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4年的春天,地中海上的一隻不起眼的小船順著海浪接近了法國的陸地。船上一位微微發胖還有點禿頂傾向的中年人看著告別已久的海岸。身後跟著一隊戴著熊皮帽的士兵和幾門火炮。
他就是法蘭西共和國第一執政兼後來法國第一帝國的皇帝,拿破崙·波拿巴。數年前他在萊比錫敗於反法同盟,被流放到了地中海上的厄爾巴島。不過經歷一頓操作,他逃離了囚禁他的小島,回到了法蘭西。在他離開的這段時間裡,境外勢力扶持原來的國王復闢了。聽說拿破崙逃離了小島,國王急忙命令軍隊去攔截他。
終於,在格勒諾布爾附近,拿破崙撞上了國王軍。
拿破崙的隨從見到國王軍都很驚慌,覺得難逃一死了。拿破崙卻叫他們不要驚慌,又在隨從們驚愕的目光中,走向了國王軍的隊列。
拿破崙眼前的隊列是之前隨他一同徵戰過的老兵。此時他們卻戴著波旁王朝的帽徽。
「舉槍!」軍官大聲命令道。幾百支滑膛槍一同抬起,對準了拿破崙。面對曾經的皇帝,士兵們的手也不免有些發抖。
"第五軍團的士兵們,你們認出我了嗎?如果你們想向皇帝開槍,那就來吧!"
全場沉默了幾秒,不過士兵們很快就對拿破崙的話做出了回應。腐朽的舊王朝在他們心中的威望顯然沒法和拿破崙相比。士兵們高呼著皇帝萬歲,近衛軍也高喊皇帝萬歲作為回應。整個山谷都沸騰了。就這樣,拿破崙的隊伍從一千人變成了兩千人。他繼續向巴黎行進。一路上,投靠拿破崙的國王軍數不勝數,拿破崙的軍隊變成了剛剛登陸時的幾十倍。巴黎的報紙也充分發揮了媒體見風使舵的傳統,做出了如下報到:
科西嘉的狼人在坎城登陸。
老虎在加浦出沒,已派兵攔截。亡命徒遁入深山…
獨裁者入主裡昂,恐怖籠罩一切。
波拿巴急速前進,但他到不了巴黎。
明天拿破崙將會兵臨城下。
皇帝陛下抵達楓丹白露。
國王聞訊後,恐遭斷頭臺伺候的命運,也逃走了。
拿破崙復闢(穿灰色皮衣者為拿破崙)
這不僅對於國王是晴天霹靂,對於歐洲各國而言,更是如此。他們花了好幾年的時間,歷經數次失敗才流放了拿破崙,換來了和平。結果現在拿破崙回來了,這意味歐洲的戰火又要重新燃燒起來。很快,第七次反法同盟結成。
拿破崙的戰略與不靠譜的副官任命
回到巴黎的拿破崙開始著手應對新一次的反法同盟。他思前想後,發現目前的戰略只有兩樣可選。
第一個選項是防禦戰略。法國按兵不動,利用反法同盟動員軍隊的時間徵召士兵。再逐一迎擊反法同盟。將敵人逐個擊破。
第二項則是主動出擊。趁敵人還沒有做好準備時發動攻擊,在一場大型決定性會戰中消滅某一國軍隊的有生力量,迫使其退出同盟。然後轉頭對付其它人。這個戰略風險極高,屬於一步錯滿盤皆輸。畢竟在發動進攻時法軍同樣準備不充分。
但是拿破崙對自己的才能有爆棚的自信。他決定採用方案二。
當時反法同盟軍共分好幾份。
英荷軍團,司令是威靈頓公爵,九萬人。
普魯士軍團,司令是布呂歇爾,十一萬人。
奧地利軍團,司令是施瓦岑貝格,二十一萬人。
俄國軍團,司令是巴克萊,十五萬人。
這只是目前的數字而已。一到秋季,兵力還會增長。他們會像夾核桃一樣捏死法國。拿破崙認為駐紮在比利時的普魯士軍團和英荷軍團是最大的危脅。最好解決掉英國和普魯士,然後轉頭對付俄奧。比利時,就成了這個破局的關鍵。
在制定完作戰計劃後,拿破崙開始著手任命副官。
曾經的帝國元帥死的死,逃的逃。拉納,貝西埃等已經血染沙場,馬爾蒙,貝爾納多特等人已經反叛。貝爾蒂埃不久前意外墜樓死亡。繆拉提出回歸,但拿破崙不齒他的背叛而拒絕了他。早在先前的時候繆拉就多次背叛了拿破崙。
拿破崙的心裡話
拿破崙現在有好幾個副官職位需要任命。分別是參謀長,側翼指揮官和騎兵司令。
拿破崙苦思良久,決定任命蘇爾特為參謀長。蘇爾特精於戰術,但是對於文案工作顯然生疏。
格魯希為騎兵司令。這個舉動屬於無奈,拿破崙手下沒有更好的人選了。
達爾馬提亞公爵蘇爾特
內伊為側翼指揮官。內伊是個智力不足武力過剩的莽夫,這個行為簡直是個敗筆。
更適合參謀任務的達武被留下來看守巴黎,而拉納的繼任者絮歇則被大材小用的派去指揮偏師。繆拉的事更可惜,拿破崙完全出於個人好惡而拒絕了一個優秀的騎兵元帥。
人事任命是拿破崙最致命的錯誤,後續大部分問題都由這個問題衍生。如果讓絮歇成為側翼指揮,蠻勇的內伊掌管近衛軍,達武作為參謀,情況可能就會完全不同。
