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每年數百檔綜藝節目競逐螢屏,每年的創新改版也成為了最大的難題。因為有上一季的包袱在,創新也往往會陷入兩難境地。改的不夠會讓觀眾感覺不到新鮮,而顛覆式的改變則可能損傷模式原本的精髓,效果適得其反,如何把握創新升級的尺度,是對製作團隊的巨大考驗。
進入藍莓視頻觀看《夢想的聲音2》最新一期完整視頻>>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在浙江衛視熱播的《夢想的聲音2》為我們提供了節目創新的一種正確姿勢,在內核上其保持了對第一季的延續性,以追夢歌手向音樂導師進行討教的圓夢過程為內容重點,而創新則主要體現在將製作的細節做到更加極致,從選曲、編曲到視覺效果,再到特殊環節的加入,相較第一季都有提升,使得節目既堅持了內在核心,又升級了內容表現細節,從而更加吸引觀眾。
正是基於這種「延續骨架,豐滿血肉」的創新策略,《夢想的聲音2》也保持了喜人的收視成績。首播收視率位列全國同時段第一,熱門話題有8個上榜位列總榜第一,全網視頻播放量已破億。接下來,讓我們不妨仔細分析下這檔節目究竟是如何進行創新升級的,相信對其它的節目也會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一、選曲以經典為主,強調情感共鳴
《夢想的聲音》從第一季開始,經典歌曲改編就一直是歌曲演繹中的「重頭戲」等。經過統計,該類歌曲佔據整季歌單的三分之二之多。而從已經播出的第二季前兩期來看,節目仍然保持這一傳統。但是,這一季歌手在選曲時會強調更加貼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從而賦予歌曲更多的個人情感,使觀眾對歌曲的內涵有了新的認識。
例如,首期第一個登場的追夢歌手黃稔欽,選擇新晉導師林憶蓮的老歌《Better Man》討教,他稱該首歌與自己的生活經歷很像,希望藉此向女朋友表達自己會成為一個更好的人,使他們的生活和音樂越來越好,形象立馬加分不少。
在剛播出的第二期中,羽泉對羅大佑的搖滾歌曲《戀曲1980》進行改編,本是一首描述愛情的歌曲,兄弟倆卻一人撥吉他,一人彈鋼琴,利用最簡單的音樂表現形式,唱著「我倆還在一起」來表達兩人之間二十年的深厚兄弟情,這個畫面也令在場的所有人感動不已,高喊「羽泉要永遠在一起」。
值得一提的是,節目也特別選取了一些主旋律歌曲,但採用新穎的演繹方式。例如首期追夢歌手集體登場合唱《我愛你中國》,一開場就把現場推向高潮,也奠定了節目力求弘揚主流價值觀的基調。
二、金牌音樂班底護航,極致改編凸顯專業性
除了在選曲上更加注重情感外,《夢想的聲音》第二季在編曲上也更加講究,這從編曲團隊的陣容就可見一斑。製作團隊集結了業內的權威人士,除了上一季就已加盟的製作人陳建寧金曲獎最佳單曲製作人王治平海蝶音樂創始人許環良之外,還邀請了黃怡、劉卓、董冬冬、陳國華和劉效松等多位知名音樂製作人,共同助力追夢歌手的音樂之路。他們不但會幫助逐夢歌手選擇出適合他們演出的歌曲,更會指導他們對這些歌曲進行創意改編,使這些音樂作品更符合當下的音樂審美,從而與大眾的情感產生聯結,引起強烈的共鳴。
例如,首期中唯一討教兩次且獲得成功的追夢歌手四郎貢布在演唱《剛好遇見你》和《木蘭星》時,編曲團隊將原曲中又加入了藏族特有的音樂元素和民族樂器,使流行音樂與藏族音樂完美結合,讓音樂導師和現場的所有人驚訝於其獨特的音色和極具民族風的舞臺表現。
第二期中,年僅18歲的cat雨馨演繹張靚穎的《順流而下》,編曲團隊在原曲的基礎上,不僅加入說唱形式,而且融入了經典搖滾歌曲Seven Nation Army,最大程度展現她的聲音張力,幫助其獲得了音樂導師和築夢團的一致稱讚,甚至贏得了張靚穎的天使按鈕。
