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幕共情,疫情「神還原」,災難電影的「現代啟示錄」

2020-12-22 瀚葉數據

正月逐漸進入尾聲,在春意盎然的日子裡,新冠肺炎疫情繼續席捲全球,病毒的爆發不僅考驗著人類自身的免疫系統,也對社會發展和人們的精神狀態產生了巨大影響。

控制人口流動,居家隔離,除了日常的追劇、遊戲、學習,越來越的多的人重溫災難影片,產生共情,釋放焦慮:《傳染病》《流感》《極度恐慌》《末日病毒》《釜山行》《車諾比》等影片也相繼出現在了流媒體點播榜前列。

電影取材自現實又高於現實,這些災難電影之所以能夠在這個特殊時期重新引起關注也並非毫無根據。

為此,文思君複習了一些以傳染病或災難為題材的電影,這些誕生於數年甚至數十年前的影片不僅折射出了世間百態,甚至還預言了今日所發生的一切,給我們帶來了深刻的警示和思考。

01銀幕之內,疫情下的「眾生相」

這段時間,2011年的《傳染病》和2013年的《流感》因為劇情的寫實性和與當下現實的呼應一度登上熱搜電影榜單,前者甚至已經成為了iTunes上排名第10的電影。

《傳染病》登上iTunes上排名第10名影片

網友們除了自行考古觀看以外,還在網際網路上進行了大量的交流和討論,目前,在微博、豆瓣、知乎等熱門的社交平臺上,這兩部電影的相關話題性和關注度也居高不下。自媒體平臺上也同時出現了大量文章把它與當前的疫情做神對比,很多人將《傳染病》奉為「預言神作」。由於觀看人數猛增和現實狀態的應景,《傳染病》的豆瓣評分較之前上漲了0.4分。

豆瓣《傳染病》主頁下的網友評論

2011年,好萊塢鬼才導演史蒂文·索德伯格匯集了瑪麗昂·歌迪亞、馬特·達蒙、裘德·洛、格溫妮絲·帕特洛、凱特·溫絲萊特等一眾明星卡司拍攝完成了災難電影《傳染病》,該片在當年的威尼斯電影節上獲得相當正面的高評價,只是當它投放到院線上映以後,並沒有取得對等的票房成績。

2011年,《傳染病》主創亮相水城威尼斯

影片講述了一種僅靠空氣便能傳播的病毒引起的全世界的災難。

馬特·達蒙演繹了一個普通男人,在面對災難的各個階段可能呈現的各種心理和應對。

裘德·洛飾演的是一個自媒體人站在多數弱勢群體的立場,藉機散布對政府和醫療機構不利的言論,不斷地在自己的博客上「揭露」當局的「謊言」,似乎成為正義的化身。每次危機來臨,都有人從中搏利,他不過是其中之一。

瑪麗昂·歌迪亞飾演的世界衛生組織人員,去調查病因,卻被扣留作為交換疫苗的人質。

勞倫斯·菲什伯恩飾演的疾控中心官員,偷偷打電話通知妻子從傳染病重災區開始戒嚴前撤離。

凱特·溫絲萊特飾演的疾控中心研究員,沒有多少戲份就出現在裹屍袋中,提醒我們:病毒不會區別對待任何人。

最後鏡頭回到第一天,整場災難的起源,是因為森林砍伐,蝙蝠無處棲息,寄居在豬籠的屋頂,蝙蝠的分泌物被豬吃了,巧合的是,那頭豬又被端上了人類的餐桌。

對於正在經歷疫情的你我來說,《傳染病》就像一面鏡子,將熒幕外的芸芸眾生投屏到了電影裡。但不要忘記,17年前,我們曾經經歷過比這更兇險的災難。我們驚嘆導演冷靜的視角和犀利的預判之餘,更要反思,為什麼同樣的悲劇,會在一個民族再次上演。

