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濃 留公「十月香」

2021-01-20 新華網客戶端

本報陽朔訊 近日,陽朔縣普益鄉留公村舉辦傳統民俗文化節――「十月香」。

在兩天兩夜的文化節上,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場、桂劇、彩調等節目。來自平樂、荔浦等地的60支廣場舞隊歡快起舞,跳出新時代群眾的精氣神;隨著鑼鼓聲響起,龍獅奔跑上臺,騰、挪、穿、躍,時而匍匐,時而盤旋,引來陣陣叫好聲;結合十九大精神編成的巜十九大新風貌》快板表演唱和三句半,道出了老百姓的心聲……臺上演員精神抖擻,臺下觀眾吶喊助威,場面十分熱鬧。

活動期間,從村外來的親朋好友、異地旅客和當地的鄉親們同席而坐,歡聚一堂。村裡還專門為60周歲以上老人準備了敬老宴,大家有說有笑,其樂融融。

據了解,「十月香」源於明朝萬曆年間,通過追溯和紀念「雙岐宮」(留公村的一座古廟)中的周文王和周武王來慶祝豐收。因為農曆十月是稻穀成熟、瓜果飄香的季節,所以村民把節日叫做「十月香」。

近年來,在普益鄉黨委、政府的幫助下,留公村依託古村落、得月樓、應求宮、三色潭等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每年定期舉辦「十月香」民俗文化節,不但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還在文化節的表演活動中,增加精神文明建設等內容,有效地宣傳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謝次娣 莫德萍)

