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的失敗,不得不提及他的用人失誤,無人可用也許是最終原因

2020-12-12 史海魅影

拿破崙在第一次被趕下臺之後,他仍然沒有放棄,自己抓住機會回到了法國,重新掌握了國家的政權。事實證明拿破崙的影響力還是非常大的,法國還是會支持拿破崙的統治,可他的這次復闢,卻沒能維持更長的時間,拿破崙一復出就遭到了反法同盟的攻擊,為了穩定自己的統治,拿破崙就必須要打敗這些強敵才行,他過往曾經多次大敗反法同盟,可惜他這一次非常不走運,剛剛復出的第一次大戰就失敗,他也就此失去了一切。作為曾經的戰神,拿破崙在滑鐵盧的失敗,也直接改變了他和整個歐洲的命運。

說起這場著名的大戰,很多人都會想到拿破崙的用人失誤,他在戰爭最關鍵的時候,由於錯信了格魯希這樣的人,使得自己的戰爭徹底失敗。顯然,用人失誤無疑是拿破崙失敗的一個主要因素,格魯希這樣的將領,在拿破崙的帝國裡面確實排不上號,卻偏偏被委以重任。拿破崙這麼做也是有些無奈,因為實際上他重新奪權之後,法國的形勢已經和他之前不太一樣了。拿破崙下臺之後,他昔日手下有很多的重要人員都選擇了投靠波旁王朝,在他歸來之後,這些人也不願意繼續為他效力了,還有很多人都已經老去死亡,拿破崙身邊可用的人確實不多。

可即便如此,他沒有選擇帶自己最強的幫手達武去比利時,無疑是一個失策。達武無疑是拿破崙手下中最為出色的一位元帥,他一生戰功累累,軍事能力非常出色,同時他對拿破崙也是極為忠誠,可惜他被拿破崙留在了巴黎,沒能趕往比利時參戰。若是格魯希那個位置上是達武負責,拿破崙可能真不會有這麼慘痛的失利,其實拿破崙對於達武也是非常信任的,不僅在他34歲的時候就把他提拔為帝國的元帥,還多次把他安排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為何拿破崙這次就沒有帶達武一起去比利時呢?

顯然,拿破崙並不是不想帶達武去,而是他真沒辦法帶達武去比利時。當時的拿破崙其實面臨著非常嚴苛的環境,他曾經依靠的強大軍隊,已經在俄國等地的戰場上損失得差不多了,因此在他復出之後,國內可以用的軍隊數量確實很有限。反法同盟有著絕對的兵力優勢,拿破崙又不得不儘早備戰,這個時候他軍隊裡面還有很多人是需要考察的。像有不少人原本已經投靠了波旁王朝,看到拿破崙復出之後又趕過來投奔他。內部的情況十分複雜,拿破崙也不知道該信任誰,在他趕赴比利時作戰的時候,法國內部是絕對不會出現問題的,他必須要留一個可靠的人來鎮守,同時為他訓練新一批的軍隊。達武無疑是非常合適的人選,他肯定不需要考察,忠誠度過關,能力也是絕對符合,用達武留守巴黎,起碼他的後方不會失火了

其次,拿破崙原本就沒有打算要孤注一擲,他試圖要先求速戰,為自己爭取更多的時間。達武穩住後方,內伊負責帶領大軍這樣的布置也沒有太大的問題,內伊雖然存在著各種小毛病,但他在和普英聯軍交戰的時候表現也是相當出色的。法軍的戰敗有著很多的因素,但說到底,還是拿破崙的軍隊已經真不行了,拿破崙自己也發現了這個問題,在當時他所徵集出來的法軍,大部分都已經是新入伍的士兵,原本拿破崙帝國時期的老兵已經沒剩多少了。他帶著這麼一隻大部分由新兵組成的軍隊,想要打敗普英聯軍是有些困難的,在戰場上統帥確實能改變戰局,但士兵的戰鬥力才是最重要的。好的軍隊需要靠著訓練和戰火的歷練,當時反法同盟沒有給拿破崙足夠的時間訓練。