02《流感》來襲,沒有什麼比人類恐懼蔓延更快

電影《流感》正如細微的病毒一般,藏匿在了2013年的韓國電影裡,觀影人次僅為8847人,收穫了311萬的票房成績。那一年韓國貢獻了《新世界》《雪國列車》《辯護人》《素媛》《7號房的禮物》《恐怖直播》等多部熱門影片,《流感》不是裡面最好的一部,卻是韓國電影史上首次以「流感病毒」為題材的電影。

對於人類來說,病毒災難實際上是一場人性和心靈的考驗。在致命流感病毒大範圍的傳播之下,影片不僅描繪了人類與病毒展開的苦戰,也拍出了人類在面對未知病毒時所產生的社會恐慌,這種病毒帶來的衍生品不僅能夠摧毀一個正常人的意志,也能給社會秩序帶來了極大的幹擾和失控。

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面對24小時不停滾動的疫情新聞,人們的情緒會不自覺被帶入焦慮中,甚至出現不同程度的精神痛苦和情緒困擾,這種「替代性創傷」 是由於目擊大量殘忍、破壞性場景之後所產生的心理異常,也會使神經產生敏感,為了生存,開始瘋搶生活物資,醫療物資甚至無視病毒的病理性將其妖魔化,甚至還會出現一些與防控手段相背離的過激行為和散步謠言的出口,這些都是病毒災害在另一個層面上對於整個社會的危害。

此外,作為災難驚悚片,《流感》並沒有脫離實際,反而提供了較為科學的防治策略:在災難面前,個體的自覺,管理者的科學性,科研醫務工作者的專業性是贏得這場無聲戰役的關鍵。片中封城的行為雖然過激,也是影片情感落腳點的基礎。但客觀來說,從古到今,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的確是控制傳染病大規模爆發最有效的措施。這也是國內在抗擊疫情過程中停運公共運輸,集中有效隔離,實施地域性封閉政策的出發點和依據。

03疫情之後,「喪鐘為誰而鳴」?

《傳染病》《流感》《極度恐慌》《後天》《2012》等災難電影因「神預言」而翻紅,這些電影如同寫給2020冬春之交的「啟示錄」,歷史和現在、過去和未來,總是如此驚人的相似。

如許多影迷所言「初看不識片中意,再看已是片中人。」環顧世界,在中國全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同時,各種各樣的災難在全球上演:

2019年冬季,美國爆發40年來最致命流感,超10000人死亡,1900萬人感染。2019年秋季,受極端氣候變化影響,澳洲的山火持續燃燒了五個多月,數億動物死亡,考拉,袋鼠,野兔等野生動物被活活燒死。2020年初,東非遭遇25年最嚴重蝗災,多達3600億隻蝗蟲,正在吞噬整個東非的農作物。菲律賓火山噴發,45萬人恐需撤離,或引發火山海嘯。2020年1月18日,加拿大遭遇了三十多年來最大暴風雪,全城被埋,場面堪比災難電影《後天》。2020年1月26日,奈及利亞不明疾病,席捲全國19個州,目前已至少造成47人死亡,365人感染……

所有人在面對不可抵抗的災害時都想要生存下去,我們會經歷不安、恐懼、麻木,最後淡忘。但請不要忘記「所有人其實是一個整體,別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不要以為喪鐘為誰而鳴,喪鐘為你我而鳴。

—END—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立場*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做商用。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予以刪除。

