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鐵盧戰役拿破崙為什麼而敗 有什麼原因嗎

2020-12-22 七考網

這篇文章和各位讀者朋友們來聊聊終結拿破崙的滑鐵盧戰役。在1815年,沒有人會想到拿破崙能夠再次站起來,經歷了第六次反法同盟之戰,拿破崙淪為孤島囚徒。可是像拿破崙這樣的「巨人」,他甘心嗎?事實證明,他不甘心!於是在該年的2月26日,拿破崙率領著厄爾巴島的1050名法國士兵,乘坐6條船躲過了波旁王朝的皇家軍艦,用五天的時間抵達了法國南安的儒昂灣。

面對波旁王朝的駐軍,拿破崙張開了雙手,向他們喊道:你們願意把槍口對準你們的皇帝嗎?我並未失敗,我歷盡磨難,就是為了今天,來吧!我親愛的士兵們,讓我們並肩作戰,一起推翻波旁王朝,爭取我們的自由吧!這些波旁王朝的士兵們,見到了他們曾經的皇帝偉岸的身影,他們心裡很清楚,這位曾經的皇帝帶給過他們多少榮耀,這是屬於法國的榮耀。

於是在拿破崙的鼓動下,士兵們高喊拿破崙萬歲,隨後跟隨拿破崙一路挺入巴黎。在前往巴黎的一路,由於他是拿破崙,從而曾經的舊將一路歸附,等拿破崙來到巴黎城外的時候,他的部隊已經發展到了1.5萬人。而此時波旁王朝的皇帝路易十八見大勢已去,倉皇逃出巴黎,拿破崙的軍隊幾乎沒有開一槍便順利地進入巴黎。

歐洲各國在得知拿破崙東山再起後,立刻便組織了第七次反法同盟,而拿破崙則也迅速組織大軍抵抗。1815年6月18日,拿破崙親率法國大軍與英普聯軍扼遇在比利時滑鐵盧,在當天的中午,隨著三聲炮響,滑鐵盧戰役正式拉開。這場戰役是慘烈的,戰至下午黃昏時分,拿破崙親率自己的近衛軍向英軍衝鋒,但就在這個時候,英國的援軍正好趕來,從而瞬間改變了雙方膠著的戰局。

此時的法軍失去了全部的炮兵團,面對英軍援軍的衝鋒,法軍只能一邊拼死抵抗,一邊後撤,而拿破崙也只能走下馬車,騎馬而行。在馬蹄之下,是一具具法國士兵的屍體,拿破崙試圖收拾殘軍,做最後的抵抗,但當時已經力不從心了,他知道,數十萬奧軍已經逼進法國邊境,還有數十萬俄軍正在趕來。

在日落之後,天空漆黑暗淡無光,拿破崙陷入了絕望,他不得不承認這場戰役的失敗,從而他宣布了退位,走入流亡生活。

我們總結滑鐵盧戰役拿破崙為何會失敗,有很重要的三個原因。

第一個:原本該來支援拿破崙的格魯希元帥,遲遲不來,我們可以看到,在滑鐵盧戰役中,英法雙方的軍隊人數是五五開的,法軍有7.2萬人,英軍有7萬人,雙方呈現的是勢鈞力敵之態。而改變戰局的因數就是英軍的援軍提前到來,而拿破崙則輸在了格魯希元帥的軍隊沒有能夠趕在英援軍之前進行支援。

第二個:拿破崙的戰略計劃沒有得到有效實施,在滑鐵盧戰役之前,拿破崙先是讓內伊元帥佔領魯賽爾地區,牽制兩線英軍,使英國援軍無法快速和前鋒部隊匯合,但神奇的是,內伊作為一個久經沙場的元帥,卻沒有能夠快速佔領魯賽爾地區。

內伊這座天坑坑拿破崙的事情還不止如此。拿破崙讓他指揮戴爾隆兵團挺入普軍後側,對普軍實施夾擊,但在關鍵時刻卻被內伊給調開了,這一點一直讓人想不通。大家可能不知道,此時戴爾隆兵團的炮兵部隊已經進入到了有效射程,可以直接打擊到英軍,但內伊的一個決定卻使英軍逃過了致命打擊。