可以說,正是這些幕後的音樂製作人們的保駕護航,加上歌手們的精彩演繹,為觀眾奉上了一首首誠意滿滿的極致改編之作,也凸顯了節目在音樂層面的專業性。
三視覺元素更加注重美感和功能性的統一
《夢想的聲音》自第一季開播以來,舞臺設計以及燈光效果就倍受業內人士和觀眾的好評。第二季繼續沿用了第一季大氣而絢麗的舞臺設計,為觀眾打造一場關於音樂的視聽盛宴,也更加強調舞美的視覺美感和功能性的結合。
例如,本季的「夢想雲梯」仍然是展現素人歌手追夢之路的重要視覺符號,但功能進行了調整。在由國內專業音樂人組成的「築夢團」合議後,機械臂上的6塊LED屏將在現場所有人的關注下,逐一搭建成追夢歌手通往獲得原創歌曲的道路。不管是追夢歌手、音樂導師還是現場觀眾,都會在「夢想雲梯」的搭建過程中緊張地觀察這6個機械臂的一舉一動,為選手的命運懸著心,也將節目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在燈光效果上,也比第一季節目營造的更加絲絲入扣。無論是追夢歌手還是音樂導師,每位歌手出場時燈光的移動閃現聚合等變化,都讓我們感覺到了歌手們在音樂世界中「兩米八」的強大氣場。
在節目的包裝手段上,《夢想的聲音2》也增添了很多用心的細節設計,例如在逐夢歌手出場前,節目首先用超現實的特效包裝,展現音樂星球上的追夢歌手們經過太空艙的傳送,前來與各位導師討教的故事開端。之後鏡頭切回現場,歌手們站在類似「太空艙」的道具中,升上舞臺與觀眾見面。特效包裝形式與節目邏輯結合的流暢而自然。
可以說,《夢想的聲音2》獨具匠心的舞美、燈光和包裝設計,既為觀眾營造了驚豔的視聽感受,更重要的是達到了形式與內容的和諧統一。通過對舞臺細節的把控,節目組將歌手的逐夢之路營造出強烈的儀式感和進程感,我們從中看到了節目組對每位歌手的尊重,體會到了每一個聲音,每一夢想都值得被認真對待的節目訴求。
四加入觀眾委託環節,讓 「夢想」主題更加豐滿
除了對歌曲演繹視覺表現進行更加細緻入微的升級外,導演組也在節目環節上進行了創新,第二季新加入特殊觀眾委託的環節,每一期都有一位歌手接受特殊任務——演唱某位觀眾委託節目組的歌曲,寄託他們的特殊夢想。
在首期節目中,羽泉組合便首先接到了這一任務,首都老戰士合唱團委託其改編演唱經典紅歌《我的祖國》。羽泉將這首年代較久的歌曲加入了現代搖滾元素,使抒情的歌詞與高亢的情感完美融合,既使委託者在歌聲中回憶起過往的歲月,也使年輕觀眾重新認識了紅色歌曲。
之後,由首都老戰士合唱團合唱的《當那一天來臨》使觀眾看到了老戰士的軍人風採,他們聲情並茂地抒發著對祖國的熱愛,這一視頻片段更是在社交媒體上獲得網友們的大量轉贊。人民日報、共青團中央、環球時報等主流媒體紛紛轉發,讓更多的人看到了《夢想的聲音2》用生動有趣的文藝形式弘揚主流價值觀、傳遞「中國夢」的初心。
第二期則由林俊傑抽到了特殊任務,一位失去雙腿的汶川地震生還者想要借《愛你》表達對妻子的濃濃愛意,感謝她的一路陪伴。林俊傑將一首甜美風格的歌曲加入了R&B流行元素,成功地表達出一個男生對心儀女生暖心的愛。在歌曲演唱後的採訪環節,我們更聽到了委託人令人動容的故事。委託人戴國榮曾是一位全國冠軍,在汶川大地震發生後,被埋超五十個小時的他自此失去了雙腿,經過自己堅持不懈地努力,再次成為了殘疾人全國錦標賽蛙泳冠軍。從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對於夢想的執著和面對困難時的堅毅。
通過特殊觀眾委託環節的加入,讓《夢想的聲音2》對於夢想的詮釋更加生動立體,情感表達也更加飽滿多樣,因此它能夠獲得很高的社會話題度也便是情理之中了。
在這個夢想的舞臺上,觀眾不僅看到了追求音樂夢想的人,也看到了擁有不同的夢想並為之努力的普通人,而一個個普通人充滿正能量的小夢,連綴在一起成為了追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以小見大之中,凸顯了《夢想的聲音2》強大的精神內涵。