相關焦點

  • 從尼採、康拉德直到科波拉 ——重讀《現代啟示錄》
    因為思想性電影並不見得非要在電影裡用長鏡頭「做思考狀」,塞進一堆哲學家、文學家的名字。很多導演,比如伍迪·艾倫,就經常被錯位地歸於前者……    《現代啟示錄》是科波拉的野心之作(儘管一開始曾決定由喬治·盧卡斯來導演,但這個創意核心一直是科波拉本人的)。
  • 疫情期間的「網紅電影」啟示錄
    表面上看,電影行業只是暫時停擺,電影院還還維持著它龐大的運轉機制,實際上,一場「革命」已經在悄無聲息地進行:電影開啟付費線上點播、電影院不堪重負搖搖欲墜,觀眾則開始逐漸習慣小銀幕帶來的觀影新體驗。影院設備再高級,也比不過隨時隨地就可以觀看影片的視頻平臺;電影再好看,也敵不過電視劇、綜藝對觀眾注意力的搶佔。
  • 齊木楠雄的災難真人版,燃堂神還原,但最帥的人卻是他
    《齊木楠雄的災難》第二季從一月一直播到現在熱度依舊不減,可見大家對這種純粹的搞笑加吐槽類動漫的喜歡。我是從第一季就開始追,這兩天抽空把齊木的真人版電影看了一遍,所以我就迫不及待的和大家分享一下。畢竟不能只讓我一個人眼瞎。
  • 《齊木楠雄的災難》真人電影劇照曝光 燃堂力下巴神還原
    《齊木楠雄的災難》真人電影是由日本漫畫家麻生周一創作的同名少年動畫改編,近日,官方公布了影片部分現場劇照。當演員們置身於場景之中後,違和感似乎並不那麼明顯了?此外燃堂力的下巴依舊充滿了槽點。  《齊木楠雄的災難》真人電影宣傳海報從劇照來看,《齊木楠雄的災難》真人版還原了角色們在學校內的日常生活。
  • 《教父2》和《現代啟示錄》都是科波拉執導,哪部是其巔峰之作?
    今年的北影節雖然已結束近一個月,但有一部影片的重映依然未得到足夠的談論,那就是美國導演科波拉電影生涯中的巔峰之作——《現代啟示錄》。《現代啟示錄》劇照持久有力的人文主義感動國內電影人經常談《西部往事》《美國往事》《教父》,但是談《現代啟示錄》的少。我覺得《現代啟示錄》的觀影門檻略高,觀看者精神性的進展開掘的深度,決定了他與這部影片共振的程度。
  • 疫情期間的「網紅電影」啟示錄-新聞頻道-和訊網
    電影會死亡嗎?這兩個問題在這段時間被問了無數次。  表面上看,電影行業只是暫時停擺,電影院還還維持著它龐大的運轉機制,實際上,一場「革命」已經在悄無聲息地進行:電影開啟付費線上點播、電影院不堪重負搖搖欲墜,觀眾則開始逐漸習慣小銀幕(博客,微博)帶來的觀影新體驗。影院設備再高級,也比不過隨時隨地就可以觀看影片的視頻平臺;電影再好看,也敵不過電視劇、綜藝對觀眾注意力的搶佔。
  • 《致命復活》定檔 災難題材電影「引爆」影院
    本文轉自【電影網】;由青年導演楊樂執導,閆文君、沈文俊、徐紹澤、沈語眉、賈鳳柱、袁忠遠聯袂主演的國內首部末日病毒災難電影《致命復活》定檔7月31日全國上映,並隨之發布了定檔海報。面對院線電影空窗期許久的情侶檔,該影片作為疫情過後首部災難電影,熱度極高。定檔海報壓抑驚悚 中國版《釜山行》再現奪命疫情《釜山行》、《流感》作為曾經的現象級災難電影,不僅勝在技術層面,還契合了韓國電影對於心理恐懼和人性的精準把控,另外也有它的政治寓意。
  • 《致命復活》定檔7.31 災難題材電影「引爆」影院
    面對院線電影空窗期許久的情侶檔,該影片作為疫情過後首部災難電影,熱度極高。 定檔海報壓抑驚悚 中國版《釜山行》再現奪命疫情 《釜山行》、《流感》作為曾經的現象級災難電影,不僅勝在技術層面
  • 《八佰》:意義,感性,銀幕內外的觀看疊加
    但對整個電影產業而言,《八佰》其實是一枚押在賭桌上就不能輸的籌碼、一劑在長期垂死掙扎後必須迅速顯效的強心藥。疫情以來長期不能開工的休眠、多少影院關停的負面消息、虧損、失業、零收入……經歷這一系列風雨飄搖,在緩慢的復甦期裡,那些試水的重映片和小成本製作固然也有投石問路的價值,但《八佰》,才是第一次讓電影回到公眾話題中心的機會。
  • 越戰恐怖RPG《現代啟示錄》首爆截圖 又起新一波眾籌_遊俠網 Ali...