第三個:天氣原因,原本滑鐵盧戰役應該提前到凌晨的,在6月17日,拿破崙突襲英軍取得成效,英軍狼狽而逃,拿破崙親率騎兵追擊,但由於兩兵相接時下起了暴雨,從而使拿破崙不得不停止了追擊,等到第二天中午雨停後,英軍已經得到了喘息機會。

相關焦點

  • 從經濟,和軍事的角度來看,為什麼拿破崙輸掉了滑鐵盧戰役
    而拿破崙最後的失敗就是滑鐵盧之戰,這場戰役終結了他的政治生涯以及軍事生涯,他也被囚禁在了聖赫勒那島,一輩子都沒有出來。那麼本身就衰落著大軍,並且有著豐富指揮經驗的拿破崙為什麼還是在滑鐵盧戰役中失敗了呢?這裡面到底這有著什麼樣的影響因素呢?
  • 滑鐵盧戰役為什麼這麼出名?
    在拿破崙的軍事生涯中,滑鐵盧其實不算最慘的失敗,徵俄戰爭、萊比錫會戰的失敗遠遠超過了滑鐵盧戰役,影響也遠甚於滑鐵盧戰役。然而滑鐵盧戰役卻被更多的人所銘記。戰役結束沒多久,畫家和詩人紛紛湧向戰場,尋找靈感。拿破崙本人也對這場戰役耿耿於懷,餘生一直在思考戰役失敗原因。對現代人來說,滑鐵盧則成了失敗的專有名詞。
  • 決定拿破崙失敗命運的三大戰役,滑鐵盧戰役不算其中之一
    提到拿破崙的失敗,許多人都會想到滑鐵盧戰役。人們總是認為滑鐵盧是拿破崙失敗的最關鍵戰役。後來,人們常常用「滑鐵盧」一詞來代表某人的事業從巔峰跌入深谷。滑鐵盧戰役是拿破崙最後的一次戰役,此後拿破崙就被流放到了聖赫倫那島,法蘭西第一帝國正式結束。
  • 西方戰神拿破崙生涯的最後一戰,探究其慘敗於滑鐵盧戰役的根源
    之後,拿破崙找機會偷偷逃出小島,再次潛回到了法國本土。1815年3月,拿破崙重新登上法國的皇位。1815年6月18號,拿破崙統率法軍與英國名將惠靈頓指揮的英軍鏖戰在比利時小鎮滑鐵盧。法英兩軍戰至黃昏,最終法軍崩潰,拿破崙率領殘餘兵力逃出了滑鐵盧戰場。拿破崙在滑鐵盧戰役中之所以失敗,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決定的:第一,拿破崙的大將格魯希沒有及時的派兵來增援。
  • 滑鐵盧戰役,拿破崙到底輸給了誰?答案也許是「錢」
    遠遠望去,綠色土丘呈錐形,頂端有一座雄獅雕像。就在這片土地上,爆發過一場影響世界進程的經典戰役——滑鐵盧之戰。滑鐵盧鎮距離布魯塞爾僅二十公裡,因滑鐵盧戰役而舉世聞名。1815年,拿破崙的法軍與英國和普魯士聯軍在這裡展開大戰,最終法軍慘敗,這也是拿破崙一生中的最後一戰。
  • 滑鐵盧戰役:決定歐洲命運的戰役
    1815年6月,法國、英國和普魯士的三支大軍,集結在布魯塞爾以南一個寧靜的峽谷,四天裡展開了三場戰役,最終改變了歐洲歷史的走向,這就是滑鐵盧戰役。法軍方面由拿破崙親自指揮,對方為反法同盟部隊,主要是威靈頓指揮的英荷聯軍以及布呂歇爾指揮的普魯士軍隊。
  • 拿破崙退位的主要原因是兵敗萊比錫?
    拿破崙是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作為歐洲四大名將之一,在他的軍事生涯中,很少遭遇敗績。然而有一場關鍵性戰役的戰敗,卻最終決定了拿破崙的命運。看到這裡,如果大家沒有看到我的標題,或許第一時間會聯想到的是拿破崙在1815年,二次登基後所發動的滑鐵盧戰役。
