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認識二疊紀末大滅絕期間的缺氧事件—新聞—科學網

2020-12-24 科學網

 

在距今約2.52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發生了地質歷史上最具災難性的生物滅絕事件,該事件使得超過90%的海洋物種滅絕。

包括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簡稱南京古生物所)晚古生代團隊在內的中外科學家經過數十年的持續努力,該生物事件過程的細節正不斷被揭示。

與此同時,基於各種地質學和地球化學證據,包括天體撞擊、西伯利亞大火成巖省、大洋缺氧、海洋酸化、極端氣候變暖和快速的大陸風化等諸多可能導致此次重大生物事件的環境背景機制也陸續被提出。

前人曾對作為全球二疊系—三疊系GSSP的浙江省長興縣煤山剖面二疊紀—三疊紀之交生物大滅絕事件期間的海洋氧化還原環境進行過大量的研究。考慮到該時段煤山剖面總體上屬於凝縮沉積,因此需要更高解析度的採樣方法來進一步恢復該生物事件的古海洋氧化還原條件的演化史。

近日,由南京古生物所研究員張華和博士向雷等人與南京大學、美國西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的合作者所組成的研究小組,對煤山剖面P-T科研鑽探的巖芯中二疊紀—三疊紀之交時間跨度約50萬年的樣品進行了高精度取樣,開展了鐵組分和微量元素的測試分析。該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於《三古》。

 煤山剖面鐵組分、氧化還原敏感元素分布圖      圖片來源:南京古生物所

詳細的鐵組分研究發現,煤山剖面生物滅絕事件前沉積水體主體處於氧化狀態,生物滅絕事件發生期間主要處於缺氧環境並伴隨有間斷性的硫化環境發育,而滅絕事件之後海洋持續缺氧並未發生顯著的氧化。Mo、U、V等氧化還原敏感微量元素濃度數據進一步揭示,在生物大滅絕期間,此類氧化還原敏感元素濃度急劇降低,意味著全球主要海洋在此時都同向的發生了脫氧作用。