相關焦點

  • 關中民俗文化展讓年味更濃
    這是荷花燈,據說在陝南民俗中很有韻味。這些都是純手工的,留在鄉村足不出戶在旅遊扶貧項目帶動下,編織這些燈籠來維持家庭!陝西的黃土隨處可見,泥巴在藝人的手中也會華麗轉身,如同這些體現陝西民俗的春節看大戲!兵馬俑千人千面各不相同,藝人手中的這些看大戲的鄉親們也是千姿百態,你看到了嗎?陝西關中民居一側!
  • 兩岸學子敬狀元活動舉辦 體驗傳統民俗文化
    東南網記者 盧金福 攝東南網11月28日訊(本網記者 盧金福)今日上午,「兩岸學子敬狀元」民俗活動在福州勅建萬壽尚書廟舉行,約60名兩岸學子共同體驗省級非遺項目《陳文龍信俗》的民俗文化和精神內涵並共敘友誼。焚香,鳴鼓,過三通橋,兩岸學子在司儀的引導下有序進場。
  • 風格迥異的池州民俗文化
    風格迥異的池州民俗文化「五裡不同風,十裡不同俗」,獨特的地理位置、多元文化的交融匯聚,形成了池州風格迥異的民俗文化。東至花燈古老的漢族民俗文化活動東至花燈,其歷史可上溯到唐代後期,它由「六獸燈」、「磨盤燈」、「八仙過海燈」、「五猖太平燈」、「龍燈」、「獅子燈」、「蚌殼燈」等十餘種形式各異的花燈組成,主要燈種根植於本鄉本土,有的異地流入,表演形式各異,具有豐富的漢文化內涵。2008年,東至花燈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泰山民俗文化
    「泰山巖巖,魯邦所瞻」,「汶水滔滔,行人儷儷」,億萬年來泰山與汶水共同孕育獨具特色的泰山文化,澤被萬千聖賢先哲、高官巨賈與黎民百姓。泰安地處齊魯文化交接部,黃河運河匯瀾,九省御道穿城而過。先秦楚人北上,魏晉魯人南遷,明初晉人西來,南北東西文化在此多次碰撞、融合與更生,逐漸形成獨特而又豐富的泰山文化。
  • 迎水龍 品香粽 銅梁安居古城民俗文化「鬧」端午
    中新網重慶新聞6月26日電(通訊員 李慧敏 張浩) 6月25日是傳統端午佳節,重慶銅梁區安居古城裡熱鬧非凡,碧艾、青粽、水龍等傳統民俗文化元素薈萃,遊人漫步於古城中,被濃濃的節日氛圍包裹。  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
  • 回顧民俗文化月——大幕暫落,傳承不息
    民俗文化月 剛剛過去的六月 也是天下第一泉的民俗文化月 無論是線上或線下 景區都為大家準備了 豐富的民俗文化相關活動
  • 江南文化系列報導|「杭兒風」的源頭,原來就藏在江南民俗文化中
    江南傳統民俗文化也隨著朝代更迭慢慢沉澱,家住浙江的名家豐子愷也曾飽含深情地寫道:「我們是浙江石門灣人,住在上海也只管說石門灣的土白。吃石門灣式的菜,度石門灣似的生活!」 如今身處杭州,也還是能感受到鮮明的江南民俗文化的傳承。
  • 【平和】三平祖師文化民俗「雲上展播」!
    ■往年活動現場(資料圖) 三平寺管委會提供 來源:廈門晚報 2020.12.24 雲上展播活動須知 「雲端相約 三平祈福」2020三平祖師文化民俗
  • 詔安溪南「會真祖」民俗文化傳承情況調查初報
    「會真祖」常年香火旺盛,每逢農曆九月,到溪南「會真祖」朝拜的香客達幾十萬人次之多,香客遍布閩粵兩省,臺灣及東南亞各國也時有香客到「會真祖」朝拜。各位香客懷著虔誠的心願,朝拜「會真祖」,有的祈求平安、有的祈求發財、有的祈求家庭和諧幸福、有的祈求祛病消災;更有的祈求「大粒圓」,祈望夫妻和合兒孫興旺;有的祈求紅燈籠引「會真祖」香火,燃香點心燈,驅念頭暗昧,使心體光明,回家隨時祭拜……據說非常應驗。
  • 烏拉特民歌中的民俗文化探析
    這些民歌風格雖各不相同,它主要受近鄰鄂爾多斯民歌和地方文化多樣性的影響而唱腔有所不同,由此體現的民風民俗是怎樣的?下面我們進行深入的挖掘和剖析。  本人試圖通過挖掘和分析烏拉特民歌中的民俗文化,即物質民俗、精神民俗、社會生活民俗,提高民族文化認同感,豐富和發展民歌文化研究領域。
  • 文化動態|白銀區民俗文化博物館即將精彩亮相
    白銀區終於有自己的博物館啦位於白銀區全民健身廣場的白銀區民俗文化博物館正在緊張布展強灣蓮花山齊家文化和王峴灰土澇池半山馬廠文化遺址,展示著4500年前境內先民的生活情境。武川宋梁西秦度堅山城和古代烽燧,橫貫全境的絲綢古道,唐代形成的蘭(州)寧(夏)驛道咽喉要隘,以及明代白銀廠採礦遺址等,與綿延數十公裡的黃河一道,共同積澱形成了域內農耕文化、民俗文化、黃河文化、絲路文化等相互融合、多元共生的文化生態。
  • 茂名電城年例走公,震撼人心!
    今日恰閒,整合2018年的故鄉民俗攝影習作,寫文集記。新的開始,新的徵程。攝影之路繼續努力!——己亥,臘八 · 寫於普安茶舍年味愈濃臘月二十六,城裡人車漸多了起來……在外拼搏一年的人們,隨著春運的號角陸續返回到故鄉……車來車往,狹小的街道,被「摩託大軍」圍得水洩不通,市民可謂是寸步難行!
  • 民俗中的文化內涵 老鼠為何嫁女
    許多與鼠有關的習俗活動,反映人們對鼠的民俗心態:鼠在人們心目中是複雜、矛盾的形象,人們對它既供奉膜拜又驅逐以避禍。最著名的是「老鼠嫁女」的習俗表現。「老鼠嫁女」是一種祀鼠活動,流行於全國各地,其日期因地而異。
  • ...裕華區倉豐路社區社會組織 手工創意館之「端午民俗文化DIY」
    【三創四建】裕華區倉豐路社區社會組織 手工創意館之「端午民俗文化DIY」 2020-06-17 09: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十月:人間最美是清秋!
    九月的風留在九月底,十月,千裡清秋,月在衣裳風在袖。金秋十月,共度佳節,回家團圓,陪伴親友。再沒有哪一個時節,能像十月這樣令人幸福了!秋濃,情濃,願父母、長輩健康長壽,願世間情意長長久久。
  • 三義雲火龍節周末登場 繪本、舞蹈傳承民俗節慶文化
    華夏經緯網10月16日訊: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今年臺灣三義雲火龍節將於周末登場,重現當地小區居民古法編制雲火龍及傳統跈龍遊莊頭節慶喜悅,今年特別結合「雲火龍客英繪本故事」及三義專業級舞團客演舞集,透過藝術與文學,傳承雲火龍節慶文化。
  • 端午近粽香飄 雙龍社區舉辦端午節民俗活動
    在端午佳節即將來臨之際,為了讓社區居民深入了解傳統節日、傳承文化習俗,增強社區的凝聚力,增進鄰裡和諧,6月19日,高新區中和街道雙龍社區組織群眾在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前開展雙龍社區2020保障資金項目:我們的節日——「粽香飄雙龍 廉潔過端午」端午節民俗活動。
  • 萬眾聚焦民俗文化巡演 廣府夢譜寫新篇章
    本屆巡演活動以「廣府夢•新傳承」為主題,形式是「定點秀+巡遊+匯演」,融合了各類精彩民俗節目,凝聚廣府力量,為觀眾帶來傳統與時尚相結合的互動表演。 新增定點表演 開場熱鬧非凡 本屆民俗文化巡演新增定點表演,香港童軍總會港島地域樂隊和越秀區東川路小學管樂隊聯合表演管樂童軍步操,這也是穗港兩地青少年的文化交流。
  • 惠州各鄉鎮特色春節民俗大集合
    新春佳節,留在惠州過年的您,一定不能錯過這些活動!不僅讓您賞盡惠州風景,看盡惠州風俗,玩盡經典趣會,還能讓年過得更有年味喲!大年初一、十五西湖元妙觀頭炷香所謂頭炷香,即是第一爐香,有說新年的第一爐香功德最大,可以得到最佳的保佑和祝福。因此,善信在除夕午夜之前已預先排隊,爭燒第一爐香。
  • 胡公文化︱二章和桂千年情
    永康市胡公文化團隊一行在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胡天忠和市政府原正處級領導,胡公文化研究會會長、胡公書院院長胡聯章帶領下,前往杭州天竺三寺、靈隱寺、西湖老龍井和上城區,交流胡公文化,得到了省政協原副主席陳加元和省民宗委、省佛教協會、省社科院歷史研究所、上城區委辦、杭州永康商會的支持。這也是永康「尋訪胡公路 致力新時代」探源行動的第二十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