孤島囚徒。可是像拿破崙這樣的「巨人」,他甘心嗎?事實證明,他不甘心!於是在該年的2月26日,拿破崙率領著厄爾巴島的1050名法國士兵,乘坐6條船躲過了波旁王朝的皇家軍艦,用五天的時間抵達了法國南安的儒昂灣。
  • 西方戰神拿破崙生涯的最後一戰,探究其慘敗於滑鐵盧戰役的根源
    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後,法國就進入了資產階級專政的共和國時代,這不為歐洲各個封建王國所容。歐洲各個古老的封建王國開始集合大軍,他們聯合起來一起對付日益強大法國。軍事天才拿破崙帶領他訓練有素的法軍兵團多次擊敗歐洲反法聯軍,拿破崙成了當時歐洲不可一世的戰神。1804年,拿破崙靠赫赫戰功登上了法國的皇位,法蘭西帝國由此誕生。
  • 從經濟,和軍事的角度來看,為什麼拿破崙輸掉了滑鐵盧戰役
    而拿破崙最後的失敗就是滑鐵盧之戰,這場戰役終結了他的政治生涯以及軍事生涯,他也被囚禁在了聖赫勒那島,一輩子都沒有出來。那麼本身就衰落著大軍,並且有著豐富指揮經驗的拿破崙為什麼還是在滑鐵盧戰役中失敗了呢?這裡面到底這有著什麼樣的影響因素呢?
  • 滑鐵盧戰役,拿破崙到底輸給了誰?答案也許是「錢」
    就在這片土地上,爆發過一場影響世界進程的經典戰役——滑鐵盧之戰。滑鐵盧鎮距離布魯塞爾僅二十公裡,因滑鐵盧戰役而舉世聞名。1815年,拿破崙的法軍與英國和普魯士聯軍在這裡展開大戰,最終法軍慘敗,這也是拿破崙一生中的最後一戰。這場戰役影響極其深遠,它結束了英法爭霸的亂局,英國迎來自己的頂峰,在19世紀主導世界。
  • 滑鐵盧戰役的啟示:困境中,變通能使我們少走彎路
    一、滑鐵盧戰役滑鐵盧鎮本是比利時的一座小鎮古樸而寧靜。1815年,拿破崙率領法軍與反法的英國、普魯士聯軍在此展開激戰,這座小鎮因這場戰疫而聞名。滑鐵盧戰役示意圖1815年6月18日,拿破崙率兵10餘萬人抵達滑鐵盧鎮,與英國將軍惠靈頓所率的6萬士兵相遇。
  • 書摘|"那些傻瓜又來了":顯微鏡下的滑鐵盧戰役
    本文節選自《戰爭的面目:阿金庫爾、滑鐵盧與索姆河戰役》,作者:約翰·基根,譯者:馬百亮,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新思文化編者按:當我們置身其外或站在指揮官的角度回顧戰爭,往往看不清它的本來面目。譬如,決定歐洲命運的滑鐵盧戰役裡,「騎兵對步兵」的戰況就不同於原有的認知。
  • 人類群星閃耀時:記錄了拿破崙滑鐵盧戰役中,英雄落幕的全過程
    拿破崙在滑鐵盧戰役中戰敗,導致這位英雄最終落幕,根本原因是他部下的一個元帥做了一個決定導致的。《人類群星閃耀時》這本書中記錄了拿破崙滑鐵盧戰役中,英雄落幕的全過程。1813年10月,拿破崙面對第六次的反法同盟的圍剿,拿破崙帶領部隊在萊比希和聯軍展開了會站,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常勝將軍拿破崙在這場戰役中敗了,當他回到巴黎的時候,讓他沒有想到的是聯軍已經攻陷了巴黎並已經投降。拿破崙被迫退位,並被流放到了地中海的厄爾吧島。而此時,聯軍正在維也納商量著如何瓜分拿破崙的帝國疆域。
  • 大敗羅馬軍團,終止擴張戰爭,條頓堡森林戰役成羅馬的「滑鐵盧」
    羅馬軍團的滑鐵盧--條頓堡森林之戰對於古羅馬歷史稍有了解的人,想必也會對於條頓堡森林之戰,有著比較清楚地了解,因為這場戰役對於羅馬一方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並不是因為羅馬軍團在此次戰役中,同蠻族勢力打得如何不可開交,而是不可一世的西方霸主羅馬軍團,居然在這次戰役中輸得一塌糊塗。
  • 拿破崙雄心勃勃回到法國,卻在滑鐵盧慘遭兵敗,雄心壯志都成空
    而滑鐵盧本身也是戰爭史上一次決定了歐洲命運的戰爭,在這次戰爭裡雄心勃勃復位登基的拿破崙,親率大軍和英軍展開血戰,但最終卻因為棋差一招而兵敗如山倒,他本人的政治命運也因這次失敗而徹底終結。可以說,法國的安危和拿破崙本人的政治前途,都決定於這一場大戰了。二、戰役前奏英國名將惠靈頓在整個反法聯軍作為主帥之一,他一開始的戰略部署只是想阻止拿破崙禁軍,因為他實在害怕拿破崙包圍了聯軍主力。惠靈頓這個人精於防禦戰,戰術就是以攻代守,在當時的英國也被人稱為「可戰勝拿破崙的人」。