因此,大洋脫氧和硫化氫毒性可能在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中扮演了重要作用。

該項研究得到了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前沿科學重點研究計劃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資助。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palaeo.2020.109626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2.52億年前二疊紀末植物大滅絕事件有新說
    科技日報訊(記者趙漢斌)記者日前從雲南大學了解到,該校植物古生態團隊在二疊紀末生物大絕滅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提出不同緯度植物地理區系對大滅絕事件或存在不同響應,因此不能以單一機制解釋這一事件對全球生態系統的影響。
  • 煤炭燃燒造成了二疊紀大滅絕?科學家警告:與今天的氣候變化相似
    二疊紀物種大滅絕,是地球上發生的第三次物種大滅絕,也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大滅絕事件,地球上有96%的物種遭受滅頂之災。科學家認為,那一次大滅絕是地球生態系統最徹底的一次「洗牌」,使得佔領海洋3億年之久的主要生物消失,為恐龍等爬行動物的進化鋪平了道路,使生物演化進程發生了一次重大的轉折。
  • 3.6億年前的滅絕事件:元兇終於找到,就隱藏在地球附近!
    3.6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滅絕事件是地球生物史上5次主要大規模滅絕事件中的第四大滅絕事件,發生在古生代泥盆紀的晚期,對於此次滅絕事件古生物界一直眾說紛紜,其中全球變冷和海底火山噴發以及小行星撞擊都列入了可能的選項內!
  • 與4.4億年前大滅絕期間海洋生物的時空對話
    奧陶紀末大滅絕中斷了史前規模最大之一的奧陶紀生物大輻射。它由兩幕組成,以不同方式與南方大陸冰川活動密切相關。當今人類正遭遇全球氣候變化。新生代與這次冰期及相關背景既有差異、又有較多相似性(如CO2分壓長期下降,板塊構造活躍,風化作用強烈,大量養分進入海洋)。於是,發生於奧陶紀末期,史前唯一一次與冰川吻合的大滅絕事件,越來越受學界關注。
  • 中國古生物學家發現華南奧陶紀末生物大滅絕的肇端標誌—新聞...
  • 哺乳動物和鳥類成恆溫動物,與2.5億年前大滅絕事件有關
    二疊紀末期到三疊紀大滅絕發生前後,大多數爬行動物從四肢伸展的姿勢變成直立行走。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0月16日報導,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古生物學家邁克·本頓教授在《岡瓦納大陸研究》發表論文稱,哺乳動物和鳥類的祖先從變溫動物演變為恆溫動物,源於它們大約2.5億年前最大規模生物滅絕事件後生存下來的經歷。
  • 2.5億年前,發生在二疊紀的生物大滅絕,到底有多可怕?
    2.5億年前,發生在二疊紀的生物大滅絕,到底有多可怕?發生在2.5億年前的二疊紀大滅絕事件,頃刻間,約有90%的海洋生物物種以及75%的陸地生物在地球上徹底銷聲匿跡,令絕大多數生物面臨大滅絕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氣候發生了突變以及沙漠的範圍普遍擴張,再加上火山爆發等現象造成的一系列影響所致,科學家們曾在二疊紀末期的巖石樣本中發現,該時期部分區域的氣候產生了明顯變化,使得地球兩極出現了巨大的大陸冰川,從而導致全球氣候變冷
  • 顯生宙的五次生物大滅絕---「Big Five」
    ↑ 五次大滅絕的起因主要有4個方面:①小行星撞擊圖;②超級地幔柱和大規模火山噴發圖;③海水缺氧、酸化;④全球氣候劇變。如上圖所示,最嚴重的一次(序號代表慘烈程度,①到⑤嚴重程度逐級遞減)為標紅的二疊紀末大滅絕,由火山爆發引起。其他四次的原因及慘烈程度也可由上圖輕易看到。
  • 中國科學家發現奧陶紀末生物大滅絕後的「復甦之源」
    中新網南京4月15日電 (楊顏慈)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15日發布消息,該所王光旭副研究員等科研工作者通過大量的調查研究,對奧陶紀末大滅絕的基本過程和型式進行了重新評估,發現奧陶紀末生物大滅絕後的穩步復甦始於志留紀伊始。
  • 地球上五次生物大滅絕,無數物種徹底消失,人類或許正經歷第六次