拿破崙就只有讓達武這樣善於練兵的人替他在國內訓練軍隊,他在外面爭取儘快打退比利時方向的軍隊。拿破崙的想法還是沒有問題的,他們也確實做得不錯,可惜法軍此時的戰鬥力和意志已經無法和之前相比了。法軍變得更加容易崩潰,拿破崙也意識到了屬於自己的時代已經過去,在那之後,他也沒有再考慮過復闢的事情。在戰鬥力已經被反法同盟拉開差距的情況下,拿破崙的敗局已經不是一個達武就能挽救得了。

在當時拿破崙的軍隊裡面,還是有一些能打的將領,只是在軍隊戰力下滑嚴重的情況下,這些將領所起到的作用也是比較有限。更重要的是,拿破崙自己也在不斷下滑,他的判斷力和執行力已經完全不能和巔峰時期相比了,有關他晚年下滑的主要原因,很多人認為是他金屬中毒,影響了自己的神經。不管怎麼說,拿破崙的失敗註定是無法挽回的,無論是他個人的下滑,還是整個法國的下滑都不能避免,因此達武這樣的優秀元帥頂多只能救他一時,卻也改變不了最終的戰局。

我是史海魅影,關注我為歷史點讚。

相關焦點

  • 拿破崙退位的主要原因是兵敗萊比錫?
    拿破崙是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作為歐洲四大名將之一,在他的軍事生涯中,很少遭遇敗績。然而有一場關鍵性戰役的戰敗,卻最終決定了拿破崙的命運。看到這裡,如果大家沒有看到我的標題,或許第一時間會聯想到的是拿破崙在1815年,二次登基後所發動的滑鐵盧戰役。
  • 是什麼導致了拿破崙最後的失敗
    前言拿破崙時代的法國是其自身歷史上最強大的時期之一,這個時候的法國基本上統治了絕大部分的歐洲大陸,是歐洲大陸上無可爭議的霸權,就算是英國也不得不在這樣的現實情況之下和法國進行一定程度上妥協和合作。1, 法國政治並沒有順應歷史的潮流,反而從某種程度上走向了倒退不得不否認在拿破崙時期的法國強大無比,擊敗了他們在歐洲大陸上基本上所有的敵人,法國的領土範圍也一度達到了歷史上的鼎盛。但是法國的政治卻並沒有繼續向前進,反而達到了某種程度上的倒退。
  • 兩次失敗兩次被流放的拿破崙,為什麼沒有被公開處死?
    俄國對普魯士、奧地利的虎視眈眈 雖然拿破崙入侵俄國因天氣原因而失敗,但是俄國也一直對歐洲大陸虎視眈眈。更何況俄國還挾戰勝拿破崙之威直逼歐洲各國,其時的歐洲大陸各國其實除拿破崙外,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是俄國的對手。 面對俄國的威脅,雖然普魯士、奧地利很想處死拿破崙,但如果歐洲大陸失去了一個可以制衡俄國的存在,這對他們來說無疑是一場災難,面對俄國的進攻,他們可沒有拿破崙及其法國那麼堅強能打。如此,為了制衡俄國,不得不選擇放過失敗的拿破崙。
  • 蔣介石反省失敗的原因,提及此人破口大罵,他是罪魁禍首
    蔣介石反省失敗的原因,提及此人破口大罵,他是罪魁禍首文/御史大夫1949年,蔣介石帶著國民黨殘兵敗將逃到了臺灣,短短了3年時間,蔣介石几乎輸光了所有家底,一敗塗地。為什麼會走到這種地步,蔣介石到了臺灣之後不停地自我反省失敗原因。蔣介石是一個經常自我反省的人,他從年輕時就開始堅持寫日記,在日記裡他不停地每天自我反省,關於失敗的原因,他總結起來就三點。第一是外交方面太過依賴美國,沒有獨立自主的外交能力。第二點是國民黨沒有黨紀,沒有信仰整體都很渙散。
  • 拿破崙在俄國失敗後,為何演變成了全面潰敗?