  • 改變解放戰爭命運的四場戰役,都是哪位將帥指揮的
    因此也導致了在解放戰爭時期,一場戰役打下來損失人數都是幾萬幾萬。而到解放戰爭中期,一場大規模的戰鬥,雙方投入的人數共計百萬。再也不是像之前那樣小打小鬧,是決定雙方命的,也是決定由哪一方來坐擁天下,因此雙方陣營的軍事統帥都是盡渾身本領,來打贏這場戰爭。
  • 二戰的歐洲戰場上,爆發的所有戰役中,有五場戰役是最為慘烈的
    在這篇文章,筆者要給大家帶來的內容是——二戰的歐洲戰場上,爆發的所有戰役中,有五場戰役是最為慘烈的。 但是二戰當中的歐洲戰場上面,爆發的所有戰役中,有五場戰役是最為慘烈的。在這五場戰役中,雙方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那麼,到底是哪五場戰役呢?本文帶領大家一起探討一下。
  • 發生在歐亞大陸上的10場古戰役,每場戰役都決定著歷史走向(下)
    上編文章,小編介紹了歐亞大陸上的10場決定歷史走向的其中5場古戰役,以下是另外5場戰役。這場戰役在不同方面決定了地中海隨後的歷史進程,也是戰爭中戰術運用的轉折點。8、西勒河戰役(公元前73年)第三次奴隸戰爭,也被希臘史學家普魯塔克稱為角鬥士戰爭、西勒河戰役、斯巴達克斯戰役。奴隸們為了反抗羅馬共和國,進行了一系列互不關聯、屢屢失敗的的叛變,這些被總稱為奴隸戰爭,而這場戰役就是最後一場叛變。
  • 《帝國時代3:決定版》歷史戰役圖文攻略
    遊戲界面 歷史戰役 「歷史戰役」模式是這一次決定版中推出的全新內容,該模式下遊戲以已有內容再現出了數個現實歷史當中諸多經典的戰役,其玩法與劇情模式基本相同,但各個關卡均根據陣營的不同引入了許多特色設計,以還原出宛若沙盤推演一般的精緻戰爭故事體驗
  • 二戰歐洲戰場最後之戰-布拉格戰役
    1945年5約8日,納粹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歐洲各地的德軍紛紛放下武器,成建制的向蘇軍或英美軍隊繳械。但是,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地區,卻又是一番截然相反的景象,德軍不僅沒有投降,反而垂死掙扎與蘇軍進行了一場最後的慘烈戰鬥,這場戰役始於德國投降兩天前、結束於德國投降三天後的戰役,就是布拉格戰役,它的起因是什麼?結局又如何?為何德國宣布投降後還要繼續打下去呢?舍爾納為何要繼續布拉格之戰?
  • 《帝國時代2:決定版》戰役流程圖文攻略 保加利亞伊瓦伊洛戰役通關...
    《帝國時代2:決定版》戰役流程圖文攻略,保加利亞伊瓦伊洛戰役通關流程(含「新增戰役通關流程」「玩法技巧」「戰報」)。《帝國時代2:決定版》是Tantalus Media製作發行的一款即時戰略遊戲,是經典遊戲帝國時代的終極升級與重製。遊戲橫跨人類 1000 年的歷史,超過 200 個小時的遊戲時長,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探索全部的原版戰役以及熱銷擴展包的內容。
  • 495年前血腥的帕維亞戰役 終結歐洲中世紀歷史 火繩槍成就威名
    495年以前,即1525年2月24日,義大利北部帕維亞爆發了一場激烈而血腥的戰役。查理五世率領的神聖羅馬帝國哈布斯堡王朝-奧地利聯軍手持火繩槍,徹底擊潰法國國王法蘭西斯一世親自率領的軍隊。在15世紀時,早期的火繩槍就已經出現,但現在的歷史學家普遍認為帕維亞戰役才是歐洲武器裝備的決定性轉折點。它標誌著中世紀的終結,以及火藥武器佔據統治地位的新時代的到來。16世紀的德國火繩槍,這些原始的槍械決定了帕維亞戰役的結局,儘管冷兵器也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