    它共分為早、中、晚三個世,而第一次大滅絕就發生在奧陶紀晚世。當時,氣候溫和,淺海廣闊,很多海生無脊椎生物大量繁殖,很多海洋動物得到進一步發展,比如鸚鵡螺,淡水無顎魚都是代表生物。奧陶紀晚世,由於陸地在南極匯聚,造成了厚厚的積冰,進而引起大氣環流變冷,整個地球的溫度急劇下降,海平面降低,很多生物無法適應環境的變化而慘遭滅絕之災。這次滅絕事件,最終導致85%的生物滅絕。
  • 生物滅絕的傷痛,地球要用1000萬年來撫平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科研團隊最新的研究發現,在顯生宙最大的生物滅絕事件——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事件之後,湖泊和森林生態系統可能都需要長達1000萬年的時間,才能得到明顯恢復,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地質學》(Geology)上。
  • 劫後重生:南盤江盆地三疊紀生物大復甦
    地球歷史上曾經發生過5次大規模生物滅絕事件,分別是奧陶紀末、泥盆紀末、二疊紀末、三疊紀末和白堊紀末,每一次都對地球上的生命帶來重大打擊。第三次生物大滅絕發生於距今2.5 億年的二疊紀末期,是五次物種大滅絕事件中最嚴重的一次,造成了80% ~ 96% 的海洋生物以及70% 的陸地生物都在50 萬年內忽然消失,整個海洋、陸地的生命跡象都基本消失。
  • 地球經歷過5次大滅絕,人類還會赴後塵嗎?幸福來之不易,要珍惜
    新物種爆炸的另一面是物種滅絕,也一直是進化生命周期的一部分。但是這兩個過程並不總是同步的。當物種的快速死去迅速超過新物種的形成時,這種平衡就足以引發所謂的「滅絕」事件。我們理解的大滅絕指的是單一物種完全的消失,也就是絕種。什麼情況才能被稱為大滅絕?
  • 地球共出現過5次物種大滅絕,人類離第6次物種大滅絕,還有多遠?
    6500萬年前的恐龍大滅絕,這五次物種大滅絕中,當數二疊紀末期的大滅絕最為嚴重、最毫無防備。距離人類最近的恐龍大滅絕的原因至今仍舊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而導致其它幾次滅絕的原因也顯得更加撲朔迷離了,雖說物種大滅絕一事聽上去非常可怕,但是仍然有很多生物存活了下來,尤其是海洋生物,當它們藉助了天然的屏障後,理應可以讓不少物種得以存活,然而發生在二疊紀到三疊紀之間的滅絕事件竟讓96%的海洋物種滅絕,大約發生在2.5億年前的這次事件所產生的原因一直不明,令人意外的是《自然-地球科學》中的一篇研究報告曾指出
  • 是什麼引起五次生物大滅絕?--中國數字科技館
    那麼是什麼導致了地質歷史時期發生了五次生物大滅絕呢?  他們認為已有研究表明,大約6億年以來生命在不斷地演化,還沒有任何天外事件曾經毀滅整個地球生物圈,所有這些生物大滅絕事件幾乎都伴隨有劇烈的全球性環境變化。
  • 恐龍的崛起源於2.33億年前的一次生物大滅絕事件
    火山活動生成了玄武巖也導致了氣候的急劇變化,從而導致了長期降雨——卡尼期洪水事件。這個事件又引發了大滅絕。近期科學家發現了一起新的物種大滅絕,它消滅了2.33億年前地球上的生物,並導致了恐龍崛起。同時期也出現了一系列新物種。
  • 遠古大滅絕事件 「陰魂」不散
    遠古大滅絕事件 「陰魂」不散 在距今大約2.55億年前,地球上發生了一場慘烈的大滅絕事件,90%的物種被一抹而淨,史稱「二疊紀末大滅絕事件」。
  • 地球史上最嚴重的一次生物大滅絕!97%生物消失,持續了500萬年
    地球上曾經發生過多次的生物大滅絕事件,就目前以人類的文明科技探索,只能發現到歷史上出現過的五次的生物大滅絕。分別是發生於4.3億年前的奧陶紀末,3.7億年前的晚泥盆世,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和2億年前的三疊紀末,以及大家最為熟悉的6500萬年之前的白堊紀末!
  • 壓死馬達加斯加巨型動物的「稻草」—新聞—科學網
    乾旱和人類活動迫使象鳥在內的馬達加斯加大型動物群滅絕。 圖片來源:WALTER A.但兩年前,研究人員在此發現了距今10500年前被屠宰的大象的骨頭,這表明,在約1500年前巨型動物滅絕之前,人類和巨型動物曾在那裡共存了數千年。 為了更好地了解該地區的氣候變化歷史,研究者把目光投向了位於馬達加斯加以東1600公裡處羅德裡格斯島的洞穴。
  • 【地理視野】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是什麼,地球是否正處於第六次大...
    ,這時候陸生生物剛起步,所以奧陶紀大滅絕主要針對海洋生物。 第三次生物大滅絕 又稱二疊紀大滅絕,發生在2.5億年前,有96%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陸地脊椎動物突然「消失」,是地球歷史上最嚴重的生物滅絕事件;此次事件持續時間大約30萬年,影響波及全球,造成全球90%的物種消失,即便是躲過兩次生物滅絕事件的三葉蟲,也在此次事件中徹底滅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