  • 人類群星閃耀時:記錄了拿破崙滑鐵盧戰役中,英雄落幕的全過程
    拿破崙在滑鐵盧戰役中戰敗,導致這位英雄最終落幕,根本原因是他部下的一個元帥做了一個決定導致的。《人類群星閃耀時》這本書中記錄了拿破崙滑鐵盧戰役中,英雄落幕的全過程。1813年10月,拿破崙面對第六次的反法同盟的圍剿,拿破崙帶領部隊在萊比希和聯軍展開了會站,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常勝將軍拿破崙在這場戰役中敗了,當他回到巴黎的時候,讓他沒有想到的是聯軍已經攻陷了巴黎並已經投降。拿破崙被迫退位,並被流放到了地中海的厄爾吧島。而此時,聯軍正在維也納商量著如何瓜分拿破崙的帝國疆域。
  • 滑鐵盧之戰擊敗拿破崙的不是反法聯軍,而是小小的它!
    滑鐵盧之戰擊敗拿破崙的不是反法聯軍,而是小小的它兩千多年前長平之戰秦國大將白起坑殺趙國將士四十多萬人,一戰幾乎將趙國青壯兵力一掃而空,自此之後齊楚燕趙魏韓六國再也無力抵抗秦國東進,最終秦王嬴政一統天下。
  • 滑鐵盧戰役的啟示:困境中,變通能使我們少走彎路
    在此次戰役中,格魯希死抱著6月17日拿破崙給他發的命令:晚間出發,按預計方向去追擊普魯士軍。即便後來他已得知雙方交戰的情況,在副司令熱拉爾急切地要求援助法軍時,格魯希仍拿不定主意。結果他既未能支援拿破崙在滑鐵盧的作戰,又沒能阻止布呂歇爾軍團支援惠靈頓,從而加速了拿破崙的戰敗。拿破崙盼望的格魯希沒有到來,到來的卻是增援惠靈頓的布呂歇爾將軍。於是戰局急轉直下,滑鐵盧戰役以拿破崙的失敗告終。
  • 拿破崙雄心勃勃回到法國,卻在滑鐵盧慘遭兵敗,雄心壯志都成空
    如果提起滑鐵盧,很多人都會把失敗與滑鐵盧聯繫在一起,比如說某人失敗時,就會說誰遭遇了一次滑鐵盧。奈何沒多久,拿破崙就在1815年2月26日逃出厄爾巴島,並在3月1日回到法國,無能路易十八沒多久就被倉皇出逃,法國又一次落入了拿破崙之手,歐洲各國國王也被嚇得魂不附體,急忙組建同盟圍攻法國。為什麼這些國王這麼怕拿破崙呢?
  • 從「不得不打」到「特別命名」,滑鐵盧戰役充滿歷史中趣味
    其中英國軍事史學者蒂姆·克萊頓的《滑鐵盧:決定歐洲命運的四天》一書,另闢蹊徑,以小時為單位,以51萬字的細節講述,揭示了4天3場戰役中的大小事件,非常細緻的描寫了這4天拿破崙、威靈頓以及他們的軍隊,究竟經歷了什麼。全書以三個部分來講述:《備戰》《入侵尼德蘭》和《滑鐵盧之戰》。在序言部分本以為作者會將這麼大部頭的書為讀者整理出清晰的脈絡,方便讀者閱讀。
  • 滑鐵盧之戰中,拿破崙有可能戰勝英國,並最終瓦解反法聯盟嗎
    拿破崙當時雖然擊敗了普魯士軍隊,但並沒有重創普魯士主力部隊,普魯士大軍在戰鬥結束後,保持了有秩序撤退,拿破崙知道這一點,但他當時部隊數量有限,不可能率大軍追擊普魯士軍隊,也不可能迂迴包抄,因此,他從主力中劃分出將近30000人,由格魯希元帥指揮,追擊普魯士軍。
  • 如此畏懼拿破崙,反法聯盟卻為何沒有在滑鐵盧勝利後選擇處死他?