    拿破崙的帝國開始走下坡路,往往是被認為發生在他徵討俄國失敗的時候。 在這之後,拿破崙再也沒能複製之前的神跡,他在面對反法同盟的過程中,也開始不斷吃敗仗,自己儘管全力爭取到了第二次恢復統治的機會,可他很快又遭遇了滑鐵盧。拿破崙還是沒能轉敗為勝,最終依舊倒在了反法同盟的面前。
  • 拿破崙的兩次失敗,為何都是被流放,而不是被殺害?
    他先後五次擊敗了囊括了幾乎所有歐洲強國的反法聯盟,法國近衛軍和胸甲騎兵的軍旗從尼羅河飄揚到涅曼河,亞歷山大二世和梅特涅在他面前都瑟瑟發抖,英國首相威廉皮特因為奧斯特裡茨戰役法國的勝利鬱鬱而終。這個拉仇恨拉滿的男人,在政治和軍事上失敗後卻並沒有被清算,而是以流放結束了傳奇的一生。
  • 如果拿破崙帶此人去滑鐵盧,估計就沒有滑鐵盧什麼事
    在19世紀的法國出了位聞名世界的傳奇人物——拿破崙。這個出生在科西嘉普通人家的英雄憑藉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幾乎打敗了整個歐洲,建立的法蘭西帝國曾經輝煌一時。可是再厲害的英雄也難免會出現失誤,項羽一生英雄結果垓下一戰失敗後烏江自刎;拿破崙也不例外,滑鐵盧的失敗成為其完美一生的微瑕。
  • 歐洲黑歷史:一場失敗的求婚,讓拿破崙帝國連同血脈萬劫不復
    拿破崙遠徵俄國的失敗,預示著他輝煌時代的結束,那麼,是什麼原因讓他離開溫暖如春的法國,進攻冰天雪地的俄國呢?▲進攻俄國的失敗,是拿破崙覆滅的開始第三次反法同盟失敗後,形勢變的對法國有利,志得意滿的拿破崙趁機提出統一歐洲大陸的設想,也就是後來說的「大陸體系」,把歐洲大陸擰成一股繩,以對抗日漸強大的大英帝國。
  • 滑鐵盧戰役拿破崙為什麼而敗 有什麼原因嗎
    這篇文章和各位讀者朋友們來聊聊終結拿破崙的滑鐵盧戰役。在1815年,沒有人會想到拿破崙能夠再次站起來,經歷了第六次反法同盟之戰,拿破崙淪為孤島囚徒。可是像拿破崙這樣的「巨人」,他甘心嗎?事實證明,他不甘心!於是在該年的2月26日,拿破崙率領著厄爾巴島的1050名法國士兵,乘坐6條船躲過了波旁王朝的皇家軍艦,用五天的時間抵達了法國南安的儒昂灣。
  • 西方戰神拿破崙生涯的最後一戰,探究其慘敗於滑鐵盧戰役的根源
    後來,拿破崙還是在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幫助下進入了巴黎皇家軍事院校讀書,主修炮兵專業。波拿巴家族得到了法國政府很大恩惠和幫助,拿破崙內心的科西嘉民族獨立思想觀念也在他於科西嘉島起義失敗後改變。拿破崙一家被科西嘉島上民族獨立領袖保利所迫害,他們只好逃到法國避難。拿破崙勤奮刻苦,酷愛讀書。他特別喜歡研讀歷史、文學、地理和數學等等,這讓他成了一個博學多才的人。
  • 決定拿破崙失敗命運的三大戰役,滑鐵盧戰役不算其中之一
    提到拿破崙的失敗,許多人都會想到滑鐵盧戰役。人們總是認為滑鐵盧是拿破崙失敗的最關鍵戰役。後來,人們常常用「滑鐵盧」一詞來代表某人的事業從巔峰跌入深谷。滑鐵盧戰役是拿破崙最後的一次戰役,此後拿破崙就被流放到了聖赫倫那島,法蘭西第一帝國正式結束。
  • 滑鐵盧:千百個小失誤,壓垮天才拿破崙(上)
    他就是法蘭西共和國第一執政兼後來法國第一帝國的皇帝,拿破崙·波拿巴。數年前他在萊比錫敗於反法同盟,被流放到了地中海上的厄爾巴島。不過經歷一頓操作,他逃離了囚禁他的小島,回到了法蘭西。在他離開的這段時間裡,境外勢力扶持原來的國王復闢了。聽說拿破崙逃離了小島,國王急忙命令軍隊去攔截他。
  • 滑鐵盧戰役,拿破崙到底輸給了誰?答案也許是「錢」