米歇爾·內伊,被稱為勇士中的勇士
四臂村-林尼爭奪戰
馬車在大路飛馳。拿破崙坐在車箱裡,思量著具體的行動計劃。
目前,威靈頓和布呂歇爾分駐東西比利時。威靈頓駐在布魯塞爾,布呂歇爾則在列日。拿破崙決定避開精於防禦作戰的威靈頓,優先消滅有「前進將軍」之名,喜歡猛打猛衝的布呂歇爾。打敗普軍後再回馬擊敗威靈頓,長驅直入佔領布魯塞爾,化解北方戰線危機。再與援軍會師,挫敗俄軍與奧軍,擊破第七次反法同盟指日可待。
懷揣這樣的夢想,拿破崙陷入了夢鄉。
不久後,拿破崙抵達拉昂。節骨眼上他卻發現格魯希的騎兵掉了隊。他急忙命令格魯希快馬加鞭趕到戰場,為此不得不將進攻時間延後了數天。這期間,軍隊中的一個師長叛逃了,名叫包爾蒙。最致命的是,他為敵人帶去了法軍的行動計劃。但拿破崙只是擺了擺手,並不在意。
拿破崙終於對普軍發動了攻擊。法軍勢如破竹地擊潰了普軍,普軍向後退去,法軍緊隨其後。
緊追的法軍來到了一個兩條大路交叉的十字路口。法軍左翼,馬路交匯之地有個村子,叫四臂村。法軍右翼也有個村子,叫作林尼。這裡正是威靈頓和布呂歇爾互相援助的道路。只要法軍控制了四臂村,英普兩軍就會被分割開來,被法軍逐個擊破。拿破崙布置好大本營後,命令內伊元帥帶左翼攻擊四臂村。把守四臂村的是荷蘭軍隊,只要內伊肯用心打,拿下村子易如反掌。可不知為何今天的內伊過分小心,不肯全力攻擊,導致法軍痛失了拿下村子的大好時機。
次日,源源不斷的英軍從布魯塞爾方向開來,普魯士人也在林尼附近展開了陣勢。拿破崙速戰速決的計劃,就這樣因為內伊的失誤而粉碎了。更糟的是法軍還有掉隊兵員正在趕向戰場。為了加大勝率,拿破崙決定人到齊再發起總攻。雖然兵貴神速是亙古不變的用兵要訣,但拿破崙認為援軍未到,自己人數只有敵人的一半,還要雙線作戰,難保必勝。可是,每推遲一分鐘,就有一隊英軍進入戰場。這是一個矛盾的局面。拿破崙日後在聖赫倫那的礁石上眺望遠方時,定會為這個「等」而追悔莫及吧。
大軍到齊後,拿破崙下令同時對林尼和四臂村發動進攻。此事一切準備就緒,可是一個意外破壞了拿破崙的計劃。正當軍隊的線列向前移動的時候,第三軍的軍長騎馬飛奔而來,報告發現一隻兩三萬人的部隊正在從左後方向法軍主力部隊接近。拿破崙誤以為是英軍,於是下令暫緩了進攻計劃。直到下午六點半的時候,偵察兵才回來,報告是德隆率領的第一軍。德隆軍剛剛接近拿破崙部的主力部隊時,竟然又回頭往四臂村回去了。原來是因為拿破崙下令德隆馳援,而內伊不知曉此事,於是下令讓人把德隆給追回來。元帥和的命令和皇帝的命令正好相反,為難的德隆只好下令回師。
但是就算沒有德隆軍,對拿破崙的計劃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七點半,近衛軍湧向了林尼。普軍一潰千裡,布魯歇爾在亂戰中從戰馬上摔了下來,然而他很快就爬上馬背逃跑了。此時天降大雨,剛剛經歷完戰鬥的法軍,無法確定普魯士人退卻的方向。法軍就地安營,等待凌晨的到來。同時拿破崙還給格魯希下了一道命令:派一個騎兵師跟著普魯士人,保持接觸隨時報告普軍的動向。
決勝滑鐵盧
第二天的凌晨六點,格魯希的騎兵師追上了潰退的普軍後衛,繳獲了他們的八門大炮,而普軍全軍現在正在向列日方向撤退。實際上格魯希的推測有誤,普軍真實的撤退方向並不是列日。
在剛剛結束的林尼會戰中,拿破崙成功完成了自己的戰役設想。通過在林尼擊潰普魯士軍這一行動,英軍和普軍被徹底分割開來了。這樣威靈頓就被徹底孤立了!
但也有一個壞消息,法軍仍未取得四臂村。拿破崙在給內伊元帥下達全力進攻四臂村的命令之後,又加派了不少兵力給格魯希,讓格魯希繼續追擊普魯士人。下午一點到達了四臂村的拿破崙卻發現,英軍已經開溜了,而法軍沒有發現這一問題,還在悠閒的吃飯。拿破崙趕緊命令全軍出擊追擊英軍,此時正好天降瓢潑大雨,拿破崙親自率領著第四騎兵軍,在暴風雨中疾馳。拿破崙大聲喊著攻擊的口號:"他們是英軍,向他們開炮!"
大雨使普魯士軍在林尼退而不潰,今天同樣救了英國人。法軍的大炮和馬匹陷進了爛泥裡,動彈不得。被法軍咬住的英軍終於逃脫了追擊,撤退到了附近的高地。這個高地叫做聖傑安山,山後有一個小鎮,叫做滑鐵盧。
決定歐洲命運的一戰,將在這裡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