    滑鐵盧戰役然而在這樣實力懸殊的情況之下,拿破崙還是在林尼會戰中,先下一城,極大地提升了法軍的士氣。於是他乘勝追擊,準備一舉功下,此時正由威靈頓堅守的滑鐵盧·聖·尚高地,但由於他的判斷失誤,再加上身邊已沒有參謀長貝爾蒂埃元帥的輔佐。使得他錯失了最佳的進攻時機。滑鐵盧戰役持續了整整12個小時,在戰役最關鍵的時候,拿破崙不僅沒有等到格魯希的支援,反而遭到了反法援軍的偷襲。在夕陽的殘照下,拿破崙向滑鐵盧高地,發動了最後的嘗試。
  • 如果拿破崙帶此人去滑鐵盧,估計就沒有滑鐵盧什麼事
    但是現在仔細再看這段歷史,發現如果當時拿破崙帶了此人去代替格魯希,也許滑鐵盧就又是一個結局。公元1815年3月,拿破崙帶領少數官兵從厄爾巴島再次回到法國,沿途的軍隊紛紛投奔拿破崙,百姓熱烈歡迎拿破崙的回歸。於是重回法國的拿破崙再次建立了他的百日王朝。拿破崙的回歸使得整個歐洲的封建王公再次感到恐懼,英國、普魯士、俄國、奧地利等國集結了70萬反法同盟大軍來圍攻拿破崙的帝國。
  • 決定歐洲命運的滑鐵盧戰役,究竟是怎麼回事?
    在滑鐵盧戰役 200 周年之際,蒂姆·克萊頓通過引用新近發現的史料,以「小時」為計量單位,重新評估滑鐵盧戰役這一傳奇,揭示整場戰役中大小事件的真實次序,以便正確考量困擾滑鐵盧戰役的種種爭議,同時致力於闡述各方觀點,從法國人、德意志人、荷蘭人和比利時人,以及英國人的角度描繪了滑鐵盧戰役的全景圖,由此儘可能提供一份由各國軍隊在其中扮演角色的記述。
  • 再談滑鐵盧之戰:拿破崙又一次崛起的破滅
    滑鐵盧之戰是世界近代史上一場關鍵性的戰鬥,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傑出的軍事家拿破崙的終極之戰。那場戰鬥的勝負直接決定了歐洲乃至世界歷史的走向,也讓滑鐵盧這個位於比利時的無名小鎮瞬間名揚天下,後來也成為了關鍵性失利的代名詞。
  • 滑鐵盧:千百個小失誤,壓垮天才拿破崙(上)
    數年前他在萊比錫敗於反法同盟,被流放到了地中海上的厄爾巴島。不過經歷一頓操作,他逃離了囚禁他的小島,回到了法蘭西。在他離開的這段時間裡,境外勢力扶持原來的國王復闢了。聽說拿破崙逃離了小島,國王急忙命令軍隊去攔截他。終於,在格勒諾布爾附近,拿破崙撞上了國王軍。拿破崙的隨從見到國王軍都很驚慌,覺得難逃一死了。
  • 拿破崙為什麼會兵敗俄羅斯?
    拿破崙一生經歷了大大小小很多次戰爭,先後打贏了50多場戰役,但在他的所有戰爭中進攻俄國的失敗和最後滑鐵盧戰役的失敗想必最讓他刻骨銘心,那麼一向戰無不勝的拿破崙為什麼會兵敗俄羅斯呢?拿破崙加冕拿破崙永遠也不會忘記俄羅斯這個對手,因為只有打敗了俄國,才能算真正的徵服了歐洲大陸。
  • 從57萬大軍到3萬殘將,稱霸歐洲的拿破崙是如何敗在俄羅斯手上的?
    有人認為他的失敗是在滑鐵盧戰場上,也有人認為他在萊比錫就敗局已定,但是沒有人可以否認,當拿破崙帶著殘兵敗將從莫斯科的冬天逃回來時,他的歐洲帝國之夢就已徹底凋零,而給他帶來這場噩夢的,只有克林姆林宮中凌冽的寒風和無畏冰雪的哥薩克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