    1815年,拿破崙的法軍與英國和普魯士聯軍在這裡展開大戰,最終法軍慘敗,這也是拿破崙一生中的最後一戰。這場戰役影響極其深遠,它結束了英法爭霸的亂局,英國迎來自己的頂峰,在19世紀主導世界。它也為歐洲帶來高速發展的契機,從1815年滑鐵盧戰役結束到1914年一戰爆發,歐洲迎來了相對和平的百年,文明進程大大加快。
  • 拿破崙兩次戰敗後,為何都沒被處死只是流放?原因其實很簡單
    "中國是一頭沉睡的雄獅"想必大家都有聽過這句話吧,這句話是法國皇帝拿破崙所說。提到拿破崙應該無人不曉,他生性孤僻,身材矮小,但卻是一代叱吒風雲的歐洲梟雄。他被稱為戰神,曾經橫掃整個歐洲,所向披靡。而最後卻在一場戰役中,所有的輝煌化為灰燼。
  • 拿破崙和希特勒統一歐洲失敗,而秦始皇統一中國成功
    拿破崙加冕稱帝,同年,拿破崙任命凱文為內閣輔政大臣,代管巴黎軍政事務。一年後,他又在義大利由教皇加冕為義大利國王併兼並熱那亞,讓自己的繼子歐仁·德·博阿爾內成為義大利副王,代管義大利。⑧使得1815年法國的君主專制最終復闢之時,受到了人們的反對。拿破崙頒布的統治措施不僅在法國國內產生了重大深遠的影響,還影響了他的徵服國。
  • 為什麼橫掃歐洲的拿破崙徵俄國會失敗?
    以逸待勞,語出《孫子.軍爭篇》,凡是你先敵一步進入戰區,做好準備,然後給敵人迎頭痛擊的,你就擁有主動權,處於有利的狀態;而凡是後人一步進入戰區,就不得不倉促作戰的,往往就處於一種疲勞的狀態,很容易失敗。善於指揮作戰的指戰員往往是想辦法調動敵人,而不被敵人所調動。以逸待勞有三大特徵:積蓄力量、創造戰機、與敵周旋。
  • 都是失敗,為什麼拿破崙成了民族英雄,而希特勒卻成了歷史罪人
    而希特勒上臺於經濟危機時期,他採取了對經濟的全面控制,使得德國的經濟在表面上出現了恢復發展的現象。但是仔細分析就知道希特勒的經濟恢復只是暫時的,因為是通過大量的軍備擴張來拉動工業生產,而軍備擴張最終是會停止下來的,這不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也因為此,希勒特必然會走上對外擴張的道路。文化方面。
  • 拿破崙:傳奇人生的功與過
    生於1769年的拿破崙就這樣自動成為了法國公民。說來諷刺,這個想要徵服整個大陸的男人,一生卻為三座小島所困:科西嘉島,不及威爾斯一半大小,也不比佛蒙特州大;厄爾巴島,比科西嘉島還小很多,他的輝煌在那裡得到了戲劇性的重演;以及聖赫倫那島,大西洋中一個很小的點,他死前最終的囚禁地。
  • 拿破崙和希特勒鐵了心,要硬啃俄國,為何都被掰掉了門牙?
    1812年5月,拿破崙基本統一了歐洲大陸,如日中天的他率領著一支由多民族多語種組成的龐大軍隊,一共五十七萬人,氣勢如虹,浩浩蕩蕩,開始遠徵俄國。開始的時候,法軍勢如破竹,取得了一系列輝煌的勝利,分別在斯摩稜斯克、瓦盧蒂諾、維捷斯克、擊敗了企圖狙擊拿破崙的俄軍。
  • 滑鐵盧之戰中,拿破崙有可能戰勝英國,並最終瓦解反法聯盟嗎
    從1800年到1812年,拿破崙用他的天才馳騁整個歐洲,摧枯拉朽般地擊碎了歐洲許多國家的封建制度根基,但在1812年入侵俄國失敗後,拿破崙就江河日下了。拿破崙第一次退位,被流放到厄爾巴島,但不久後,他聽說法國人民還是希望由他來統治,同時奧地利與其它反法聯盟國家的關係越來越差,因此他抓住了時機,果斷登上法國領土,用了兩個多月,就再次登上了法國皇帝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