    根據1979年經典電影《現代啟示錄》改編而成的遊戲《現代啟示錄》在今年一月時被正式公布,只不過從籌款來看這款遊戲的研發並不是那麼順利:一個月來這些製作人們只撈到了17萬美元,距離當初的90萬目標差了不是一點半點。
  • 電影《1917》一部偽一鏡到底的硬核軍事題材電影
    一個多世紀過去,當親歷過這場災難的倖存者們都相繼離去。 這個人類歷史上無法原諒的愚蠢錯誤、這場奪走了超3500萬條生命的慘劇。 在一戰中逐漸奪得世界電影工業霸權地位的好萊塢,很意外地缺少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重述。
  • 麥可·基頓合作塞斯·羅根 出演IT界的現代啟示錄
    麥可·基頓合作塞斯·羅根 出演IT界的現代啟示錄 時間:2018.10.30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雲貓貓 分享到:
  • 北影節本周開幕,這些電影全來了!
    展映活動共設有「官方推薦」「修復經典」「侯麥之約」「電影萬歲」「鏡界」「女性之聲」「華語力量」「環球視野」「IMAX鉅獻」「系列饕餮」「露天放映」「雲上共享」十二個主題單元,一共93部。因為疫情,今年北影節雖然整體選片數量不多,卻有很多讓人想看的單元。從經典的超大片《現代啟示錄》《戰爭與和平》到國產獲獎小片都囊括,既有大師侯麥也有坎城新銳《燃燒女子的肖像》。
  • 在與觀眾的共情、共鳴中,構建中國電影「共同體美學」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說,很多時候,人們簡單粗暴地將電影分為大片、小片,商業片、非商業片等。其實,評判一部電影作品的好壞,關鍵在於是否與觀眾構建有效的對話渠道、對話的方式、對話的空間,形成共情、共鳴,形成良性互動,最終建立起「共同體美學」。
  • 《齊木楠雄的災難》真人電影最新場照公開!燃堂下巴超還原
    近日,由山崎賢人主演的漫改真人電影《齊木楠雄的災難》公開了最新場照,當演員們置身於場景之中後,違和感似乎並不那麼明顯了?
  • 由昆凌主演的災難電影《天火》上線,還原火山噴發,畫面感十足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天火》這部電影。他是在2019年12月份上映的,雖然上映的時間很短,但是是一部具有影響力的影片。這部電影是一部動作災難電影。可能當時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沒有太深的感觸,但是當我們面臨新冠肺炎挑戰的時候,再重新來觀看一下這部電影,應該會有很大的觸動。
  • 《啟示錄》中的「四騎士」代表什麼?
    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導演了一部關於越南戰爭的最令人不安的電影——《現代啟示錄》。這部電影將戰爭描述為極度瘋狂:目標混亂,道德淪喪。在一個場景中,一名美國軍官在交火時到達戰場。炮彈隨處爆炸;士兵們睜大眼睛,絕望地看著布滿天空的曳光彈。「這裡誰負責?」軍官問道。沒有人回答。
  • 北京電影節展映片單公布 《現代啟示錄》等將重映
    網易娛樂8月13日報導 第10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揭曉「北京展映」部分片單,包括《現代啟示錄》《象人》等經典佳作,以及顧曉剛《春江水暖》、大鵬《吉祥如意》等華語新片。
  • 《啟示錄》中的「四騎士」代表什麼?|微讀問答
    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導演了一部關於越南戰爭的最令人不安的電影——《現代啟示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